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高 播 种 质 量 , 于 中期 田 间 管 理 。 但 应 该 掌 握 好 时 便
机。
11 浅 旋 或 浅 耙 .
播 前 浅 旋 或 浅 耙 5 m~ c c 8 m。但 是 这 种 作 法 在 一
或 者 玉 米 专 用 复 合 肥 1 k ; 度 在 8 m~1 e 种 、 5g 深 c 0 m,
肥 横 向 间 隔 5m 以 上 , 浅 间 隔 3 m 以 上 , 止 化 c 深 c 防
肥 烧种 子 。 3 化学 除草
南 于 北 方 春 玉 米 在 田 间 管 理 中 期 配 合 施 肥 有 “ 地 ” 习 惯 , 就 是 施 肥 后 用 人 力 或 者 畜 力 拉 犁 趟 的 也 的 方 式 进 行 培 土 压 肥 , 有 中耕 灭 草 和 防 倒 伏 的 作 兼 用 。 这 样 造 成 了地 表 不 平 , 上 北 方 春 玉 米 根 茬 粗 加 大 , 果 不 进 行 地 表 处 理 难 以 保 证 播 种 质 量 , 过 如 经 处 理 的地 表 平 整 , 茬 被粉 碎 , 种 机 易 于通 过 , 残 播 提
玉米 播种 后 、 苗 前 阶段 , 整 个 生 产 期 是 否 出 是
发 生 草 害 的关 键 时期 , 没有 发 现 草 情 时可 喷 洒 封 在 闭 型 除 草 剂 , 玉 米 净 或 乙 莠 等 。 如 果 出 现 2叶 龄 如 以上 杂 草 , 采 取 封 杀结 合 型 除 草 技 术 , 时 喷 洒 要 同 封 闭型 除 草剂 和灭 生 型除 草 剂 , 草 甘 膦 和玉 米 净 如
机械 除 草 。 4 田 间 管 理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

1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一)秸秆覆盖技术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土地又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区。地表不平或杂草较多时可用浅松作业,秸秆太长时可用粉碎机或旋耕机浅旋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秆还田覆盖。 2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

为突 出。因此 , 解决农作 物秸 秆残 茬问
p ov r i d e s u p p o  ̄ f o r t h e a l l - ・ a r o u n d p o- r -
中图分类号 : ¥ 3 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3 0 5 I 2 0 1 4) 0 6 — 0 5 6 — 0 2
t i l l a g e o r l e s s - t i l l a g e s o w i n g ,s u b - s o i l i n g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d i s e a s e ,p e s t a n d w e e d
K e y P r o t e c t i v e F a r mi n g Te c hn i q u e s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St r a g e t i e s
P AN Ga n g ( A n h u i L i x i n C o u n t y S e e d
K e y w or d s P r o t e c t i v e f a r mi n g t e c h —
力和抗旱节水 能力 ,节能降耗和 节本 施 肥 、 播种、 覆土、 镇压 , 一次 完 成作 增效 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其定义
是: “ 用大量秸 秆残茬覆盖地表 ,将耕
水积墒 ,地表裸露 ,易遭受水蚀 和风
翻耕 土壤、 免 耕播 种外 , 还要求采 用机 蚀 , 促进好气 性微生物分 解 , 改变耕层 械化作 业 ,少用除草剂 ,保 持高产稳 原有 的土壤微生物 区系 , 增加 能耗 , 成 产, 节约 资源 。由于该技术有利于保持 本 较 高 。 水土 , 故 称为保护性耕作。笔者主要介 绍保 护性耕作技术 的要点 ,目前存 在
保护性耕作

第七篇 节约、集约型农业技术示范五、保护性耕作与技术集成推广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人们不断遭受“黑风暴”袭击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教训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为手段,按照农艺要求,采取少耕、免耕,用秸秆和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利用深松技术提高土壤渗水和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农机与农艺、良种与精播,平衡施肥与肥料深耕、除草与地膜覆盖等技术要素的集成与创新,其综合效果是人工操作所不能达到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适宜北方旱作农业。
主要技术模式及实施程序有:(1)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技术模式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两茬作物连作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深松等多种技术措施。
技术模式示意图:(2) 棉花一年一熟区技术模式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棉花一茬作物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棉花连年种植,重茬现象严重,病虫害防治困难,农事活动繁琐,费工费力,农药化肥消耗量大。
因此,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简化农事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农药化肥用量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
技术模式示意图:技术要点介绍: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秸秆覆盖技术;二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三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四是深松技术。
2、什么是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是指作物收获将其30%以上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利用率。
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把秸秆保留在地表,且在进行整地、播种和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少地破坏覆盖。
宁地县保护性耕作玉米破茬免耕播种种植技术与应用

宁地 县保 护性 种作 玉米破茬兔裁蕴种种 植技术与应用
李 清 海
f 蒙古赤 峰市 宁城 县农 机局 内 0 40) 2 0 0
[ 摘 要 ] 本 文 论述 了保 护性 耕作 破 茬 免耕 播 种 种植 技术 的特 点 、 施 及 工艺 路 线 . 对作 业 措 并 机具 的选 型 、 术 实施 与作用 进行 了分 析 。 技 [ 键词 ] 留茬 关 破茬 播种 苗 期深 松 应用
2 技术 措施 、 艺路线 及 关键技 术 工
21 种植 作 物 种 植 作 物 为 一 年一 作 玉米 . . 生
・
l ・ 2
维普资讯
32 苗期 深松 机 选型 苗期 深 松 是实 现破 茬 免 . 耕播 种 连 续 性 的关键 技 术 措施 。农机 技 术 人 员 通 过对 外 地 苗期 深 松机 的考查 、 分析 和研 究 , 根 据 宁 城县 耕 作 的 具体 情 况 , 制 出了 I一 研 S 3型 苗 期 深 松机 。该 机融 深 松 、 中耕施 肥 于 一体 , 一机
41 选 择 地 块 留高 茬 地 块 垄 距 在 4 ~ 0 m . 2 6e 之间. 以利 于 苗期 深松 和 中耕 培 土作 业 。 42 留高茬 . 玉 米摘 穗后 , 留高 茬 2 ~ 5 r, 0 2 e 秋 a
季 不对 耕地 做任 何动 土作 业 , 留茬越 冬 。留高 茬
通 过 对 留高 茬 越 冬 的 3种 作业 形式 分析 。 破 茬 免 耕播 种 作业 形式 是 最 理想 的一种 保 护性 耕 作形 式 。留茬越 冬 能减少 土壤 风蚀 . 轻和 抑 减 制地 表扬 尘 ;破 茬免 耕播 种 具有 不 破 坏土 壤 耕
3 作 业机 具 的选型
保护性耕作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的应用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铧式犁耕翻和裸露休闲越冬制度的变革。
核心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降低对土壤的耕作强度和次数,并用作物秸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保护土壤自然功能和土地产出能力,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较早的西方国家先产生的,由于大规模使用铧式犁翻耕土地导致土壤流失,土壤耕层越来越薄,环境恶化。
频频发生沙尘暴,给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人们总结了传统耕作存在的问题,意识到不适当的耕作引起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土壤地力持续下降,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而大力提倡保护性耕作。
目前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停留在抗旱稳产增收目标上。
直到90年代中期,我国的粮食生产形势有了较大的好转,环境恶化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环境保护功能、可持续发展功能才进一步为人们重视。
河北、山西等地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十几年,已初具规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证明开展保护性耕作:一是有利于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基础地力,长期以来,土地大量施用化肥,增加耕作强度,对农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地力持续下降,土壤退化严重。
实施保护性耕作,大量作物秸杆、残茬覆盖农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0.01~0.06个百分点,土壤肥力及养分构成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不仅恢复和提高基础地力还降低了农业对化肥的依赖。
二是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近几年我国饱受沙尘天气的危害,沙尘天气中的尘埃70%来自于不合理开垦的土地和过度翻耕的裸露农田。
三是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通过地表覆盖和深松,可增加天然降水入渗,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抗旱能力增强,水蚀(水土流失)减少80%。
蓄水量提高16—19%,水利用率提高12—16%。
四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十分辽阔的耕地面积,可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就显得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由于受到耕作方式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土壤贫瘠或沙漠化的现象,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变少。
为了能够尽快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障高质量农业生产的最有力技术手段之一。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养分的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得到了保证,增强农作物种植效率。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才能够真正改善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含义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指,对农田进行免耕和少耕,通过用秸秆覆盖于地表,以及使用化学药物来对杂草及病虫害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传统耕作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地块进行少耕和免耕,减少对土壤层造成的破坏,减少风蚀和水蚀,最终使土壤的肥力及抗旱能力得到提升。
自从20世纪后期开始,保护性耕作技术就已经传入到我国,并且经过大力的宣传与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尽管目前我国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由于传入到我国的时间还比较短,加上我国的农民受到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比较深,导致很多地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还是抱有观望的态度。
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道路还很漫长,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秸秆、残茬覆盖技术①秸秆还田覆盖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将农作物的秸秆进行粉碎性处理,之后将其还入田中,提高土壤里面氮磷钾及水分的含量。
首先,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绿色资源,通过还田处理之后,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处理方式当中焚烧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大气污染。
其次,秸秆还田技术还能够增加土壤当中有机质的含量。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犁底层 ; 三是 免 耕 播 种 技 术 , 在 有 秸 秆 覆 盖 的地 表 , 用 免 耕 播 种 机 完 成 播 种 施 肥 作 业 ,是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的关 键 环 节 ; 凹 是化学 ( 机械 ) 除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地 膜 重 复 利 用 免 耕 栽 培 技 术 是 在 中轻 度 盐 碱 地 覆 膜 栽
地 破 坏 了 生 态 环 境 和 自然 环 境 。针 对 以上 问题 , 大 力 推 广 保 护性耕作技术 , 迫在眉 睫。
农 作 物 播种 面 积 9 1 0 0万 亩 以上 。 粮 食 作 物 播 种 面积 6 5 0 0万
0 0亿 斤 , 创历史 新高 , 粮 食
一
次 重 大变 革 , 内蒙古是我 国 1 3个 粮食 主 产 省 区 之 一 , 年 均
气 性差 , 保水 、 保 肥 能力 下 降 , 土 壤 的有 机 质 含 量 难 以提 高 。 第三, 秸秆焚烧难禁 , 环境污染严重。 以 前 大 多 数农 民 只关 心 粮食 的产量 , 对“ 无用 ” 的秸秆 , 处理起 来倍感 头疼 , 为 了 省 时、 省力 、 省钱 。 对秸秆 “ 付之一炬” , 不计 后果 。 虽 然 每年 政府 都会加大对 焚烧秸秆 的治理力度 , 但往 往是屡 禁不止 , 严 重
机 遇
地 膜 重 复 利 用 免 耕 栽 培 技 术 是 一 项 可 实 现 农 业 稳 产 增
养 分供 给 不 足 。 由 于 农 民 常 年 盲 目地 追 求 粮 食 产 量 , 而 一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