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配位聚合物(三):朝着明确定义的客体分子组装封装
咪唑衍生物与金属离子超分子自组装形成配位聚合物凝胶.

咪唑衍生物与金属离子超分子自组装形成配位聚合物凝胶游劲松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成都 610064在有机配体中引入金属离子,通过金属-配位作用促进分子凝胶化,可以使得到的凝胶具有单纯有机凝胶因子所没有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因而最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尽管配位聚合物-桥联有机配体链接的无限拓展的配位键网络在晶态材料的构筑中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直接利用配位聚合物的概念来设计凝胶因子却极少有人涉足,并且其形成机制仍难以琢磨。
在有限的几例有关配位聚合物凝胶的报道中,所选用的有机配体仍然摆脱不了辅助基团,例如:长链烷基、醚链、芳基、甾体等,依靠其提供的额外非共价键作用(氢键、π-π堆积、范得华力等)来促成凝胶化。
这些辅助基团的引入,极大地限制了配位聚合物凝胶的发展。
那么配位聚合物凝胶可不可以像晶体材料一样,使用简单的配体呢?换句话说,在没有辅助基团存在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使配位聚合物停留在凝胶状态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解决它将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咪唑配体,发现它们可与具有适当配位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具有微观形态和功能各异的配位聚合物凝胶,获得了一些晶态和凝胶态材料的生成规律。
NN NN NNHONNOOOOOO O O ONN N N NNNNNaO 3SONN N NOOOON NONNnN NNNNNNNN NNNH N探索由简单配体构筑配位聚合物凝胶体系,对功能性软材料的开发以及晶体工程学都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拓宽配位聚合物凝胶的结构类型,探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认识和总结晶态和凝胶态材料生成规律,从而为最终形成指导定向合成配位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 Zhang, S.; Yang, S.; Lan, J.; Tang, Y .; Xue, Y .; You, J.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689-1691.2. Zhang, S.; Yang, S.; Lan, J.; Yang, S.; You, J. Chem. Commun. 2008, 6170-6172.3. Zhang, S.; Lan, J.; Mao, Z.; Xie, R.; You, J. Crystal Growth & Design , 2008, 8, 3134-3136.。
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多孔配位聚合物

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多孔配位聚合物 隋爱香;徐兴玲;唐宗薰 【摘 要】多孔配位聚合物以其表面积大、孔大小分布均匀、孔隙率高等特点及其潜在应用而引起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兴趣,成为近10年来学术界广泛重视的一类新型多孔材料.本文主要从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设计合成、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期刊名称】《大学化学》 【年(卷),期】2006(021)004 【总页数】10页(P1-10)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大小分布;物理学家;设计合成;表面积;孔隙率;材料学;化学家;学术界
【作 者】隋爱香;徐兴玲;唐宗薰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O6
配位聚合物通常是指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高度规整的无限网络结构的配合物[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配位聚合物有各种表述,如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无机-有机杂化材料(hybrid organic-inorganic materials)等。在这些表述中,使用较多的是金属-有机框架结构。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这一术语在1964年首次报道[2]。 多孔配位聚合物通常是指由过渡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利用分子组装和晶体工程的方法得到的具有单一尺寸和形状的空腔的配位聚合物[3]。多孔配位聚合物与传统的多孔材料(如沸石分子筛)相比具有结构可塑、孔隙率高、孔大小分布均匀等特点,虽然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如传统的多孔材料,但在多相催化、主客体分子交换、生物大分子分离等方面具有极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还可能在高选择性的分子存储、磁性调控、非线性光学等方面作为新材料的“候选人”[4]。 1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977年,Ludi等人首次确定了普鲁士蓝的结构,这是个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5]。 1989年,Robson等在其发表的关于配位聚合物的论述中,首次提出如下设想:以某些简单矿物的结构为网络原型,用某些几何构型匹配的分子模块代替网络结构中的节点,用分子连接代替其原型网络中的单个化学键,以此来构筑具有各种几何结构的配位聚合物,从而实现该配位聚合物在离子交换、分离和催化等方面的应用[6]。 在这一设想指导下,Robson于1990年,利用Cu(CH3CN)4BF4和4,4′,4″,4‴-四氰基苯基甲烷(TCPM)在硝基苯中反应制得了三维多孔配位聚合物{[Cu(TCPM)BF4]·xC6H5NO2}n。在该聚合物中,每个Cu(Ⅰ)离子与4个配体配位,而每个配体又与4个Cu(Ⅰ)离子键合,形成三维金刚石网状结构。该聚合物具有离子交换的特性[7]。 此后,随着人们对配位聚合物的了解逐步深入以及结构测定技术的发展进步,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利用不同的合成方法、不同的配体与不同的金属离子反应来合成大量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多孔配位聚合物。 从合成方法来看,由溶液重结晶法发展到采用两相扩散、水热/溶剂热合成、溶胶-凝胶合成等技术。 从配体来看,已经合成出来的多孔聚合物中多是以吡啶、羧酸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作为配体,近年来人们已从这些含氮、含氧的配体拓展到了含磷的配体,甚至合成了以金属-碳键为特征的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目前,人们正致力于有机膦酸、有机磺酸等配体的多孔聚合物的研究。 从中心金属离子来看,早期主要为Co、Ni、Cu、Zn及Cd等常见的低价态过渡金属离子,现在,高价过渡金属离子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也被广泛地用到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中,近几年,稀土元素的多孔配位聚合物也备受关注。 此外,人们认识到多孔配位聚合物骨架中的金属离子与功能性客体之间可能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耦合,因此,当前对它的研究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对客体的吸附、交换、催化等方面的研究上升和发展到了对客体与多孔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8~10]。 2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 网络结构中的节点被称为结点(node),而联接网络结构结点间的化学键或包含多个化学键的有机官能团称为联接桥(linker或rod)。在多孔配位聚合物中,人们通常把金属离子看作是结点,配体作为联接桥。金属离子的配位构型和配体的几何构型对于所形成的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金属离子将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配体连接起来,并使它们的排列顺序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预期的结构并具备预想的功能。 依据金属离子及其氧化数的不同,配位数可以由2到8,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几何构型,而配体可提供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和配位位点,以单齿、多齿、桥联等形式存在。通过引入功能性的金属离子和修饰的有机配体,可以赋予目标配位聚合物以光、电、磁、手性拆分、催化等功能[11]。因此,通过设计和选择一定的配体与金属离子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金属-有机多孔骨架配位聚合物。 从以上描述看,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似乎很简单,但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在实际中并非易事。其中网络中的相互贯穿(inter-penetration)以达到紧密堆积是最常见的现象,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无限网络通过物理作用而不是化学方式互相交织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分子整体。这种互相贯穿现象通常可以分为平行式(parallel)、交错式(inclined)、混合式(mixed)和自贯穿式(self-penetration)等。 一方面,这种互相贯穿会造成多孔配位聚合物的骨架紧密,导致孔径大幅度减小甚至完全消失。为了避免贯穿结构形成,人们对结点和联结桥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已采取的策略包括Yaghi等人发展的以二级构筑单元作为大体积结点来避免网络的互穿[12],Kitagawa等人发展和采用的柱层结构方法[13],James等的大体积配位方法[14],Wang等的短桥配体构筑厚壁法[15],Forster等的大体积节点法[16],Lee等的链式单元堆砌法[17]以及Ferey等采取的将靶化学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等[18]。读者将在下节介绍的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中看到其中一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另一方面,聚合物的贯穿往往又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结构。如[Mn(azpy)(NO3)2(H2O)2]·2EtOH、[Co2(azpy)3(NO3)4]·Me2CO·3H2O和[Co(azpy)(NCS)2]·0.5EtOH(azpy=4,4′-偶氮吡啶)等均是通过相互贯穿形成的多孔结构,并且这些结构均具有气体吸附的特性[19]。2003年,Seki在研究相互贯穿结构的聚合物吸附中,还发现了一种特有的“门效应”[20],这为压力传感器和分子开关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人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结点和联结桥以期得到设计的结构,但最终的结构往往还是难以控制的。这是由于在反应体系中,除了设计中的配位键之外,还存在着氢键、金属-金属键、π-π堆积、CH-π作用、范德华力等分子间的较为复杂的弱相互作用,这些弱相互作用在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形成、结构乃至性能等方面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此外,溶剂的极性、反应物的配比、溶液的组成、抗衡离子等因素也将影响到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形成和结构。 3 多孔聚合物的结构和潜在应用 从几何结构方面讲,Kitagawa将多孔配位聚合物分成了三代(图1)[21]:第一代聚合物是在客体分子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微多孔框架,但一旦移走客体分子,则结构将塌陷且不可逆转;第二代聚合物即使在不存在客体分子的情况下仍具有稳定刚性的结构;第三代聚合物具有柔性动态的多孔结构,可以可逆地改变其通道或孔径。 图1 多孔配位聚合物依据代数来分类 图2 依据孔的空间结构对多孔结构的分类 依据孔的空间结构不同,Kitagawa又将多孔结构分为零维穴状通道、一维通道、二维层状通道和三维交叉通道(图2)[22]。 上述分类可以使人们对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空间结构一目了然,但从化学合成角度来讲,多孔配位聚合物本质上还是一种金属-有机物构筑成的框架结构,其中有机配体在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下面将按有机配体类型的不同对多孔配位聚合物进行介绍。 3.1 含羧基配体的多孔配位聚合物 羧酸根与过渡金属有很强的配位及螯合作用,而且配位方式很多,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金属-有机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中。 在这方面最显著的工作是由Yaghi小组完成的。 1996年,Yaghi等以Co、Ni和Zn的醋酸盐和1,3,5-间苯三甲酸(H3BTC)为原料,用水热的方法合成了具有SrSi2结构的三维多孔配位聚合物M3(BTC)2(H2O)12。在这个结构中,结点为金属离子,联结桥是BTC[23]。图3(a)是该水合晶体的无孔二维结构。当加热去水后,可得到能吸收气体NH3的三维多孔结构(图3(b))。 图3 M3(BTC)2(H2O)12水合晶体的无孔二维结构(a)及结构去水并吸收NH3(b) 图4 Zn4O(BDC)3的结构(a)和用二级构筑单元和BTB搭建的多孔配位聚合物(b) Yaghi还用锌盐与对苯二甲酸(BDC)反应得到了正立方体结构的三维多孔聚合物Zn4O(BDC)3(图4(a)),图4中的球体代表形成的孔洞,其直径为1.85nm。此结构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在这一结构中,占据立方体顶点的不是单个金属离子,而是含有4个正四面体ZnO4的Zn4O(CO2)6簇单元,这些簇单元由对苯二甲酸根联接桥联接起来形成正立方体三维结构。 当意识到簇单元顶点可以有效地增加孔体积并有可能阻止网络互穿时,Yaghi将这些簇单元称为二级构筑单元,并设想利用这些二级构筑单元进行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12]。图4(b)是用Zn4O(CO2)6二级构筑簇单元和BTB(H3BTB=1,3,5-三(4-羧基苯)苯)搭建的一个例子。 利用类似的手法,Yaghi小组已合成了几十种金属羧酸螯合多孔配位聚合物,这些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孔均匀,密度低,具有良好的气体吸附性能,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气体储藏材料。 除Yaghi外,其他研究小组也报道了许多这方面的成果。 2005年,刘术侠等利用三角形的桥联苯三羧酸根(BTC)和变形的双核羧酸簇构筑嵌段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具有修饰的金红石结构的三维多孔金属-有机框架Zn(BTC)·NH2(CH3)2·DMF,网络结构中的一维通道被质子化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阳离子所占据。该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地吸收H2和CO2,因此可能在气体分离中发挥作用[24]。 镧系元素是另一类亲氧的金属元素,但其配位数一般较高,而且方向性差。在结构预测和设计上更难控制,用于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没有其他过渡金属元素那样普遍。Wang等使用1,4-苯二乙酰乙酸(H2PDA)和Er(NO3)3·5H2O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维镧系多孔聚合物[Er2(PDA)3(H2O)]·2H2O,加热该聚合物脱去客体水分子得到的Er2(PDA)3(H2O)与脱去配位水分子得到的Er2(PDA)3均保持原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测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新颖的多样结构导致其许多特殊的性能。
由于含硫芳基多齿配体本身结构的多样性,在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可以组装出结构新颖和功能独特的配合物。
它们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光、电、磁等性质,在非线性光学,磁性和催化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为含硫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文中对到目前为止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本论文分别以对苯二胺和对苯二酚为有机小分子,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冷凝回流合成出了以硫为配位原子的有机配体。
用均相法和溶剂热合成法,将生成的配体与过渡金属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混合发生配位反应,制备了相应的含硫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考察各反应因素对配位聚合物形貌的影响。
最后,通过FTIR,EDS,SEM,TEM,紫外-可见等分析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表征,发现所合成的镉(Ⅱ)配位聚合物具有半导体的性质。
关键词: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溶剂热合成,二硫化碳,配体,表征iABSTRACT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are a type of self-assembly formed by organic ligands and metal ions. Diversified structures of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s result in unusual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materials. Duo to the structure multiformity of multidentate organic ligand with the sulfur and aryl, they can assemble out complexes of novel structures and unique fuctions if coordinated with metal ions. They have shown distinctive optical,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thus they have a potential applied prospect in nonlinear optics, magnetic and catalytic materials.The subject is to synthesize and analyze the property of sulfur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do th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In this paper, we use p-phenylenediamine or p-dihydroxybenzene as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to react with carbon bisulfide in alkaline condition. We find out the appropriate reaction condition on the basis of repeated experiments, and synthesize organic ligand with the sulfur as coordination atom in the condition of refluxing. Then we use the acquired ligands to react with transition metal ions under surfactant by solvothermal and homogeneous techniques and get the corresponding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with the sulfur atom. We have explored the influences of all kinds of synthesis factors for their morphologies. Finally, through analytical methods such as FTIR, EDS, SEM, TEM, UV-vis, we characterize the ligands and complexes, and suggest that the Cd(Ⅱ) complex is a semi-conductor.Keywords: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solvothermal synthesis, carbon bisulfide, ligand, characterizeii图表清单图清单图1.1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金属中心 (5)图1.2 组装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使用的多齿配体 (6)图3.1 配体合成实验装置图 (19)图4.1 实验Pt-02-04配体L的红外谱图 (34)图4.2 实验Pt′-03-04配体L′的红外谱图 (35)图4.3 实验Pt-02-04配体L的能谱分析图 (35)图4.4 实验Pt′-03-04配体L′的能谱分析图 (36)图4.5 均相法合成的Cd(Ⅱ)配位聚合物TEM图(PEG-400, 5%) (37)图4.6 均相法合成的Cd(Ⅱ)配位聚合物TEM图(PEG-400, 2%) (38)图4.7 特殊形貌的Ni(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39)图4.8 特殊形貌的Co(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40)图4.9 特殊形貌的Cd(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40)图4.10 特殊形貌的Cu(Ⅰ)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41)图 4.11 不同温度下所得Cd(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a)120℃ (b) 150℃ (43)图 4.12不同降温速率下所得Cu(Ⅰ)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a)5℃/h (b)2℃/h (44)图4.13 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的SEM图 (45)图4.14添加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的SEM图 (46)图4.15 Cd(Ⅱ)配位聚合物液态紫外可见图 (47)图4.16 Cd(Ⅱ)配位聚合物的能谱分析图 (48)Ⅱ配位聚合物(A)固态紫外-可见图;(B)吸收系数与光子能图4.17 Cd()量的关系图 (49)表清单表1.1 几个对应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基本概念 (4)vi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1 实验所用药品 (17)表3.2 合成配体主要药品物性 (18)表3.3 仪器及设备 (19)表3.4 以对苯二胺为有机小分子R合成配体 (20)表3.5 以对苯二酚为有机小分子R′合成配体 (21)表3.6 均相法合成配位聚合物的实验结果 (23)表3.7 溶剂热合成配位聚合物的实验结果 (24)vii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水热合成微孔配位聚合物MOF

2)吸附测试:准确称取活化后样品的质量,在液氮(77 K )
温度下测试样品对H2、O2、N2的吸附等温线,在195 K下 测试样品对CO2、CH4的吸附等温线;在常温下测试样品对 H2、O2、N2、CO2、CH4气体以及甲醇、乙醇、二氯甲烷 溶 剂的吸附性能。
孔径可调、表面可修饰、孔道规则的晶态材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多孔材料按孔尺寸分类:
微孔:孔径小于2 nm 多孔配位聚合物孔径绝大部分处于微孔范围。 介孔:介于2-50 nm之间
大孔:大于50 nm
3. 多孔材料的吸附特点:
大孔:作为被吸附分子到达吸附点的通道,控制着吸附速度;
介孔:与大孔一样,也支配着吸附速度,但在较高浓度下会发 生毛细凝聚而实现一定的吸附量;
一 、 离 开 哪么 久了, 想着你 ,还有 一种隐 隐的伤 痛;哪 个最美 好的年 华,我 爱 上 了 你 , 爱到连 死的心 都有了 ;可看 着你跟 其他男 生哪么 亲密, 总是不 敢靠近 你 ; 可 我 想 信,在 你的世 界里, 我一定 是哪一 个最爱 你的人 。 二 、 总 是 在无 意 之 中 , 就 想多看 你两眼 ;总是 在不知 不觉里 ,感受 着你哪 美丽的 面容; 也许, 看 着 望 着 含 着就是 一种福 份;值 到如今 ,还是 哪么的 美,哪 么的纯 。 三 、 人 这 一 生 , 总 会有多 少的过 客,从 我们身 边慢慢 经过; 人这辈 子,总 有一段 最难的 感 情 ; 对 于 我,你 就是此 身的全 部,只 要想着 你,就 感觉是 一种幸 福。现 在,这 种 幸 福 还 永 远伴随 着我。 四 、 最 单 纯的年 华,我 遇见了 你;把 你扮成 世上最 美 的 女 人 , 藏在我 的心里 ,这一 藏就是 一辈子 ;扔也 扔不掉 ,摔也 摔不开 ;我想 , 哪 是 因 为 我太爱 你。 五 、 好 奇怪 的感觉 ,好奇 妙的人 生;走 过一段 人生的 婚 姻 经 历 , 越发感 觉你在 我心中 是世上 最美; 从来没 有奢望 过,能 与你一 起同行 ; 可 是 爱 你 的哪份 心,早 就到了 你的世 界里, 伴随着 你一步 一步前 行。 六 、 在 校 园 里 , 我并不 是最优 秀的男 人,品 貌并不 出众, 成绩也 并非第 一;可 这并不 防 碍 我 心 中 想你, 恋你, 爱你; 每一次 你从身 边而过 ,都会 激起我 心中千 般浪潮
超分子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间识别、自组装及有序排列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1】。
这种“超越分子级别的化学”简称为超分子化学。
通常认为,超分子化学是分子间的静电作用、亲水\疏水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等非共价键力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2】。
这种聚集体称为超分子,它一般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有序、复杂的聚集体,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3】。
作为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功能性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oordnatian polymers,又称配位聚合物)是有别于传统的无机高分子(如分子筛、石英、单晶硅等)和有机高分子(如塑料、橡胶等)的一类基于活性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4】。
配位聚合物以其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在电磁方面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在分子识别、溶剂吸附、非线性光学、催化、磁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通常是指金属离子和有机活性配体作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的弱相互作用力组装成具有特定的无限结构的一类超分子物种【6】。
这种配合物依据金属离子(原子)在空间排列的无限延伸方向分为一维(1D)、二维(2D)和三维(3D)结构配位聚合物。
一般来说,金属离子称为节点(nodes),配体称为连接体(linker)。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网络结构可以看做是具有各自连接数的配体结点和金属离子结点的组合,其中有机配体的的几何构型与金属离子的几何构型决定整个聚合物的结构【7】。
为设计和预测各种晶体材料,晶体工程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其定义是通过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用以设计具有特定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新晶体【8】。
晶体结晶的过程是分子间精确识别和自发结合的过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通过已经掌握的相关规律和对各种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对分子自组装进行定向调控,从而做出对晶体结构和性能的预测,这些技术和方法就形成了晶体工程这一领域。
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2004年7月第28卷第4期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J uly2004Vol.28No.4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李胜利,吴杰颖,马 文,田玉鹏(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配位聚合物以高新技术为背景的光、电、磁性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根据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状况并结合本研究组的近期工作,分析讨论了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和组装,及其组成-结构-性能关系。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非线性光学中图分类号:O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62(2004)04-0056-06配位聚合物是通过过渡金属和配位体的自由组装而形成,它属于配位化合物中的一类,不同于Si-O类的无机聚合物。
配位聚合物具有性质独特、结构多样化、不寻常的光电效应、可使用的众多的过渡金属离子等特点,所以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及催化和生物活性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2]。
有关配位聚合物的结构特点,Robson教授在1998年进行了概述[3],并根据聚合物的框架特征将其归纳为三大类:一维链状聚合物,二维平面网状聚合物,三维立体网状聚合物。
本文则从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出发,概述了与功能性配合物密切相关的配位聚合物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这些进展进一步开拓了无机材料和有机金属材料的分子工程途径,并有可能在更广泛的空间去设计和开发具有新型结构和性质的功能材料和器件。
1 含氮杂环类和含CN和SCN类此类配体种类繁多,其中4,4’-bpy是最常用的二齿配体,它能与众多金属如Co、Cu、Zn、Cd、Ag等的盐反应生成配位聚合物,在催化和分离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4年,日本的Fujita发现Cd(NO3)2同4,4’-联吡啶反应形成的聚合物[Cd(bpy)2]・(NO3)2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4],能加速氰基甲硅烷基化反应。
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的分类、性质以及研究前景一、超分子的概述超分子化学由于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化学学科,它是基于冠醚与穴状配体等太环配体的发展以及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和有机半导体、导体的研究进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Lehn给超分子化学起了这样一个定义:“超分子化学是超出单个分子以外的化学,它是有关超分子体系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超分子体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超分子作用联接起来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实体或聚集体”。
超分子化学(Chemistry)是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和其应用、制备,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单位。
分子化学是基于原子间的价键,是共价键化学。
然而,分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分子问的相互作用中,如范德华(vander Waals)力(包括离子一偶极、偶极一偶极和偶极一诱导偶极相互作用)、静电力、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等,这些作用力统称为非共价键力。
这些非共价键力弱于共价键力,但是分子之间几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的强度却不次于化学键,其在生命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就是以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键合起来的复杂有序且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聚合体的化学。
可以说超分子化学是共价键分子化学的一次升华、一次质的超越,因此被称为是“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
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超分子比作足球队的话,那么球队的每个成员就是一个分子,一个有组织的足球队的表现并不是单个球员表现的简单加和,而是作为一个有序的聚合体,具有远远超过单个成员简单加和的更特殊和更高级的功能。
超分子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有序结构正是以其组分分子间非共价键若弱相互作用为基础的。
一般认为,超分子体系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力主要指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和交换力)、氢键、堆砌作用力几种形式。
基于金属-有机配合物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新型配位聚合物及超分子化合物是晶体工程学的重要目标。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本科毕业论文由对苯二甲酸构筑的铜的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Copper Complex with Terephthalic acid and MedpqLigands学院名称: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2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14 年3 月目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1配位聚合物及其研究意义简介 (1)1.2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2)1。
3邻菲啰啉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4)1.3。
1对1,10—邻菲啰啉配合物的研究 (4)1.3.2 1,10—邻菲啰啉作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研究 (5)1.3。
3 关于1,10—邻菲啰啉衍生物的配合物的工作 (6)1.4芳香羧酸配合物的结构 (6)1.5铜芳香羧酸配合物 (6)1。
6铜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 (7)1.6。
1常规溶液反应法 (7)1。
6。
2水热法 (7)1。
6.3 溶胶—凝胶法 (7)1。
6。
4 流变相反应法 (8)1。
7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方案 (8)第二章由对苯二甲酸构筑的铜的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9)2。
1引言 (9)2.2实验方法 (9)2.2。
1药品和试剂 (9)2。
2.2 仪器和设备 (9)2。
2。
3 实验步骤 (10)2。
3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讨论 (11)2。
3。
1 晶体结构的测定 (11)2.3.2晶体结构及讨论 (13)2.4热失重的研究 (14)第三章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由对苯二甲酸构筑的铜的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u(MOPIP)(BDC)]n·0.5n(H2O) ( MOPIP = 2 – ( 4 -甲氧基)1H —咪唑[ 4,5氟] [1,10 ] 邻菲罗啉,BDC = 对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创新点: 配合物金属中心在有九个协调的几何形状,而在所有其他金属中心配位聚合物的八个协调。聚合物包括镧一维链(三)苯甲酸封装氢键的HBen•••4,4'-
BPNO•••HBen相互作用形成的间隙装配。另外四配位聚合物有相同的一般组成,具有立体状结构,它封装在间隙苯甲酸分子蜂窝。同构[{稀土(Ben)3(4,4'-
BPNO)(水)2}•HBen] n,其中稀土镧,铕,钆,铽协调,从金属到类似的反
应制备聚合物4,4'- BPNO 1:1有八个协调扭曲的金属中心四周反棱柱的几何形状和能形成一维通道的结构有中性苯甲酸分子封装。表现出强烈的复杂的固态,铀(三)配合红色发光特性的排放。磁化率揭示了钆(Ⅲ)离子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研究展望: 七个新的稀土配位聚合物(1-7)与4,4'联吡啶- N,N' -二氧化碳作为辅助配体和阴离子配体的苯甲酸作为编制及特点离子。该结构表示混合苯甲酸/ 4,4'配位聚合,BPNO -稀土(三)不同维度的阵列。苯甲酸封装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间隙封装结构可以封装不同的稀土化合物,从而形成不同的配合物。稀土倾向于采取高配位数使得F块金属离子对配位聚合物的设计有吸引力的。因此,稀土配位聚合物可以采用各种新的和不同寻常的网络拓扑结构,由于磁催化,以及发光性能,使他们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章结构: 摘要 关键词 简介 试验段 结果与讨论 结论
正文: 稀土配位聚合物(三):朝着明确定义的客体分子组装封装 Rupam Sarma, Himangshu Deka, Athanassios . Boudalis, and Jubaraj B. Baruah化学系,印度高哈蒂技术研究所,高哈蒂781 039,印度阿萨姆邦。 材料科学研究所,克斯尔,15310 Aghia Paraskevi Attikis,分类号:10.1021/cg101432k
出版日期(网络):2011年1月11号 版权所有©2011年美国化学学会
摘要 2
一个稀土(Ⅲ)配位聚合物系列 [{镧(Ben)3(水)2}•(4,4'- BPNO)0.5•HBen•二甲基甲酰胺] n的(1),[{铈(Ben)3(4,4'- BPNO)(水)2}•二甲基甲酰胺] n的(2),[铽(Ben)3
(4,4'- BPNO)0.5(水)] n的(3),[{稀土(Ben)3(4,4'- BPNO)(水)2}
•HBen]2 [稀土镧=(4),富集铀(5),钆(6),铽(7)]的合成,结构表征(如Ben=苯甲酸); HBen=苯甲酸,4,4'- BPNO= 4,4'-联吡啶,N'-二氧化硫氮;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 1,金属中心在有九个协调的几何形状,而在所有其他金属中心配位聚合物的八个协调。聚合物1包括镧一维链(三)苯甲酸封装氢键的HBen•••4,4'- BPNO•••HBen相互作用形成的间隙装配。2和3的聚合物配合八个节点平方米周围的金属反棱柱的几何形状。另外四配位聚合物4-7有相同的一般组成,具有立体状结构,它封装在间隙苯甲酸分子蜂窝。复杂5(固体)表现出强烈的红色发光铕(Ⅲ)的排放特性。6磁化率揭示了钆(Ⅲ)离子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关键词 稀土(Ⅲ)配位聚合物 苯甲酸 磁催化 发光性能 X -射线晶体结构
简介 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聚合物研究,但常常是后过渡金属频率较低者。(1)可以扩大他们的稀土配位数高达10或12,并预期会导致不寻常的和前所未有的结构,因为这种协调的灵活性。(2)稀土配合物(Ⅲ)与八、九在金属中心的协调,以及建立(3)这些复合物可以采用不同的几何形状。例如,七协调复杂的可以有一个封顶八面体构型或五边形双锥几何;另一方面,一个8平方米的协调复杂的可以采取反棱柱,三角十二面体的几何形状,或双帽三角棱柱结构类型。(4)因此,从这种配位聚合物所产生的任何几何图形将有大小和形状不仅取决于重复基序之间的互联单位,而且对协调环境。虽然对芳香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与20世纪60年代初期间提供一些报告,结构研究是稀少.(5)由Karaghoulietal
研制的复杂[镧(2,2'- BPNO)4](氯酸)3是镧系元素的结构特点(三)N -氧化物复杂的一个例子。(6)最近,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多齿配体采用数字实例出现在文献中。(7)稀土倾向于采取高配位数使得F块金属离子对配位聚合物的设计有吸引力的。因此,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可以采用各种新的和不同寻常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吸引他们的重要利益,由于磁催化,以及发光性能。(8,9)关于 3
以芳香族N -氧化物的配体稀土协调网络报告数也出现在文献中。(10a)各种二维(平面)稀土协调了3,5-二(3 -吡啶基- N -氧化物)-4 -氨基- 1,2,4 -三唑的案例最近有报道。(10b)衍生聚合物聚合物{[镧(μ- L)2L(水)2](CF3SO3)
3} n的(L=二(4-吡啶基)乙烷,氮,N'-二氧化物)表现出三维(3D)的阳离子协调框架{[镧(μ- L)的2L(水)2] 3+的封装不协调(CF3SO3)-反阴离子.(10c)三维配位聚合物可预先准备[V6O13{(OCH2)3C(NHCH2C6H4- 4 -CO2} 2] 4 ,4,4'-联吡啶氮,N'-二氧化钛,和Tb(III)离子是一种催化剂氧化反应。(10d)借在芳香族N -氧化物含稀土=化学这些多功能物质灵感(III)配合,我们研究了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III)苯甲酸(稀土=镧,铈,铕,钆,铽)与4,4'联吡啶- N,N'-从一锅法多元二氧化碳反应理解中央金属离子作用,其结构和化学计量。七个共配位聚合物合成,其中每一个都是由传统的光谱特征以及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
实验部分 合成[{镧(Ben)3(水)2}•(4,4'- BPNO)0.5•HBen•二甲基甲酰胺] n的(1) 一苯甲酸溶液(1.5 mmol,0.183克)在甲醇(15毫升)镧(Ⅲ)醋酸水合物(为0.5 mmol,0.158克)被添加进来,搅拌10分钟,这个反应混合物4,4'
联吡啶- N,N'-二氧化碳水合物(0.25 mmol,0.047克)被添加在室温下搅拌不变,由此产生的沉淀物溶解,加水(5毫升)。三毫升加入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和再搅拌30分钟,解决的办法是在室温下保持站立,块形无色晶体出现后7
天,并在空气中干燥。纯结晶复杂的产量被认为是“70%(以镧为基础),红外光谱(KBr压片,cm - 1处):3431(bs)等,1660(s)和1625(米),1592(米),1542(s)和1522(米),1477(宽),1408(s)和1276(米),1219(米),1184(米),843(米),722(s)和712(s)。对C36H36LaN2O12
进行元素分析计算发现:C,52.41%;H,4.47%。
合成[{铈(Ben)3(4,4'- BPNO)(水)2}•二甲基甲酰胺] n的(2) 一苯甲酸钠溶液(1.5 mmol,0.216克)在甲醇(15毫升),铈(Ⅲ)六水合硝酸(为0.5 mmol,0.217克)添加和搅拌10分钟。由此产生的沉淀物溶解,除了二甲基甲酰胺(3毫升)和水(5毫升)。然后,4,4'-联吡啶- N,N'-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甲醇(为0.5 mmol,0.094克)(5毫升)溶液加入上述混合物连续搅拌约30分钟。由此产生的溶液过滤,留下静置在室温。黄色针状晶体的X射线分析了适合于生产由5天缓慢蒸发溶剂。纯结晶复杂的产量被认为是>70%(以CE为基础)。红外光谱(KBr压片,cm - 1处):3430(bs)等,1661(s)和1594(s)和1550(s)和1473(米),1402(s)和1259(宽),1230(s)和1181 (米),1100(宽),1068(宽),1025(宽),838(s)和718(s)和670(米)。元素分析、计算。对C34H34CeN3O11进行元素分析和计算,发现:C,50.45%;H,4.21%。 合成[铽(Ben)3(4,4'- BPNO)0.5(水)] n(3) 三是在复杂的合成类似这样复杂的程序1,除了使用的铽(Ⅲ)醋酸作为金属源水合物。纯块晶体的X射线分析了适用于收集后约6天,在空气中干燥。纯结晶复杂的产量被认为是>70%(对TB计算)。红外光谱(KBr压片,cm - 1处):3337(体重),1604(s)和1560(s)和1522(s)和1492(宽),1482(米),1427(s)和1408(s)和1245 (s)和1190(宽),1069(宽),1023(宽), 4
847(s)和720(s)和691(米),683(米)。对C26H21NO8Tb进行分析计算发现:C,49.54;H,3.62%。 合成[{镧(Ben)3(4,4'- BPNO)(水)2}•HBen] n(4) 同样的合成过程,对于复杂的,除了1这里用的金属/ 4,4'- BPNO比为1:1。晶体衍射的质量后,收集4天左右,在空气中干燥。纯结晶复杂的产量被认为是>65%(以镧为基础)。红外光谱(KBr压片,cm - 1处):3437(bs)等,1590(米),1544(s)和1476(s)和1408(s)和1219(s)和1185(米),1071(宽),835 (s)和724(s)和552(米)。对C38H33LaN2O12进行元
素分析发现:C,53.81,氢,3.95%。 合成[{铕(Ben)3(4,4'- BPNO)(水)2}•HBen] n(5) 复杂5合成了一个类似的程序为4个,但使用复杂的铕(Ⅲ)醋酸水合物作为金属源。收集晶体衍射质量7天之后,在空气中干燥。纯结晶复杂的产量被认为是>70%(基于浓缩铀)。红外光谱(KBr压片,cm - 1处):3368(bm),1591(s)和1548(s)和1475(s)和1412(s)和1321(宽),1241(s)和1218(s)和1185 (米),1071(宽),1025(宽),841(s)和723(s)552(宽)。 合成[{钆(Ben)3(4,4'- BPNO)(水)2}•HBen] n(6) 6是相同程序合成的,但相对复杂。这里除了4钆(三)醋酸水合物被用来作为金属源。晶体衍射质量收集后5天,在空气中干燥。纯结晶复杂的产量被认为是>70%(基于国标)。红外光谱(KBr压片,cm - 1处):3233(BS)等,1700(bm),1591(S)和1551(S)和1476(米),1414(S)和1217(S)和1184(米),1072 (宽),839(米),835(米),724(s)。 合成[{铽(Ben)3(4,4'- BPNO)(水)2}•HBen] n(7) 同样的合成过程,对于复杂的是,除了3这里使用的金属/ 4,4'- BPNO比为1:1。纯块晶体的X射线分析后收集了适合于6天,在空气干燥。纯结晶复杂的产量被认为是>70%(对TB计算)。红外光谱(KBr压片,cm - 1处):3239(BS)等,1699(bm),1591(S)和1552(S)和1476(米),1414(S)和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