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二元经济结构

合集下载

新疆二元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新疆二元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越强。
元对 比系数越小 , 说 明传统部 门与现代部门的比 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越大 , 经济结构的二元差异 越强。 它的理论最大值为 1 。 二元反差系数越大, 说 明经 济结 构 的二 元 程度 越 强 。在 理论 上 , 二 元 反差系数最小为 0 , 表明经济完全转化 为一元。 按 照国际上通行的三次产业 的划分法 , 通常把传统 农业经济部 门用第一产业替代 , 现代非农业部 门 用第二 、 第三产业替代来 。 农业 部 门和非农 业 部 门之 间的差异 分析 ( 一) 新疆 的 二元经 济结构 转换 比较符 合经 济
年 份
图 1 二元对 比系数变化趋势图
0 . 3
0 . 2

+ 新疆 一 全 国

l 0 _
1 0
二、 居 民收入 及 消 费水 平的 区域 差异 分 析
墨蔓 至 星萎 至萋萋§
年份
从表 2中 ,可以清楚地看出城乡差距 明显 。 无论是全国还是新疆 , 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都 远 低 于 城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人 。从 改革 开 放
放 时, 农业 的产值 比重为 3 5 . 8 0 %, 劳动力 比重为 7 2 . 6 0 %。 1 9 9 0 年后 , 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农业产值
的平均水平。在 1 9 9 0 — 2 0 0 1 年, 新疆 的二元对 比
系数开始下降 , 全 国的二元对 比系数呈波动状 的 缓慢上升 , 且二元对比系数值全国高于新疆 , 说 明新疆 的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在增大 , 且大于全国
[ 关键词 ] 新疆 二元经济结构 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
衡 量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常 见 的指 标 有 部 门 比较 劳动 生产 率 、 二 元对 比系数 和二元 反 差 系数 。二

产业结构理论分类及其分析方法总结

产业结构理论分类及其分析方法总结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首先,产业是历史范畴,是伴随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深化而产生和不断
扩展的。从社会分工来说,它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现象。特殊分工是在一般
分工基础上发生的。
其次,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转换和
不断地向深层发展,以致形成了具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再次,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产业和产业之间存在
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产业结
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重视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其主
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
钱纳里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贡献颇多。他认为,经济发展中资本与 劳动的替代弹
性是不变的,从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 说。指出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会
?模型2(变形I):国内各产业生命周期均经过上述各阶段,但次序由消费资料生产转向生 产资料生产。或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进而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模型3(变形II):随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国际间出现产业转移,东 亚的后起国追赶先行国的进程具有“雁形模式”的特征。但“雁形模式”的形成是有条件 的,但条件发生变化时,该模型也将转换。即这一模式可以说明过去,不一定能说明将来; 可以适用于东亚中小国家和地区,但不一定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①二元结构分析思路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
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拉尼斯他与费景汉把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认为不仅仅收入
分配变化及与之相对规模以及储蓄、教育、劳动力市场等有关因素之间也存在直

简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简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学术探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简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文/ 王红
摘 要 :国内外学者根 据不 同的世 情 、国情在不 同的时期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进行 了探讨和 分析 ,本文对其 进行 了简单 的概括 总结 ,并 简要论述 了二 元经济结构理论 带给 我们的启示。 关 键 词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l 中 国二 元 经 济 结 构 理 论 ;启 示 中图分 类号 :F 1 . l3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 1 6( 0 1 2 () 3 o 2 0 9 9 6 2 1 )0 6c一o 0一0 二元 经济结 构是 西方理论 界对发展 中国家经济结构 分析 的一个 重要概念 ,其理论 最早是 由经济学 家刘 易 斯提 出的 ,之 后经济 学家费景 汉 、拉尼斯 、乔根 森等 对其 进行 了修正和完 善 ,我 国学者也根 据 中国的国情 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进行 了理论 探讨 和分 析。 国外学者关 于二元经 济结构理 论的论述 1 、阿瑟 刘 易斯 的观 点。阿瑟 刘易斯通过 对一 些发 展 中国家经济发 展状况 的研究 ,提 出 了发展 中 国 家的 二元经济 结构理论 ,他指 出 : “ 发展 中国家 , 在 般 存在着性 质完全 不同的两 种经济部 门 ,一种 称为 资本 主义部 门或现代 部门 ,一 种称为 农业 部 门或 传统 部 门。传统部 门落后 ,但 比重较 大 ;现 代部门先进 , 但 比重较小 。二元经济 结构是 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 的 典 型特征 。 ”“ 他认 为这 两个部 门 在生 产方式 、生 活 方 式上 都 存 在很 大 差 别 ,农业 是 “ 维持 生 计 ”的 产 业 ,劳动生产 率很低 ,边际劳 动生产率接 近零甚 至小 于零 ,非熟练 劳动的 工资极低 ,在该部 门存在大量 的 隐蔽性 失业 ,但 容纳 着绝大部分 的劳动 力 ,而现 代部 门使 用再生产性 资本谋取 利润 ,容纳的就 业劳动 力较 少 ,劳动生产率 较高 ,工资水 平较高 ,具 有典 型的资 本主义特征 。 2 、费景 汉 、拉尼斯 的观点 。2 世纪6 年代 ,费景 0 0 汉 、拉尼斯意识 到刘 易斯 模型忽 视 了农业 的作用 ,所 以对其 进行 了修 正和完善 ,提 出了农业部 门和工业 部 门的 二元经济结 构划分方 法 ,其次还把产 业差 别和 地 域差 别并 列为 二元 结构 的 内容 ,他们 强调农 业 的重

论二元经济

论二元经济

论二元经济一、概说二元经济指传统经济与现代化产业并存的格式,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罕见的现象。

开展中国度的现代化产业多由本国资本移植或本国资本引进而来,在中国始于19世纪前期。

或谓开展中国度的二元经济构成于二次大战后,不确。

惟早期现代化产业多集中于一般地域,亦称〝飞地经济〞。

又常称之为近代化产业,实与现代化同义;本文通用后者。

刘易斯把现代化产业定义为〝运用再消费性资本〞以谋取利润者,即资本主义产业;而传统经济是〝维持生计〞的产业。

¬在历史上视资本主义化为现代化未尝不可;但日本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充沛失业前仍可称二元经济,中国在进人社会主义后仍属二元经济。

又传统经济亦运用再消费性资本,并有谋利局部。

迈因特从市场经济开展的不完整性动身,把现代化产业和半自给性消费并存作为二元结构。

­石川滋采取希克斯〔John Hicks〕«经济史实际»中由习俗经济、命令经济到商人经济的观念,把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并存作为二元经济。

®用市场经济的开展来说明现代化进程是可取的,但用之区分二元范围似欠妥。

传统经济包括农、工、商、运输、效劳等部门,原为完整的经济体系,在中国更是一个十分兴旺的传统经济体系。

但自1954年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实际以来,西方学者大都只论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工业,并注重于农业的剩余休息力如何向工业转移效果。

费一拉尼斯干脆把二元经济定义为农业与工业两大部门并存。

¯他们也提到手工业者、小商人、退役人、搬运工等,但把这些人看成是〝隐蔽的失业者〞,°或等候进人现代化部门的〝城市传统部门〞。

±理想上,传统经济的非农业部门人数众多,基本上不存在剩余休息力,在早期它们是与现代化产业并行开展的,并成为吸收农业剩余休息力的重要力气。

日本称明治维新以前已有的产业为〝在来产业〞,并停止专门研讨。

²1981-1935年,日本农业失业人口是不时下降的,同时期现代化产业失业人口添加约3,300万人,而在部产业失业人口添加逾6,600万人¬就是说,现代化进程中释放社来的多余休息力主要是由传统经济中的非农业部门吸收的。

9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9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 差的办法,从农村积累了巨额的资金。从1952年-1990 年, 国家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形式从农业中提 取的经济剩余在6990亿元。在工业化初期采取这种办 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27页,共34页。
第二个“剪刀差”:“农业圈地”剪刀差。
中国的土地政策规定,农村的土地不能进入一级市场,建 设开发区和开发房地产的用地,必须先由政府征用,然后 才能进入一级市场。由于征用价格低,转手高价出售给开 发商,因而形成了第二个剪刀差。这个剪刀差比第一个剪 刀差大的多,积累资金更多。各地政府把圈地作为第二财 政收入的来源。搞了开发区、房地产,又是各级政府的 “政绩”,因而圈地风屡禁不止。但是对农民来说,则失 去了土地,有的变成为“三无”农民,再加上野蛮拆迁, 引发了许多群体上访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 响。
1、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3、城乡经济是两个独立的经济板块
4、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扩大 5.城乡工业化的二元结构。
6.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二元结构。
7.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结构。
第25页,共34页。
城乡分割的危害
1、城市化滞后 2、加剧了国有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累率。 工资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率成正比。由于工业扩张总是伴随 着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率的提高,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是 不断上升的。 而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与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的差异 是保持一定的,因此,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是上升 的。
第20页,共34页。
乔根森模型的评议:
1)意义: 首先,更强调了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性。 其次,否定了工资既定的假设,使模型更接近现实。 2)缺陷: 首先,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中没有资本,而资本是农业 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其次,过于强调供给因素的作用,忽视了需求因素的作用; 第三,忽视了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意义;

第9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9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 二元经济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刘易斯模型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印象中国
夜上海
气派的“首善之都”
高楼林立的深圳
破败的山村房屋
残破的乡村小学(一)
残破的乡村小学(二)
现代化的工业
落后的农耕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一、刘易斯以前的二元结构理论 二、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三、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 于再投资的剩余。但就业并不一定随之增加。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二、乔根森模型 三、迈因特模型 四、小结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刘易斯没有重视农业在工业 增长中的作用,也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提 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劳动力转移的先决条件。
劳动力无限供给:如果资本家欲以现行工资 招收更多的劳动力,争求职业者会大大超过需求, 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有无限 弹性。 (想要多少有多少)
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资 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 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 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利润。 非资本主义部门,或称生存部门,是不使用 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 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 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
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 的企业并存;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 并存。
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 是中国的根本国情。其特色表现为: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结构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尤其是二元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如何实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

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二元经济结构。

一方面,中国经济建立在大规模、低成本和高增长的基础上,以出口加工和外向型经济为主。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发展滞后、消费升级缓慢,服务业比重不足。

同时,二元经济结构在地区层面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均GDP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工业现代化程度较高,而发展公平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则显得尤为突出。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1. 动力转型中国经济过去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的输入、外贸开放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动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因此,中国需要更多地依靠创新、知识和品质来推动经济转型。

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驱动,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以提升竞争力、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2. 结构转型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持续存在,应当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目标,重点围绕“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引导经济变革。

着力发展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构建以消费拉动为主导的增长模式。

3. 区域转型中国地域、资源、文化差异巨大,要在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上实现转型。

应当围绕“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区”、“中空心地带”和“边陲开放试验区”等开展探索与实践,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创新型区域。

三、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方法1. 完善市场机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要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经济市场化应该被加强,以鼓励市场的开放、竞争、创新、调整等,使市场起到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2. 提高行政效能企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政府支持,为此,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效率,加强监管,加强监督,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质与途径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质与途径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质与途径一、实质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存在两个基本不同的产业部门,一个是传统农业部门,一个是现代工业部门。

传统农业部门通常使用传统农耕技术,人工较多,资本和技术的投入相对较少,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为缓慢。

而现代工业部门则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资本和技术的投入较多,生产效率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就是指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途径1. 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种植、养殖、清洁能源、信息化技术、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2. 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

加强对工业技术、人才及产业链的扶持,引导企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输出能力,打造高端和智能制造业。

同时,加速数字化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3. 发展服务业,拓宽经济增长点。

社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大量就业机会的产生,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服务支持,推进经济商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综合效益。

因此,需要加快重点服务业领域的布局,如金融、物流、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注重发掘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4. 打造公司集团化发展模式,促进经济有序发展。

发挥公司信誉和品牌效应,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来实现资源分享和协同效应,同时发掘新领域和新市场,以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集团市场调整,促进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使二元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5. 推进全球化进程,促进经济繁荣稳定。

通过拓宽国际贸易、加快海外投资和人才引进,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及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逐渐规划一条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实现国内外市场互补和优化产业布局,缓解二元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第二个阶段中,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小于农业劳 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或用拉尼斯和费景汉的话说,小于 不变制度工资。当这部分劳动生产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 时,农业总产出就会下降。此时,农产品和粮食短缺就发 生了。粮食短缺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也必然 相应提高。所以,第二阶段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上 升的,如图6中的劳动供给曲线所示。
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二元经济 结构
一、几个二元经济模型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在经济发展初期,农村劳动 力严重过剩,边际生产力为0。城市工业化部门可以按照由 最低生活水平决定的固定工资获得廉价劳动力;在经济发 展后期,剩余劳动力枯竭,只有工资上升才会从农业中把 更多劳动力吸引出来。
W
SL W1
W0
拉尼斯和费景汉把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低于不变制度工资 的劳动定义为隐蔽性失业者,即剩余劳动力。根据这一定 义,第一、第二阶段的农业劳动力都为剩余劳动力。当这 些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时,劳动力转移就入 了第三阶段。在第三个阶段,剩余劳动力消失了,农业部 门的工资水平再也不是由制度决定,而是由市场原则决定, 既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边际生产率高于不变制度 工资,因此,这一阶段农业部门的工资高于不变制度工资。 由于农业的工资水平上升了,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必须上 升的更高,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转移到工业部门。因 此,第三个阶段的劳动供给曲线上升得更陡,如C点之后 的部分所示.
Industrial Wage
W
Demand Curve for industrial Labor
S' Supply Curve for industrial labor
C
B
S
Ⅰ: MP=0
Ⅱ: 0<MP<N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 First Turning Point
第二,即使城市工业部门扩张与劳动需求扩张保持同步, 通过扩张城市现代部门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也是不可能 的。因为就业概率与现代部门的就业创造率成正比关系。 现代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就业概率就越大,从而 将引诱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而且流入的人口 数目远大于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数目。据托达罗估 计,对于每一个新创造的工作,将会有2至3个农民迁入 城市。这样就出现一个难以令人置信的现象:城市现代 部门扩长得越快,就业创造得越多,失业率就越高。因 此,托达罗认为,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决不能仅仅依靠工
Ⅲ: MP>N Second Turning Point
O
L1
L2
L
Industrial Labor
The Lewis-Ranis-Fei’s Model
第一个阶段为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阶段。拉尼斯 和费景汉把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农业劳动力称为多余劳动 力。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不会引起农产品总产量 的减少和粮食的短缺,因为这一阶段的农业劳动边际生产 率为零。农产品总量不减少,工业部门工资水平就不提高, 从而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如图中的水平供给曲线 SB部分所示。这个阶段与刘易斯 模型是一致的。
二、工业部门的工资与生存水平的关系
(1)如何决定生存水平:生存水平由两个部门的产品构成,不仅包括粮食 蔬菜,而且包括衣服和家庭用具。生存水平固定意味着实际工资不变。但 实际工资也可能由于以下原因提高:
业部门的扩张。
第三,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必须消 除。托达罗指出,在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工资水平远 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垄 断这些外在力量决定。这些有政治因素决定的工资水平 远远高于农业平均收入。这样高的收入差异无疑是吸引 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主要原因。因此,托达罗认 为,要降低城市失业率,就必须消除政府规定的最低工 资法,限制工会的权力等,使城市工资水平下降,从而 减少城乡实际收入差异。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 根本出路。托达罗建议,政府应当改变重工业轻 农业的发展战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的 生产条件和农村的生活环境,使农业劳动者实际 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只有这样, 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刺激就会下降,从而城市 就业压力就会减轻。
(3)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经济模型: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第一,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 严重失业问题的。托达罗认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必然伴随 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必然低于 工业产出的增长,因为在托达罗模型中,工作创造率等于 工业产出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差。因此,随着工 业部门的扩张,劳动就业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Q3
Q1
Q2
L1 L2
L3
L
(2)托达罗的城乡迁移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前提是城市不存在失业。实际上城市存在 大量失业。此外,刘易斯把城市工业部门的不变工资水平作 为分析的基础。理由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只要城市 净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寻找工作, 迫使城市工资水平下降,但实际上,在城市存在大量失业的 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 刘易斯模型并没有解释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
托达罗认为,农民进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收入 差异,而且取决于找到工作的概率。劳动力的转移US
其中π为农村移民找到工作的概率,γ为城市新就业机会 创造率,N表示城市就业人数,S表示城市劳动力总量,SN为城市失业人口,U(U=S-N/S)为城市失业率。农民向 城市的迁移意味着S>0,此时U/ S = N/S2 > 0,即农民向 城市的迁移将导致城市失业率U上升,当城市失业率上升至 均衡失业率U*时,农村移民的就业概率π将会下降至临界点 π*,此时农民将停止向城市移民;只有当城市就业机会创 造率因政策或周期因素上升,导致失业率低于均衡失业率 时,城市化进程才会重新开始。因此,农民进城打工提高 城市失业率的效应,最终将减少农村移民的就业概率,从 而遏止农民迁入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