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6期
2012年3月
广州化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1.40 No.6
March.2012
独立学院高分子材料专 业高 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林卫丽,吴慎将,张伟,李萌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25)
摘 要:笔者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发,对高分子化学课程从教学方法,到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0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677(2012)06—0171—02
Teaching Reform of Polymer Chemistry
in Polymer Material Special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
LIN Wei—li, Sheng—Jiang,ZHANG Wei,LI Meng
(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haanxi Xi’an 7 10025,China)
Abstract: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odes
in course of polymer chemistry were reformed beneficially.Thus,the study interest of student was improved for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more related knowledge.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polymer chemistry;teaching reform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能
否学好该课程直接关系到高分子成型加工,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并且该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思想和思
维方法,在学生将来的科研和工作中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高分子化学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四大
化学并列,成为第五大化学。鉴于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
性,如何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何利用有限
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准确有效地将高分子化学的知识传授给
学生,成为了任课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工
作体会对独立学院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讲授进行以下有益的尝
试。
1 课程内容
本课程采用浙江大学化工系潘祖仁教授编写的《高分子化
学》从第三版开始一直到现今使用的第五版,该教材在全国高等 学校高分子相关专业广泛使用。其内容多,容量大,涉及各种化 学反应机理及聚合方法。在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不能对课程 进行全部详细介绍和讨论。笔者所在学校这门课程学时设置主 要为 : 高分子化学课程只有64学时,起初将理论和实验课程分开 进行讲授,理论教学64学时;实验课程48学时,包括了高分子物 理、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在内的所有实验。 2 改革内容 2.1 合理取舍讲授内容 高分子化学具有内容广博丰富、毗邻知识较多等特点。在 作者简介:林卫丽(1975一),女,讲师,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教学工作。 这种情况下处理不好很可能将高分子化学搞成一个“大杂烩”, 教给学生一笔“糊涂账”。从课程系统来看,学生必须先修了有 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重要基础课后,才能开始高分子化学的学习。 而学生在前修课时,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对涉及高分子的一些 内容往往略讲或不讲。所以开始讲课时必须对这两门课中的有 关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明白其内在联系。例如要让学生掌握 尼龙66聚合反应,就必须复习有机化学中的酰基衍生物和氨基 酸。其它如树脂、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讲授也做同样处 理。这样就将有关知识理顺成了如下层次:小分子化合物一有 机化合物一高分子化合物一高分子材料,并且以聚合反应和动 力学为主线贯穿始终。笔者采用的高分子化学教学已形成了一 个章节分明、编排有序的较严密系统,将逐步聚合和自由基聚合 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笔者从讲绪论开始就向学生讲明了这 一指导思想,又在各章节的讲授中反复呼应,给学生描绘了一幅 高分子化学的“干”与“枝”的网络图。这样,高分子化学的整体
便在学生的掌握之中了。
2.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不足,作为任课教
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第二章的时候,
对于重要缩聚物和其他逐步聚合物,就可以分组让学生预习,每
个小组在上课的时候讲解一部分,各小组内相互提问,除了派出
讲解同学可以回答问题外,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可以回答,最后哪
个小组回答问题最好、提问的问题最有深度、讲解最能吸引人获
得最佳组合,任课教师可以对整个小组提出表扬,条件允许还可
以进行物质奖励。在讲解配位聚合的时候,可以布置一道分析
各种聚合方法优缺点的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总结。任课老师专
172 广州化工 2012年3月
门用一节课时间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比较多,可
以分组进行,如果是小班授课,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讲述。这
样对于那些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复习的学生有一定
的督促作用,会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习惯。可以在学 习完前五章后,给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组织讲稿,制作幻灯片,上台作学术报告。锻炼学生查找科技资 料和开展学术讲座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加强动手能力 纵观整个高分子化学教材,包含的全是理论知识,根据笔者 几年来和学生的交流发现, 许多学生看见满篇的方程式、公式、文字,就没有了学习的 兴致,就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学了,可是考完试也全忘了。 基于这种情况的考虑,为了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可以考 虑在讲完相关知识后,立即进行验证性实验,会加深学生的记忆 和理解。例如:在第二章逐步聚合中,单体的等摩尔比很重要, 通过公式的推导学生基本能够了解,如果在能让学生立即在实 验室做一下尼龙一66的制备实验,学生会对如何确保单体等摩 尔比有切身体会。 在讲到聚酯聚合机理的时候有外加酸和自催化两种,外加 酸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因为在实际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就是外加 酸的形式进行生产的,但是学生对其他条件的影响不会有认识。 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外加苯磺酸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收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来研究机理,加深对要及 时排除生成小分子重要性的认识;外加酸对提高反应速度的认 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充入氮气,既可以让反应物受热均匀, 又可以及时带走反应生成水的重要性。 在讲解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选取两个实 验进行验证性研究,让学生对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偶 氮二异丁腈(AIBN)之间的差异有直观的了解,观察到一个可以 发生诱导分解,一个不会发生。由于许多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 都是完全开放的,这些实验可以是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做,也可以 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 新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4改变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不 应简单地等同于传统的应试考试。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平时成 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平时对学生学习情 况的了解,能使老师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所学知识 的牢固程度和讲课效果,适时调整讲课计划。规定独立完成论 文,上课回答问题,自己上讲台讲授自己的资料,独立完成作业,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均计算在平常分中;而期末的闭卷考试可以
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巩固和补充平时学习时只是一
般了解的知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系统完整。有鉴于此,采
用课堂环节考察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所占的分
值比例分别为45%和55%。期末考试时实施“教考分离”。所
采用的试题从标准化试题库中抽题,所有的试题都是严格按照
教学大纲要求命题的,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计算题、综合题为主,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核,注重基
本知识的归纳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2.5提高学习兴趣
高分子化学主要是以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主,以独立学院学
生的特点,如果上课是“一板一眼”的讲解,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
兴趣,因此可以在讲课过程中融入实际使用的材料,来增加学生
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逐步聚合时,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相
同重量的尼龙和碳钢制成的物品承重的差别,让学生了解特种
塑料的独特之处。
3 结语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别之处,作为高分子化学课
程的任课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多思
考,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才会使自己的授课收到学生的欢迎,让学
生真正学到知识。而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独立学
院学生而进行,教师应从备课、上课、课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只有
做好每个环节,应用于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才能使学生和教师达到双赢的结果。
今后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地转变教学理念,从而
使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有更大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
20()6.
[2]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