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王移芝鲁凌云编写日期:2015年7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85L073T

2.课程体系/类别:公共基础类/计算机课

3.学时/学分:32/1

4.先修课程:无

5.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定位越来越高、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停留仅仅会用计算机,而是要像数学、物理一样,通过计算机的学习,构建思维能力,人人要学会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具有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通识文化教育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文化素养和基础知识层面的内容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处理与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处理与管理,具备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教学内容强调科学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注重知识学习的能力培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的掌握。

本课程的核心是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整体概念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训练为目标,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使学生具有初步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计算机文化素养,逐步构建计算思维能力。为后继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共8章,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16学时、实验教学为16学时。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大量的实验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所以需要增加课外实验机时,建议提供1:2的课内与课外的实验比例,具体安排如下:

(一)计算文化

主要内容:从文化、信息与计算机文化角度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应用,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与计算机研究新热点;介绍计算机有关安全的知识和典型案例,如计算机黑客、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道德等知识,便于学生将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用于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介绍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增强计算机文化素养与学习兴趣,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学习重点是对计算机的认知、计算机安全知识和网络道德。学习难点是如何区分计算机黑客、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掌握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应用。

1. 基本要求

⑴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及相关知识;掌握本课程设置及各章内容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⑵了解计算机特点与研究的新热点,掌握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本应用。

⑶在说明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安排的基础上,体会本课程如何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

⑷要求学生每4-6人组成一个课外学习小组,进行课后讨论和教学实践。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学时2学时。

3. 自学内容

阅读主教材第1章“计算文化”,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本章内容。

4. 实践内容

⑴访问本课程的网站,了解网站的结构和提供的学习资源

教学网站网址:

⑵请上网查找并记录有关图灵奖和计算机方面获诺贝尔奖信息,列出美籍华人获奖者名单及其事迹。

(二)计算基础

主要内容:介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以及存储方式,主要包括什么是数制、数制间的转换、计算机编码的概念及方式,位与字节的概念、存储单元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制间的转换,原码、反码与补码的应用,存储容量的换算;汉字编码、多媒体编码的基础知识。

本章学习重点是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式以及存储方式,数制间的转换。学习难点是原码、反码与补码的应用、汉字编码与多媒体编码知识。

1. 基本要求

⑴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形式、表示方式以及存储特征;理解什么是原码、反码与补码;掌握数制间转换的基本公式,原码、反码与补码之间的换算规律;了解汉字编码的基本原理。

⑵本章核心是数制间的转换,分析在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原码、反码与补码,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存储特点。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学时2学时。

3. 自学内容

⑴阅读教材第2章“计算基础”;

⑵完成本章课外练习,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本章内容。

4. 课外实践

进入课程网站,通过在线测试系统抽取一套本章习题,进行练习以检测学习情况。

(三)计算机硬件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与组成,并以微型计算机为例,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微处理器、内存储器、主板、总线、接口和常用的外部设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工作过程、计算机运算基础、核心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指令的基本概念;理解冯•诺依曼设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掌握微机系统结构、主板以及组装微机。

本章学习重点是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的基本思想和模型、微机基本组成结构。学习难点是计算机体系结构。

1. 基本要求

⑴了解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的基本思想和模型,掌握微机主板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理解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掌握CPU、内存及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特性和内在联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掌握常用外部设备的使用方法,微机组装与基本维护方法。

⑵了解微机主板结构,以及主要组成部件与功能结构。

⑶本章重点是计算机硬件整体架构及重要硬件设备,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教学实践2学时,课外实验2学时。

3. 实验内容

参观计算机硬件实验展台,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结构和使用,通过实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外学习与实践

⑴阅读教材第3章“计算机硬件”;

⑵进行微机组装练习,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本章内容,打破对计算机的神秘感,通过触摸PC 微型计算机硬件部件,感知真实的计算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功能、技术性能、技术指标和发展趋势等,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方法,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⑶上网查询有关图灵机的相关信息,包括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等,并结合现代微机写出自己的认识。

(四)计算机软件

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软件平台,操作系统的发展和特点,并以Windows 7 为基础,介绍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CPU工作原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应用程序的组织和管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进程与程序的内在联系;磁盘维护与管理;文件夹的组织管理与建立、文件的组织与创建;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

本章学习重点是系统核心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理解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基本工作过程。学习难点是进程调度与管理。

1. 基本要求

⑴了解软件分类、软件运行,以及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掌握软件的发展和功能特点。

⑵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分类、功能特点,掌握典型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使用;理解进程和程序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功能和特点;理解操作系统的4个核心功能模块的含义,即处理机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