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环形腔的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光纤环形激光器的环内外光反馈效应

Vo 1 . 3 4 NO. 2
Apr .
2 01 3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6 8 7 1 ( 2 0 1 3 ) 0 2— 0 0 4 7—0 5
光 纤 环 形 激 光 器 的 环 内外 光 反 馈 效 应
周俊萍 , 葛 益 娴
( 南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电子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4 ) 摘要 : 提 出 了基 于 光 纤 环 形 激 光 器 的环 内 、 环 外 光 反 馈 模 型 。 系 统 中光 反 馈 效 应 可 等 效 为 激 光 腔 内 损 耗 的 变 化, 根据环 内、 环外 两种 结 构 分 别 推 导 得 出 系 统 输 出功 率 变 化 表 达 式 。建 立 数 值 模 型 对 两 种 结 构 进 行 相 应 分 析, 得 出 其 与 传 统 的 激 光 自混 合 干 涉 有 着 相 同 的 相 位 灵 敏 度 , 并 从 试 验 中得 出相 一 致 的结 果 。 比较 环 内 、 环 外 两 种 结 构 的输 出 现 象 , 得 到 环 内光 反 馈 比环 外光 反 馈 具 有 更 高 的 输 出增 益 及 条 纹 变 化 深 度 , 即 环 内结 构 具 有
前 者反 馈结 构 为构成 环形 激光 器 的一个 组成 部分 , 使 得激 光器 本身 同时也 成为 了传感 敏感 元件 , 后 者利
用耦 合 器在 激光 器外 部 接入 , 本 身 不作 为激 光器 的一 部 分 ; 两者 的理 论 模 型不 同 , 其 系 统输 出表 达式 不 同, 数值 模拟 结 果与试 验 观测结 果 都显示 出两者 对于 反馈 待测 信号 的灵 敏度差 异 。 本 文从 理论 上分 析 了基于 环 内 、 环外 光 反馈效 应 的 掺铒 光纤 环形 激光 器传 感结 构 , 其 结果显 示该 系 统 与传 统 的 自混 合干 涉效 应有 着相 似 的相位 灵敏 度 。在试 验 中 , 对 由环 内 、 环外 光反 馈 引起 的有源传 感
机械感生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可调谐环形光纤激光器

awa ee g h t n b er n eo 2n 15 2 4 5 16 4 2 0n i a h e e ya j sig MLP G a — v ln t —u a l a g f m( - 6 . 6 — 0 . 8 m)s c iv d b du tn 4 F lb
l
I pe i d i e r tn on r o fb r g a i g
●
l
JAN igs u F NG De 。 S n — i I G M n —h n , E - n , UI j u Qigme ( ie esn eh oo yR s rh C ne ,S h o f C nrl ce c 1F br nig T c n lg ee c e tr co l o t inea d S a o oS n
第1 8卷
第2 期
光 学 精 密 工 程
O ptc nd Pr cson En ne rng isa e ii gi e i
V ol 8 No. _1 2
21 0 0年 2月 来自F b 2 1 e. 0 0
文章 编 号
1 0 — 2 X( O O 0 - 3 1O 0 49 4 2 L ) 20 1 一 6
rod Fi e a i i b rGr tng (M LPFG ) i r p t d, n s e or e i whih 9 0 c a 8 nm La e od (LD ) i e s pu p s r Di e s us d a m s ur e.a d a 5× 1 h gh y Er 一 p d fb ri s d a t a n me u o c n 0 i l 什 do e i e s u e s isg i di m. Theop ia i e a e t tc lfb rl s rwih
掺铒光纤放大器原理

掺铒光纤放大器原理
掺铒光纤放大器是一种利用掺铒光纤的放大效应来实现信号放大的器件。
其原理基于掺杂了铒元素的光纤,在外加激励光的作用下,铒离
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态,当它们回到基态时会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子,这些发射出来的光子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相位和方向一致,从而实现
了信号放大。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经过掺铒光纤时,其能量会被传递到铒离子上,并将其激发到高能级态。
在这个过程中,输入信号会被耗散掉一部分
能量。
然后,在高能级态上的铒离子会通过自发辐射或受外界光源激
励而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出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相位和方向一致的光子。
这些发射出来的光子将与输入信号叠加在一起,并在输出端产生
一个强化后的信号。
为了实现更好的放大效果,通常使用多段掺铒光纤来构成一个放大器。
每个段都有自己的泵浦激光器和光纤,以确保铒离子始终处于高能级态。
此外,掺铒光纤放大器还可以通过调节泵浦激光器的功率和波长
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
总之,掺铒光纤放大器利用了掺杂了铒元素的光纤在外界激励下释放
出同频率、相位和方向一致的光子,从而实现了输入信号的放大。
它
具有高增益、低噪声、宽带宽等优点,在通信、传感、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掺铒光纤放大器是一种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设备,它用掺有少量的铒离子的光纤作为放大介质,在光纤中的铒离子受到激光光子的激发后,会产生放大的荧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并放大输入信号。
掺铒光纤放大器具有增益大、噪声小、稳定性好等特点,是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重要设备。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掺铒光纤中的铒离子、基于激光器的光源和光纤耦合器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一、掺铒光纤中的铒离子掺铒光纤的制备过程中,在非常纯净的二氧化硅(SiO2)玻璃内加入了少量的铒离子(Er3+),通常铒离子的摩尔分数在0.1%至1.0%之间。
这些铒离子会在光纤中形成能级结构,以便通过激光器来激发它们。
当铒离子受到一个在适当波长范围内的激励光子时(通常在980至1480纳米之间),它们会吸收这些光子并将它们的原子能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激发态能级。
接着,铒离子会从高激发态能级中产生自发辐射荧光,并向下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
这种过程中所产生的荧光光子的波长通常在1500纳米左右,这种波长范围也称为雪崩区域。
二、基于激光器的光源掺铒光纤放大器需要用到激光器作为输入信号的光源,激光器通常是基于半导体技术的光源。
通常情况下,用于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激光器被称为泵浦光源,这是因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激励光纤中的铒离子产生放大荧光信号。
泵浦光源通常采用激光二极管(LD)或光纤激光器(FP)、DFB(调制反馈)激光器等器件,可选择的泵浦光源范围很广,包括735、980、1480等纳米波段。
三、光纤耦合器光纤耦合器是将光源的输出光束耦合到放大器光纤中的设备,它可以使光源的输出尽可能有效地耦合到光纤中,并且降低光纤的损耗。
在掺铒光纤放大器中,光纤耦合器将泵浦光源的输出光束耦合到掺铒光纤中,并激发铒离子进行光放大。
光纤耦合器一般有径向耦合器、光栅耦合器、双光纤耦合器和光纤连接器等类型。
径向耦合器将输入和输出光纤正对光学轴,通过一定的设备使局部光场光强变化,从而实现光束的耦合;光栅耦合器利用光栅的衍射效应,使光束在光栅衍射角处尽可能高的衍射效应,使输出光束尽量向光纤的中心传输,从而实现光束的耦合;双光纤耦合器则是利用两个光纤直接接触的方式来实现耦合。
高效率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半 导 体 光 纤 激 光 器。 掺 E3 f 单 模 光 纤 作 为 增 益 介 质 ,
于实现 、 体积小 等优点 。
2 环 形 腔掺 铒 光纤 激 光器 实 验装 置
如图 1 所示 , 环形 腔是 由波分 复用器 ( WDM)掺 E3 、 r 光
纤( F 、 Ⅱ) ) 隔离器 (9 、 IO)耦合 器( o p r 以及与 耦合 器 一端 C ul ) e
相连的 光 纤 光 栅 ( B 构 成 的 , B 浸 入 折 射 率 匹 配 液 F G) FG (MG)它 的作 用是吸收 F G 的透射 光 , 少端 面反射 。 I , B 减 实验 中泵 浦 源采 用 功率 可 达 1 2 0 mW 的 9 0 m 带 尾 纤 8n
光器只能在很 窄 的波 长范 围可 获 得增 益 。隔离 器使 光在 环 路 中只能 沿逆时针方 向传播 , 传播一周 后获 得适 当的增益 再 近年来 , 由于新 的 激光 泵 浦技术 的发 展 , 以及 光纤 光 栅 等元 器件 的问世 , 促进 了光纤 激光技术 研究 的发 展 。光 纤激 光 器具有 阈值 低 , 浦效率和 内量子 效率高 , 光光 谱宽 , 泵 荧 可 次到达 F G, 而实现环 路振 荡 , 所获 得 的增益 大 于腔 内 B 从 当 的损耗时 , 耦合 器的输 出端 得到波长 为 的激光输 出。 当泵浦 电流 为 10 1 mA( 光 器 输 出功 率 为 1 . 9 w ) 激 2 2r o 时, 用光 谱仪观测 到输 出激 光 的光 谱 图如 图 2所示 , 观察 到
的 激 光 输 出 的 线 宽 小 于 0 1 m。 .n
调参数多 , 调谐范 围宽 以及 易 与其 它光 纤设 备 兼 容 , 是一 种
掺铒光纤放大器基本结构

掺铒光纤放大器基本结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一种利用掺铒光纤中的铒离子来实现信号放大的高性能光纤放大器。
在光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的EDFA,通过将铒离子掺入光纤中来实现光信号的放大,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一、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基本结构**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光纤、激发器、泵浦光源、滤波器和耦合器等组成部分。
1. 光纤:掺铒光纤是掺有铒离子的光纤,其内部的铒离子能够吸收泵浦光源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放大信号的能量。
2. 激发器:激发器用于向掺铒光纤中输入激发信号,激发铒离子的能级跃迁,使其处于激发态。
3. 泵浦光源:泵浦光源是用于供应泵浦光能量的光源,常见的泵浦光源有光纤激光器和二极管激光器。
4. 滤波器:滤波器用于滤除放大信号中的杂散光,确保输出信号的纯度和质量。
5. 耦合器:耦合器用于将泵浦光源的能量耦合到掺铒光纤中,并将放大信号从掺铒光纤中耦合出来。
以上是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基本结构,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还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组成部分,但基本结构通常是这样的。
**二、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铒离子的能级跃迁和光信号的放大过程。
当泵浦光源输入泵浦光能量时,其中的光子被掺铒光纤内的铒离子吸收,使得铒离子处于激发态。
在激发态下,铒离子会发生非辐射性跃迁,即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出与之相应的能量。
这部分能量就是用来放大光信号的能量。
当光信号通过掺铒光纤时,处于激发态的铒离子会与光信号发生能量的交换作用,将光信号中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放大信号的能量。
这样,光信号就得到了放大。
最后,经过滤波器的过滤,杂散光被滤除,只留下所需的放大信号输出。
**三、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光通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实现光信号的放大,从而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
实验五 光纤激光器与光纤放大器的设计实验

实验五 光纤激光器与光纤放大器的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掺铒有源光纤的增益放大特性;2、掌握光纤激光器的原理及其基本结构,掌握光纤激光器的设计及其波长调谐方法;3、掌握光纤放大器的原理及其基本结构,掌握光纤放大器的设计以及基本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光纤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光纤激光器和其它激光器一样,由能产生光子的增益介质、使光子得到反馈并在增益介质中进行谐振放大的光学谐振腔和激励光跃迁的泵浦源三部分组成。
纵向泵浦的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光纤激光器原理示意图一段掺杂稀土金属离子的光纤被放置在两个反射率经过选择的腔镜之间,泵浦光从左面腔镜耦合进入光纤。
左面镜对于泵浦光全部透射和对于激射光全反射,以便有效利用泵浦光和防止泵浦光产生谐振而造成输出光不稳定。
右面镜对于激射光部分透射,以便造成激射光子的反馈和获得激光输出。
这种结构实际上就是Fabry-perot 谐振腔结构。
泵浦波长上的光子被介质吸收,形成粒子数反转,最后在掺杂光纤介质中产生受激发射而输出激光。
激光输出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脉冲形式的,依赖于激光工作介质。
对于连续输出,激光上能级的自发发射寿命必须长于激光下能级以获得较高的粒子数反转。
通常当激光下能级的寿命超过上能级时只能获得脉冲输出。
光纤激光器有两种激射状态,一种是三能级激射,另一种是四能级激射,图2(a)、(b)分别表示三能级和四能级系统的跃迁系统的简化能级图。
两者的差别在于较低能级所处的位置。
在三能级系统中,激光下能级即为基态,或是极靠近基态的能级。
而在四能级系统中激光下能级和基态能级之间仍然存在一个跃迁,通常为无辐射跃迁,电子从基态提升到高于激光上能级的一个或多个泵浦带,电子一般通过非辐射跃迁到达激光上能级。
泵浦带上的电子很快弛豫到寿命比较长的亚稳态,在亚稳态上积累电子造成粒子数多于激光下能级,既形成粒子数反转。
电子以辐射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基态。
这种自发发射的光子被光学谐振腔反馈回增益介质中诱发受激发射,产生与诱发这一过程的光子性质完全相同的光子,当光子在谐振腔内所获得的增益大于其在腔内损耗时,就会产生激光输出。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研究俞本立

激光二极管抽运的全固化单频固体激光器强度噪声在几个 kHz 到几个MHz 频率之间也存在弛豫振荡噪声,可以通过 光电负反馈的方法解决。
将此借鉴到光纤激光器中
OEIAM 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低噪声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结构
1、通过对光纤激光器光路的 改进,得到了光谱信噪比较高 的单频窄线宽激光输出;
输出激光单频特性测量
图3
图4
图3和图4分别为激光的主模及第一边模,可以看出边模抑制 比达50dB,因此证明该激光为很好单频激光
OEIAM 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低噪声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研究背景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输出激光包含着明显的弛豫振荡峰,这使 得光纤激光器的低频范围内强度噪声较为明显,光纤激光器在 光传感和光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迫切要求降低光纤激光器的 低频强度噪声。
OEIAM 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2004年
Christine Spiegelberg等人在DBR型 光纤激光器的结构之上,首先利用一段 长度为2cm的铒镱共掺磷酸盐光纤作为 增益介质,实现了线宽小于1kHz ,功 率200mW的激光输出。
丹麦的NKT Photonics公司采用分布反馈 型(DFB)结构制作的窄线宽光纤激光 器实现了线宽小于1kHz,功率200mW 的激光输出
OEIAM 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2001年
安徽大学采用环形腔结合饱和吸收 体的结构实现了线宽小于1kHz激光 输出,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系列 窄线宽光纤光源
2006年
国防科技大学孟洲采用保偏掺 铒光纤作为饱和吸收体实现了 1.5kHz的线偏振激光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光纤环形腔的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姓名:庞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物理电子学指导教师:宁继平20060101中文摘要有源光纤环形腔,由于在腔中含有增益介质,所以其工作特性具有多态性。在阈值以下即环形腔本身不产生激光时,可作为扫描式光谱分析仪、滤波器和延时线等等;在阈值以上时,则能成为环形腔激光器和环形腔光纤陀螺等。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在腔中放入相应的增益介质,其中由掺铒光纤+泵浦组成的有源光纤环形腔掺铒光纤环形腔最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在掺铒光纤环形腔的基础上展开对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所作的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二能级结构模型对掺铒光纤激光器进行设计。对其增益、输出功率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计算增益、最佳光纤长度、光纤掺铒浓度、最佳输出耦合比、重叠积分因子等重要参量的公式。并分析了影响激光器‘输出的各种因素:腔长、输出耦合比、谐振腔损耗。利用现有设备,测量了掺铒光纤的自发辐射谱,研制出了掺铒光纤环腔激光器,得到了线宽0.93rim、输出功率一ldBm的激光输出。.(2)对注入锁定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给出了光纤环形腔注入锁定的带宽公式。并进行了光纤环形腔激光器注入锁定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输出光功率约为2dBm,线宽约为0.64nm的注入锁定激光输出,并对试验现象进行了分析。(3)深入分析了单/双道Mach—Zehnder(M-Z)光纤干涉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和复合腔选模的工作原理。并利用M—Z光纤干涉仪作为梳状滤波器,并和复合腔共同选模,在常温下我们获得了两个波长同时输出的掺铒光纤环形腔激光器。这一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器件价格低,实现容易等优点。
关键词:光纤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注入锁定M—z干涉滤波器复合腔ABSTRACTBecausethereisgainmaterialintheresonator,theactivefiberring
resonatorsshowpolymorphiccharacteristicsintheirdifferentworking
state.Underthethreshold,theactivefiberringresonatorcanbeusedasscanningopticalspectrumanalyzers,Opticalfiltersordelay一1
ineand
SOon.Upperthethreshold,theactivefiberringresonatorcouldbecomethefiberringlaserorfiberringCyroscopeetc.Accordingtodifferentapplications,somevariedkindsofmaterialcanbeimplantedintotheresonator.Andamongthesestructures,theactivefiberringresonator
withErbium—dopedfiberpumpedbylaserdiode(LD)isoneofthemost
importantones.
BasingontheErbium-dopedfiberringresonator,Erbium-dopedfiberlaserwasresearchedtheoretical1yandexperimental1y,Whichinclude:(1)GainandoutputpowerofEDFLarediscussedbasedonthetwo
energy
levelmodelingmethod.Someanalyticalequationsofimportant
parameterssuchasgain,fiberlength,erbiumconcentration,coupling
coefficientarederived.Thefactorsthatinfluencedtheoutputofthelaserareanalyzedtheoretically.TheoutputpowerofthelaserisobservedtoberelatedwiththelengthofEDF,thecoupled—rationoftheoutputcouplerandthelossofsplicing.Wecarriedoutthesteady
stateexperimentsbyemployingtheexistingexperimentequipments.The
spontaneous—emissionspectrumoferbium-dopedfiberwasmeasured.Wedevelopedanerbium-dopedfiberringlaserwhichtheline-widthandtheoutputpowerofthislaserare0.93rimand—IdBm,respectively.
(2)Thetechniqueofinjectionlockingwasanalyzedtheoretically.The
1ine—withisdeducedunderthismodulation.Aninjectionlocking
Erbiumdopedfiberringlaserhasbeenresearchedexperimentally.We
gainedalaserwiththe1ine—‘widthandtheoutputpowerofthiSlaserbeing0.64nmand2dBm,respectiVely.Finally,weanalyzedtheresultoftheexperiment.
(3)Thoroughanalyzedtheworkprincipleofthesingle/doublechannels
Mach—Zehnder(M—Z)fiberinterferometerandchoosingmodeswithcompositecavity.Andwedemonstrateexperimentallyatwo—wavelengthErbium-dopedfiberringlaserbyusingaMach‘-_—‘Zehnderfiberinterferometerandcompositecavity.Asaresult,afiberring
resonatorlaserwithsimultaneoustwo-wavelengthoscillationsare
obtainedinroomtemperature.Thisdevicehasadvantageousofsimple
designfabricationandlowcosteta1.
K]EYWORDS:fiberringresonator,Er—dopedfiberlaser,
injectionlocking,M—Zfiber
interferometer,
compositecavity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叠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彦主络签字日期:2口口‘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叁叠盘茔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墨鲞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砉签名:鹿立珞签字日期:埘f年,月/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1.1引言20世纪80年代,随着光纤材料、光纤器件(如光纤放大器)以及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及应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一般以石英玻璃为基质的传输光纤中掺杂少量稀土元素(如钕、铒、钬、钇等)离子(即Nd3+、Er3+,H03+、Yb3+等),在泵浦源的作用下,可产生受激辐射放大。可用这种掺杂光纤制作出光纤放大器。如果再进一步引入反馈机制(如加入谐振腔,或其他耦合器件),就可以制作出光纤激光器。这种激光器件有以下特点:在基模状态下,纤芯内形成高功率密度,泵浦光与激光导模能充分耦合,而且光纤有很高的表面积/体积比,因此它的激光转换效率高,激光阈值低:由于光纤具有极好的柔韧性,易于实现耦合反馈,而且可以设计得相当小巧、灵活。特别引入关注的是,这种器件的工作波长处于近红外到中红外区域,所以它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红外激光光源。例如,掺铒、掺钕的光纤激光器工作波长分别为1330nm和1550nm,这两种波长恰好处于光纤通信的最佳“窗口",因此掺铒光纤激光器可作为可靠的信号光源,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章将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出发,进而对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和分类进行概述,最后对光纤环形腔的发展状况做一个总体的描述。1。2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实现高速光纤通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频域复用,时域复用,采用特殊的脉冲,采用特殊的编码方式使相同码元携带更多的信息。本节简单讨论这几种方式的基本原理,优点,关键技术及受限制因素。一、频域复用——册l|l(波分复用)、DWDM(密集波分复用)和FDM(频分复用)这三种传输方式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只是根据波长之间的间隔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在80年代末期,采用FDM相干检测的相干光通信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其苛刻的实现条件,如光源的稳频等使其难以在现有的器件水平下得到发展。自掺铒光纤放大器问世以来,光通信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WDM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EDFA改变了传统的光一电一光中继方式,它可以同时放大一根光纤中的多路光信号,使光中继的成本大大降低,采用波分(频分)复用技术,可使一根光纤中传输的信息量极大增加。WDM对所传信号比特率及调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