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战争史]滇西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的资料 (2)

抗日战争的资料1. 背景介绍抗日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日战争,也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它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的一场历时近八年的抗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2. 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在争夺中国利益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崛起,并以侵略中国为其国家建设的手段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行动的开始,随后在1937年马德里事件中,由日本发动了全面战争,这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3. 战争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和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
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这个阶段从1937年至1938年期间,主要是各地的群众和军队进行抵抗,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战。
其中,有著名的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等。
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从1938年到1941年,这个阶段是抗战的全面展开和全国范围内的战争局势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政府军队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和正规战。
同时,中国还得到了国际援助,在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形成抗战根据地。
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自1941年至1945年,这个阶段是抗战态势逐渐改变、日本队伍逐渐被削弱的时期。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役,最终于1945年战胜日本侵略者,让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和民族尊严。
4. 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影响抗日战争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中的地位和声望,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战争中积累了政治经验,为日后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经济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也促使中国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抗日战争史》是一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著作,作者以客观的角度,详细地
记录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也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深感敬佩。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斗争。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苦难。
无数的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让人感动不已。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他们在物质匮乏
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抗战,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为了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尊严,他们不惜一切。
这种抗战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充满了敬佩和钦佩。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史》,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这场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意味着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胜利,更意味着中国人民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抗争,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
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不断奋发向前,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复兴,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滇西抗战爱国主义精神解读

滇西抗战爱国主义精神解读作者:刘吉红左艳来源:《名家名作》2018年第03期[摘要]从抢修滇缅路、华侨华裔支援抗战、壮烈远征军和多民族共同抗战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滇西抗战的抗战史实,深入分析了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滇西抗战;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3-0170-0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团结奋进,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壮大。
滇西抗战,亦称滇缅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关乎国家安危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我方军民始终团结一致,不畏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捍卫了民族尊严,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宏伟史诗的精彩篇章。
一、抢修滇缅公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滇缅公路是一条应抗战需要而生的公路。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急剧变化,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认为我国沿海交通口岸必将难保,要想摆脱日军的封锁,打通中国经缅甸至印度洋通道,修筑滇缅公路,势在必行,遂向蒋介石建议即刻着手修筑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在我国境内分东西两段,抢修滇缅路主要指修筑其西段工程,即下关经漾濞、永平、保山、龙陵、潞西至畹町段,其长547.8公里,地处我国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工程之艰巨为世界罕见。
1937年12月滇缅公路西段开工,在抗日救国的号召下,来自滇西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阿昌族等10多个民族的20余万民工,自带口粮和工具纷纷赶到工地,在崇山峻岭间,搭草棚、住洞穴、栖草丛,昼夜赶工[1]。
他们用锄头、大锤、刀斧等原始农具挖山开路,用扁担、背篓、粪箕等工具以肩挑人扛的方式搬运泥土和石块;他们烧石灰、烧黏土、自制土水泥修建桥涵,用人力拉动石碾子进行分层滚压铺路,劳动强度超乎想象,终于于1938年8月31日以牺牲3000余人为代价抢通了滇缅公路,打通了我国的抗战生命线,为滇西抗战乃至全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史》读书笔记500字

《抗日战争史》读书笔记500字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抗日战争史》。
翻开《抗日战争史》,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连天的炮火、浓烟滚滚的战场。
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
无数英雄事迹能够让我们感慨万千,而伟人们的事迹也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颂。
也许正如“距离感产生美”这一句话所说的一样,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于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不是十分地敏感,而更加喜欢关注的却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小情节。
当中,一封简短的书信《告全军将士书》就让我感触良多。
那是发生在淞沪抗战的过程中事情:即将投入战斗的第五军广大官兵,士气高昂,决定与第十九路军团结一致,并肩战斗,抵御暴日侵凌。
此时军长张治中特发布的《告全军将士书》中写道:“深望我军将士,人人抱必死之心,以就国家,以救民族。
假如日军犹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日军拼命到底。
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60年后,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
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伟大的抗战将士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国难当头,英烈辈出。
从杨靖宇、彭雪枫,到佟麟阁、张自忠……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
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勿忘国耻,让我们记住这一段艰难岁月,记住这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
铭记住用鲜血染红的爱国精神。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之战争背景对外扩张甲午海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
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袁世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
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张作霖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
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历史学1202班薛诗槐摘要: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 ,为了战局的需要新辟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 ,不仅对我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摘要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 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
而且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滇缅公路 ,东起昆明 , 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戌 , 全长 1 14611 公里 ,内可连川黔康桂四省 ,沟通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 外可通缅甸的曼德勒、仰光 ,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纽带。
这条公路在国内分为东西两段 , 东段由昆明至下关 , 长畹町 , 长 54718 公里 , 是抗战初抢修的。
整条路蜿蜒于横段山脉地区 ,其间高山大河连绵不断 , 沿途大小桥梁就有 369 座。
其自然环境之恶劣 , 筑路工程之艰巨 ,举世闻名。
关键词 : 滇缅公路 ; 抗日战争 ; 历史地位一、滇缅公路的修筑1937 年“卢沟桥事变” , 日本帝国主义针对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军事战略物质大部分依靠外援的弱点 ,从长江口到潮州的中国海岸 ,对中国船只进行封锁。
接着又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岛以外的全部中国海岸。
日军的军事封锁 , 使一贯依赖美英被迫进行抗战的国民党政府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的外援入口只剩下滇越铁路一条途径了。
一旦滇越铁路不保 , 则中国就完全处于无法接受外援的境地。
因此 , 另辟对外通道 ,势在必行。
1937 年 8 月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了高级军政人员紧急会议。
在会上,龙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他说: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上海既失,既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日本既大举进攻上海,它的南进政策付诸实行,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越南铁路都有问题了。
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可以直通印度洋。
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史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战争史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历史上 的一段重要时期,它不仅改变了中 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
谢谢欣赏
主讲:xxx
7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 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 完全胜利的民,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 础。以下是抗日战争的一些重要方面
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 放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的国耻,为中国的独立和 解放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历史的转 折点。它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大量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的存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作战, 敌后战场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山东临沂地区对日作战, 取得了临沂大捷,这是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篇一:云南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这片土地上涌动着无数感人的红色故事。
以下是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1. 红军长征的起点——云南龙陵云南龙陵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之一。
1935年10月22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二、第三方面军合围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龙陵的红色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
2. 红军与纳西族的抗战——长征途中的泸水1935年11月6日,红军第四军在云南泸水地区与纳西族人民开展了一场为期13天的抗战。
红军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争取到了军事、政治和民心的胜利,为长征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红军与白族人民的合作——云南大山区云南的大山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红军与当地白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红军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教育和农业技术等援助,白族人民则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和帮助。
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成为了云南大山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红军与傣族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双版纳云南的西双版纳是红军长征的重要战场之一,红军与傣族人民共同抵抗了日本侵略者。
红军通过武装斗争和政治工作,团结了当地人民,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红军与藏族人民的抗战——云南迪庆1936年4月,红军第四军在云南迪庆地区与藏族人民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抗战。
红军通过宣传、组织和武装斗争,成功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夺取了迪庆地区的政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红色故事中,都蕴含着云南人民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这些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云南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抗争,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二:云南作为中国的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
以下是云南省内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云南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与红军长征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西抗日战争史
滇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爆发了抗日战场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滇西抗日战争。
1944年,中国远征军作战揭开抗战的序幕,战争的性质是反侵略、反法西斯和保卫祖国。
滇西抗战中,中华民族高举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旗帜,团结合作、浴血奋战,与美、英、印、缅等国热爱和平、反对霸权的国际友人相互支持,最终取得了滇西和印缅抗战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西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方针和民族团结主张的巨大胜利,它是中国抗日战场上最早胜利的反攻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
1937年,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云南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是云南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联系的最重要的一条公路,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 滇西抗战史料
《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此书记载了20世纪40年代在云南西南边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直接联系的抗日战争活动,即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始终与日寇展开不屈不挠的拼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滇西抗战史证》分为举世罕见的滇西多民族抗战、滇西抗战文化说略、抗日战争滇西遗迹及史学价值等。
作者在长期的考古实践、文物调查、保护和历史研究工作中接触到大量滇西抗战遗迹、文献、照片、军事器具,为史所激动,对推动和深化滇西抗战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保卫滇缅路》叙述了滇缅公路从被截断到打通以及围绕这条路展开的一系列事件,人物。
既有文献档案资料,也有中外文图书资料,还有实地考察资料,论述全面,语言生动。
《江山作证》讲述的是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为策应我方驻印军的对日作战,全书以可靠的实证、翔实的史实叙述了整场战争的过程,讴歌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拼死抗日的不屈不挠精神,谴责了日本军队在滇西各地举世的滔天罪行,此资料极其珍贵,具有很强的文献价值和珍藏价值,有文可证,有图可鉴,有史可考,有史可信。
《东方诺曼底之战滇西缅北战役》主要收录了学者对滇西缅北战役的评述,抗日将士笔下的滇西缅北战役,战地记者笔下的腾冲抗战,美国人笔下的中缅战区,以新视觉、新思维推出的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书,使读者能从中认识到滇西抗战这一史事,从中领悟到抗敌爱国精神。
2 滇西抗日人物谱
滇西抗战是中国8年抗战史上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一次战役。
战争从最初的失败到最
终的胜利,经历了一个异常曲折的过程,在这场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2.1 抗日英豪
李根源:抗日战争时期,李根源出任云贵监察使,激励保山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敌。
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写就一篇新战史,留将百世告同胞。
充分表达了他抗敌爱国的壮志和热情。
朱家锡:龙陵象达人,龙陵沦陷时,为了收复家乡,消灭侵略者,朱家锡主动请缨杀敌,龙云遂任命朱家锡为龙潞游击队队长兼龙陵县县长,回龙陵、潞西一带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游击,龙潞游击支队与日军作战30余次,毙伤日军730余人,为光复龙陵和整个滇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抗日将领
史迪威:美军在缅中美军队司令官及美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多次亲临前线,驻阵指挥,将士们克服重重困难,奋勇抗敌,使日军节节败退,最终成功与滇西中国远征军会师缅甸芒友,并与滇西中国远征军协力,在战斗中修筑了中国陆路国际运输线中印公路,后又称作史迪威公路。
陈纳德:美国陆军少校,美军援华飞虎队司令,1941年8月,美国政府按租借法案援助中国100架p-40B歼击机,由陈纳德接收,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帮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飞机的机头成鲨鱼头,队徽为带翼的小老虎,故被称为飞虎队。
飞虎队艰苦作战,始终以寡敌众,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陈纳德战斗作风严谨,要求部队严格,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3 爱国侨领
陈嘉庚:著名爱国华侨领袖,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为改善滇缅公路,又决定供应一批柏油,并对修好道路、改善机工生活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梁金山:保山蒲缥人,侨居缅甸40年,抗日战争前夕,梁金山为沟通中缅交通,捐资在怒江上建造钢索吊桥惠通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新建的滇缅公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金山领导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中国缅甸华侨后援会等爱国华侨组织,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多次捐巨款资助国内抗日。
3 滇西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944年的中国西南部,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滇西抗日战争。
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大战。
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其历史意义不仅在于打通滇缅公路,使史迪威公路从印度直达中国昆明盟国的援华物资可由陆路运抵中国,加强中国的力量,
彻底击溃日军,更在于它充分体现了国难当头,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云南各族人民为了国家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勇气和夺取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斗志,对推动中国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滇、黔、川、贵、大西南成为支撑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云南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惟一通道。
云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修筑滇缅公路就是云南对抗日战争最大的贡献。
滇缅公路是云南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联系的最重要的一条公路,1939年1月,滇缅公路全线正式通车,大批援华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妄图封锁中国达到并吞中国的阴谋,滇缅公路成为中国长期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为策应驻印军缅北反攻和英印军帕尔作战,在滇西以腾冲、龙陵、芒市为目标对日军展开攻势。
防守滇西的日军56师企图以一部兵力固守松山、腾冲、龙陵等要点,阻止远征军进攻,集中主力实施反击。
5月12日,主攻部队强渡怒江,兵分南北两路向日军进攻。
缅北、滇西作战历时17个月,进军2400公里,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缅北、滇西反攻是抗日战争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克服了高山纵横、水网泥沼、瘴气雨林等自然条件的困难,英勇顽强,力胜强敌,完成了反攻作战和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军民赢得了荣誉,进一步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声誉及历史地位。
中国抗日远征,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之壮举,它显示了祖国的尊严和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缅境有现代巍然之长城屹然存在,而造成此长城者,为中国人久经战阵所具刚强不屈之勇气是也。
中国远征军与盟国第一次并肩作战,对构成中国战区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之后出现的第三个主战场滇、缅、印、马,越、泰国际战场(简称滇缅国际战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抗战10余年,历尽艰辛,远征将士大义凛然、前赴后继的英雄形象,惊醒了国人的酣梦,激起了自信的怒潮,开拓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巩固了救亡图存的阵线,燃起了最后胜利的信号,中国共产党高度赞扬这种义勇行为,已引起盟邦敬重,已为中华民族增加无上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中国远征军将占有最光荣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