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移动终端电子期刊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终端电子期刊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及 对 人 类 传 统 的 阅读 环 境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人 类
的 阅读 工 具 和 载体 、阅读 习 惯及 阅读 深 度 都 在 数 字 化 大 潮 下 发 生 了 改 变 。据 微 软 公 司 预 测 , 到 2 0 2 0 年 . 将有 9 0 %的 图书 和杂 志 以 电子 和纸 质 并存 的形 式发 行 随着 移 动终 端和无 线 3 G 网络 的发展 ,人 们 越来 越 习惯 于 用 i P a d 、 电子 书 等 移 动 终端 便 携 设 备 阅读 .习惯 于 利 用各 种 零 碎 时 间 的碎 片式 阅读 ,更
摘 要 :通过 对
端 电子 期 刊 的 主 要
弱 化和 新 型 电子期 刊 的崛起 。分 别从 阅读 终 端化 趋 势 明显加 快 ,传 统 期刊 、移 动期 刊 和社 交媒 体 三者 高度 融 合 . 自媒 体和 小微 媒体 出版 发展 三 方面 对这 一趋 势进行 了 阐述 。
关 键 词 :移动 终端 电子期 刊 新媒 体 平板 期刊 i P a d
进人 2 1 世 纪 .信 息 技术 的 发展 和 网络 的 日益 普
随 时性 、随 地 性 特征 以及 在 移 动互 联 网上 的收 费 特 点 与 用户 习惯 的不 同 。移 动 终 端 上 的 杂 志业 数 字 化
可 能 面 临 比在 P C 互 联 网阶 段 更 好 的 机 会 。 以 i P a d
调查 。
1 . 电子 期刊 的移 动终 端模 式
众 所 周 知 .与传 统 纸 质 期 刊 相 比 , 电子 期 刊具 有 出版周 期 短 、制 作 成本 低 、版 面 扩 展 性 好 、多媒
体 内容 强 大 、交 互 与搜 索 方 便 等 特 点 , 日益 为 人们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内容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个人通信网建立,2G的应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普及。

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4G)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与在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状况。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网,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章结束语........................................................................................ 17 第五章致谢17参考文献....................................................................................................... 18 引言 ................................................................. 4.第一章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5)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5)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5)1.3 移动通信的特征 (6)1.4 移动通信的国内国际形势 (6)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前景概述 .................... 7 2.1移动通信的现状 .......................... 7 2.2移动通信的前景 .......................... 7 2.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 (8)第三章 移动通信技术未来趋势 (8)3.1未来移动通信 (9)3.2 4G 移动通信简介 (9)3.3 4G 系统网络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14)3.4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主要优势 (14)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而且越来越不满足现状。

工信部移动终端白皮书_2012

工信部移动终端白皮书_2012

移动终端白皮书(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2年4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根本改变了终端作为移动网络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持续发展,其影响力将比肩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P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四个渗透广泛、普及迅速、影响巨大、深入至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终端产品。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越PC,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2011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1.1亿部,超过2011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也超过全球2009年除Symbian操作系统(占总数的50%)以外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而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重达36.17%,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移动智能终端引领的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本白皮书首次披露了部分关于移动终端的客观、公正、准确的数据,并展示了我院在移动终端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旨在与业界分享观点、建立共识,谱写我国移动终端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口径及词条说明【出货量】本白皮书中出货量是指在中国市场进行入网认证的移动终端总数,是所有(国内外)终端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中经正规渠道,批量销售给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的实际发生数量,不同于社会资讯企业通过企业经销渠道或网络调查所得到的概要统计。

通信终端设备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通信终端设备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手机是 一个个性化 的产 品 , 因此其外观设计 、 应用功能
等方 面都 具 有 个 性 化 发 展 的 要 求 , 运 营 商 在 定 制 手 机 时 也 而
在界面和款式方面提 出了更多的要求 , 这些都给手机制造商
带来 了更多 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功能 的不 断丰富 , 未来也 会出现一些 “ 专用手机 ” 。 例如家长担心孩子使用 娱乐手机会导致涉黄等 问题 , 儿童需 要父母对他( ) 她 进行定位 , 在打电话 方面需要 非常简单 的方
从基础 上讲 , 电子技术助 力 电子 通信 的发展 , 微 这是 不
可 或 缺 的基 础 。 随着 微 电 子 技 术 和 软 件 技 术 的 发 展 , 杂 功 复 能 微 型 化 为移 动 终 端 的 发 展 奠 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如说 C U 比 P
是 固定 电话新技 术没 有得到重视和应用 ,用 户数持续下 降 ,
固定 用 户 总 数 现 已下 降 至 32 户 , 及 率 不 足 2 %。 .亿 普 5
信 息 社 会 成 为大 势所 趋
随着 2 0 年 3月 2 06 7日联 合 国大会通过决 定 , 确定每年
的 5月 1 日为 “ 界 信 息 社 会 日” “ 息 社 会 ” 概 念 正 式 7 世 ,信 的 提 出 。 “ 同 宣 言 ” 表 示 , 信 息 社 会 中 , 人 可 以创 造 、 共 中 在 人 获
式 , 就 可 能 会 衍 生 出 专 门 的学 生 手 机 或 者儿 童 手 机 。还 可 这
机具备很好 的处理 能力 , 因此 度是第一位 的 , 就显 示 出 这
C U速 度 的重 要 性 。此 外 , 机 小 型 化 和 低 功 耗 也 是 非 常 重 P 手 要 的技 术 。 移 动 终 端 功 能和 应 用 发 展 迅 猛 当前 , 动 终 端 功 能 和 应 用 的 发 展 非 常 迅 速 , 断 丰 富 移 不

3G终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特征

3G终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特征
了一个产 品改 良的时机。 在这段 时 间内, 三大标 准的3 G
终端都 完善 了 自身 的终端功能和属性 ,但从现状来看 , 三大标 准的 3 终 端之 间仍存在一定 的差距 。 G WC MA终 端现 状 D C MA 0 0 端现 状 D 20 终 目前 , D A 0 0 CM 2 0 的商用终端 已经超过 了数百款 , 其
维普资讯
市场纵横 麓
3 终 端 发 展 现 状 及 G 未来 趋 势 特征
余章坤 一 百纳 电信 咨询 师
贺 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 京邮电大 学
3 G终端 的发展一直被认为是 3 G产业发展 的一个瓶


对于部分业务 的复杂要求 , 电话本 同步等 , 如 仍
厂商都相继提供 了 T - C M 终端样机 ,但是 离商用 化 D SD A
增长 。
82
维普资讯
■ 当代通信
还有 一定的差距。截至到 2 0 年 5 ,除 了三星发布 期 内退出市场的现 实情 况, 05 月 决定 了未来 的移 动终端必将 了全球首款 T — CM 成 品样机 以外 ,包括海信 、重邮 是 单模 、 D SDA 双模和 多模终端 共存 的局面。目前市场上 已有 信科 、联想 、南方高科、夏新 、波导 、英华达 、大唐移 G M / W D A G M / cm 2 0 、 cm 2 0 1 / 1 E S CM 、 S d a0 0 da 0 0 x V x 动在 内的 1 家厂 商 ,均提 供的只是终 端样机 ,主要用 4
因此不难看 出 ,我国 T — CM 标准 目前发展 的最 务、 D SD A 窄带数据业务等 , 同时应支持 以多媒体业务和高速 大软肋在于终端设备方面 ,T — C M 终端相 比其他两 数据业务为代表的宽带通信业务等。 D SD A 种 5 标准终端 尚有 一定差距。因此 , G 如何测试和完善终 智 能 化 、 多媒 体 化趋 势 明显 端设 备性能 ,将是 目前 T — C M 联盟最为紧迫 的工 作 D SDA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一)网民数量稳步增长
截止2024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达7.2亿,其中移动网民数量超过6.2亿,终端设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网民应用更加多样化,平台化、移动化和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智能终端网民数量大幅增长,网络空间覆盖率和网络质量持续改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蓬勃发展。

(二)网络技术便捷化、普及化
2024年,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和终端设备持续更新升级,4G网络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移动应用载体发展迅猛,网络平台化进程加快,AI 走向普及和细化,物联网网络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加大,交互式网络应用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三)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发展。

2024年,我国网络经济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互联网消费发达,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消费升级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网络经济活力显著。

二、趋势分析
(一)智能终端发展势头波澜壮阔
智能终端技术和应用持续升级。

5G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5G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5G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5G技术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5G技术以其超高速度、超低时延和超大容量等特点,被认为是推动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分析5G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目前,5G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商用,各个国家纷纷推动5G网络的建设。

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在5G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并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合作。

5G技术具备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低的网络延迟,为用户提供更快的网速和更好的网络体验。

此外,5G技术还具备更高的容量,可以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满足大规模物联网的需求。

在未来,5G技术将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首先,5G技术将加速物联网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5G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网络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从而推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其次,5G技术将革新工业制造。

通过5G技术,工厂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调度和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5G技术还将开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新时代,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然而,5G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5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建设成本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由于5G信号传播的特性,需要极高的基站密度和大量的频谱资源,这将带来巨大的建设成本和维护压力。

其次,5G网络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移动互联和物联网设备的普及,网络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5G网络需要更加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应对。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浮现。

首先,5G技术将进一步普及,使得更多的终端设备可以接入网络,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

其次,5G技术还将逐渐与其他新兴技术融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

最后,5G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也将不断深化,以确保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可以互联互通。

综上所述,5G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是多方面的。

尽管5G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5G技术将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和智能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

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在用电检查中的应用

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在用电检查中的应用

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在用电检查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营销移动作业终端成为了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尤其是在用电检查领域,营销移动作业终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带来的一系列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在用电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现状分析在用电检查中,传统的工作模式是通过人工巡查、记录、整理,再提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审核,这样面临以下的问题:1.信息传递不及时,容易造成延误;2.记录不规范、容易出错;3.审核过程耗时、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为了提高用电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引入营销移动作业终端成为了一个十分必要的步骤。

二、应用场景1.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可以实时采集用电检查现场的数据,例如检查结果、照片、票据、备注等,并进行数据处理。

这样,上级领导可以随时查看检查结果及数据的实时变化,及时了解巡查情况,进而做出决策。

2.信息快速传递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可以实现快速信息传递,例如在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时,检查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移动设备向上级领导发送消息,上级领导可以立即对问题进行处理并回复确认信息,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3.质量控制和改进通过使用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工作的流程和数据记录都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

因此,通过分析数据和监督工作流程,可以及时找出问题并进行控制和改进。

三、应用优势1.提高工作效率营销移动作业终端的使用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传递不及时、记录不规范、审核过程耗时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高数据准确性传统模式中通过人工记录、整理数据容易出现错误,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营销移动作业终端采集和处理现场数据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提升形象采用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可以提高用电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工作的效率和形象,也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王亮 张炎滨 2007年1-5月,我国移动终端产量达2.26亿部,销售量达到6000万部,预计全年销量达1.5亿部。从整体来看,国内移动终端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市场的集中度在进一步提高,国内手机厂商的整体竞争优势依旧不强。与此同时,国内移动终端渠道市场扁平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运营商、终端厂商对手机渠道的介入力度也在逐渐加强。

2007年国内移动终端市场的热点依旧在音乐手机及拍照手机,同时,智能手机步入井喷发展期,未来一两年内将成为新的增长热点。

1 我国移动终端市场的规模及特点 1.1市场规模 3G前夜,中国手机市场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运营商优惠的资费政策和手机厂商低端产品扩张策略进一步挖掘新增低端用户市场;细分市场,升级功能产品以及新一轮换机高峰的来临,都推动了换机用户的快速增长。

2007年1-5月,国内共生产手机22598.9万部,同比增长33.7%;销售手机近6000万部,预计2007年全年手机销售市场规模将超过1.5亿部,同比增长29%。值得关注的是,在庞大的市场规模背景下,国产手机的份额正在缓慢提升。截至2007年4月底,中国市场国内手机品牌的份额占29.2%,相比2006年年底提升了4个百分点。

1.2发展特点 1.2.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07年6月,我国手机产品销售收入为1610.8亿元,同比增长 29.6%;终端产量26680万部,同比增长33.4%,手机销售7720万部,同比增长19.5%,占全部产量的28.9%,其中GSM手机销售占到国内手机终端销量的93%左右。2006年和2007年国内移动终端销量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2006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二季度国内移动终端销量变化 2007年上半年国内手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移动通信市场进一步被激活。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各省市移动公司加大了对农村通信工程的建设和投入。随着超低价手机、农村信息网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增长潜力依旧十分巨大。各大手机厂商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不断推出价位在1000元左右的手机,目的就是为了占领国内农村这块新兴市场。

(2)国内市场换机率提高。随着大中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更新换代将继续加快,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手机换机率已由2006年的50%提高到了70%左右。

(3)移动运营商定制手机的规模明显提升。 1.2.2国内手机厂商份额缓慢走高 2007年1-5月,国内移动终端市场销量排名前4家的企业累计销售G网手机14460万部,占全部销量的77%,比2006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其中除摩托罗拉手机销售增速同比下降外,其余三家增长均超过90%,增幅最高的是三星手机,达100.9%。诺基亚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市场营销,扩大了市场覆盖面,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手机销售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5月,其G网手机销售占全国手机总销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25.1%迅速提升到了36.6%,国内市场份额也由2006年的10.5%大幅度提升到18.1%。 国内品牌手机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缓慢上升态势。截至2007年5月,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共34家(不含台资企业),共销售G网手机3806.6万部,同比增长10%,占全部手机销量的20.1%。2007年1-4月,国内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为29.2%,比2006年年底上升了4个百分点。近几年国内移动终端厂商销售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移动终端厂商销售市场份额 国产手机市场销售份额持续缓慢上升,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成本控制适当。本土手机显示屏、芯片产量的不断增长及价格的不断走低、上游芯片厂商创新型的生产模式等极大地帮助国产手机企业降低综合制造成本,使得廉价手机终端产品成为了市场的“宠儿”,也相应地提升了国内手机厂商在产业链上的快速集结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

(2)低价策略初见成效。上游配件的采购本土化导致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尽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力推低端机冲击市场,但这些手机往往只具有通话和短信等简单功能,真正集成了MP3、摄像头、U盘等功能的海外品牌手机价位依然较高;而国内厂商则可以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大容量存储器、独特的造型及低廉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使得国产手机抢回了部分市场份额。

(3)技术差异化。国产手机厂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在做低价产品之外,各厂商已经研发了具有自身特色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如恒基伟业推出了一款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能手机以及CECT推出了业界第一款采用指纹加密保护的超长待机时间的手机。

1.2.3手机产业生产模式快速调整 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手机代工企业,这些企业绝大部分进行移动终端产品的贴牌组装或来料加工生产。累计到2006年年底,我国已有数十家手机代工企业,全年共代工生产手机10299.5万部,同比增长35%,占全年手机生产量的22.9%。其中年产代工手机超过100万部以上的有7家,超过1000万部的有3家,代工规模最大的企业是华宝通讯(南京)有限公司,2006年该公司代工生产终端达5413万部,占全部手机产量的10.4%。

目前许多国内手机定点企业在与代工企业合作生产,不断推动着我国手机产业生产模式的快速调整。

1.2.4定制手机增长迅速 未来电信运营商会从网络运营商向业务提供商转变,从以往的以网络为核心向以客户为核心转移。对运营商而言,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对终端客户的掌握。

目前,移动业务日趋复杂多样。尤其是随着3G市场的启动,新的移动数据业务不断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使传统的通信业务营销模式发生转变。终端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将密不可分,移动业务终端的销售就意味着移动通信业务的销售,因此移动运营商加强了对手机的定制。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及国内3G业务的逐渐展开,定制手机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2006年,运营商手机定制比例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销售的GSM手机数量为1660万部。估计2007年全年中国移动会定制销售2000万部手机。中国联通在2006年销售了560万部CDMA手机,2007年的目标则是1000万部。目前,中国联通CDMA手机总体销量超过684万部,其中定制手机销量达到270万部。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品牌、数量和规模均在不断扩大。2006年定制手机的市场规模已经占总体手机市场销量的25.8%,达到1 800万部,其中中国移动GSM定制手机销量达到1 400万部,而中国联通CDMA定制手机销量也达到400万部。 近几年运营商定制手机量与全国移动终端总销售量比较如图3所示。 图3 运营商定制手机量及占全国移动终端销售量之比 目前,中国国内四大运营商都在布局定制及统购手机,以便应付即将到来的3G时代及之前的过渡时期。中国联通正在加大定制覆盖高、中、低全部系列的CDMA手机;中国移动已经在2007年7月5日发布了新的一批定制手机—“心机”;中国网通则在研发Wi-Fi/GSM制式的手机;中国电信也进一步推动厂商研发PHS/GSM/3G双模甚至三模制式手机。运营商具体行业动态和合作伙伴见表1。

表1 2007年国内运营商动态及定制合作伙伴

2 移动终端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手机用户高达5亿,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逐渐从基本的通话工具发展成为时尚潮流的标志。在消费者更高需求层次的驱动下,2007年的手机产品呈现出新的潮流和趋势:在外观上轻薄至上、小巧为美;在功能设计上简约实用;而在产品特性上,具有低价全能的特点。从2007年上半年手机整体市场情况来看,国内手机市场中的音乐手机和拍照手机依然是销售热点,这些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手机逐渐走向高端;同时,智能手机开始崭露头角,未来一两年内将成为新的增长热点。

(1)音乐和拍照手机稳步发展 2006年是音乐和拍照手机市场成长的一年,2007年则是它们蓬勃发展的一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投资音乐手机和拍照手机的研发,推出了各自的多媒体系列手机。音乐手机目前在朝着内存海量化的方向改进,而拍照手机则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200万像素已经基本成为标配。此外,我国手机厂商如联想、夏新等积极参与到多媒体手机的市场竞争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手机技术进步的步伐正在加速,IC技术让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越来越小,这直接导致各式全新的消费电子类手机的出现,如DV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等。预计多媒体手机除了进一步集成上述功能模块外,还将朝着小而薄型化的趋势发展。

(2)智能手机步入高速发展期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步发展,普通手机单纯的拍摄、传送、MP3等简单功能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需要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技术来满足他们在日渐提高的商务生活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而以数据业务为主导的无线互联业务正在成为电信市场的主流趋势,智能手机开放式操作系统使得人们能够自由地加载自己喜欢的功能,从而实现网上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视频、网络游戏和移动电子商务等功能。

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多普达作为新生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也拿下了3%左右的份额。随着富士通、摩托罗拉、NEC和三星等加入到智能手机竞争中来,国内智能手机的厂商已有近10家,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未来几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年增长率会逐步放慢。预计到2011年,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将接近7000万台。

3 移动终端发展趋势 (1)功能强大化 未来移动终端的功能将不再以通话为主,而是具备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处理和通信功能。

未来移动终端支持的主要业务包括基本语音和短信、即时通信类、广播媒体类、音乐类、移动电子商务类、移动浏览类、个人信息管理类、导航类业务等。丰富而强大的业务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具有更为复杂、更为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需要支持更多的功能与业务,提供更多的互联接口。

(2)单模单待向多模多待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