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艺术意境美
浅谈陶瓷艺术中书法装饰的运用

和艺术美感 , 这有其精神上 的必然和谐 。
二、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上的表现
1 . “ 势” 的装 饰美 。“ 势” 有两种 理解 : 一是形势 , 即书法字体
的手工模式之 中, 更神奇地深藏在从配料 、 拉坏 、 成形 、 装饰到烧
制的个体 经验之 中。因此 , 陶瓷与书法一样 , 它 的原则 、 法规 、 模 式、 风格 、 内涵也都受到整个 中国文化 内涵与形态的制约 。
的。
一
、
陶瓷与境美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 景境惯 通 。 书法装饰 的意境美 , 是书法对陶瓷装饰 的气势 、 神采 、 风 味的 陶” 。 汉字起源 同样是历史悠久 。 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 ( 半 南齐王僧虔 在《 笔意赞 》 中云 : 书之妙道 , 神采为上 , 形 坡类型 )与四五千年前 的大汶 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 ( 马厂类 高度概括。 神采作为意境 的内涵之一 , 成 为欣 赏书法 的标准 型) , 出土的陶器上 面常见有作 为记事的符号 , 由此可见古代 陶 质次之 。显然 , 之一 。 如果说神采是偏于人 的个性 的话 , 那么韵趣是偏于作 品的 瓷和文字 的起源从 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 的关系 。
中国制陶起 源很早 , 自古相传 “ 神农 氏作瓦器 ” , “ 昆吾 氏作
意境越高的作 品 , 韵趣 的价值也越高 。 而这种高也反 映出 春秋战国时期 的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 印文字 ,陶器上 的 格调 。 精神境界的高。 正 因如此 , 书法超越了文字 , 成为一种 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 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 。秦兵马俑 人 的格调 、 韵趣上体现 出来 , 同时加上 山水 身上多刻印有工匠 的姓名 , 如“ 咸阳午” 等, 字体有 的是篆书 , 有 艺术 。书法茶具的意境从神采 、
陶艺造型的形态与意境探析——兼谈“晨曦”、“日月钵”、“镶金双色梅壶”的创作理念

花 灵动 飘 逸 、 婷 玉 立 。 四种 工 艺 合 一 , 同交 织 、 映互 衬 , 娉 共 互
不 仅仅 是 为 了更 好 地 表 现 形态 .更 多 的 因素 是 为 了展 现 出高 洁 的 意境
美 理想与“ 1 E月钵 ” 的形 态 浑 然 交 融 . 靠 形 象 化 的 心 物 交 汇 依
格 。“ 金 双 色 梅 壶 ”见 图 3 是 一件 以 “ ” 题 材 的紫 砂 陶 镶 ( ) 梅 为
源 于 千 年 陶 都 的 丰 厚底 蕴 . 陶 艺 造 型 形 态 与 意 境 的创 为 造 提 供 了 丰 富多 彩 、 邃 无 限 的 空 间 。 深 陶艺 形 态 只 是 形 式表 现
能 沿着 形 象 思维 的路 子 去 寻 求 形 体 .又 能在 某 一 形体 的 基 础 上 , 着 逻 辑 思 维 的 路 子 去 发 展 形 体 , 生 出 形 态 生 动 、 境 沿 衍 意 深 厚 、 有 一 定 艺 术 欣 赏 价 值 的 陶 艺 品 具 “ 曦 ”见 图 1 借 引 一 种 自然 物 的形 态 , 过 审 美 发 现 、 晨 ( ) 通 引 申表 达另 一 自然 景 象 : 通过 人 们 常见 的 “ 鸡 ” 态 . 究 是 雄 形 研 其 基 本 结 构 特 征 和视 觉 形 象 .根 据 陶瓷 雕 塑 造 型 的需 要 加 以
的一 种创 所 成
造 与 欣 赏 中不 可 或 缺 的 重要 因素 。
艺 作 品 , 方 面 是 受 到 传 统 文 化 的影 响 , 尚梅 的 品格 , 时 一 崇 同
想 藉 以梅 为 题 材 设 计 . 以形 抒 情 . 以形 写 神 。 求 在 紫 砂 陶 艺 力 创 作 上 有新 的成 果 呈 现 “ 金 双 色梅 壶 ” 态 的 工 艺 特 征 和 镶 形 意 境 塑 造 。 要 体 现 在 三个 方 面 主
陶瓷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28吴月琴 吴路琴陶瓷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陶瓷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陶瓷颜料、陶土以及陶瓷艺术创作工具等),通过艺术家的想象思维,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
创作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形成一种空间的,也是一种静态的陶瓷视觉艺术。
而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造型艺术的基本。
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视觉形式 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具有直观性的视觉艺术形式,在绘画中,一切精神性的内涵都需要通过独具个性的视觉形式来表现。
在创作中,形式总是确定的,而内容可以是不确定的,形式可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除去形式,绘画就不复存在了。
文学、戏剧、影视等单纯追求形式是没有意义的,视觉艺术却能够相对独立地呈现形式美。
无论是他类艺术的发展,都是形式变幻的历史。
当然,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也要有意味,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中国绘画总结出用线的十八种描法,山水画绘制的几十种皴法,以及各种运用水墨的技巧,如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没骨法等,而陶瓷绘画有瓷上国画之称也就是很好地吸纳了中国画的精髓。
历经元、明、清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形式创造方面形成了明暗法、色彩学、艺术解剖学、透视学等,其目的都在于努力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求造型与写意的完美,展现陶瓷艺术美。
2、具有瞬间延展性 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和形体块面,由它们构成的艺术形象是静态的,但绘画艺术常常以这种瞬间的、凝固不动的形象来表现丰富的内涵,使观赏者从绘画所表现的瞬间,联想到瞬间前后的延续情节、情感等。
绘画表现动作时必须“寓动于静”,也就是选取动作发展的某一瞬间,而最佳的一瞬间应当是最能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能使人想象出更多东西来的一瞬间。
珠山八友王琦的粉彩人物《桃园三结义》,画的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的一段故事情节。
作者选择了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由于怀着同一个梦想而结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抱负于是就在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从此开始了他们轰轰烈烈的壮阔人生。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
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1.仿生意蕴美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
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
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现代陶瓷艺术中意境美的探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46现代陶瓷艺术中意境美的探析 乔 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 要: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无论在使用或者是在鉴赏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本文重点从造型设计与绘画设计两方面论述了现代陶瓷艺术中的意境美,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意境美;造型;绘画 作者简介:乔芳(1984.4-),河南三门峡人,女,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助教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246-2 意境美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例如在国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中或者是文艺创作中都非常讲究空灵的意境。
“意境”一词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他推崇有境界的词,并言“有境界自成高格”。
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也是如此,陶瓷艺术的造型设计和绘画设计都要拥有一定的意境,才能彰显一定的风格,从而显示出高度的美感。
一、现代陶瓷艺术的造型设计意境美 现代陶瓷艺术的造型设计方面的意境美是非常关键的,当欣赏陶瓷艺术品的时候,首先引入眼帘就是其匠心独运的造型设计,其中蕴含着文化的意蕴和生活的哲思。
意境起源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它是建立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哲学思想之上的,体现在很多的艺术领域中,包括诗歌艺术,舞蹈艺术、音乐艺术、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园林艺术等,在这些艺术形式中主要体现出一种主体与客体充分交融的美学形态。
这种艺术已经是构成艺术样式美学风格的基本要素,充分体现了民族艺术中的审美理想,这种意境也只有建立在民族的共有经验中才能够被充分感受到,在现代才能焕发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浅谈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的方式及影响

44浅谈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的方式及影响杨 冰 李双晴(景德镇陶瓷学院)收稿日期:2015-03-23“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词与陶瓷都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中骄傲的存在,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但究其根本两者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表达,于是中国人便巧夺天工般把诗词通过意境和情感桥梁融入陶瓷绘画艺术,让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诗词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诗词为陶瓷绘画提供灵感和题材即诗意画。
从字面上看诗意画是指以诗词内容或诗的意境以及诗中佳句为题材而创作的绘画。
诗词表现的物象虽然不是能直接观看的生活情景,但却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介绍,并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也正由于诗词所描绘的情景不是直观的而是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便为陶瓷绘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
陶瓷绘画创作者采用诗词题材而创作的诗意画往往要将诗中意境着意加深加远一番,以诗作画,那所作出的画必定要有诗意,不可拘泥于诗词所描写的物象细节,也不仅仅是对诗词的诠释和写意,而是绘画艺术的再创造,它既要有诗词的内涵又要有绘画的特点,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观画者能从画中得出诗的意境和情感。
其二,在陶瓷绘画作品上题诗即题画诗。
在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诗会友,以画抒情,但陶瓷创作者在瓷上作画毕竟只是作者的一时心境,观赏者很难去体会作者作画的心情,这便导致常常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也能用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情怀,虽然陶瓷绘画创作中所画的景物是生动具象的,但表达的感情却是抽象虚空的。
这时,诗词便以书法为媒介跃于陶瓷绘画作品上,引发观画者的联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将诗词题于瓷上彩绘中构成瓷画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画面,加深感情的抒发,而且能寄予作品更为广阔的寓意,从而提高瓷画作品的艺术水平。
题画诗在陶瓷绘画作品中,和绘画意境是相承相融的,画面中有了题画诗,绘画的景与诗文的情统一于此画的情趣之中。
好的陶瓷艺术设计—柴烧陶艺之美

好的陶瓷艺术设计—柴烧陶艺之美摘要本文以柴烧为本发展,从烧柴到柴窑、再到柴烧。
论述了其过程对于现代陶艺审美的重要性,从而体现柴烧的美学意义。
以陶瓷中柴烧陶瓷为例体现优秀设计。
关键词柴烧;柴窑;美;现代陶艺前言纵观当代的中国陶艺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发展迅速,而我省的现代陶瓷设计整体上还算比较单一,虽然中国的是世界公认的主要角色,而对于现代陶瓷设计的创造性,中国的陶瓷在此领域的发展却微乎其微,反之国外的陶瓷设计却逐渐展露头脚,从审美的角度对陶艺柴烧的历史、特点、美感等多方面进行论述。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国的陶艺文化在世界文化背景下是唯一的,因为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而离开唯一性来讲,中国的陶艺发展就似乎就停留在传统上,没有继续发展的劲头,猜想是否是被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不得而知。
因而中国陶艺的发展在当代和传统的陶艺文化之间无法突破。
我国当代陶瓷技艺的发展和世界陶艺的发展所具有一定的距离性。
其距离不在于文化的差异性,而是追求创新的同时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意识审美,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创新上与世界陶艺文化的大环境同步,也要突破并继承传统。
好的陶艺作品往往是要继承传统的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必然会得到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与大众建立更加坚实的联系,但是现今各种陶艺作品在一味去追求创新和追寻奇特的装饰,可是作品的泥味、火味、釉味逐步淡化,因此即使创新是可取的,但陶艺的本质不能忽略,不能盲目的去创新。
二、传统柴烧最原始的烧制陶瓷的工艺便是柴烧,利用木柴烧制的任意陶件,而且在最初期没有釉料的情况下还具备着许多不确定性,好的柴烧完全来源于陶土和窑与火的结合,木柴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一项,完全靠木柴控制火候,因此好的柴烧作品选木柴的要求也很高,以及需要一直添柴来保证温度,并持续升温的过程,还会被周围环境因素所影响,例如空气的湿度,温度,空气的流动等微妙因素的困扰,而且每一件柴烧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能量产,出窑前没有人能控制得了最后的成品,总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传统的柴烧工艺就是独一无二的,柴烧陶器具有丰富的质地,其中陶器具上烧灼的火痕和附在表面的灰釉,灰釉是木柴烧成木炭之后的落灰,本身陶坯没有釉料或是有一层釉,但通过这样的一个塑造,变呈现了一个不同的色彩变化,也许有些情况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但是这种纯天然的落灰釉料是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变化,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样子,这样的釉料没有办法达到自然美的效果,其呈现的状态为后天人工合成效果,柴烧虽然在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危险的情况,烧到也是常事,但是也正是这些火痕给陶器的装饰外貌留下魅力的痕迹,也是上天给予的。
219434203_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意象表达

探索研究[摘 要]研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中的意象美表现方式,讨论传统陶瓷艺术的意象表达元素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融合与创新。通过对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分析,发现意象美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表现方式丰富多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在继承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进而更加突出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创新活力和属于本民族语言的意象美表现方式。[关键词]当代陶瓷艺术;传统;创新;意象[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5-0033-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昌艳.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意象表达[J].天工,2023(5):33-35.
李昌艳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意象表达
作者简介:李昌艳(1999—),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概况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转型和发展。在历史背景方面,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现代技术、工业生产和国际化交流的加强,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在文化和艺术审美表达方面,对传统陶瓷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也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改变和深化,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不仅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华,而且注重对当代艺术潮流的吸收和融合,更融入了许多当代视觉艺术符号,使其更具有现代艺术的感性和表现性。在发展趋势方面,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已经逐渐超越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制作技艺和审美表现,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少艺术家运用独特的陶瓷艺术手法、风格和元素,创作了众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的陶瓷艺术作品。总之,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进而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魅力。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意象元素与美的表现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意象元素非常丰富,其中花卉、飞鸟、昆虫和鱼类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常见的意象元素。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祥瑞神兽龙和凤常常被用来装饰宫廷贵族器物。此外,许多古代陶瓷器上都刻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时是古诗词中的主角,有时会呈现出人物的生活状态。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意象元素与美的表现十分多样。首先,制作工艺和器型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讲究“形神兼备”,注重做工和形态美。作品力求匀称、和谐,表现出器物的整体美感。 其次,陶瓷纹饰和图案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通常以图案和纹饰作为美的表现方式,常见图案有花鸟、山水、人物、龙凤、寿字等,这些图案着重于寓意吉祥的内涵。 再次,陶瓷色彩美。制作精良的陶瓷作品色彩艳丽,多采用红、黄、绿、蓝、紫等五彩缤纷的颜色,表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陶瓷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也是其美的重要表现方式。古代陶瓷作品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三、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中的意象美表现方式 (一)通过图案创造意象美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其中陶瓷装饰图案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陶瓷文化精神,其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象千姿百态。我国的陶瓷装饰丰富多样,如彩陶、唐三彩、青花瓷等,这些艺术形式各具特色,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例如,明代青花瓷通常以繁盛的花卉、寿字、双凤等作为装饰,这些图案多采用深蓝色,突出了明代青花瓷所独有的“蓝白相间”的美感。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彩陶制品之一,由于制作工艺简单粗糙,因此其装饰图案相对较为简单,通常以几何图形、植物图案、动物图案等为主,这些图案多使用明亮的颜色,常常是红、黄、白、黑等亮丽鲜艳的颜色相组合,进而展现原始彩陶独特的色彩魅力。现代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其中不乏许多艺术家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探索和演绎陶瓷装饰图案艺术的文化魅力。他们创作的作品通常具有现代感和纯粹性。这种注重形式抽象和内容表现的艺术精神,是艺术家直接、纯粹的内在表达。他们在进行图案设计时不断创新,融合现代元素,或者将抽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陶瓷艺术意境美
发表时间:
2011-09-28T17:50:12.50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供稿 作者: 王新政
[导读] 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王新政
(河南汝州德丰
·汝陶坊 河南 平顶山 467500)
中图分类号:
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关键词:陶瓷艺术 陶瓷器物 意境美 造型 线性美 形体美 审美 装饰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半坡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等远古时期,就出现了以陶瓷器物图案为
标准的人类文明。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知道,陶瓷艺术的表现特征
是其具赏用结合的器型,也是最贴近人类生活本质的物质和精神象征。尤其是出于自然般、如诗化的容器造型、装饰图画生发出的艺术魅
力,让人感到合乎心象的意境美。
古今的陶瓷造型大都以圆器为主,圆器是通过拉坯、旋削而成的,看似非常简单的操作,但其中却饱含着从陶者聪颖的心智。
一、陶瓷艺术的线性美
陶瓷器物造型,由于是旋削而成,其造型形体的外轮廓线一般都是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极少用纯粹的直线造型。陶瓷艺术造型的轮
廓线,如同中国画的中锋线饰,均匀对称、委婉曲折,刚柔相间、变化丰富。讲求的是造型的自然、饱满的意趣。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
明清时期的彩瓷,可以感到古往今来许多形式优美、韵味十足、线性饱满的经典陶瓷造型。其型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以及置于空
间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以线性美感。
陶瓷艺术的诞生、发展,恰似一个生命姿态的流转,由里而外,继而由外及里,自然回复,包含着起而复始的线性美指向。其纵横有
象,随转起合的
“线”体,蕴含着体量、空间与形象的相互作用。所以,线的感觉,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单线之词义,而是线所组合的形。线
性美的意义即显于此。对
“线性”的理解,是从陶者经过长期实践的自我积累和多方位的考量、研究以后反复提炼、体悟中自然萌生的,是从
陶者内在意识对外在物质的独到表述。由于对线性美的理解程度不一,从陶者做出的造型,虽同是器物,却在陶瓷型体线性美上,则大相
殊异,有凝炼古拙,有端庄雍容、有天然浑成等视觉感受。进而产生自然协调、呼应有致、轻重有变、气韵贯通的审美意识。优秀的陶瓷
艺术品,以其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势与高雅的线体名垂千秋。
二、陶瓷艺术造型的形体美
陶瓷艺术造型形体之美具有着广泛的含义。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
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
求。
陶瓷艺术造型,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应取舍得当,使整体统一合理,符
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使单纯造型不致乏味、复杂造型不致繁缛。有些陶瓷艺术器物造型虽然简单,但却富有韵味,形
式感强。其实越简单的造型越具有其审美意趣的包容性,因为它的造型影象感是明确的,它以概括性很强的外在审美线性,推出让人赞美
的器型。如我们熟知的元代将军罐造型。其外形非常简洁、明快。但能显示盖部厚实、有庄重势;肩部方圆,有上升势;腹部浑圆,有横
展势;下腹挺拔,有崇高势。整个型体端庄、稳重,转折明确、方圆有度、起伏有致、自然天成。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会使人感到清
晰、明快、稳固的审美意趣。
三、陶瓷艺术的釉色之美
釉色的丰富,自明清以来,丰富多彩。我们说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陶瓷釉色,凝聚着古往今来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或热烈、或奔
放、或沉稳、或雅静,体现着火的艺术及人类审美的心智。漫长的陶瓷历史,岁月沧桑,积淀着陶瓷之路釉彩的辉煌。陶瓷釉色之美,以
光、色、透、洁的审美特性令人遐思、心爱。光者,晶莹、闪亮、夺目生辉;色者,纯静瑰丽、内蕴丰富;透者,清澈如玉,貌如乳汁;
洁者,平滑无瑕,蕴含内秀。陶瓷造型因釉而出光彩,被历代收藏家称为
“类宝石”,倍受珍爱。
陶瓷釉彩之美,直接道出中国各窑场的风采。汝窑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之说,她像望门贵族、大家闺秀般端庄而有内
涵;钧窑瑰丽如朝霞,官窑釉厚似凝脂,哥窑冰裂见神秘。不同的釉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平滑、光鲜、苦涩、凝重、阴冷、轻松、火
热、温存等一切人的心理反映,都会因釉色观感而有所变化。艺术陶瓷釉色绚丽如诗般美丽,深深地打动着爱美人的心。
四、陶瓷艺术装饰之美
进行陶瓷艺术造型装饰,首先要明确陶瓷装饰是依附陶瓷造型而存在的,是为美化造型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没有陶瓷造型就无从
谈陶瓷装饰。陶瓷造型有的浑厚、有的轻巧,有的质朴、有的怪异。这就要求造型和装饰画面必须协调一致,更好地加强造型的内在美,
反之,会破坏造型固有的美。画面装饰的到位,不但可以使造型锦上添花,更能充分显示艺术陶瓷器物的意境美。
写意青花气意的咨纵、流利,虽着笔不多,却意境深远。其线饰、分水敷染、点画、笔笔意到,形象率真,与造型留白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得益彰。写意青花常常就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艺术处理也是应造型而设,应造型而作。画者的意趣全在把玩、经
营造型范围中的黑白灰、点线面的构成要素,达到抒发胸中意气之目的。与写意比肩的工笔瓷画(如粉彩、新彩、五彩、工笔青花)。精
细是瓷画工笔的标志性特色。大到亭台楼阁,小到凤钗绮纹,都得描绘得精细入微,一丝不苟。以逼真地再现自然之物,现实之物。烘托
一种人间情趣,这是优于其它画种的方面。当然,光有非常娴熟的绘画技巧是不够的。工笔画家还必须具有组织审美装饰的能力。艺术的
个性就是装饰技艺应用的首要条件。不然,就会落入画匠之地,也就无法谈主动去装饰处理陶瓷器物了。艺术的审美也会因此而缺席。所
以说,能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与观众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的艺术陶瓷装饰,必须是作者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有艺术冲动的创作意志,
才能使作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受到人们的喜爱,长存于人间。
陶瓷艺术的造型装饰,追求清新雅丽的审美意境表达,是每个从陶者一生求索的事业。陶瓷艺术造型画面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
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奇特的创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呈现着与造型浑然一体的风韵,使陶瓷艺术上升到又一艺术层
面,绽放光彩。
结束语: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陶瓷艺术的神采和意韵,只有通过对造型、装饰的整体去审视,
才能体味其中奥妙意味。它是以线性结构组构造型姿态进行釉彩装饰,完成如诗般意境的创造。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旨趣,蕴涵
着民族文化精华,表现了东方艺术风采,具有永恒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