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检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是( D)(2分)

A.自省.(xǐnɡ)蹴.尔(cù)不屑.(xiè)红绡.(xiāo)

B.寝.衽(qǐn) 庖.丁(páo) 杖殴.(ōu) 相.马(xiànɡ)

C.订.鬼(dìnɡ) 食.马者(sì) 粟.(sù) 韶.乐(sháo)

D.骈.死(pián) 所恶.(wù) 槽枥.(lì) 曲肱.(ɡōng)

2.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是( B)(2分)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是( C)(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B.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夫.精念存想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D.二者用.精至矣俱用.精神

4.下面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是( B)(2分)

A.《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是我国乃至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

B.《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一书中的精粹,其说理委婉,论证严密,语言流畅且含蓄,是说理文的精品。

C.《订鬼》一课的观点是世上无鬼。作者举伯乐相马、庖丁解牛为例说明病人所见到的不是鬼。

D.《马说》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源,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根据课文默写。(5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千古名句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下面是《梅州日报》刊登过的许创哲创作的一幅漫画,联系《马说》一文介绍一下漫画内容。(4分)

一位领导正在相马,面前有一匹千里马和一头蠢猪,这位领导不识得千里马,拍着蠢猪直夸“好马”;漫画讽刺了某些不识人才的领导,他们是造成人才被埋没的罪魁祸首。

7.5月18日,一个9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8分)

为此,班里开展主题为“拒绝烦恼,健康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

(1)【观点论辩】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有人认为这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要趁早。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4分)

示例一:媒体对“神童”的过度追捧,是“捧杀”。忽视孩子的心理与生活教育,追逐利益效应会导致“伤仲永”悲剧的再度发生。请还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

(2)【故事链接】下图与初中教材里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字数在60字以内。(3分)

方仲永天赋异禀,5岁即可指物作诗,其父见有利可图,便让仲永放弃学习,四处拜访乡人,十多年后,仲永沦为了普通的人。

(3)【对联征集】结合两则材料,选择下面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1分)

①上联:少壮不经勤学苦下联:老大方悔读书迟

②上联:贤才何须蝇蝇小利下联:神童不必鼎鼎大名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2015,菏泽)(4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二)(8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感激。)

(2)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分)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13.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类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

(三)(10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4.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知之为.知之(是)

(2)是.知也(这)

(3)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满则覆.(翻倒)

15.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2分)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16.【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分)

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7.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学与思应该相结合。(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