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罗庄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罗庄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罗庄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罗庄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2日在罗庄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2-06-28 17:45:1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的回顾

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顺利通过了“迎淮检查”和“一创六建”等重大考验,着力构建“一环两园三区”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工商复合型经济,全面完成了十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罗庄跨越发展的新突破,谱写了罗庄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51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3%;区域财政总收入达到26.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85亿元,是2007年的1.6倍;连续3年获得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一等奖,2个街道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5个街道进入全市镇域经济前40名;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年均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万元、7900元,比2007年分别增加1万元、3000元。连续第十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获“新中国60年最具投资价值县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等称号。

工业经济转型加速。2011年,年销售收入2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发展到234家,完成总产值830亿元、增加值165.5亿元、利税9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1.6倍和2.1倍。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3家、10家,华盛江泉集团、沂州集团2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三德特钢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1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企业50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新光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沂州”等4件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全区中国驰名商标达到7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4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13个。节能工作成效显著,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以罗欣药业、中玻蓝星、华盛中天为代表的“四新一高”产业集群优势凸显,新光格兰德涤纶长丝项目被列为山东省百项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011年,“四新一高”产业完成产值95.4亿元,增长42%,占工业经济总量的11%。

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全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68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69亿元。先后有华宇铝电二期、罗欣药业水针剂、盛阳集中供气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建成投产,有效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进出口获权企业达到145家,2011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出口3.46亿美元,完成境外投资6769万美元。启动了罗庄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起步区“一纵十横”路网初步形成,进一步拓宽了全区新型工业发展的空间。诸暨工业园项目完成投资8亿元,恒嘉能源200万吨塑料、

上海泵阀工业园、金华丰亿模具园项目即将落户园区。罗庄工业园新上新光格兰德涤纶长丝、美鑫无缝钢管及市场二期、美尔吸塑包装、国宏经贸不锈钢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后发优势更加明显。

现代商贸发展迅速。规划建设了沂河路、通达路、滨河路三条服务业经济带,入驻项目125个,总投资600多亿元。临沂名嘉广场、沂蒙乐园、青啤文化广场、长途汽车南站即将建成,深莞城、工商贸博览城、展恒怡和国际等十大商业综合体进展顺利,特色商贸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江泉国际、青啤家园、白鹭金岸等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2011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46.1万平方米。引进浙商保险、紫金保险公司,实现了地区中心支公司零的突破。新批小额贷款公司3家,成为全市最多的县区。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奇石盆景花卉根艺博览会、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首届中国临沂青岛啤酒节等会展活动,罗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亿元,是2007年的2倍,三产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我区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城区,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区”,工商复合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8482万元。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47万吨,实现“八连增”。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城郊型特色农业,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9处,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8万亩,注册农产品商标11个,“塘崖贡米”、“沙沟芋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推进,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61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增加到24处。完成小埠东灌区改造、高都农业综合开发等97项工程,改造中低产田4.7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林场建设加快推进,全区累计完成造林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2%。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投入近20亿元,修建、改造沂河路、滨河大道、南环路、罗程路等城乡道路30多条,“六纵六横”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供水、供暖、供气、污水管网等设施配套,高标准完成岸堤水库引水工程,敷设供热管网11公里、燃气管网27公里、弱电管网42公里。启动傅庄、褚墩两个市区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完成36个中心村整体改造规划,累计建设农房2.5万户、改造危房3000户,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走在全市前列。以“一创六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站(点)2500多处,211个行政村和社区达到“五化”标准,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7.9%、6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城乡结合部、干线公路、主要河道、重点社区等区域的环境面貌明显提升。投资7亿多元,完成15项“迎淮检查”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8.5万吨,水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武河湿地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功承办了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

民生质量明显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累计用于民生和公共事业支出达到22.7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造校舍17.8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21处,70%以上的学校迈入省市规范化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行列。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村居参合率、农业人口参合率均达到100%,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就医条件大幅改善。计划生育目标圆满完成,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村居文化大院211个、农家书屋176个,区文化中心、罗庄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国家二级图书馆”。扩大“五大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55元的基本养老金,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2%。发放低保金4325万元、救济款521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

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五项活动”扎实推进,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全面建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11年度群众满意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全国、全省群众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全区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区委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全力支持;归功于街镇、部门的实干奋进、扎实工作,全区上下的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汗水、做出贡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奋斗固然艰辛,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发展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谋划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以全局视野、战略思维,提出一系列符合罗庄实际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奠定了罗庄“南工重地”的代表地位。今年区委十三次党代会又科学谋划了“一环两园三区”的发展格局,拉开了打造工商复合型经济强区的序幕。当前,罗庄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以往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紧紧围绕既定发展目标,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加快推进。

跨越发展必须找准支撑,突出重点,强力推进。项目是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和生命线。几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项目推进年”、“投引资突破年”、“重点项目突破年”等主题活动,年年有重点,年年有突破,形成了人人抓项目推进、人人抓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我们必须继续突出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强化重点项目推进措施,为实现跨越发展打好基础、增添后劲。

持续发展必须质效并重,加快转型,全面协调。循环经济、低碳环保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区集中精力解决了水污染问题,痛下决心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下大功夫推进了中玻蓝星、新光格兰德涤纶长丝、罗欣裕欣分厂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十大商业综合体项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必须继续把调高调优调强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把罗庄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生态家园。

科学发展必须立足民生,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几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干劲,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将继续面临资金、土地、人才和科技创新等瓶颈制约,转方式调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必须继续开阔思路、拓宽视野,心系群众、深入群众,认真汲取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凝聚群众智慧,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罗庄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结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二是重大项目推进难度大、进展不快,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土地、资源、环境制约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四是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这些问题,有待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目标和2012年工作重点

未来五年,是罗庄转型发展的攻坚期、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和科学发展的关键期。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的总体思路和“奋战三年翻一番、决战五年大跨越”的决策部署,为罗庄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经过多年的积累,罗庄已具备了跨越发展的基础,迎来了工业经济加速转型、城市建设加速提升、第三产业加速膨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条件,科学谋划,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努力做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奋力推进罗庄经济社会新跨越。

今后五年,我区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底,全区地方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展开、重点突破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年倍增计划”的关键一年。初步确定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超过1万元;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等各项约束性指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在建设新型工业强区上实现新突破。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推动工业经济率先转型升级。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深化帮促措施,坚决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推动中玻光伏玻璃第三、四生产线、诸暨工业园二期、上海泵阀、金华丰亿模具等一批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成立专门班子,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奖惩,强化用地保障,推动项目建设。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打造工商复合型经济的总抓手,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目标考核,着力引进一批煤焦油深加工、不锈钢制品、涤纶长丝加弹和精纺等与主导产业配套的产业链项目,年内完成招商引资落地投资60亿元,在引进世界500强、央企、省属大企业投资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实施“一企、一策、一领导”帮扶计划,以“30强”企业为骨干,扩大纳税过亿元、过5千万元企业规模,以20家成长型企业为重点,培植一批税收过千万元企业,力争年内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过亿元企业50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进出口总额16.5亿美元,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对外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

打造园区产业特色。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集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主要载体,进一步整合优质项目资源向园区集聚,以标准化、功能化的园区,吸引客商落户,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特色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北部罗庄工业园重点加快新光格兰德涤纶长丝、美鑫无缝钢管及市场二期、久泰机械加工等项目建设,努力引进一批投资密度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四新一高”项目,建成新兴产业园区。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在完善起步区“一纵十横”路网框架的同时,加快供水、供电等“六通一平”设施配套,围绕现有冶金、铝加工、钢铁、建材四大循环产业链条,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大建设、大招商推动园区大发展,逐步打造千亿产业园区。

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5+1”试点机遇,推进江鑫钢铁、三德特钢兼并重组,加快精品钢基地建设。以元生、联世达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精密铸造、汽车模具等高端产品,积极引进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提升机械铸造业发展水平。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烨华焦化、沂州焦化进行干熄焦技术改造,加快恒昌焦化醇氨联产项目建设,支持焦化企业加大对副产品的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焦化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山威、盛阳不锈钢项目建设,打造不锈钢生产龙头,带动不锈钢产业发展。推进豪门、瑞高等铝型材企业转型升级,促进铝加工产业集群

化发展。抓好罗欣裕欣分厂、恒嘉能源200万吨塑料项目建设,推动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进建设磁悬浮轴承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项目,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等20家,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以上。深入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强化企业品牌的培育,年内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个,新增通过各类质量、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企业20家以上。

(二)突出项目带动,在特色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把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快发展以十大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特色服务业,争取三产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加快工商贸博览城、展恒怡和国际、国际采购中心、茶博城、硅谷城、亚太信美等十大商业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全球商品交易中心、中国装备城、光彩大市场、农机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尽快落地,着力打造专业化高端市场品牌,促进商贸物流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快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植壮大现有骨干物流企业,着力引进庞大汽车文化广场、吉利集团汽车文化广场等一批实力强、网络基础好的物流项目,提升全区物流经营业态水平。以钢铁、焦化、陶瓷等产业为重点,抓好重点企业物流、采购等环节与核心业务的分离,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度挖掘、整合、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沂蒙乐园、武河湿地二期项目开发,提升宝泉寺公园、盛能游乐园等景点,打响特色休闲文化旅游品牌。用商业化理念包装乐义果蔬、效峰菌业、册山草莓等农业休闲项目,加快滨河农业基地建设,形成滨河生态农业观光长廊。

稳健发展金融保险业。围绕重点项目、公益事业、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发挥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服务融资保障作用,扩大“三押一推”助企融资规模,推动金融与全区经济互动健康发展,力争年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新增存贷比超过100%。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争取新增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2家。

(三)突出功能配套,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功能完善、品位提升,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以临沂西外环、南外环规划建设为契机,完善“一环两园三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以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区为载体,提升存量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区”。以十大商业综合体为依托,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打造“特色商贸区”。培育东部特色农业种植基地,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编制沂河路沿线、东部滨河片区、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和道路、供热等专业规划,完成中心城区道路修建性规划,提高规划覆盖面。修编完善街镇总体规划和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街镇有序开发,提升建设水平。

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继续抓好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配套,全面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完成苗花路、罗三路、临册路北段道路改造,打通祝丘路、沂州南路、清河南路,搞好罗发大桥和南环路沂河大桥建设,完善路网交通体系。加快滨河片区集中供暖工程建设,抓好罗六路、湖东二路、祝丘路强弱电改造,完善东部滨河片区、湖东二路、绣花城路、护台东巷污水管网。建设垃圾中转站,解决南部垃圾收集运输困难。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实施沂河沿线村居旧村改造,新建农村住房、改造危房5000户。加快青啤家园、江泉国际、白鹭金岸等房地产项目开发进度,新增开发面积200万平方米。

高质量搞好街镇驻地规划建设。发挥街镇承上启下的节点辐射作用,引导生产要素适当向街镇驻地集中,加快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将街镇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卫星城”。加快户籍制度及配套制度改革,推动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并在子女入托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加快罗庄、盛庄旧村改造,实现与主城区对接融合,打造临沂城区新商圈;傅庄、褚墩围绕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搞好规划衔接,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打造新型工业强镇;高都、册山、黄山侧重商住、文化、旅游、观光产业,进一步完善小城镇规划,带动东部35公里滨河长廊建设。沂堂以新型水泥建材、特色养殖项目为支撑,抓住振兴大道通车、西外环路规划的机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高效能抓好城市管理。积极探索城乡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管理责任考核,提升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环卫园林一体化改革,将环卫园林管理逐步推向市场。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治理各类脏乱差、露头丑和违章违规建设,消除卫生死角,保持城乡环境整洁优美、规范有序,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同步跃升。

(四)突出富民强基,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做强龙头企业,建优农业基地,打造农业品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要求,加快推进高都乐义果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江泉沂堂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草莓、稻米、食用菌、板栗、蔬菜、杞柳六大优质农产品基地,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年内新建、扩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5处,新增“三品”认证6个。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上争取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加大财政“以奖代补”力度,高标准抓好燕子河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灌溉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防护林2000亩,补植完善农田林网2万亩,新增造林8000亩,巩固扩大绿化成果。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生态环保养殖等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年内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8%以上,新建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8个。推进奶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奶牛存栏量突破2.5万头,建成“全国奶牛生产大县”。

努力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种粮直补、农资综合、农机购置等补贴,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辐射带动4000余户农民增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搞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和转移培训,年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

(五)突出节能减排,在生态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狠抓节能降耗。严格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杜绝新上“三高一低”项目,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加大电机系统节能、工业锅炉改造、换热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沂德建材钢渣综合利用、红日阿康磷石膏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完成7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立面改造,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环境应急指挥和监控平台建设,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努力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强化对城镇污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日常监管,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以工业企业大气污染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努力提升大气质量。继续保持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加大对典型案件的责任追究和督察力度,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年度减排指标。

严格土地管理。严格控制用地指标和投资强度,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将土地增减挂钩与土地整理、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相结合,加快推进东部8

万亩国家、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册山、黄山、沂堂1.2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扎实开展违法违规用地整治,加强批后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六)突出民生优先,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办好为民、利民、惠民实事,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让人民群众共建和谐,共享幸福。

提升财税保障能力。抓好财源建设,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建设稳定增长的财源体系。坚持依法治税,完善税源分类管理,深入开展税务稽查活动,扎实推进房地产、运输业等行业税收清理整顿,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不断壮大地方财力。严格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800元,做到应保尽保。筹建罗庄区中医医院,在街镇卫生院和246个村居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医改工作。抓好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确保9处敬老院达到省一级标准,实施“蛋奶工程”、“暖冬工程”,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继续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年内完成13个校舍建设项目和21处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新建校舍5.2万平方米,筹建城区驻地初中,缓解城区就学压力。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五大工程”,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桶装饮用水和酒类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兵役和双拥共建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隐患的排查整改,深入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控制违法生育,治理非婚生育,抓好性别比综合整治,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群众工作“五项机制”建设,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着力破解信访难题,确保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100%,各类信访案件破解率达95%以上。继续完善“天网、警网、民网”三网合一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各位代表,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既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政府的神圣职责!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十件民生实事:

1、道路畅通工程:改造苗花路、罗三路、临册路北段,打通祝丘路、沂州南路、清河南路。

2、设施配套工程:实施滨河片区供暖工程,搞好城区部分道路强弱电下地,完善污水管网,提升配套服务功能。

3、饮水安全工程:敷设自来水主管网6.1公里,将岸堤水库自来水向罗庄、傅庄街道延伸,解决1.0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4、住房保障工程:加快临沂轻工机械厂、临矿集团棚户区改造,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搞好沂河沿线村居旧村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5、教育提升工程:投资5200万元,改造校舍5.2万平方米,建成21处公办幼儿园,筹建城区驻地中学,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社会救助工程:新增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和2处村办老年公寓,集中、分散孤儿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100元、700元,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7、医疗保障工程:筹建罗庄区中医医院,加快公办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在街镇卫生院和村居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8、社保惠民工程:财政列支1.29亿元,统筹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

9、绿化生态工程:完成3000亩环城林建设,完善庆云山、滨河、麒麟山三大生态林场,抓好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重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0、平安建设工程:建设高清“天网”二期工程,实现主要道路、街镇、村居全覆盖,增强治安防控能力,让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罗庄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一直是全市改革开放的窗口,率先发展的旗帜。在“三年倍增、跨越发展”的过程中,罗庄要继续当好标兵。我们一定把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紧紧抓住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工作”不放松,以更加勤勉、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做到对人民负责,让群众满意。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政府职权,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抓好政府门户网站、便民服务网络、“行风热线”等平台建设,方便群众办事。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作为问责重点,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运行。

坚持高效执政。深入开展“提速增效、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快”为主基调,勇于负责“真干事”,雷厉风行“快干事”,创先争优“多干事”,做到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争一流,确保上级安排的任务、区委做出的决策、人代会确定的目标落到实处。在推进重点项目过程中,体现立说立行、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在落实民生实事进程中,展现务实重干、务实发展、务实惠民的良好形象,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中切实感受到政府作风的转变和提升。

坚持廉洁勤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对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和制约,健全和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进一步规范部门收费行为,杜绝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减轻企业、群众负担。坚持恪尽职守,勤于政事,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勤俭办事,精简会议,压缩“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动力;新的使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征程,为我们昭示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推进罗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