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东盟社会文化特点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越南:越南语,通用语言:法语、高棉 语 老挝:老挝语,通用语言:法语 柬埔寨:高棉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语言: 法语 缅甸:缅甸语为国语 泰国:泰语为国语,通用语言:英语 马来西亚: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语言: 英语、华语、泰米尔语
东南亚各国语言
新加坡: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 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 印度尼西亚:官方语言为印尼语、荷兰语 菲律宾:国语是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文莱: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语言:英语、华 语 东帝汶:德顿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印 尼语和英语为工作语言
东南亚各国宗教
印度尼西亚:87%信奉伊斯兰教,其他 还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 原始拜物教 菲律宾:84%信奉天主教,其他还有伊 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原始宗教 东帝汶:91.4%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 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
东南亚的民族
越南:京族,其余有岱依、芒、侬、傣、赫蒙 (苗)、瑶、占、高棉等54个民族; 老挝: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 柬埔寨:高棉族,其余有占族、卜侬族、老族、 泰族、斯丁族等20多个民族; 缅甸:缅甸族,其余有克伦族、克钦族、克耶 族、若开族、孟族、掸族等50多个民族; 泰国:泰族,其余有克伦族、马来族、高棉族、 苗、瑶、克木族、华族等30多个民族; 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较多,其余 有塞芒人、塞诺伊人等30多个民族;
二、外源性
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文化在11世纪以后才发展 和确立下来。在东南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 外来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文明 和宗教自踏进东南亚诸国以后,就不断地发 展教徒和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经过几百年 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国原有的文化之中,并 形成四大文化圈:
东南亚的文化差异

东南亚的文化差异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充满活力的地区,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国家与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东南亚地区几个主要国家的文化差异,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
一、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族群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不同族群拥有自己的宗教、语言和传统。
马来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有着严格的宗教规范和习俗。
华人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重视家庭价值观和孝道。
印度人则以印度教为主要信仰,他们热衷于庆祝传统节日和参加宗教仪式。
在饮食方面,马来西亚有着丰富多样的选择。
马来人喜欢辣味食物,经常以米饭和辣椒酱为主食。
华人则擅长烹饪各式中菜,包括炒粿条、糖醋排骨等。
印度人则以咖喱菜和香料为特色。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马来西亚的美食变得独一无二。
二、泰国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它对于文化、宗教和王室的尊重是泰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
泰国人民非常信奉他们的国王,尊敬和爱戴他们的王室家族。
此外,泰国各地充满着寺庙和佛塔,供人们诵经祈福。
泰国的食物也非常有特色。
泰国菜以其辛辣和香料丰富的口味而闻名,例如著名的泰式绿咖喱和冬阴功汤。
此外,泰国的街头小吃也是一大亮点,例如炸春卷、炒河粉和烤肉串等。
在餐桌上,泰国人喜欢共享美食,强调社交和互相之间的亲密感。
三、菲律宾菲律宾是一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遗产。
菲律宾人民深受西班牙和美国的文化影响,在文化上的独特性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宗教和传统中。
菲律宾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的地位和亲子关系。
菲律宾的音乐和舞蹈也相当有特色,民族舞蹈是菲律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他们的波利尼西亚舞、满族舞和古代舞蹈等,直观地展示了菲律宾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四、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家,拥有多元的文化和宗教。
除了主要的马来、华人和印度人群体外,新加坡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许多移民。
东南亚地区人文特征

东南亚地区人文特征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魅力的地方,它拥有丰富的人文特征,涵盖了语言、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东南亚地区的人文特征。
语言和文字东南亚地区拥有众多的语言和文字系统,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马来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等。
这些语言反映了当地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并在东南亚地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同时,东南亚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语言,如印度的印地语、菲律宾的塔加洛语等。
宗教和信仰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主要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道教等。
其中,佛教在东南亚地区影响最为深远,包括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佛寺和佛塔遍布各地,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家有广泛信仰,清真寺是当地信仰的重要场所。
此外,基督教和印度教也在东南亚地区存在较大影响力,丰富了地区的宗教多样性。
文化和艺术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多元且丰富多样,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地区文化特色。
例如,在印尼,舞蹈和音乐是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而在泰国,传统的泰拳和丰富多彩的水灯节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东南亚地区还拥有悠久的工艺品和戏剧传统,如越南的陶瓷制作、柬埔寨的丝绸织造和印尼的皮影戏等。
风俗和习俗东南亚地区的风俗习俗各异,反映了其多元文化的特点。
例如,在泰国,人们以合掌作为一种示意及问候的姿势,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在新加坡,人们在拜访他人家庭时常常会带上礼物,以表达对主人的感谢之情。
此外,东南亚地区的节日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如印度尼西亚的清明节和泰国的泼水节。
饮食文化东南亚地区的饮食文化多姿多彩,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食材而著称。
例如,在泰国,辣椒、柠檬草和椰浆是常见的调味品,让食物充满浓郁的东南亚风味。
越南的河粉和印尼的炒面则是当地人喜爱的主食。
此外,东南亚地区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水果而闻名,如泰国的芒果、菲律宾的香蕉和印度尼西亚的榴莲等。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众说纷坛。 一般来说,狭义的文化是指文学、艺术、教育 和科学等精神财富。广义的文化则指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一、多样性
• 东南亚是一个极富多样性的社会。历史上中国 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对 这一地区产生过影响,世界三大宗教在东南亚 均有传播,该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宗教 信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各不相同, 各有千秋。
东南亚各国宗教
• 印度尼西亚:87%信奉伊斯兰教,其他还有基督 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
• 菲律宾:84%信奉天主教,其他还有伊斯兰教、 基督教、佛教、原始宗教
• 东帝汶:91.4%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还有基督 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苗、瑶、克木族、华族等30多个民族; • 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较多,其余
有塞芒人、塞诺伊人等30多个民族;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东南亚的民族
• 新加坡:主要有三个民族即华人、马来人、
印度人;
• 印度尼西亚:爪哇人,还有马来人、亚齐人、 布吉人、华人等100多个民族;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1、汉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 语言文字方面 • 政治制度方面 • 文学方面 • 饮食文化方面 • 风俗习惯方面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天堂太远,中国很近 越南婚礼
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见仁见智
马 六 甲 城 内 的 中 国 街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一、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
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东南亚现在有十一个国家,整体而言这十一个国家的文化复杂多元。
他们深受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阿拉伯、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但他们对那些外来文化并未照单全收。
实际上东南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
目前东南亚各国的文化,是外来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交织、融合而形成的。
而在历史上,近一百年来,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东南亚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本身却没有什么文化可言:观点一:在这四大文化体系中,印度最早对东南亚产生大规模影响。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盛行一种看法,即认为东南亚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区域。
因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艺术、梵文、风俗习惯、法政等,在过去两千多年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印度教可分为湿婆派、毗湿奴派等。
佛教则可分为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等。
观点二: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
较早时,主要是影响越南。
因为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
之后各个朝代也陆续对越南用兵。
长期以来,越南受中国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法政、学术思想、社会制度、宗教及艺术、伦理、风俗习惯等。
近代中国也影响东南亚许多国家;影响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经济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观点三:也有人说伊斯兰(Islam)文化影响最大。
东南亚地区(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兰影响的范围主要是在马来半岛、印尼群岛(含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Borneo)、苏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岛(Molucca,香料群岛)等)、菲律宾南部等地方。
论述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论述东南亚文化的特点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其文化特点丰富多样。
这里有丰富的宗教信仰、多样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传统习俗等,构成了东南亚独特的文化景观。
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信仰多元。
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东南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信仰。
例如,泰国是佛教国家,素有“金碧辉煌”的美誉,寺庙遍布各地,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文化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菲律宾则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天主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宗教信仰的存在使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更加多元化。
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独特。
东南亚地区有着众多的民族群体,如马来族、华人、印度人、印度尼西亚人等。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例如,在马来西亚,马来族人民以马来文和伊斯兰教为主要文化特征,而华人则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节日;在新加坡,华人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得到广泛庆祝。
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东南亚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东南亚地区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
东南亚各国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和庆典活动。
例如,在印尼,每年的印尼狂欢节是一个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穿着华丽的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在泰国,泼水节是一个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人们用水彼此洒水,象征着洗去过去一年的不幸,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在菲律宾,圣诞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巨大的宗教游行和庆祝活动。
这些传统习俗和庆典活动反映了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庆和热情,也展示了东南亚的文化魅力。
东南亚地区还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学传统。
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艺术以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以其独特的舞蹈和音乐而闻名,巴厘岛的舞蹈形式多样,有舞剧、面具舞、踩高跷舞等;菲律宾的传统舞蹈也十分有名,舞者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装,伴随着传统音乐和鼓点,展示出优美的舞姿。
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综合)

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综合)经济状况简介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到已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已发展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货币兑换泰国货币:泰铢,人民币100元约合420泰铢。
马来西亚货币:马币,人民币100元约合38马币。
越南货币:越盾,美金也通用,1美元约合14000越盾。
柬埔寨货币:“瑞尔”,只有纸币而没有硬币,美金通用,1美元约合3900瑞耳。
柬埔寨法定货币是瑞尔(Riel)。
目前同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美元=4000瑞尔。
在柬埔寨旅行不必兑换当地货币,美元在当地完全通用,只有1美元以下小额的找零才会用到瑞尔。
...新加坡货币:新币,人民币100元约合20新币。
人民币可在部分地方使用。
印尼货币:卢比,1美金可兑得8900卢比,1元人民币可兑得1000卢比,相对而言,带美金较划算。
巴厘岛可直接用美金,民丹岛可直接用新币。
菲律宾货币:比索缅甸货币:缅元老挝货币:老挝货币叫基普(LAOSKIP,简称LAK,又叫基朴Kip),1美元=10400基普语言泰国以泰语和潮州话为主,在酒店一般用英语。
马来西亚语言:官方语言为马来语,通用语为英语,华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越南语言:官方语言是越南语,普及英语,粤语可在唐人街通用。
柬埔寨语言:官方语言为高棉语,法语、英语、日语的普及程度高,在金边可用潮州话。
新加坡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
对一带一路东南亚文化的了解和看法

对一带一路东南亚文化的了解和看法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重要枢纽,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对一带一路东南亚文化的了解和个人看法。
1.东南亚地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东南亚地区由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东帝汶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组成。
这个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包括马来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东南亚原住民文化等等。
2.东南亚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1多元宗教影响东南亚地区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印度教等各种宗教的共存而闻名。
这种宗教多元使得东南亚文化既融合了各宗教的独特元素,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宗教文化。
2.2商贸交流与海洋文化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使得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深受商贸交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
2.3文化交融与民俗传统东南亚地区各国民俗传统丰富,例如泰国的佛教节日、菲律宾的马尼拉嘉年华等。
这些节日和传统活动反映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融与民族融合。
3.一带一路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促进了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以下是对东南亚文化受一带一路影响的几个方面的讨论。
3.1教育文化交流一带一路使得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学生交流和文化活动的增加,使得东南亚地区的年轻一代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语言。
3.2文化产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
这包括电影、音乐、艺术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东南亚文化的国际传播。
3.3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一带一路的推进促使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在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双方之间的人员交流和旅游激增,促进了文化的互鉴和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
结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教育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合作以及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的加强,使得东南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东盟文化社会东盟东南亚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与安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在保护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地区认同为特征。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由中国以南,印度以东,新几内亚以西与澳洲以北的国家组成,此区地质板块交错,地震与火山活动频繁。
东南亚分为两个区域,陆域为中南半岛,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与马来半岛,海域大致为马来群岛,包括文莱,东马来西亚,东帝汶,印尼,菲律宾,圣诞岛与新加坡。
不过,东南亚国家往往也被西方学者和传媒纳入东亚的范围。
但很少被归类于东南亚,因为东南亚经常代印度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尔邦有时亦然。
南岛民族占主导地位。
主要的宗教是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但各种宗教都可以在这个区域发现,包括印度教与泛灵论相关宗教。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区域内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或“亚细安”)组织。
(wikipedia)其建设思路如下: 以东盟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来促进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分块建设, 扎实推进; 走多元一体化道路; 开放式建设社会) 文化共同体。
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建设对中国具有积极意义: 为中国扩大地区影响力、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供了新的舞台; 为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东亚地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 从而有利于中国地区合作战略的实现。
根据2004 年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上通过的5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行为计划6, 该共同体应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 1) 超越宗教、种族、语言、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障碍,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各种发展机会; ( 2) 充分培养人的潜能, 使每个人都能参与世界竞争, 这对其福利和尊严至关重要; ( 3) 通过处理贫困和平等问题, 以及给予那些可能会受到凌辱、忽视和歧视的脆弱群体) ) ) 儿童、青年、妇女、老人、残疾人以特别关爱, 来坚持社会和分配的公正原则; ( 4)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使其可持续发展, 为后代留下遗产; ( 5) 公民社会为政策选择提供依据; ( 6) 人民身心健康, 生活在和谐和安全的环境中; ( 7) 东盟公民通过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的共同体意识相互交往, 通过共同的地区认同结合在一起¹。
为建成这样一个共同体, 东盟主张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 1) 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合作, 提高弱势群体和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同时寻求各阶层积极参与其中, 特别是妇女、青年和当地社团的参与; ( 2) 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基础教育、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工作岗位的创造和社会保护, 东盟将确保其工作组为实现一体化做好准备并从中受益, 将继续努力促进人员的地区流动、专业证书和专业技能的相互承认和技术的开发; ( 3) 进一步加强公共健康领域的合作, 包括传染病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支持地区性的共同行动以增加可获得医药的渠道; ( 4) 培育人才,促进东盟学者、作家、艺术家、媒体从业者相互交往, 保护和推广东盟多元文化遗产, 培养地区认同和东盟意识; ( 5) 在解决地区的人口增长、失业、环境恶化、跨境污染、自然灾难等问题上加强合作, 挖掘各成员国的发展潜能,促进东盟精神¹。
由上可见, 建设中的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不仅是一个关注人的发展和安全的社会共同体, 而且还是一个注重文化交流、保护多元文化遗产、有着共同地区认同的文化共同体, 同时也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
这样一个共同体目标的提出, 标志着东盟地区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
从内容上看, 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所关注的领域比东盟早期成立时就倡导的社会文化合作更为广泛, 它所关注的领域既有传统的内容) ) ) 改善弱势群体的福利状况并增加其发展机会, 加强各成员间的教育文化合作和交流; 又带有新时代特征) ) ) 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特别关注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风险和社会影响。
从目的上看, 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不仅仅在于消除一些社会问题, 保证地区的稳定与福利, 促进成员国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而且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目的:一是将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作为实现东盟共同体的一个支柱。
在东盟看来, / 东盟社会文化行动计划与东盟共同体的经济、安全支柱密切相关东盟经济一体化和安全不能单独实现东盟共同体远景0, 特别是/ 东盟的人力、自然和文化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资力。
二是通过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培养各成员国的东盟意识和东盟精神, 构建地区认同和东盟认同, 最终将东盟建成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地区组织。
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思路目前东盟正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首先, 通过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的建设, 促进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东盟认为, 东盟共同体的三大支柱之间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5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行为计划6中明确指出, 该共同体/ 与东盟共同体的经济和安全支柱紧密联系。
社会的不平等能够威胁经济发展、损害政治机制。
经济的不稳定会加剧贫困、失业、饥饿和疾病。
环境的不足和环境资源利用的不平等分配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不能处理好这些长期存在的关键性的社会问题将进一步引起经济和政治的混乱。
因此, 三大共同体的建设必须同时展开, 使之相互促进。
在经济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的建设中,社会、文化问题同样受到关注。
在2004 年制定的5万象行动计划6 中, 东盟经济共同体不仅仅被描绘为一个商品、服务、资本完全自由流通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 而且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国内部和成员国之间, 经济公平发展, 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平衡减少。
在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各种措施中, 涉及社会方面的合作占有重要分量。
如在率先进行一体化的11 个部门中就包括卫生保健部门。
另外, 缩小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东盟经济一体化的首要任务。
在2005年召开的第38 届东盟部长级会议上, 东盟决定成立发展基金来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
会议重申: / 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对加快东盟的一体化至关重要,,我们同意更努力地工作来资助不发达的成员国和地区, 保证东盟一体化以统一的步调顺利推进,使一体化利益合理地分布到每一个成员国。
在安全共同体的建设中, 由于/ 认识到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现实之间很强的相互联系性, 东盟安全共同体承认综合安全原则, 承诺通过处理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来构建东盟共同体。
奉行综合安全观的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显然对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
其次, 分块建设, 扎实推进。
根据5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行动计划6, 该共同体建设分为四大部分: ( 1) 建设一个关爱社会共同体来处理贫困、平等和人类发展问题; ( 2) 建设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基地和适当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应对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社会影响; ( 3) 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和良好的环境治理; ( 4) 加强通向2020 年东盟共同体的地区社会凝聚力基础¼。
东盟为每一部分的建设工作都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计划以求扎实推进。
在建设关爱社会共同体方面, 东盟强调,/ 一个强大的有活力的关爱共同体的标志就是其处理贫困、平等和卫生等核心问题的承诺与能力。
为此, 东盟拟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贯彻/ 千年发展目标0计划以加快消除贫困; 为脆弱群体提供受教育机会, 使其获得技术和知识, 争取就业和参与社会活动; 加强社会福利机制, 使人们能够应对全球化和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运用科技来增进人们的健康等。
在如何应对经济一体化影响的问题上,东盟认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内政策调整和正在出现的地区生产安排对劳动力市场冲击很大。
因此, 东盟拟在人力资源发展和卫生服务方面加强合作以应对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促进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方面, 东盟也制定了一些特别措施: 通过贯彻东盟有关海水、海洋遗产和保护地的标准来促进东盟海岸和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制定和采取东盟有关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共同标准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管理机制的协调来促进东盟遗产公园的保护;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教育体系、能力建设和网络来促进环境教育; 等等。
在加强地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方面, 东盟制定的措施有: 通过加强艺术家、作家、媒体工作者、学者、文化工作者、文体专家的交往和交流, 来促进东盟意识, 最终培养出东盟地区认同; 促进人民之间的交往, 特别是通过青年志愿者计划促进青年之间的交往; 通过大众媒体、国际论坛和其他交流渠道来促进东盟团结、稳定和有活力的形象; 等等。
再次, 以多元一体化的新思路来推动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形成东盟意识和地区认同是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终极目标, 然而, 在一个具有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和多元意识形态的地区形成一种认同并非易事。
为此东盟选择了多元一体化道路, 即不强求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统一, 而是在充分尊重多元宗教、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和对话来塑造一种地区认同和东盟意识。
这在东盟制定的各种共同体行动计划中均有体现。
在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中, 东盟将/ 通过增强人民之间的交往, 促进成员国之间对各自政治制度、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欣赏, 作为构建东盟安全共同体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促进东盟认同的计划中, 东盟特别提到/ 鼓励东盟成员国之间对话以加深对地区各种文明、文化和宗教的相互理解0 通过交流、专家会议以及贯彻东盟文化遗产宣言来保护东盟文化遗产通过国家交流计划和教育课程来促进东盟意识和地区认同。
最后, 开放式地建设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
东盟由于自身实力有限, 要独自完成社会) 文化共同体建设中的各项任务, 如消除贫困、扶持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和东盟文化遗产等, 难度不小。
为此, 东盟社会) 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具开放性特征, 即欢迎外部力量参与其建设。
东盟多次表示: 我们要求我们的对话伙伴和朋友, 以及地区和国际组织支持我们贯彻东盟一体化工作计划的种种努力。
中日韩三国/ 可以集中其资源来实施更多的东盟一体化项目。
为了借助外部力量, 东盟积极推动和参与东亚地区的社会、文化合作。
在东盟的主导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机制, 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文化合作机制。
在5东亚研究小组报告6提出的26 项推动东亚地区合作的中长期措施中, 有10 项涉及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 实施综合性的东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制定消除贫困计划; 采取具体措施为人民提供基本保健权利; 推动文化、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 促进东亚认同和东亚意识的形成;在东亚国家艺术、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加强专家交流; 推进更紧密的地区海洋环境合作; 等等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