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粗糙 乳酪色 + + +
光滑或粗糙 黄或橘色 ± + +
防治原则
• 正确用药,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 • 局限性病变结合外科手术 • 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麻风分枝杆菌
--生物学性状
• 为抗酸杆菌 • 细胞内寄生 • 标本检测可见成团,束状于细胞中 • 细胞呈泡沫状,称为麻风细胞 • 体外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 犰狳是动物感染模型
麻风分枝杆菌--临床意义与微检
• 经呼吸道,破损皮肤、粘膜,接触传播 • 引起麻风病 • 微检: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是诊断麻风的主要依据
细菌主要侵犯
皮肤、神经
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分为——二型二类
二 型
瘤型(开放性):
•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麻风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 • 传染性强,若不治疗,病 情逐渐恶化 • 抗体与自身组织抗原形成 “麻风结节”—狮面状
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 – 90% 以上的原发感染形成纤维化或钙化,不治自愈。少数 病灶扩散,引起肺外结核病。
继发感染——外源性或内源(原发感染遗留)性感染
– 多见成人,有免疫力 – 病灶局限,引起局部TB、开放性TB (反应剧烈,干酪性坏死、空洞)
2. 肺外感染
• 经淋巴、血液循环引起其它部位感染:
溶菌酶、青霉素等作用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的正常结构完整 性或其合成受阻, 导致菌体变成 L 型; 异烟肼则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分枝菌酸的合成 , 使 本菌出现抗酸染色阴性。
2. 培养特性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
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4-1 8 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上3-4 w才
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质量控制通用要求

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质量控制通用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质量控制通用要求,包括样本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基因文库构建起始DNA量、测序读长、碱基识别质量值、平均覆盖深度和比对率的最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应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对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质量控制的规范。
本文件不适用于其他类型标本及单分子测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35537—2017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评价要求GB/T40226—2021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高通量测序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因组genome一种生物体具有的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
[来源:GB/T30989—2014,3.2]3.2核苷酸nucleotide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三部分组成:五碳糖、磷酸和环状的含氮碱基。
[来源:GB/T30989—2014,3.3]3.3基因文库gene library整套由基因组DNA片段插入克隆载体获得的分子克隆的总和。
[来源:GB/T30989—2014,3.7]3.4碱基对base pair形成“DNA梯子的横档”的一对碱基。
注:在碱基对中,腺嘌呤总是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
[来源:GB/T30989—2014,3.17]3.5测序读长read length of gene sequencing测序能测得的最长基因片段的长度,通常以碱基数表示[来源:GB/T30989—2014,3.24]3.6碱基识别质量quality of base calling评价碱基准确识别的概率。
注:简称为Q,通常以数值表示,碱基识别质量值与碱基识别错误率负相关,二者遵循对数函数关系。
第15章分枝杆菌

第15章分枝杆菌表15-1 分枝杆菌的分类分类生长速度菌落和色素产生代表菌种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生长缓慢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RunyonⅠ组生长缓慢菌落不见光时为淡黄色,光照后则变为黄色或橙色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海分枝杆菌(M. marinum ) 肺结核样病变;皮肤丘疹、结节与溃疡RunyonⅡ组在37℃生长缓慢在暗处培养时菌落呈橘红色瘰疠分枝杆菌(M. scrofulaceum)儿童淋巴结炎RunyonⅢ组40~42℃下生长慢通常不产生色素鸟-胞内分枝杆菌(M.avium)结核样病变,多见于肺与肾RunyonⅣ组在25~45℃快速生长。
培养5~7天即可见到菌落个别种产生色素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极少致病麻风分枝杆菌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麻风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该菌可侵1/3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作为最多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成为HIV阳性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结核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在感染的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细长且直,大小约0.4×3 m(图15-1);在人工培养基上,不同种呈现丝状、球状、串珠状等多形性。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不易着色,一旦被碱性染料着色后能够抵抗盐酸乙醇(含95%的乙醇和3%的盐酸)的脱色作用,被定性为抗酸菌(acid-fast bacteria),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分类为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常用齐尼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 acid-fast stain),以5%石碳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再经3%盐酸乙醇脱色,结核分枝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非抗酸菌及背景则被美蓝复染呈蓝色。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在药物如异烟肼的影响下,亦可变为抗酸染色阴性。
图15-1 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箭头所指)(Brooks et al, 2004)(二)培养和生长特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初代分离培养应使用选择和非选择培养基。
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分枝杆菌

32
2、分离培养
(3)接种培养
取0.1ml处理的各种标本悬液和沉淀物,接种固体培养基 35-37℃
5%-10%CO2培养 一周内每天观察,以后每周观察一次,直到8周 根据生长时间、菌落形态、产生的色素等特点加以判定 报告方式:培养阳性 (斜面上20个菌落以下,报菌落数) 培养阴性 必须观察8周
(多用于尿标本的前处理)
胰酶-新洁尔灭:1g/L胰酶消化后,再用0.3%新洁尔灭处理5min以液化
和杀灭杂菌
NALC-2%NaOH(N-乙酰-L-半胱氨酸,2%氢氧化钠 )适用各种标本处理
31
2、分离培养
(2)培养基选择 鸡蛋为主的培养基 L-J培养基 曲氏 小川 琼脂为基础的培养基 米氏7H10和7H11 液体培养基 米氏7H9和吐温白蛋白肉汤,主要用 与药敏试验
34
标本 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 处理过的标本 或无污染标本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直接涂片
5
结核分枝杆菌扫描电镜照片
L-型结核分枝杆菌扫描电镜照片
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痰直接涂片)
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纯培养)
6
金胺“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发出黄绿色或橙黄色荧光
7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8-12%CO2刺激生长,最适温度 35-37℃,
PH6.5-6.8,需要一定的湿度 生长缓慢, 18~24h分裂一代,在固体培养基上2-4周才 能长出菌落。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 色,表面粗糙,形似菜花样 液体培养基生长较快,多表面生长,形成菌膜,易碎沉于 管底。有毒力菌株在培养液中呈索状生长 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 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如罗氏培养基)上才能生 长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4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月-2022年3月,分为参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参照组应用标准化治疗,研究组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联合个体化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咳嗽评分、胸痛评分、咯血评分、发热评分更低,与参照组比较(P<0.05)。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耐药肺结核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联合个体化替代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个体化治疗;耐药肺结核;标准化治疗;
结核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是因感染结核杆菌引起,包括肠结核、胃部结合、肝结核、肺部结核等,其中肺结核较为常见,且在所有结核病中约占80.00%。肺结核潜伏期为4-8周,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乏力、消瘦、咯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1]。对于耐药肺结核患者,首先需实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本文将以近年来(2019年1月-2022年3月)4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耐药肺结核者进行研究,共计40例,20例患者是参照组,20例患者是研究组,本研究在2019年1月开始,在2022年3月结束。参照组,11例是男性,9例是女性;年龄平均值为(48.75±4.3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平均值为(48.98±4.46)岁。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治疗:应用2HREZS/6HRE化疗方案治疗,即异烟肼(H)治疗,每次1次,每次0.3g;利福平(R)治疗,每天1次,每次0.45g;吡嗪酰胺(Z)治疗,每天1次,每次0.75g。持续治疗1年。
母牛分枝杆菌苗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维普资讯
床肺 科 杂志 2008年 3月 第 13卷第 3期
361
CT薄层 扫 描在 诊 治 肺 结核 中的应 用
吕圣秀 戴欣
【摘要 】 目的 提高 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方 法 埘 2007年 1 Jj~2007年 8月期 问我 院确 诊的 49 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胸部 cT薄 层扫描 后的影像学变化 ,讨论 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 核中的应用 。结果 cT平 扫未发现 病变 ,而 cT薄层扫描发现下列痫变 ,分 别为空洞 28例 (占57% ),钙化 5例(占 l% ),支气管『才J塞 2例 (占0.04%),结核球 内部 结构 3例 (占0.06% ),支气 管扩张 1O例 (占2%),小 叶中心性病变 13例 (占27%),椎体破坏 l例 ( 0.02% ),粟粒影 l例 (占 0.02%),肋骨破坏 l例(占 0.02% )。结论 cT薄层 扫描方法 的灵活应用对肺结核的诊断 、鉴别诊 断及治疗疗效 的观察有着 常重 要 的意 义 。
母牛分枝杆菌苗 (微卡 )是 WHO在结核病免疫治疗 方案 中唯一推荐 的品种 。我 国研制成功 后 ,1999年获 国家二类 新 药证书 ;2001年 由安徽龙科马生物制 药公 司生产 。现 主要 用 于结核病的免疫治疗 ,在支气管哮喘 、过 敏性鼻炎 等疾 病的免 疫治疗方面 ,国内也有报道 。永安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为 了 解该产品对结核病的免疫 疗效 ,对 5l例接受微卡与化疗联 用 的初治涂 阳肺结核患者进行 了临床疗 效对 比分析 ,结果报 告 如 下 。
初治涂 阳病 例 ,按 1:1比例 随机分为 免疫化疗 组与单纯 化疗
组 ,每组 51例 ,年 龄 17~68岁 。两组 年龄 、性别 、病灶 程度 ,
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疗效分析

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疗效。
方法:随机将我所2008-2011年12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2hrez/6hre,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析枝杆菌,对照组仅有化疗药物。
结果:治疗组满2月痰菌阴转率90%,治愈率86.7%。
对照组2月痰菌阴转率83.3%,治愈率78.3%。
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
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调节剂。
【关键词】母牛分枝杆菌;复治肺结核;免疫调节剂【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29—01结核病的免疫治疗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并互独特的特异免疫治疗,对于其它疾病如肝炎、肿瘤等有效的免疫治疗剂,大多数可用于结核病的免疫治疗[1]。
近20年来国外stanfonl等学者对该菌进行长期系列研究以及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均表明母牛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作用,是迄今转好的结核病免疫调节剂[2].世界卫生组织20世纪90年代结核病研究与发展规划中,提出结核病化疗法与免疫法相结合,母牛分枝杆菌是唯一被推荐的免疫治疗制剂,因些近年来,我国制的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即微卡,用于结核病的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所2008—2011年12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年龄18—60岁之间,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
1.2 选取条件1.2.1 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包括复发患者(即治愈后再次转为涂阳患者),返回患者(即抗结核治疗1个月,间断停药2个月以上涂阳患者,及初治失败患者(即初治涂阳患者经规律抗结核治疗5个月痰涂片仍阳性患者)。
1.2.2 男女比例不限1.2.3 体重50kg以上1.2.4 患者无糖尿病、精神病、肝肾功能不全、癫痫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