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合集下载

英汉形合意合语篇衔接差异及翻译策_省略_fStudies及王佐良译本为例_白丽

英汉形合意合语篇衔接差异及翻译策_省略_fStudies及王佐良译本为例_白丽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收稿日期:2009-11-12作者简介:白丽(1983-),山西大学外语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英汉形合意合语篇衔接差异及翻译策略———以OfStudies及王佐良译本为例白丽(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这一差异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各语篇衔接手段上都有所体现。

本文通过对OfStudies及王佐良译本的分析认为英汉互译时,应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特点和规律,灵活处理。

关键词:翻译;形合;意合;衔接手段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81(2010)01-0066-02一、引言英汉语言对比在翻译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英汉互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异同对比的基础上的。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有诸多的不同之处,如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重静态,汉语重动态;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英语重主语,汉语重主题等。

但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hypotaxis)、意合(parataxis)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本文将粗浅地从OfStudies及中译本来简单的探讨一下形合意合下英汉语篇衔接差异以及翻译策略。

二、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语篇中的常用策略。

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美国传统词典》对hypotaxis的释义是:Thedependentorsubordinateconstruc-tionorrehfionshipofchuseswithconnectives.(分句间通过连接性词语表示的从属关系。

)TheWorldBookDictionary(《世界图书词大辞典》对parataxis的释义是:Thearrangingofclausesoneaftertheotherwithoutconnectivesshowingthere-lationbetweenthem.(分句间不通过连接性词语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李晶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对比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英汉语言形合和意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不断加深,人们对英汉语言形合和意合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内涵、成因的分析,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

关键词:英汉语言;形合;意合;成因;对比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汉语里多用意合,联接成分并非必须,西方多用形合法,联接成分不可或缺。

英汉语言的形合和意合一直都被视为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其特征也存在着显著差别。

一、形合与意合的内涵(一)形合与意合。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语法理论》中首次提出形合和意合两个概念,并将其作为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形态。

形合和意合中的“合”也就是排列、组合的意思,是语言符号组织的基本方式。

形合和意合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广义上来讲,形合主要是指的是句子的形态组合,能够借助一定的形式组成完整的句法,主要包括词组标记、语法范围标记以及词类标记等。

狭义上的形合主要是利用词汇的手段,句子的形式主要借助一些连接词进行连接并组成句子,进而形成完整的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

形合注重形式的变化和组合,注重句子外在结构的完整和规范,以外在的形式表达句子的意义。

意合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是不运用任何外在的形式或者词语的形态构成语言的表达意义,注重句子内在的逻辑表达和含义,词语和分句之间的连接不借助任何的形式和手段。

从狭义上讲,意合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上下语句之间的含义,通过句子之间的含义构成完整的语句含义,使得句子语义连贯。

英汉翻译之形合与意合

英汉翻译之形合与意合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enormous material
strength, which have together contributed to the
strong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Key Difference – use of connectives
grateful to him.
• 天气很好,我们决定举行露天招待会。 • As the weather was fine, we decided to hold the
reception in the open air.
• 坚持变革创新,理想就会变为现实。 • If we persist in our reform, we will be able to turn
The End
Thank you!
意合。英语由于有众多的连接方式,句法结构 上可以叠床架屋,盘根错节,句式显得非常复 杂,冗长但却有非常严格、完整。英语句式在 逻辑次序安排、语义重心布置上都比较自由、 灵活,形态上向一串丰满的葡萄。
• 汉语一般不习惯太长的句式,行文多用竹竿一
般的短句,语义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成竹竿, 再沿ideals into reality.
Examples Analysis
• 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发展需求,日本拥有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巨大的物质力量,两国之间有着很强的经济 互补性。
• China holds a huge market and great demand for
development and Japan holds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enormous material force. The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一、引言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专题,当代著名翻译家奈达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一书中提出,对于英语和汉语而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其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都有形合句和意合句,但在语言学界和翻译界一般都认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意合法在汉语里属“常态”,在英语里属“变态”。

二、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形合(hypotaxis)是靠关联词语建立句内和句际关系的衔接手段。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给形合定义为:“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 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 I shal 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总体而论,英语中形合连接的运用率要高于汉语。

意合(parataxis)是不靠关联词语,仅靠语义的逻辑联系而建立的句内和句际衔接手段。

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给意合定义为:“The arrange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 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汉语的意合连接运用率要高于英语。

例如:(1) Even if the monk can run away, his temple cann ot run with him.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All was cleared up that some time later when ne ws came from a distant place that an earthquake was fe lt the very day the little copper ball fell.过了一些时候,从远方传来了消息:在小铜球坠落的当天,确实发生了地震。

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对比研究

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对比研究

夂学教育2。

#9.。

7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对比研究□龙整余髙%内容摘要%近年来,英汉形合与意合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7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国内外学者对此观点基本上达成共识7本文选取《增广贤文》的部分英文翻译,主要从形式与逻辑上进行英汉的形合与意合的对比研究,从而为汉语英译领域提供参考7关键词%形合与意合语言文化翻译《增广贤文》若将英语和汉语进行比照,我们能够从中看岀英语比较倾向于重形合,而汉语比较倾向于重意合。

对于这个观念,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已基本达成了共识。

在英汉对比研究领域之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便是形合与意合的研究。

根据前人的研究可知,英语和汉语之间所存在的最大的不同是形合和意合,因此深入研究形合与意合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英汉这两种语言的认识,从而增加译者关于英汉翻译理论的知识储+译者的翻译能=关于形合与意合,已有诸多研究,本增的汉译英例来分析英语和汉语中的形和与意合。

一•增广贤文介绍《增撰写于明时期,是明的。

中的很多来人。

彳们的和理念间来于和。

从.,它是的本+有+=中很多能的语岀增+将其翻译成英语本有于及中国,传播中国古代的一=二•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对比研究于汉语与英语各自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们中间存在多的不同,们在很多的有的和点。

形合是形和形的手段进行合的+意合是指在与之间的意和关不形段。

在英中,的来明成分此合的关+因此英的句子重形合。

在汉语之中,中分的此合不是+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语义的贯通和语境的衬托,因此汉语的重意合。

⑴从分析形合句与意合句在汉语与英语中均有岀,但从大体上来看,我们可发现英语中的形合比较多,而汉语中的意合比较多。

汉语被称白话西语言的影响比较多,因此在白话中形合句岀的概率比汉语中要=《增:作汉语,存在大量的意合+翻译时需注意理解其中的关系,这样才能准确地将其翻译成英语。

《增汉语,不同于的白话,若1读起来,很多母语为中的读者也不一定完全可以理解它的涵义,翻译时需译者需读全:积极查阅+才能准确理解并翻译岀符合原大意的英语译本。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Chinese: Paratactic (意合), Implicit coherence (隐性连贯), coordination of clauses,etc. in succession without connectives(不借助词语或句子 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
这是一篇报刊文章,译文风格不宜太口语化, 还要掌握政治用语的分寸,使译文尽量符合汉 语的习惯。同时,原文中划底线语句的译文也 要 根据上文语境和大语篇的提示 准确理解后 才能译出来
狭义语篇语境 ( 即上下文 ) 明确了原文中 “ it ” 、 “ these & men ” 的实际所指: “ guarantee Ronald Reagan's resounding
more healthy.(虚拟条件)
英语的意合
C.形式词被简约后构成的意合句 I don’t know exactly (that) he is a professor. How many students (whom) do you think will
succeed in this test? There is no breeze (which) came through the
译例
It should have been easy . These were battle-tested veterans with long ties to Reagan and even longer ones to the Republican Party, men who understood presidential polities as well as any in the country. The backdrop of the campaign was hospitable , with lots of good news to work with : America was at peace , and the nation's economy, a key factor in any election, was rebounding vigorously after recession. Further more, the campaign itself was lavishly finaced , with plenty of money for a topflight staff , travel , and television commercials . And, most important, their candidate was Ronald Reagan, a president of tremendous personal popularity and dazzl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 Reagan has succeeded more than any president since John F. Kennedy in projecting a broad vision of America ---a nation of renewed military strength , individual initiative , and smaller federal government.

形合与意合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形合与意合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 语 是 典 型 的主 谓 和 树 形 结 构 通 常 使 用 一 些 关 系 词 连 接 词 介词 等衔 接 手 段 将 词 短 语 和 小 句 整 合在 一起 英语是显性语 言 句子通常含有外 显的屈 折 标记 1 英 语 关 系词 和 连 接 词 例 1 : 到 徐 州 见 着 父 亲 看 见 满 院狼 籍 的 东 西 又 想 起祖 母 不禁 簌 簌地 流 下 眼泪 S i g h t t h e ( Wh e n ) 工 m e t f a t h e r i n X u z h o u o f s o r e r m e s s n e e o u r a r t he y t t y di d l i h d (a n d ) e o u o r a n m a s a r e e a r s r t h t h gh t t t d t t ic f g d l ing k o w d s n l I c y h e k 一 朱 自清 《 背影 》 原句 中 没 有 关 系 词 和 连 接 词 但 在 译 文 中 张 培 n 基 加上 了w h 和 a e n d Wh e n 是关系词 a n d是 连 接 词 汉 语 因 缺 少 连 词 造 成 内 隐逻 辑 关 系 变 得 很 模 糊 连 接 词 和 关 系 词 是汉 语 语 言 中一 个 明显 的 意 合 补 充 手段 在翻译 时 译者 应使用关系词和连接词 将汉 语 的 内隐 关 系 转 换 成 英 语 的 外 显 关 系 以适 应 意 合 到 形 合 的 转 换 原 句 各 个 小句 主 语 都 是 朱 自清 但 在 译 文 “ ” “ ” 中 张培基 改变 了 看 见 和 想起 的主语 Te a r s 将 “ 看见 ” 和 “ 想 念 ” 拟人化 生动 形象 两 个 小 句 被 翻 译 成 对 称 结构 说 明英 语 重 名 词 而 汉 语 重 动词 2 英 语 介词 例 2 : 我 携 着 中食 的 饭 匣 向沙 岸 上 走 来 在 一 只 泊 系 着 的 渔 舟里 而 坐 着 工 w a l ke d ( t o w a r d s ) t h e S a n dy b e a e h e a r r y i n g my u n e l h一 b o x a n d t h e n s a t ( i n s i de ) a f i s h i n g b o a t m。 。 r e d (a t ) t h e S e a s h o r e 一 郭沫 若 《水 墨 画 》 在 译 文 中 张 培 基 使 用 了三 个 介 词 t o w a r d s i n i e 和 a t 介 词 通 常 出现 在 英 语 中 但 汉 语 中 不 经 s d 常 出现 或 通 常 被 省 略 原 句 中有 暗 含 的介 词 但 在 英 译 文 中 这 些 介词 尤 为 明 显 反 映 了 英 语 的 形 合 特 征 当英 汉 互 译 时 译 者 应 当 考 虑 这 些 转 换 策 略 从 而 适 应英 语 的 形合 和 汉 语 的 意 合 特 点 ( 二 ) 汉 语 意合 汉 语 是 典 型 的主 题 一 评 论 和 竹 形 结 构 强 调 内 隐 连 贯 汉 语 句 子 连 接 词 很 少 通 常 是 由词 序 修 辞 手 段 像 对 偶 重 复 和 平 行 结 构 等 紧 缩 句 和 四字 结 构 来 反 映的 1 汉语词序 例 3 : 朋友是暂 时的 对 比 研 究

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对比研究【摘要】:任何语言都兼具形合和意合两方面的特征,不同的是各种语言在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

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的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和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质的差异。

探讨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英汉对比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现象进行了对比。

即简要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形合,意合的起因;形合,意合在词语和句子层面上的表现形式;以及这一研究给翻译带来的启示。

认为,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形合与意合的区别,但这一区别并不是绝对的。

译者在处理衔接手段时既要谨慎又要灵活。

文章还提供范例分析说明了其中一些具体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形合;意合;衔接;语境;上下文在英汉对比的研究中,当谈到英汉两者的差异时,许多学者都指出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而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

形合与意合的对立关系,作为英汉语最重要的区别性特征之一,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关于这样的论述很多,但在表现形式和结合翻译的论述中都仅限于举例说明,缺少系统论证。

鉴于此,文章将对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1. 英汉语形合、意合的成因申小龙指出,所谓意合(parataxis)也称”隐性”(implicitness /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凭着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

词语句子的组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交际双方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linguistic context)依据自己的语感,对语句做出正确的语义解码。

形合(hypotaxis)又称”显形”(explicitness / overtness),与意合不同,它指的是词与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标志体现出来的,当形态标志不充分的时候,还可以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形合和意合兼而有之的,没有一种语言会是纯形合或纯意合的语言,所不同的只是它们表现趋势上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

本文从语篇分析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的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语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篇,翻译
一、概述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穆雷评价说,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在于汉语重归纳、而英语重分析与具体。

杨振宁也持相似的观点: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模糊、朦胧和宽泛,而西方文化的方向是准确和具体。

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齐观的。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翻译时既要分析英汉语篇的外在结构,又要透彻理解其深层含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章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规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译文做到文字精炼、完整,句式精悍、富有寓意,体现形合与意合的统一。

二、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篇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

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一书中提出的。

他指出:“英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然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但毕竟有联络的痕迹;而汉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从而来表明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外在的逻辑关系。

换言之,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将语言符号由“散” 到“集” 的语言组织手段。

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意合也称“隐性” 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

意合体现了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

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在论及翻译策略时,连淑能指出,“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

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
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连淑能1993:58)。

形合意合并不彼此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种语言中,但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各有侧重,二者的作用绝不可等量齐观。

三、英汉语篇的形合与意合特点比较
在英汉语篇对比中,无论从词法还是句法上来分析,学者们对英汉语中形合和意合研究有一致的看法:英语注重语法的显性,汉语注重语法的隐性。

英语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因此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汉语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故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一)英语是分析型的理性语言,句间讲究形合,往往通过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式的,多样的。

英语中存在着表示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连接词和关系词,譬如转折、因果、目的、让步等。

而汉语中虽也有连词,却少用甚至不用这类词。

(二)汉语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简明紧凑,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分句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往往是隐含的。

(三)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们常将英语句子比作树木结构,将汉语句子比作竹子结构。

英语句子中充满了从属结构,从属结构可比作“枝杈”;汉语的句子充满了并立分句,分句之间用逗号分开,直直的,没有“枝杈”,像根柱子。

汉语的这些并立分句常被称作“流水句”。

英语句子的树木结构是英语的形合在语义层次表现上的具体体现。

汉语句子的竹子结构是汉语的意合在语义层次表现上的具体体现。

例如:
文化特色和个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和珍贵的标志,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的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ies,whose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individuality are their unique and invaluable symbols,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ir cultures.
在以上例句中,原文表面形式上看是一个并立句,但译者将其译成了带有关系分句(定语从句)的主从复杂句,其理由就是将汉语中的隐性意义层次转化为英语中用结构形式体现的显性意义层次。

根据英文通过主句来表示意义重心,用从属结构来表示非意义中心的规则,应将它作为从属结构译出,将传递主旨信息的句子作为主句译出。

因此,在汉译英中,应仔细分析汉语原文中的语义层次,将其次要的信息转化为从属结构,使汉语原文中的语义层次在英语译文中得到正确的体现,达到“等
效翻译”的目的。

四、英汉语篇互译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

因此英语语篇汉译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语语篇英译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故本文提出从形合意合的角度翻译英汉语篇的三项原则与相应的翻译方法:
(一)形异意合:意译法
对这类英汉语篇进行翻译时,切忌望“形”生“意”,以免造成误译,闹出笑话来,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有些涉及汉字形象或中国特有器皿形状的描写是很难直译的,只有采取变通处理办法,进行意译。

这样的英译虽不如汉语那样形象逼真,但也是一种较好的变通办法。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呈长方形,二号坑呈曲尺形,三号坑呈“凹”字型。

三个坑呈“品”字型排列。

可译为:Pit No. 1 of Emperor Qin’s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is oblong in shape. Pit No. 2 is “L”-shaped and No. 3 is “U”-shaped. The three pits are arranged in a triangle.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汉语中的意合手法汉语读者很熟悉,但如果照直译为英语,可能造成英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而英语的形合手法如果直译为汉语的形合手法,也可能产生叫人觉得别扭的“翻译腔”;因此对这类英汉语篇互译时,可按照英汉语言的特点进行形合意合之间的适当转换。

(二)形似意合:转译法
英汉语言中的很多用语虽“形”有所不同,但表意却十分相似。

对这类语篇的翻译,译者可以根据形似意合的原则,“易其形式,存其精神”,即采用转译法。

这样可使译文既喻义明显,又含而不露,且可再现原文所具有的语言效果,容易达意。

(三)形同意合:直译法或套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有许多“形”同“意”合的现象,即在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的或是基本一致的。

翻译这类对等或基本对等的语篇时,运用体现形同意合原则的直译法或套译法无意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比较好地保持原文的神韵和形式,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别人家做些针线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
Times are hard,and fuel and rice are expensive. Our old clothes and our few sticks of furniture have been pawned or sold. We have nothing to live on but what I make by sewing. How can I pay for your schooling?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翻译这类语篇时,只需在理解原文的意思的基础上找到相符的言语进行表达即可,不需要译者过多地进行翻译和修饰。

五、结语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这就是区别中西方语言的本质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并非绝对意合,英语等西语也绝非纯粹形合;意合与形合见于两种语言之中,只不过汉语以意合见长。

换言之,各语言类型之间都存在着相对性。

总之,英汉两语分属不同语系,各自的表达方式也就有其不同之处,但由于语言之间存在共性,英汉两种语言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灵活对待、作出不同的处理。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完整地传递给译文读者其所传承的信息,达到形合和意合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富强. 形合与意合的辩证法及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04,第2期.
[2]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任晓菲. 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J]. 中国翻译,2002,第3期.
[4]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