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镁合金
等径角挤压对AZ31镁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胥 广亮 , 国清 , 文龙 大连 理工 大学 材 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辽 1 0 4
XU a g l n , Gu n —i g CHEN o q n ZHOU e —o g, a Gu — i g, W n ln
FU e s ng, Xu — o REN a S N o — a Xio, U Zh ng g ng ( h lo a e i l i n e a d En n e i g, la Sc oo fM t ra s Sce c n gi e rn Da in U n v r iy o c i e s t f Te hno o l gy, la 6 2 L a n n Ch n ) Dai n 1 0 4, i o i g, i a 1
Ab t a t s r c :The mir s r c ur n c nia o r i so l c r m a c o t u t e a d me ha c lpr pe te fe e t o gne i o i ou a tAZ31 ma — tcc ntnu s e s g
n su a l y p o e s d b q a h n e n u a x r s o ( AE) a d t — t p EC E i o t e i m l r c s e y e u l c a n la g l r e t u i n EC o n wo s e A n r u e A
we e i ve tga e r n s i t d.The r s t h we ha h e r e o a n r fne e nc e s d wih t e i r a — e uls s o d t t t e d g e fgr i e i m nti r a e t h nc e s i s m b r ng pa snu e .Thee on to si p ov d,butt i l t e t n e ie s r ng h de r a e . l ga i n wa m r e he y e d s r ng h a d t nsl t e t c e s d On t o r r he c nt a y,a t r t — t p ECAE u h fne a n sz sob a ne fe wo s e m c i rgr i i e wa t i d.The e o a i l ng ton,t i l he y e d s r n h a e ie s r ngt r nha c d c t e gt nd t nsl t e h we e e n e ompa e t he s mpl fa — xt ud d r d wih t a e o s e r e .The c n ha geof t l ga i n,t il t e he eon to he y e d s r ngt nd t nsl t e h a e ie s r ngt s r l t d t hei r a e o s o a i n d nst . h i e a e o t nc e s fdil c to e iy Ke r s: l c r y wo d e e t oma ne i ontnu g tc c i ous c s a t AZ3 m a ne i m loy; wo s e 1 g su a l t — t p ECAE; o e A ; c o r ut mi r — s r c u e: c n c lpr pe t t u t r me ha i a o r y
AZ80镁合金组织性能及其成型的关键技术

AZ80镁合金组织性能及其成型的关键技术引言金属镁始于1808年为人所知,直到1886年德国才开始将其用于工业领域。
镁有广泛的用途,主要包括烟火制造、冶金,化学、电化学和结构件的应用。
由于镁合金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阻尼减振性好等优点,因而将其作为结构件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3C电子产品及交通运输等领域。
目前,这些结构件都以铸造件特别是压铸件的应用为主,高性能的变形镁合金材料还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
在变形镁合金中。
AZ80镁合金表现出最为优良的力学性能,通过合理改善其形变及热处理工艺能进一步提高其强度。
本文主要介绍镁合金、AZ80镁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关特征及其成型的关键技术。
1 镁合金及AZ80镁合金的组织性能1.1 镁合金的特点镁合金和铝合金的合金化原理几乎相同,都是通过加入合金元素,产生固溶强化、时效强化、细晶强化及过剩强化作用,以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和耐热性能。
镁合金中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Al、Zn、Mn、Zr及稀土元素等。
Al在Mg中即可产生固溶强化作用,又可析出沉淀强化相Mg,Al有助于提高合金强度;Zn在Mg中除固溶强化作用外,也可产生时效强化相MgZn,但效果不如Al显著,一般需与其他合金元素同时加入;Mn加入Mg中主要为提高合金的耐热性和抗蚀性,改善合金的焊接性能;Mg中加入的少量Zr,除细化晶粒外,还从合金的成分来看,目前工业中应用的镁合金主要集中于Mg—Al—Zn、Mg—Zn—Zr、Mg—Re—Zn 和Mg一Re—Zr等几个合金系,其中前两个是发展高强镁合金的基础。
从生产工艺和性能的特点,上述镁合金分为变形镁合金和铸造镁合金两大类,其编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加序号。
同一系列的镁合金既有可以作为变形合金,又有可以作为铸造合金:其中既可能含Zr又可能不含Zr。
因此,对于不同的镁合金,它的性质特点也会不相同。
金属镁及其合金是迄今在工程上应用的最轻的结构材料,具有其它金属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镁合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镁合金的比重小,是目前最轻的结构材料,其密度在1.75~1.859/cm³之间,约为铝合合密度的1/3~l/2,约为钛合金的1/3,不到钢密度的1/4。
AZ61镁合金挤压模具毕业设计

一.镁合金概述及其应用前景1.1 镁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镁的密度是1.74g/cm3,只有铝的2/3、钛的2/5、钢的1/4;镁合金比铝合金轻36%、比锌合金轻73%、比钢轻77%。
镁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能好,并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阻尼性、减振性、切削加工性以及加工成本低和易于回收等优点。
镁合金的比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塑料;比刚度与铝合金和钢相当,远高于纤维增强塑料;耐磨性能比低碳钢好得多,已超过压铸铝合金A380;减振性能、磁屏蔽性能远优于铝合金。
镁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资源比较丰富,镁的来源最主要的是海水、盐湖卤水中的氯化镁和光卤石以及呈碳酸盐形式的菱镁矿和白云石。
金属镁的生产方法有熔盐电解法和热还原法。
目前世界上用这两种方法生产的镁,分别占80%和20%左右。
熔盐电解法炼镁包括氧化镁的生产及电解制镁两大步;硅热还原法炼镁又有皮江法和马格尼特法两种。
镁具有很好的铸造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与其它材料相比,镁的制造成本很低。
尽管每公斤镁锭的价格要比铝贵一些,但它单位体积的成本价格几乎是一样的。
镁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比铝更适合压铸大型部件。
镁单位体积的熔化潜热只有铝的2/3,比热只有铝的3/4,并且有非常低的溶铁性。
这些特性使镁压铸件达到和铝几乎相同的生产成本/每公斤。
1.2 镁合金性能(1)、在实用金属中是最轻的金属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
它是实用金属中的最轻的金属。
应用范围:镁合金广泛用于携带式的器械和汽车行业中,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2)、高强度、高刚性镁合金的比重虽然比塑料重,但是,单位重量的强度和弹性率比塑料高,所以,在同样的强度零部件的情况下,镁合金的零部件能做得比塑料的薄而且轻。
另外,由于镁合金的比强度也比铝合金和铁高,因此,在不减少零部件的强度下,可减轻铝或铁的零部件的重量。
应用范围:手机电话,笔记本电脑上的液晶屏幕的尺寸年年增大,在它们的枝撑框架和背面的壳体上使用了镁合金。
压铸镁合金的强度

压铸镁合金的强度
首先,合金成分对压铸镁合金的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常用的镁合金包括AZ系列、AM系列等,其中AZ91D是最常用的一种。
经过热处理的AZ91D合金的屈服强度可达到210MPa左右,拉伸强度可达到280MPa以上。
其次,铸造工艺也是影响压铸镁合金强度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浇注温度、压力和速度可以保证合金的均匀性和致密性,从而提高其强度。
此外,压铸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气孔、氧化皮等缺陷的产生,以免对强度造成影响。
最后,热处理也可以提高压铸镁合金的强度。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包括时效处理、固溶处理等。
其中,时效处理是通过控制合金的温度和时间,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强度。
固溶处理则是将合金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形成均匀的固溶体,从而提高强度和塑性。
综上所述,合理的合金成分、铸造工艺和热处理可以提高压铸镁合金的强度,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 1 -。
挤压态AZ81镁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

CAO e g h n 。 LONG . u n , S. F n . o g。2 Si a G. COLE y
,
( . l g fM aeil ce c n gn e ig Ch n qn ie st , o g ig 4 0 3 , ia 1 Col eo tra in ea dEn ie rn , o g ig Un v riy Ch n qn 0 0 0 Chn ; e S
3 .美 国 汽 通 用 公 ,天 圈 ,4 0 0 U 89 )
摘 要 :
温度 为 3 04 0 ℃、 2~ 4
e l一 0热模 拟机对 挤 态 e 5 变 为 00 1 1 — 的变 形条件 下 ,采用 Gl be 1 0 .0 - S
8 t AZ 1镁 合金 的热 缩变 形行 为进行研 究 。结 果表 【 : 挤 态 AZ 1镁 合金 的流变 力随变形 温度 的S 廓而 8 J I j
第 2 卷第 6期 l
V 1 b No 6 21
中 国 有 色 金 属 学 报
Th i e eJ u n l fNo f r o sM e a s e Ch n s o r a n e r u t l o
2 1 年 6』 01 j
J n O1 u 2 1
降低 ,随 变 的升岛 J 高 , 口随 变 的增 力l 升 . l ,流动 力很快达 到 峰值 ,然后 逐渐 降低 并趋十 稳定 。为评
挤压-剪切工艺挤压AZ31镁合金的组织和织构演变

张丁非 , 杰慧 胡红军 石 国梁 戴庆 伟 。刘 , , , ( 1重 庆大学 材料科 学 与工程学 院 , 重庆 4 0 4 ; 0 0 5 2重庆 大学 国家镁 合金材 料工程 技术研 究 中心 , 重庆 4 0 4 ) 0 0 4
Z HANG n ~e 。 LI Jeh i, Di gf i , U i— u HU n —n , HIGu -in DAIQig we ' Ho g i n S o l g , a n— i
Ab t a t s r c :M ir s r t r nd t x u ee o uto fA Z31m a e i m r u c o t uc u e a e t r v l in o gn su w o ghta l y p o e s d by a ne lo r c s e w
s v r l s i e o ma i n i l i g e r so n he r we e i e tga e e e e p a tc d f r to ncud n xt u i n a d s a r nv s i t d. Th e uls s we h t e r s t ho d t a fne a u f r mir t u t e a a h e e e r so — he r t c ni u nd va i t y e f i nd nio m c osr c ur s c n be c i v d by xt u i n s a e h q e a re y t p s o t xt e c n a s o d i c o t uc u e e ur a lo bef un n mi r s r t r s,whih we k n d t h o na a et x u e n a — c a e e het e d mi ntofb s e t r .I d
镁合金管材挤压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A I M n Z n C u I M F e S i 杂质 M
压毛坯 的温度升高 , 从而流动应力明显降低。 当变形 速度再增高时 , 虽然毛坯的升温很 明显, 但是由于变
形过程中金属的加工硬化速度 比再结晶过程的软化 过程快 , 坯料流动应力不但不减小 , 反而明显增大。
温度范围缩小为 3 04 5 由于 M 2 5~ 2  ̄ C B 对变形速度 极为敏感 , 因而速度不能太大。 动变形时的允许变形
作者简介: 王忠堂 . 、9 . 男 3 岁 工学博士 . 教授 . 主攻特种 塑性加工艺
高精度管材挤压技术等
维普资讯
表 2 镁合金管材挤压工 艺参数
0 O O O
瑚
{ 、 f r — — —~ 目 董0 f 20 0g 1 0 O0
30 00 0 0 2 0 3 0 4 0 5 0
z 00 4 0
试件号 坯料温度 模具 温度 挤压速度 管坯速度 挤压 比 润滑剂
实验材料为镁合 金 M 2 B ,材料性 能 :热轧态 ≥ 实验过程中 , 润滑剂采用石墨 、 动物油或植物油。 2 0 P ,≥1% 3M a 4 化学成分见表 1 挤压坯料外径 () 4变形速度 D= 8 m, o5m 内径 D 2 n , ( m 高度 L 8m ~O n 。 =h =0 m l( m h 当变形速度较高时 , 变形引起 的热效应会使挤
维普资讯
6 0
锻压机械
102 1 0 2
镁合金管材挤压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10 1 沈 阳 中科 院金 属研 究所 10 6 王忠 堂 张 士宏 莫 立华 许 沂 乔 兵 周文龙
J0 1 沈阳工业学院 06 1 摘要
AZ31变形镁合金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AZ31变形镁合金挤压成形工艺研究摘要:选择AZ31 变形镁合金,设计了实心棒材、矩形和圆形截面薄壁空心型材试样,对坯料加热、模具预热、润滑剂、挤压比、挤压速度及挤压力等工艺问题与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总结了成形规律和确定工艺参数的方法,对生产应用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AZ31 镁合金挤压成形工艺研究目前,国内的变形镁合金有MB1、MB2(Az31)、MB3、MB5、MB6、MB7、MB8、MB11、MB14和MB15 等。
变形镁合金的塑性变形,主要有模锻、挤压、轧制等方法,其中,挤压是最基本的方法,它不仅是获得作为进一步加工零件的棒材的方法,也是将棒材成形为零件和复杂型材的方法。
作者选择AZ31 变形镁合金为原材料,设计了实心棒材、矩形和圆形截面薄壁空心型材试样,对挤压过程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
研究内容及结果论述如下。
1. 挤压前坯料的加热1.1 加热温度镁具有密排六方晶格,室温下只有基面{0 0 0 1}产生滑移,因此镁及镁合金在常温下进行塑性成形很难;加热至200℃以上时,第一类角锥面{1 0 1 1}产生滑移,塑性得到较大的提高;225℃以上时第二类角锥面{1 0 1 2}也可能产生滑移,塑性进一步提高。
因此镁合金宜在200℃以上成形。
镁合金状态图是确定镁合金挤压温度的首要依据。
从镁合金状态图中可以得到某种镁合金的熔化温度和合金中有第二相析出时温度。
于是可以得到挤压温度范围在这两个温度范围内,但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温度范围。
为了比较准确的确定该种镁合金的挤压温度范围,需要对这种镁合金的塑性图和变形抗力图以及再结晶图加以分析研究。
从镁合金的塑性图可以得到在某个温度范围内其塑性最高。
于是坯料的加热温度范围可以选择在这个温度范围之内。
Mg-Al-Zn 合金状态图是确定镁合金挤压温度的首要依据。
AZ31 的熔化温度是603℃。
2、从230℃开始,合金中有第二相析出。
因此,AZ31 的挤压温度范围一定在230~603℃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镁合金挤压
S.Matsuoka1, T.Miyamoto2, Y.Oki3, S.Nagao3, H.Sano
4
1日本富山大学,2
日本富山大学研究生院,
3日本三共铝业株式会社,4
住友轻金属株式会社
杨栋华 李建锋 郭江云 译 胡亚民 校
重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研究了Zn和Mn在Mg-Al-Zn系列合金中的含量对镁合金挤压性能和力学性能
的影响。显然,随Zn含量的增加,由于表面裂纹而使挤压速度极限变得很低。Mn是可以
有效提高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的元素。所以,试图发展一种低Zn低Al的新合金以提高镁合
金生产率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镁合金 表面裂纹 挤压力 表面氧化
1.引言
镁合金被公认为是最轻的结构金属。生产镁合金采用各种熔化方法诸如铸
造、压力铸造和触融压铸。然而,为了扩大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有必要使用锻造
的方法生产镁合金。为了扩大挤压镁合金的使用范围,确立一种可以大批量生产
并且质量稳定的生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描述了Al、Zn和Mn含量对镁合
金挤压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然后我们尝试研发一种具有良好挤压性能的新合
金。
2.实验步骤
2.1 试验坯料
为了研究Zn和Mn含量对合金性能
的影响,我们准备了两种类型的试验坯
料,(1)Al质量分数为3%、不含Mn, Zn
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1.0%,(2)
Al质量分数为3%、Mn质量分数为0.3%、
Zn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1.0%。
接下来,我们为了提高合金生产率来确定
合金成分。我们所使用坯料的成分如表1
所示。表1坯料是含低Al低Zn的AZ31。
我们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在0.1%~
0.3%之间变化Mn的质量分数。所有的坯
料均是在用金属模压铸制成。然后把坯料
加工成直径为90mm、长度为125mm的棒材。并且每一个坯料都没有均匀化退火。
2.2 挤压
使用最大挤压力为4.9MN的力对坯料正挤压,最终形状如图1所示,挤压
率是89并且模具半角为90°。坯料在感应加热炉中均匀的预热到400℃。我们
通过七种挤压速度(从2.5,5,10,15,20,25,30和80m/min)进行挤压直到在
产品中出现裂纹。通过对比挤压后表面的光泽并且使用CR-300型色度计得到的
光亮度L*来确定氧化程度。为了分析其力学性能,在室温,挤压速度为10m/min
的条件下,我们以JIS5试验测试试样的拉伸强度,屈服极限和延伸率。
表1 坯料的化学成分
序号 Al% Zn% Mn%
① 0.5 0 0.1
② 0.5 0.25 0.2
③ 0.5 0.5 0.3
④ 1.0 0 0.2
⑤ 1.0 0.25 0.3
⑥ 1.0 0.5 0.1
⑦ 2.0 0 0.3
⑧ 2.0 0.25 0.1
⑨ 2.0 0.5 0.2
图1 挤压截面
3.结果和讨论
3.1 挤压表面的裂纹
表2是坯料成分和挤压速度与表面裂纹产生之间的关系。图2是一个裂纹
实例。裂纹容易在靠近应力集中和产品的长边处产生。并且含Zn高的镁合金降
低了最大允许的挤压速度。加入Mn也有这种趋势。
表2 挤压速度极限
图2 裂纹实例
(0%Mn1%Zn,20m/min)
3.2 Zn和Mn对表面氧化的影响
图3显示了在不含Mn时挤压表
面的光亮度L*值与Zn含量和挤压速
度的关系。高的光亮度L*值(80或更
大)意味着表面呈金属光泽。当不含
Zn时,高的挤压速度可以降低其光亮
度L*值,相反,当含Zn量高时,加
快挤压速度也可以降低光亮度L*值,
这时表面因氧化已变色。Mn也能促进
氧化,但是它的效果没有Zn明显。并
且随着挤压速度的加快,挤压模口的
温度会变高。大约在480℃时氧化膜
变厚。
图3 Zn的含量和挤压速度对
光亮度L*的影响(0%Mn)
3.3 挤压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图4,5,6显示了镁合金在不同成分下的力学性能。当不含Mn时,在低
挤压速度区域,表面裂纹较少,并且Zn含量的升高可以轻微改善拉伸强度和屈
挤压速度(m/min)
Zn%
2.5 5 10 15 20 25 30
Mn 0% 0.0 0.5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Mn0.3% 0.0 0.5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受
× :因表面裂纹不可接受
服极限。但是当不含Mn时这种改善作用微乎其微。除此之外,在低的挤压速度
区域,加入0.3%的Mn可以大大改善力学性能,它能提高大约50MPa的拉伸强
度和屈服极限值,并且还可以增加5%的延伸率。我们的实验还表明高的含Zn
量会导致深的表面裂纹且力学性能降低。显然,在镁合金的挤压过程中,Al和
Zn含量的高低对于镁合金的生产率是没有影响的。
图4 Zn,Mn含量和挤压速度 图5 Zn,Mn含量和挤压速度对σ0.2
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的屈服极限的影响
图6 Zn,Mn含量和挤压速度
对延伸率的影响
3.4 提高镁合金的生产率
为了改善镁合金的挤压性能,我们把表1中所有坯料的允许挤压速度升高
到60m/min,都没有出现图2显示的情况。我们可以直观的判断产品允许的极限
挤压速度就是在不产生明显的裂纹情况下的最高速度。表3显示了这种预测结
果。当镁合金Al含量为2%时,表面易产生裂纹,并且极限速度很低。当Al的
含量为1%或更低时,挤压生产率提高并且挤压速度可以超过50m/min而不产生
裂纹。这个结果还显示,Zn含量降低可以提高挤压镁合金的生产率。
表3 保证提高挤压性能的坯料挤压极限
坯料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Al(质量分
数%)
0.5 1.0 2.0
挤压速度极限(m/min) 70 40 50 60 70 15 30 15 20
图7,8,9显示了镁合金的最大挤压力。通过与6063铝合金和纯镁挤压力
的对比我们发现,Al含量低于2%的镁合金,其挤压力没有6063铝合金那么高。
Al、Zn和Mn含量对挤压力的影响可以用由实验得出的公式(1)进行计算。
P=45(Al)+38(Zn)+187(Mn)+0.658V+388 (1)
P :挤压力(MPa)
(A l) :A l 的质量分数
(Z n) :Z n的质量分数
(Mn) :Mn 的质量分数
V :挤压速度(m/min)
图10显示了在两种挤压速度下挤压镁合金表面的光亮度L*。当Al含量为
2%时,表面容易氧化变色。
图11显示了挤压镁合金的拉伸强度。当Mn含量为0.1%时,拉伸强度显
著下降(①,⑥,⑧)。挤压速度为30m/min,超出了表3列出的速度极限(⑥,
⑧,⑨),表面产生裂纹,显示出低的拉伸强度。
图12是试验坯料的延伸率。含高Al,Zn和低Mn的第8号样品显示出其延
伸率很小。
图7 含0.5%Al坯料的最大挤压力
图8 含1%Al坯料的最大挤压力
图9 含2%Al坯料的最大挤压力
图10 试验坯料的光亮度L*值
*译者注:坯料序号参见表1,随坯料的化学成分的不同而不同。
图11 试验坯料的拉伸强度
*译者注:坯料序号参见表1,随坯料的化学成分的不同而不同。
图12 试验坯料的延伸率
*译者注:坯料序号参见表1,随坯料的化学成分的不同而不同。
4.结论
1)对于Mg-Al-Zn系列合金的挤压过程,高的含Zn量,含Mn量导致产品表面
产生裂纹降低了它的挤压速度。
2)与Zn相反,增加Mn的含量可以大大改善力学性能,包括其拉伸强度,屈服
极限和延伸率。
3)限制Al和Zn的含量可以提高挤压镁合金的生产率。Mn的含量为0.2%或更
高时,其力学性能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Matsuoka, s., Murai, T., Miyamoto, s., Oki, Y., Sano, H., Nagao, S.: Proc. of 99th
Conf. Of Japan Ins. Of Light Metal (2000), 27-28.
[2]T Murai, T., Matsuoka, S., Miyamoto, S., Oki, Y., Sano, H., Nagao, S.: Proc. of
100th Conf. Of Japan Ins. Of Light Metal (2000), 273-274.
(本文译自2001年11月第七届国际塑性加工会议(日本横滨)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