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1.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称共性和个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2.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又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的思想观点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相互对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决定是大体上的决定. 社会存在中的生产力方在一个社会中不一定是均衡发展的,有可能有的地方生产力水平高,有的地方生产力水平低,因此这样也决定了生产力水平高低不一样的地区,社会意识也有差异. 另外一个方面,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一旦形成,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因此,当一个社会发生了变革,以前的社会意识还是有可能在新的社会结构中残留下来.比如说,新中国建立了,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革,社会意识也有了改变,但是以前的封建小农意识,资产阶级意识等还是有所残留. 这是不矛盾的. 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可以清醒的了解到,即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了,人类社会中还会有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分辨.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有一些超前的思想意识可能会存在,我们要善于吸收其合理的部分.
3.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是否矛盾,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么样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此处的人民指的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群体。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客观的,这个客观性也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人民意志决定社会的发展。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百姓,即实践的主体、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二者是并列的关系,不矛盾的。
4.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答: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这是因为:
第一,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如果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不利于交换的进行。
第二,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如果那些生产技术差、生产工具落后、工作懒惰、劳动熟练程度低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大,而且消耗的劳动时间越长,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