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3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

(4)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

(1)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3.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①陈独秀: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从历史进化的观点看,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②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4.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新文化运动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十月革命前

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②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2)十月革命后

①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②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背景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五四运动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

③工读互助团等社会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传播方式

①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通过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②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趋势: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2)表现

①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②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3)影响

①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指明了方向。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考点一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1.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关键词

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3.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新文化运动

(1)积极作用

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②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③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

①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1.论从史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史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论民主与科学针对道德上、学术思想上两大方面:即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取代封建纲常伦理道德;科学精神、白话文平民文学取代愚昧思想、贵族文言文。

2.史由证来: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全盘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吗?论证史料观点的合理性。

史料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提示本段史料旨在论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及成因。

论证

答案史料表明作者并非是全盘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而是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主张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反对儒家伦理纲常,但是却尊重和崇敬孔子,辩证地看待孔子本人和儒家思想的价值。这种观点可以说客观评价了新文化运动对待伟人孔子与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正确的评价。

考点二“走俄国人的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2)客观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家国情怀——20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

(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