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探究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探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进步,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吸引着广泛的探究爱好。

co2吸附法分析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

co2吸附法分析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

co2吸附法分析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多孔炭材料是一种具有吸附能力和有机或非有机特性的无机共轭材料,同时具有高表面积、高孔容量和有效的化学稳定性。

它具有多种用途,如吸附、催化、膜分离、生物应用和电化学等。

由于它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它的微孔结构和物理化学行为受到大量的研究关注。

CO2吸附法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用于研究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而CO2吸附仪可以提供详细的微孔结构信息。

CO2吸附法是一种使用碳二氧化物气体吸附来研究多孔碳材料孔隙结构特性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测量CO2在碳材料中的吸附量来推断其微孔结构,由于CO2可以容易地被碳材料吸附,因此它具有优势。

CO2吸附仪是CO2吸附法中最常用的分析量测仪器,它一般由操纵台、CO2吸附和活性碳装置和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

CO2吸附仪可以测量碳材料在不同温度、气压和CO2浓度下的CO2吸附量,测量的结果可以通过模式参数分析法来反映碳材料的微孔结构特性。

CO2吸附仪在分析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它提供了直观的孔隙结构结果,使研究者能够以可量化的方式研究孔隙结构。

CO2吸附仪可以测量碳材料的孔径分布、孔隙度、孔隙率、孔容量和比表面积等特性,可以改进碳材料的性能和结构,从而有效地改善多孔炭材料的性能。

此外,CO2吸附法还可以用于研究多孔材料的可吸附性能,为更好的应用多孔炭材料提供了参考。

CO2吸附法用于研究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时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CO2吸附是一种过程,它具有时间和温度敏感性,因此CO2吸附反应可能会出现瞬间反应或缓慢反应,从而影响CO2吸附仪测量的结果。

此外,多孔碳材料的结构特性和解析精度可能会影响CO2吸附法的结果准确性。

总之,CO2吸附法是一种可以用于研究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的有用技术,CO2吸附仪是研究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的数量分析工具,它可以提供多孔炭材料的微孔结构参数,为进一步改善多孔炭材料性能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然而,CO2吸附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加以改进,以提高其准确性。

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共3篇

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共3篇

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共3篇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1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寻找新型高效的储能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多孔碳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践中,多孔碳的储能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结构设计,因此本文将从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入手,进一步分析多孔碳的电化学储能性能。

多孔碳的结构设计是实现其优异储能性能的基础,其结构特性包括孔径、孔隙率、孔道直径和孔道长度等,这些特性都会影响碳材料的比表面积、离子传输速率和离子扩散系数等。

因此,多孔碳结构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原料的选择、处理方法、碳化条件、模板类型和后续的活化处理等。

目前,多孔碳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法、聚合物泡沫法、水热法和电化学法等,其中模板法制备的多孔碳因其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可调节和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备受关注。

同时,在实现多孔碳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其储能性能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多孔碳的储能性能主要通过离子传输、电荷分布和离子扩散而实现。

在离子传输方面,多孔碳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有利于离子迅速地进入或离开孔道,从而提高了电解液与电极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最终提高了储能性能。

而在电荷分布方面,多孔碳的孔壁也能够调节离子储存和释放的速率,因此可以控制电池的电压和容量。

在离子扩散方面,多孔碳的孔道直径和长度也会影响储能性能。

一般来说,孔道直径小而长度长的多孔碳样品在储能性能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总的来说,多孔碳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材料,在结构设计和电化学储能性能方面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对于多孔碳的结构设计,目前较为成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法,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原料的选择、处理方法、碳化条件以及后续的活化处理等。

在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离子传输、电荷分布和离子扩散等因素,以期实现多孔碳优异的储能性能。

多孔碳材料的熔盐法制备、结构调控及电容性能研究

多孔碳材料的熔盐法制备、结构调控及电容性能研究

多孔碳材料的熔盐法制备、结构调控及电容性能研究作为一种绿色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具有大的功率密度、好的循环稳定性以及高的安全性等优势,但目前的瓶颈问题是能量密度较低。

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设计合成高性能的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碳材料作为基础电极材料,就其理想结构而言,二维片状结构能够缩短电解液离子的传输距离,同时有利于电子的快速传递;分级孔结构能协同发挥作用,介孔可以为电解液离子提供更畅通的传输通道、提高离子传输速率,微孔则可以为电极材料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

但具有分级孔结构的二维片状碳材料的制备目前缺乏绿色高效的手段,其制备过程通常要涉及到大量强腐蚀性试剂或有毒试剂,而且,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碳材料的制备都是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的,整个制备过程通常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这无疑造成了大量惰性气体的浪费以及相应设备成本的提高。

鉴于此,本论文设计构思了以惰性盐为密封、活化双功能介质,在空气气氛中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策略。

基于高温状态下熔融盐对碳产物的刻蚀作用以及盐的模板效应,以及高温下空气气氛中的氧气与高活性的碳原子反应,本研究选择生物质为前驱体,来构筑具有分级孔结构的二维碳片材料,并系统研究材料的电容性能。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以富含蛋白质的三叶草为前驱物,惰性盐KCl为密封、活化双功能介质,在空气气氛中制备了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由于高温状态下熔融盐对碳产物的刻蚀作用以及盐的模板效应可以在产物中引入介孔和大孔,同时高温下空气气氛中的氧气能进一步与高活性的碳原子反应,在产物中引入大量的微孔,所制备的二维片状结构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2244 m<sup>2</sup>g<sup>-1</sup>),充足的大孔、介孔和微孔以及丰富的氮掺杂。

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薄的二维结构缩短了离子传输距离,丰富的介孔为电解液离子提供了方便的传输通道,大量的微孔为电荷提供了丰富的离子吸附位点,氮原子掺杂改善了电极材料的浸润性并提供赝电容。

碳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趋势

碳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趋势

碳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趋势近年来,碳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趋势备受关注。

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池、超级电容器、储氢材料、导电材料和催化剂等。

本文将从碳材料的性质、应用和研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碳材料的性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碳材料的性质。

碳材料通常被分类为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全碳纳米材料等几种形态。

其中,石墨是由一系列层状的石墨片构成,可以被剥离成石墨烯;石墨烯则是由单层的石墨片构成,具有超强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碳纳米管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全碳纳米材料是指由纳米碳结构构成的一类新材料,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碳材料的优异性能与其独特的化学键结构和晶体结构有关。

碳原子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sp、sp2和sp3杂化轨道。

其中,sp2杂化轨道是五角星排列的形态,可以形成平面的图案;而sp3杂化轨道则是四面体排列的形态,可以形成棱角分明的结构。

这些独特的结构使得碳材料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碳材料的应用碳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应用。

1. 电池碳材料可以作为电池的电极材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石墨和碳纳米管。

石墨作为负极材料使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碳纳米管则可以作为正极材料使用,具有高的比电容和高的电导率。

2. 超级电容器碳材料也可以制作超级电容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多孔碳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极高的比电容和快速的充放电速度,在储能和能量回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导电材料由于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导电材料中。

例如,碳纳米管被用作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中的导电介质;而石墨烯则被用作透明导电薄膜、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子器件中的材料。

4. 催化剂碳材料还可以作为催化剂使用,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全碳纳米材料等。

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 -回复

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 -回复

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回复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改进材料工业的未来希望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工业也逐渐向着高性能、高稳定性等方向迈进。

其中,碳材料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高温稳定性、化学惰性等优异性质。

在碳材料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材料: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这一材料的研发将为材料工业带来新的希望。

1. 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是什么?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是一种由硅和碳组成的材料。

与传统的碳材料相比,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具有更高的机械稳定性和导电性能。

其特点在于具有大量的微孔和介孔结构,这些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储存空间,因此可以用于吸附、储能等应用领域。

2. 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的制备方法是什么?目前,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剂热处理法、模板法、气态碳化等。

其中,溶剂热处理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制备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研究人员首先将硅和碳的前驱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使混合溶液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得到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

此外,模板法和气态碳化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的制备过程。

3. 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的应用前景是什么?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储能领域,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可以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库仑效应,可以实现高效能量存储和释放。

其次,在吸附方面,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因其大量的微孔和介孔结构,可以用于吸附有机物、金属离子、气体等,具有很大的潜力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废水处理。

此外,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还可以应用于催化、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是什么?尽管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其实际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硅碳估计g14多孔碳结构的制备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制备效率和控制结构形貌。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多孔碳材料是一种优异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制备和表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不断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

本文将对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多孔碳材料的制备1.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多孔碳材料的常用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有机气体加热至高温,然后通过气相反应得到多孔碳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其制备出的多孔碳材料孔径分布较窄,对于较大孔径的多孔碳材料制备效果不理想。

2. 盐模板法盐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盐溶液涂在碳材料表面,待其干燥后在高温下烧蚀掉盐晶体,得到多孔碳材料。

盐模板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孔径分布范围广、制备过程简单等特点,但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形貌的多孔碳材料制备效果不理想。

3. 滴定凝胶法滴定凝胶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其原理是先将一种含碳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再加入一种特殊的凝胶剂,使其形成凝胶。

凝胶在低温下煅烧,即可得到多孔碳材料。

滴定凝胶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形貌的多孔碳材料等优点,但对于制备孔径较大的多孔碳材料不适用。

二、多孔碳材料的表征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多孔碳材料表征技术。

它通过束缚电子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信息。

SEM能够反映多孔碳材料的孔洞分布、孔径大小和孔道连通性等信息。

2. 红外光谱(FTIR)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多孔碳材料表征技术。

它通过检测多孔碳材料的红外吸收谱来推测样品的化学结构。

FTIR能够反映多孔碳材料中的羟基、羰基和酯基等官能团。

3. 压汞法压汞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孔碳材料表征技术。

它通过测定压力变化来分析样品中的孔隙结构。

压汞法能够反映多孔碳材料的孔径大小、孔容和孔隙度等信息。

纳米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废水处理:纳米多孔材料可 以用于吸附和去除废水中的 有害物质
土壤修复:纳米多孔材料可 以用于吸附和去除土壤中的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环境监测:纳米多孔材料可 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
质和污染物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多孔材料在药物输送中的 应用
纳米多孔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 的应用
纳米多孔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 应用

环境影响:如何降 低纳米多孔材料生 产和使用过程中的
环境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展望
纳米多孔材料的应 用领域不断扩大
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如分子模拟、实验 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提 高材料的稳定性、 降低成本等
展望未来,纳米多 孔材料将在能源、 环保、医疗等领域 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
添加标题
应用领域
生物医学:药物输送、细胞 培养和组织工程
能源储存:储氢、储碳和储 热
环境净化:吸附有害气体和 颗粒物
催化领域:催化反应和光催 化
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生物 传感器
电子设备:电池、超级电容 器和太阳能电池
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模板法
概念:通过模板控 制纳米多孔材料的
结构和形态
优点:可以精确控 制孔径、孔隙率和
热学性能
热导率:纳米多孔材料的热导率通常较高,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散热性能。
热稳定性:纳米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
热膨胀系数:纳米多孔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常较低,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热传导机制:纳米多孔材料中的热传导机制主要包括固体热传导和气体热传导,其中气体 热传导起主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美国国立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采用TPD(程序控温脱附仪) 测量单壁纳米碳管(SWNT)的载氢量,从实验结果推测在 常温下SWNT能储存5%~10%wt的氢气,并认为SWNT接 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标准9%wt。
• Chen等对金属掺杂对纳米碳管储氢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们称掺杂Li 及掺杂K的多壁碳纳米管在常压,200-400℃ 条件下的储氢量分别高达20%及14%。
Template-Mediate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 Cheminform, 1999, 30(50).
Lee J, Kim J, Hyeon T.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of porous carbon materials[J]. Advanced Materials, 2011, 18(18):2073-2094.
of Highly Ordered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via
Template-Mediate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
9
Joo S H, Choi S J, Oh I, et al. Ordered nanoporous arrays of carbon supporting high dispersions of platinum nanoparticles[J]. Nature, 2001, 412(6843):169-
7
硬模板法
• 1999年,韩国科 学家Ryoo等人 以蔗糖为碳源, 以介孔二氧化硅 分子筛MCM-48 为模板,首次合 成出有序介孔碳 材料CMK-1。
Ryoo R, Sang H J, Jun S. ChemInform Abstract: Synthesis of Highly Ordered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via
13
储氢
• Jin 研 究 了 不 同 比 表 面 积 (900-2800m2/g) 和 孔 容 (0.432.17cm2/g)的活性碳的储氢效果,结果发现比表面积和孔 容都和吸氢量呈线性关系。
Jin H, Lee Y S, Hong I. Hydrogen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carbon[J]. Catalysis
Dillon A C, Jones K M, Bekkedahl T A, et al. Storage of hydrogen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J]. Nature, 1997, 386(6623):377-379. Chen P, Wu X, Lin J, et al. High H2 uptake by alkali-doped carbon nanotubes under ambient pressure and moderate temperatures[J]. Science, 1999, 285(5424):91-3.
8
硬模板法
Ryoo以介孔氧化硅SBA-15为模板,合成了介孔碳CMK-3和 CMK-5 。当碳源全部填充SBA-15 的孔道时,得到纳米棒状 CMK-3;如果碳源部分填充或仅在孔道的内表面包覆一层, 得到的是一空心的纳米管型的CMK-5。
CMK-3
CMK-5
Ryoo R, Sang H J, Jun S. ChemInform Abstract: Synthesis Cheminform, 1999, 30(50S-P4VP型嵌段共聚物与间苯二酚甲醛树 脂组装得到嵌段共聚物-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在甲醛蒸气 处理和热固后碳化,得到了高度有序的介孔碳材料。
Chengdu L, Kunlun H, Guiochon G A, et al. Synthesis of a large-scale highly ordered porous carbon
film by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s.[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4,
12
43(43):5785–5789.
储氢
• 多孔碳材料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等结构特征,而被用 于制备储氢材料。
质中加热活化的方法。常用活化剂有:KOH, H化3剂PO的4,作Z用nC。l2等,它们都起到了脱水剂和氧
6
硬模板法
• 硬模板法流程:先合成多孔分子筛,以其为硬模板,将碳 前驱体灌入其孔道中,将形成的纳米有机物/硅复合材料 经过高温碳化和模板刻蚀技术, 最终获得多孔碳材料。其 孔结构和孔道尺寸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硬模板的结构,通 过选择不同结构的硬模板,来控制和合成反相复制模板的 多孔碳材料。
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2
多孔碳材料
• 常见的多孔碳材料有:活性碳、活性碳纤 维、介孔碳、碳纳米管、碳分子筛等。
3
4
多孔碳材料合成方法
5
活化法
物理活 化法
物理活化法:采用水蒸气、 CO2、空气等气 体作为活化剂,在高温下与碳化料接触进行 活化。
化学活 化法
把化学药品加入原料中,然后在惰性气体介
Wan Y, Shi Y, Zhao D. Supramolecular Aggregates as Templates: Ordered Mesoporous Polymers and 11 Carbons†[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7, 20(3):932-945.
硬模板法
10
软模板法
• 软模板法利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通过表面活性 剂和碳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自组装形成多孔结构。
赵东元课题组以 酚醛树脂为碳源, 在乙醇做溶剂条 件下,利用溶剂 挥发诱导自组装 将嵌段共聚物与 碳源自组装形成 具有介孔结构的 高分子聚合物, 而后经过脱除模 板和预碳化得到 有序介孔碳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