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 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交流伺服系统主要派系市场份额
图:交流伺服系统主要派系市场份额
2.3 2010年交流伺服系统主要派系企业市场表现
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市场份额的前四名都被外资品牌占据,2009年外资品牌市 场份额达到80.9%;大陆品牌数量较多,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整体市场份额只有19.1%。2010 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仍达到76.8%,内资品牌占23.2%。在外资品牌中,日本品牌和欧洲品牌 表现突出。而台湾品牌、大陆品牌及其它品牌虽然也各有特点,也在努力跟进和开拓市场,但差 距仍然不小。
2.3 2010年交流伺服系统主要派系企业市场表现
◆台湾品牌:台湾品牌以台达与东元为代表,产品设计理念主要来自于日系品牌,在价格上更 具优势。台湾品牌主要定位于大陆中低端市场,近两年大陆对台湾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台湾 品牌的市场前景也相对较好。
◆大陆品牌:大陆品牌目前市场规模普遍偏小,只有广数凭借其在数控系统方面优势获得了较高 的市场份额。大陆品牌凭借低价格和本土化售后服务策略,在中低端市场占有较大比重,但在高 端数控市场的占有率不高,高端数控市场仍然被西门子、发那科等外资品牌占领。在技术方面, 6轴、7轴联动伺服、机器人伺服等高端应用,以及通讯总线接口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与国外先 进水平至少还有20-30年的差距。
◆交流伺服系统按其采用的驱动电动机的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永 磁同步交流伺服系统和感应式异步交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电机克服了直流伺服电机存在的电刷、换向器等机械部件所带来 的各种缺点,在过负荷特性和低惯性等方面优越性明显。因此交流伺服系统 在工厂自动化(FA)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交流伺服系统构成
◆从基本结构来看,交流伺服系统主要 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反馈装置、 接线电缆(含插头)及相关配件(滤 波器、电抗器、电阻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是伺服 系统的核心部件,占整பைடு நூலகம்伺服系统成 本的90%以上。
2.1交流伺服系统整体市场分析
1、交流伺服系统产品概述 2、交流伺服系统整体市场分析 3、交流伺服系统细分市场及应用分析 4、交流伺服系统主要企业分析 5、卧龙伺服系统市场定位及客户策略 6、卧龙伺服系统产品定位及技术要素
1.20% 1.10% 4.00%
4.70%
4.80% 4.80%
8.00%
9.80% 9.80% 9.70% 9.60%
8.50%
安川 西门子 发那科 松下 三菱 广数 施耐德 博世力士乐 台达 凯恩帝 东能 东元 迈信 埃斯顿 富士 伦茨 罗克韦尔 丹拿赫 日鼎 汇川 路斯特 珠海运控 其他
前三名 第四至第十名 其他
◆日本品牌:在大陆市场早期,日系品牌凭借较好的产品性能、较低的价格在大陆市场获得了广泛 的应用,代表性品牌有安川、松下、三菱等。日系品牌与上位机构的联系多采用脉冲方式,与早期 的数控兼容性较好。
◆欧洲品牌: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中欧洲品牌的企业数量较多,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产品价格较 高;多数欧系品牌伺服电机各功率段产品比较全。从销售规模上讲,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企业的 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另外施耐德凭借近两年快速的发展,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它的欧系品牌( 如伦茨、路斯特等)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伺服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1、交流伺服系统产品概述 2、交流伺服系统整体市场分析 3、交流伺服系统细分市场及应用分析 4、交流伺服系统主要企业分析 5、卧龙伺服系统产品定位及技术要素 6、卧龙伺服系统市场定位及客户策略
1.1交流伺服系统产品概述
1、交流伺服系统产品概述 2、交流伺服系统整体市场分析 3、交流伺服系统细分市场及应用分析 4、交流伺服系统主要企业分析 5、卧龙伺服系统市场定位及客户策略 6、卧龙伺服系统产品定位及技术要素
2.1 2008-2011年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和预测
7000
30.00%
6000
5000
4000 3000
3693.5
2000
1000
23.95%
5313.9
5845.3
4578.0
16.07%
25.00% 20.00% 15.00%
10.00% 10.00%
5.00%
0 2008
2009
2010
1.1伺服系统产品定义
◆“伺服”—词源于希腊语“奴隶”的意思,伺服系统是使物体的
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值(或给定值)的 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伺服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 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距、速度和位置控制得非常灵活方便。
◆伺服系统系统根据执行机构的不同,可以分成气动伺服系统、液 压伺服系统、电气伺服系统三类。其中,电气伺服系统根据驱动电 机的类型,可将其分为步进电机驱动系统、直流伺服系统、交流伺 服系统、直线伺服系统等。
厂商数量
29.30% 44.20% 26.50%
市场份额
图:交流伺服系统主要厂商市场份额
图:交流伺服系统市场集中度分布
◆整体来看,交流伺服系统集中度较高,前三名企业占了市场份额的29.3%,第四名至第十名占了 市场份额的44.2%,前十名共占了市场份额的73.5%,其余企业占余下的26.5%; ◆交流伺服系统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差异不大,前四位企业较为接近,第五、第六也很接近;
2011
0.00%
图表一:2008~2011年市场规模和年增长率图表
◆ 2009年,交流伺服系统整体市场规模为 45.78亿元,环比增长23.9%;
◆ 2010年,交流伺服系统整体市场规模为 市场规模 53.14亿元,环比增长16.1% ;
增长率
◆ 2011年,受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交流 伺服系统整体市场规模预计58.4亿元,增 速进一步放缓,预计环比增长10% ;
2.3 2010年交流伺服系统主要派系企业市场表现
品牌类型 厂商数量 市场份额 销售额(亿)
外资品牌 16 76.80%
日资品牌
5
39.50%
欧资品牌
8
28.10%
台湾品牌
3
9.20%
内资品牌
8
23.20%
内资品牌
8
23.20%
36.71 18.88 13.43 4.40 11.09 11.09
日资品牌 51.4% 欧资品牌 36.6% 台湾品牌 13.0%
◆交流伺服系统主要配套装备、设备,从 09年~11年增长率看,有所放缓,主要原 因是,中国的制造业实际产能已经过剩, 投资有所放缓;
2.2 2010年交流伺服系统市场集中度分析
1.30% 1.80% 1.50% 1.80% 1.90% 1.90% 2.50% 2.50%
2.50%
2.50%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