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抗胃溃疡药理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高良姜的作用

高良姜的作用高良姜,学名姜黄,是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是中医药领域常用的一种药材。
高良姜主要产于中国云南、广西等地,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高良姜是一种味辛、性温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中医上常用高良姜来治疗寒疫、寒湿、中焦寒凝等疾病。
它能够温暖胃肠,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从而改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缓解胃冷、腹泻等症状。
高良姜还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经闭症、痰凝、风寒湿痹等疾病。
高良姜还具有抗菌、抗炎的功效。
研究表明,高良姜中富含的姜黄素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某些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风寒感冒等疾病。
此外,高良姜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对于关节炎、脑梗死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高良姜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高良姜中的姜黄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能够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对于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常见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高良姜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恢复癌症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此外,高良姜还具有保健作用。
它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富含姜黄素和姜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高良姜还可以降低血脂、降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有一定的益处。
综上所述,高良姜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中草药。
它可以温中散寒、活血止痛,对于治疗寒疫、寒湿、中焦寒凝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高良姜还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的作用,对于呼吸道感染、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高良姜还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高良姜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良姜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Ke y wo r d s ] G a l a n g i n ;p h a ma r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t i — c a n c e r
d o i : 1 0 . 1 3 3 1 3 / i . i s s n . 1 6 7 3 - 4 8 9 0 . 2 0 1 6 . 1 1 . 0 2 9
o f ic f i n a r u m Ha n c e . B i o f l a v o n o i d s h a v e s h o w n w i d e s p r e a d c o n c e r n f o r t h e i r p o t e n t i a l t o t r e a t o r p r e v e n t s e v e r a l d i s e a s e s a n d
[ 关键词 ] 高良姜素 ;药理活性 ;抗癌作用
Ad v a n c e s i n s t u d y o f P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Ac t i v i t i e s o f Ga la n g i n
Z HANG Xu g u a n g , YI N Ha n g ,C HEN F e n g ,W ANG Yo n g ,L I Yo u b i n ,W EI Na ,Z HANG J u n q i n g ,
2 0 1 6年 1 1月 第l 8卷
第 1 1 期
中国现代 中药
Mo d C h i n Me d
・
综述 ・
高 良姜 素 药 理 活 性 的研 究 进 展 △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41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达10%。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损伤因子的侵袭和粘膜自身防卫能力降低有关。
【关键词】中药胃溃疡研究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 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在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及抗复发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中药治疗PU的实验研究,从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针对性治疗,到中药复方的辩证论治,针灸等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
目前,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之间的失衡理论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
1 攻击因子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胆盐、乙醇、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1.1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王滨等[2]研究溃疡平对大鼠乙酸胃溃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P<0.01)。
江涛等[3]高良姜总黄酮对水浸拘束应激、幽门结扎型、口服乙醇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四种溃疡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能降低大鼠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武桂娟等[4]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mg?kg-1)、中剂量(30mg?kg-1)、高剂量(60mg?kg-1)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白芨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8.34%、63.16%和65.23%;白芨多糖能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 水平。
高良姜的药用价值

高良姜的药用价值高良姜是一种性温,归脾的作用,由其是对于那些有脾胃不好,或者说身体过虚的话,可以说高良姜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养生功效的保健品的,或者说日常生活中如果被动物咬伤的话,那么都可以利用高良姜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的,可以说高良姜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
那么高良姜的药用价值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中医都是如何利用高良姜来治疗疾病的呢?还有日常在使用高良姜治疗疾病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高良姜的营养价值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高良姜是一种种植的农产品,其药用价值很高,同时可以用于香料(制作印度香)。
高良姜根茎呈圆柱形,长4至9厘米,直径1至1.5厘米。
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纵皱纹及灰棕色波状环节,节间长0.5至1厘米。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纤维性,内皮层环较明显,散有维管束点痕。
气香,味辛辣。
以色红棕、香气浓、味症者为佳。
★高良姜的营养价值:含有高良姜素(Galangin)、山柰(Kaempferide)、皮素(Quercetin)及挥发油。
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1,8-Cineole)和桂皮酸甲脂(Methylcinnamate)。
高良姜的辛辣成分为高良姜酚(Galangol)。
有温脾胃、祛风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高良姜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涸。
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高良姜食疗作用:本品味辛,性温。
归脾、胃经。
芳辣温散。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寒疝,脚气,噎膈。
凡中焦寒凝,或冷物所伤,脘腹冷痛者,可与干姜同用;若脾胃虚弱而脘腹冷痛者,可与人参、白术配伍,以补虚温中止痛。
凡肝郁气滞,胃有寒凝,症见脘腹疼痛者可与香附组合。
★烹调用途:可供作卤水调味料。
良姜粉为“五香粉”原料之一。
高良姜的功效与实用验方

高良姜的功效与实用验方【高良姜】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经。
别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用法用量:内服:3-6克,煎服;研末服,每次3克。
功效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喛气吞酸。
禁忌:阴虚有热者忌服。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
【附方】1.高良姜酒原料:高良姜70克,藿香50克,黄酒500毫升。
制作:先将高良姜用火炙出焦香,打碎,藿香切碎,置沙锅中,加入黄酒,煮沸至3-4沸,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
每次15-20毫升,每日2次。
霍乱1次顿服150-200毫升。
功效:暖胃散寒,芳香化浊,理气止痛。
适用:胃寒呕吐、脘腹冷痛、霍乱吐痢等。
2.香附良姜鸡肉汤原料:高良姜15克,香附12克,鸡肉250克,红枣5粒。
制作:鸡肉洗净,去肥油斩件,用开水稍烫过,沥干水;香附、高良姜、红枣(去核)洗净,与鸡肉一起放入沙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小时。
用法:调味随量食用。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适用:用于溃疡病属肝气犯胃或寒邪犯胃者,症见胃脘胀痛、时发时止、痛连脑胁、呕吐、口淡食少等。
【另附】1.霍乱吐泻:高良姜(炙令焦香)250克,加酒1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高良姜、干姜各等份,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
每次10丸,饭后服,橘皮汤送下。
孕妇忌服。
3.牙痛:高良姜9克,荜芨10克,细辛4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牙痛时取药粉少许,塞入鼻孔内用力吸入。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高良姜,又称为姜黄或姜黄粉,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氧化作用:高良姜富含姜黄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二、抗炎作用:高良姜中的姜黄素被广泛应用于抗炎方面。
姜黄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各种炎症性疾病的症状,如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三、抗菌作用:高良姜含有丰富的姜黄素,具有抗菌作用。
对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产生抑制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四、促进消化:高良姜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并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食物和排除体内废物,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
五、改善肝功能:高良姜中的姜黄素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
它能够减轻肝脏损伤,并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对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六、降血脂作用:高良姜所含的姜黄素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
七、降血糖作用:高良姜中的姜黄素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八、抗肿瘤作用:高良姜中的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活性。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癌症,如肝癌、结肠癌等。
九、保护心脏:高良姜中的姜黄素可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它还可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高良姜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促进消化、改善肝功能、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保护心脏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也被人们作为调味料和保健食品使用。
但是,具体使用高良姜的剂量和频率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高良姜,又称姜黄、黄姜、姜瓜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姜科植物。
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南部、东南亚、印度等地。
高良姜的根茎呈鲜黄色,常被用作调味品和中药原料。
高良姜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拥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高良姜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用于中医药以及传统民间草药疗法。
它在中医药学中用途广泛,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1. 抗炎作用:高良姜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含有姜黄素,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炎物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
2. 抗氧化作用:高良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姜黄素是高良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强效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3. 促进消化:高良姜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运转,增加胃液分泌,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它可以减少胃部不适、恶心和呕吐感,并有助于缓解胃酸倒流引起的消化不良。
4. 缓解胃肠道疼痛:高良姜有镇痛作用,可缓解胃肠道疼痛。
它可以通过舒缓肠胃平滑肌,减少肠道痉挛,从而缓解腹痛、腹泻和其他胃肠道疼痛症状。
5. 抗菌作用:高良姜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对某些病原菌和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6. 降血糖作用:高良姜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它可以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7. 改善肝功能:高良姜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和保护肝细胞。
姜黄素对肝脏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作用,能够减少肝脏损伤和疾病风险。
8. 抗癌作用:高良姜中的姜黄素被广泛研究并发现具有抗癌作用。
它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具备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的潜力。
此外,高良姜还有许多其他的功效和作用,如抗血小板凝聚、降血脂、舒张血管、增强免疫力等。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功效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功效秦艽,学名高良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植物。
在中医药学中,秦艽被广泛应用,拥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介绍秦艽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一、秦艽的功效与作用1. 抗菌消炎作用:秦艽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姜酮、姜醇和姜黄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强大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并减轻炎症反应。
2.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秦艽中的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活性。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
3. 保护肝脏:秦艽中的姜酮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它能够抑制肝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脂肪堆积,减轻肝脏损伤。
4. 缓解胃肠道问题:秦艽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并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此外,秦艽还能够抑制胆囊收缩,减少胆囊结石的形成。
5. 提高免疫力:研究发现,秦艽中的姜黄素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它能够增加白细胞的数量,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并增强机体抵抗病毒、细菌等外界侵袭的能力。
6. 缓解痛风:使用秦艽能够有效缓解痛风的症状。
秦艽中的姜酮能够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从而降低尿酸在体内的积累,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7. 镇痛作用:秦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症状。
这是因为秦艽中的姜酮能够抑制疼痛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轻疼痛感。
二、秦艽在中医药中的应用1. 治疗感冒:秦艽具有抗病毒作用,能够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常用于感冒的中药方剂中,如羌活寄生汤等。
2. 治疗胃炎与胃溃疡:秦艽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够减轻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等症状。
临床上常使用秦艽来治疗胃炎与胃溃疡。
3. 缓解关节炎:秦艽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
常用于关节炎的中药方剂中,如颈项腰腿痛引风湿汤等。
4. 治疗痛经:秦艽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够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良姜抗胃溃疡药理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消化性溃疡是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临床多采用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旋杆
菌的抗生素、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
然而西药的副作用使许多患者选择用中药治疗。
高良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Hance)的干燥根茎,性辛,味热。
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
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高良姜又是药食两用中药,毒副作用小,故高良姜是一味治疗消化道疾病很好的中药。
已有较多文献报道高良姜治疗消化道疾病和化学成分研究,但对于高良姜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未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文首先确定了高良姜抗胃溃疡的有效部位,对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初步探索了
高良姜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为将高良姜开发成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文对高良姜主要研究如下内容:一、高良姜抗胃溃疡有效部位的确定采用无水乙醇诱导小鼠胃黏膜损伤、阿司匹林诱导小鼠胃溃疡、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损伤三种药理模型对高良姜4个极性部位(高良姜95%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A)、80%乙醇洗脱部位(B)、95%乙醇洗脱部位(C)、高良姜95%乙
醇提取后药渣水煎煮得水提取液(D))进行抗胃溃疡的作用研究,并确定有效部位。
由阿司匹林诱导小鼠胃溃疡实验可知:B组分、D组分两个部位可减轻乙醇导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减少胃溃疡指数(P<0.01,P<0.05);A、B、D三个组分可
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浆白介素1(IL-1)浓度:B、D组分可显著升高血浆环氧化酶
2(COX-2)浓度;B、D组分可显著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B、D
组分可以显著升高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由无水乙醇诱导小鼠胃黏膜损伤实验结果可知高良姜水提物、B、C组分可减轻乙醇导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减少胃溃疡指数(P<0.01,P<0.05),A、B、C、D四个组分均可减少血清胃泌素(Gas)浓度。
各组小鼠胃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见胃窦部胃黏膜多灶性凝固性坏死,伴有较严重的炎症、出血、水肿,B组分组胃组织炎症、出血明显减轻。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高良姜95%乙醇提取后残渣水提取物、高良姜95%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得到的80%乙醇洗脱物为高良姜治疗胃溃疡的有效部位。
并因此本文对这两个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
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1、小分子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应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和ODS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该部位分离得到35个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DEPT、1H-1HCOSY、HSQC、HMBC和NOESY)等方法鉴定了其中的30个化合物:高良姜素(1)、高良姜素甲醚(2)、山奈酚(3)、槲皮素(4)、乔松素(5);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良姜酮A(6),1,3-二苯丙烯(7),7-(3-甲氧基-4-羟基)-苯基-3,5-二羟基-庚烷(8),5-羟基-(4"-羟基-3"-甲氧基)-1-苯基-3-庚酮(9),7-(4-羟基-3-甲氧基)-1-苯基-4E-烯-3-庚酮(10),1,7-二苯基-4E-烯-3-庚酮(11),2,5-呋喃-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苯基庚烷(12),益智酮甲(13);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正丁基-β-D-吡喃果糖(14),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尿嘧啶核苷(16),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17),Staphylilnoside D(1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19),异槲皮苷(20);其他类化合物:β-谷甾醇(21),邻苯
二甲酸二丁酯(22),4-甲氧基苯酚(23),5-羟甲基-2-呋喃甲醛(24),对羟基苯甲醛(25),香草醛(26),4-(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丁酮(27),3-甲氧基-4-甲基-苯甲醛(28),原儿茶醛(29),原儿茶酸(30)。
从大孔树脂80%乙醇洗脱物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8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
从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糖苷和10个其他类型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是一种二芳基庚酮类与倍半萜类相环合而成新颖的化合物,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18、20、22、29、30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4-17、19、23-28为山姜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2、多糖的分离及结构表征对高良姜水提醇沉组分通过水溶透析、浓缩、冻干、复溶、离心等前处理,经弱阴弱阳离子交换串联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琼脂糖凝胶各种高分辨丙烯葡聚糖凝胶等离子交换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首次从高良姜药材中分离得到6个均多糖,即WN-A1、WN-A2、WN-B1、WN-B2、WN-B
3、WN-B4,采用光谱及色谱分析等手段,对所分离得到的高良姜多糖均一组分进行定性研究,确定了均多糖组成的单糖组成。
结果为:WN-A1为酸性多糖,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半乳糖、L-阿拉伯糖组成。
其摩尔百分比为
4.2:4.5:1.7:6.1:4
5.8:37.8。
WN-A2为酸性多糖,由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半乳糖、L-阿拉伯糖组成。
其摩尔百分比为12.3:49.3:21.5:16.8。
WN-B1为酸性多糖,由D-甘露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半乳糖、L-阿拉伯糖组成。
其摩尔百分比为:15.6:7.5:42.2:14.4:20.3。
WN-B2为酸性多糖,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
D-半乳糖、L-阿拉伯糖组成。
其摩尔百分比16.3:4.0:2.9:13.4:21.7:41.7。
WN-B3为酸性多糖,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半乳糖、L-阿拉伯糖组成。
其摩尔百分比4.5:4.3:36.1:5.7:23.2:20.1。
研究结果表明从高良姜多糖中分离得到的均多糖,其单糖组成皆不含常见的葡萄糖,且均为酸性多糖。
三、药理作用研究1、小分子化合物细胞毒活性评价采用MTT法,考察了分离得到的30个化合物对5种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和乳腺癌MCF-7细胞的IC50均在
20-30μM之间,黄酮类化合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IC50在20-30 μM之间。
其他化合物对5种人癌细胞的细胞的IC50均大于100 μM。
结果表明小分子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均较弱,在用于治疗胃溃疡时对胃黏膜细胞不会有大的毒性。
2、多糖的抗胃溃疡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的确定高良姜多糖对无水乙醇诱导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实验结果可知高良姜多糖可减轻无水乙醇诱导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降低溃疡指数,减少溃疡面出血。
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含量(GAS)(P<0.05),而对血清PGE2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良姜多糖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胃溃疡的攻击因子产生抗溃疡作用。
高良姜多糖灌胃给药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示高良姜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高良姜多糖高、中剂量灌胃给药可致2,4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反应小鼠耳肿胀度加重,对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
高良姜多糖低剂量组对耳肿胀度无明显影响,能够降低DTH小鼠免疫器官指数。
表明高良姜多糖对免疫机制引起的炎症无改善作用。
综上本文通过系统化学
成分、药效学研究,对高良姜抗胃溃疡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首次明确高良姜抗胃溃疡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组成、作用特点、潜在机制,为高良姜治疗胃溃疡的深入研究夯实了基础,为高良姜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