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合集下载

交往行为理论的深层次逻辑——兼论哈贝马斯对物化现象的消解

交往行为理论的深层次逻辑——兼论哈贝马斯对物化现象的消解

法对康 德 的批判 。第 一方 面 和 第 二方 面 表 明卢 卡 奇坚 持辩证 唯物 主义 的哲 学观点 , 但是 第三 方面 则
意味 着卢 卡奇 的物 化 意识 暗含 着 必然 走 向客 观理
的批 判传 统 , 表现 在对 韦伯合 理性 思想 的研究 方 面 对霍 克海 默 和阿 多诺 工 具 理性 批 判 理 论 的 继 承 和
批 判 , 是借 助从 工具 理性 的批判 转 向交往 理性 而 正 得 以继续 深入 展开 社会 合理 性批判 的议 题 。
性 的 内在 逻辑 。 因此 , 这三 个方 面集 中解读 了卢 卡 奇物 化理论 对辩 证 唯 物 主义 和 客 观 唯心 主 义 进行
调 和的产 物 , 不是 扬弃 。 而 另外 , 从历 史 的角 度 来 看 , 卡奇 的物 化 理论 卢 在 欧洲无 产 阶级 革 命 失 败 和无 产 阶级对 发 达 工 业 社会 普遍 认 同的双 重 背 景 下遭 到 了西 方 马克 思 主
中 国矿 业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21 0 1年 第 3 期
Ju nl f iaUnvri f nn & Teh oo y S c l c ne) o ra o n i s yo ig Ch e t Mi c n lg ( oi i cs aS e
交往行为理论 的深层次逻辑
与其他西方马克为媒介的生活世界受交往理性的调节系统是从生思主义者立足于对现有资本主义制度的破坏和改活世界中独立出来具有一定自律能力的部分在现造主张无产阶级通过武装革命或者夺取市民社会实社会中独立的系统却反过来干预甚至破坏生活的文化霸权来取代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不同哈贝世界的文化机制造成生活世界与系统之间的冲马斯则借助于对现有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极力倡突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危机的症结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克思文论作业——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姓名:X X学号:XXXXXXXXXXXXX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

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

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

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

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

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

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

哈贝马斯商谈理论浅析

哈贝马斯商谈理论浅析

哈贝马斯商谈理论浅析摘要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从广义上讲,仍然属于交往行动理论,它是在预设的交往有效性前提出现问题时,对有效性本身进行商谈,主要有理论性商谈和实践性商谈。

在对交往资质、理想话语环境、商谈层面的自由转换等方面展开论述中,凸显了哈贝马斯商谈理论中的两条重要原则(话语原则和普遍化原则)。

关键词商谈;理想话语环境;交往资质;原则前言交往行为理论旨在相互理解,达成一致协议。

哈贝马斯认为,人们通过交往,进行语言对话,形成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规则,而且,这种交往必须同时满足可理解性、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

哈贝马斯强调的是,在参与者提出的所有上述四种有效性要求都得到了满足的前提下,一种交往行动才能顺利完成,否则交往行为就难以为继,不是转向策略行为,就是中断交往。

当一般交往出现障碍,即当交往中的上述四种有效性要求没有同对得到满足时,若要继续交往,有必要过渡到商谈层面。

下面,我拟讨论商谈内涵的界定,并从商谈的话语转换、商谈的媒介等方面进一步论述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

(一)商谈内涵的界定何谓商谈?下面,我拟在将商谈与交往行动的比较中认识它。

在交往行动中,意义关系网的有效性被自然地假定,或者说,在交往行动中,行动的有效性要求(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是不成问题的;而在商谈中,在交往行动中隐含地提出的有效性要求的有效性被明确地讨论、商谈。

严格来讲,交往行动和商谈并没有什么区别,商谈也可以说就是交往行动,就是交往行动的反思和继续。

但为了更深入剖析交往,哈贝马斯还是分析性地将二者区别开来。

哈贝马斯认为,并非所有的有效性要求都能够在商谈中得到检验的。

由于真诚性只能通过言语者的行动来验证,不能通过商谈来解决,所以只剩下两种形式的商谈:其一是理论商谈,其二是实践商谈。

在理论商谈中参与者讨论与命题有关的真实性主张,参与者以理论形式进行论辩。

在实践商谈中,参与者利用论辩手段讨论他们的正确性主张,他们采取听从规范的态度,并且预设与社会世界的关系。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

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1( 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

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

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

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

第二讲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二讲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1957年,他主张要有批判的思考,并有实际 的行动,但霍克海默担心这样可能危及这所公立 学院,因此要求将哈贝马斯免职。最后,由于霍 克海默的刁难,哈贝马斯辞职。相比较来说,哈 贝马斯受马克思与韦伯的直接启发更大更深刻, 他是杰出的新马克思理论家。他理论批判的起点 来自于韦伯的理性思想。
第一节 哈贝马斯简介
生活世界包含文化、社会和人格 这三种结构性要素;生活世界使得 人类的沟通行动成为可能。
学院院长,父亲是当地工商联合会会长。哈贝马 斯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士大学、波恩大学 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 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 矛盾》。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任教于海德堡大学。1964~1971年 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哲学、社会学,并协助阿多 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71年任普朗克科 学技术世界生存条件研究所领导人。后任法兰克 福大学哲学系教授。1994年光荣退休。
这就构成一种背景知识,与常人方法论一样, 它往往是不明言的,自然而然的。
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
当然,在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对对方话 语的有效性质疑的情况(参见上例第二种情 况及教材P358)。一旦有质疑,双方有两种 选择:
要么中断沟通,进行策略式行动,即单 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顾对方(这 是工具理性);
15、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2021年10月上午2时42分21.10.2102:42October 21, 2021
法兰克福大学
建立于1914年。 法兰克福大学 就是以歌德的 名字命名,称 为约翰·沃尔夫 冈·歌德大学。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探折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探折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f叁垒!查垒垒三!!竺!!三望型。

:鎏:■■圆函圈—■晗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探斩孟雷摘要哈贝马斯认为,西方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冲突、危机等社会问题都是交往行为的异化造成的,交往行为的异化是西方现代社会的根本病症;而克服这种病症的根本方法就是“重建理H,,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社会病症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87-01尤尔根哈贝马斯(J ur gen H aber m a s;1929-)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

对西方现代社会病症的诊断和应对是他学术研究的主要着力点。

交往行为理论作为庞大的理论体系,涉及到哲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

认真挖掘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本质意义,对推动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西方现代社会交往行为的异化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传统社会,既是从奴隶社会到到自由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末开始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即西方现代社会。

他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有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一些新特征:一是国家政权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二是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而且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哈贝马斯认为当前的社会问题,已经从政治和经济领域转移到意识形态领域了,即对人本性的奴役和压制。

他认为人类有两种行为:“目的行为”和“交往行为”。

目的行为也就是劳动。

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了统治人民的精良工具;人民的劳动在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已达到高度的合理化,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成了资本的工具;因此,“目的行为”的合理性是与人性相对立的。

目的行为的合理性意味着人性的丧失、人的异化或物化。

人与人之间各怀己见、言不由衷,因而不能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也就没有任何真正的合乎人性的交往可言了。

略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略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中介, 达到人与人 间相互 “ 理解 ” 一致” 目标。他把 以理解 和“ 的
哈贝马斯认 为, 在上述 四种类型 的行为 中, 只有交往行 为是 最为合理的, 因为 交往行 为较 之于其 他三种行 为来说具有 “ 世 界” 的普 遍性 。哈 贝马斯把 “ 界” 世 区分为 三个不 同的层面 , 即 “ 客观世界”“ 会世 界”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外部世 、社 和“ 。“ 即“
关 键 词 : 贝马 斯 ; 哈 交往 行 为 ; 往 合理 性 ; 鉴 意 义 交 借
中图分类号 :0 2 B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4 5 (0 0O 一O 9 —O 10 - 4 82 1 )1 2O 3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 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 于 2 O世纪 7 O年代转 向交往理论研究 , 重要代表著作有《 交往与社
主体 间进 行 交 往 活 动 的 背景 , 它的 结 构 在 现 代 社 会 遭 到严 重破 坏 , 即产 生 所谓 殖 民化 问题 。哈 贝 马斯 试 图通 过 实现 交往
合理性为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 的解决提供 出路 , 交往 合理性就是要寻求 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 , 个根据主要是 交往主体 这
在《 交往行 动理论》 第一 卷中, 哙 马斯把社 会行为 区分为 四种
二、 生活 世界
哈贝马斯的“ 生活世界 ” 概念源 自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
格尔的解释学。哈贝马斯认为 , 交往行 为运作于生活世界之内,
类型 : 第一类是 目的性行 为, 它是行为者权衡各种手段并选择 一
种最理想的达到 目标 的手 段 , 比如 , 劳动 ” 是这 种工具 性 的 “ 就
界”“ 、客体世界”“ 会世界” ; 社 即合法化的个人关 系的“ 总体”“ ; 主 观世界” 的 自发的经 历总汇成 的世 界。在上述 四种类型的 是人 行为 中, 只有交往行为作为不同主体间的关系是在主体与“ 客观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借鉴作用研究[论文]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借鉴作用研究[论文]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借鉴作用研究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在教育的实践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摆脱传统的单向灌输方法,需要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来考量工作方式的转变;构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需要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来促成平等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内涵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

哈贝马斯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就是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其中他对交往理性的探索在哈贝马斯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哈贝马斯通过对现代性理性问题的检视和反思,试图探寻走出现代性工具理性困境的交往理性出路,哈贝马斯对现代性工具理性的反思与探讨,是他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

(一)交往理性的概念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提到,交往行为是“以符号为媒介的相互作用,它由具有约束力的经双方认可的规范所支配,这些经双方认可的规范规定了行为的相互期望,并至少必须得到两个行为主体的理解和承认。

社会规范必须用法令来加强。

它们的意义体现在日常语言交往上”。

他还在这本书中提到“如果参与行动者的行动计划不是按照自我中心的成就计算,而是因相互理解而形成合作化的活动,那么,我就把这种行动称为交往行动。

在交往行动中,参与者不是首先以自我的成就为取向,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他们个人的目的,就是说,他们能够在共同状况规定的基础上,相互协调他们的行动计划”。

从哈贝马斯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交往行为需要多个行为主体相互沟通和理解并且遵循一定的规范,在交往过程中需要彼此协调,而一定的规范是在交往行动中所达成的共识,这就是所谓的交往理性。

(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人,他对工具理性的批判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而这一传统的思想根源来自于马克斯韦伯,他把马克斯韦伯的观点作为他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