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

董媛

摘 要: 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展开了具体的论述。主要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能源供给和绿地系统等方面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的减排固碳的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原理、成效、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低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能源;绿地

specific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low-carbon city

through urban planning

Dong Yuan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spercific discussion on how to construct low-carbon city through urban planning.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urban land use, urban transport, energy supply and green space systems, the paper discusses specific method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an sequestration with detailed examples. Moreover, it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effectiveness,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se methods.

Key words: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transport; energy supply; green space system

伴随着城市空气质量的日益下降、温室效应的日趋严重,以及全球气候的变暖,“低碳”成为了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简单地说“低碳”是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而绝大多二氧化碳是由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成了许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理念之一。那么“低碳城市”的理念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具体地体现呢?即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我认为概括地来讲,主要有两方面的途径,其一是减少CO2的排放量,例如规划者可以通过调整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来缩短市民的出行距离,从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率;或是发展地碳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轨道交通等,从而减少CO2的排放量;另外在城市供电供热等能源供给中也可以通过某些新的技术或方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二是增强碳汇,即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的,因此在城市中绿地系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器”。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需要有专门的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详细规划中也需要对绿地的形式和面积做具体的设计,因此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城市的碳汇息息相关。

那么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什么样的土地利用形式是能促进低碳的交通出行的呢?怎样才能发展自行车交通及轨道交通呢?什么样的供电供热系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呢?城市的绿地形态又该如何优化以增强碳汇?下面,本文就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1 土地利用

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城市的交通是密切相关的,集约式、混合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居住地、工作地以及商贸地之间的距离,减少长距离的出行,从而促进步行与自行

车等低碳的出行方式。

2.1 功能混合的土地使用方式

功能混合的土地使用方式是指在一个小

地块中同时具有居住、工作、娱乐等多种功能,

而非在一个城市这样的大尺度中进行严格的

功能分区。这样市民就不需要每天靠机动车往

返于相距甚远的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例如天

津中新生态城含有4个综合片区,每个片区都

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市民可以在综合片区内部

进行日常的生活。每个综合片区有由4~5个

居住社区(800m ×800m )组成,每个居住社

区又由4个基层社区(约400m ×400m )组成

(见图1)。另外,除了在一个小范围的土地

中含有多种功能的土地使用方式,在一个建筑

群中也可以包含多种功能,即所谓的“多功能

建筑”(见图2)。 图

1 中新天津生态城

当然,这种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形式可能

在实际建设与使用中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

先,我们可能会担心工作与居住相混合后,居

住环境的品质与安全性可能会下降。其次,由

于地价等因素的影响,在A 区工作的市民有

可能居住在C 区,尽管A 区中也有住房,但

如果A 区的地价普遍比C 区高,在A 区工作

的高层职员可能有经济能力购买A 区中的住宅,但在A 区工作的低层员工可能只能居住

在房价比较低的C 区,这样虽然每个区块都是

多种功能相混合的,但实际上部分居民的工作

地与居住地仍相距甚远,不在适于步行或自行

车出行的范围之内。

2 多功能建筑群

对此,曹妃甸生态城B3社区提供了一种

解决方式(见图3),即在一个社区中含有不

同档次的住宅(单身宿舍、双人宿舍、高级公

寓、别墅等)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的需

求。初看这种布局结构,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

混乱,但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个

地块隐含地分成了中低档住宅区、中档住宅

区、中高档住宅区以及高档住宅区(见图4),

这几个区是渐变过度的,而不是我们想像的那

样一幢别墅边上就是一幢保障性住房。 图3 曹妃甸生态城B3

社区

2.2 集约紧凑的土地使用方式

在参阅一些低碳或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

时,我发现一个普遍共有的现象,即这些城市

图4 曹妃甸生态城B3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