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合集下载

审计学习题与解答第3章

审计学习题与解答第3章

第三章审计独立性第一部分习题一、思考题1、什么是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独立性的衡量尺度是什么?2、注册会计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对独立性予以特别关注?3、试分析不同政府审计模式的特点。

4、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审计管理体制的理解。

二、名词解释1.独立性2.精神独立3.形式独立4.政府审计模式5.政府审计机关领导体制6.审计关系三、单项选择题1、我国政府审计模式属于()。

A.立法模式B.司法模式C.独立模式D.行政模式2、在立法模式下,最高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

A.立法部门B.政府部门C.财政部门D.独立的机构3、法国的审计模式属于()。

A.立法模式B.司法模式C.独立模式D.行政模式4、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

A.只独立于审计委托人B.只独立于被审计单位C.既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D.既不独立审计委托人又不独立被审计单位5、下列提法中,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审计是独立性最强的一种审计B.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是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C.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D.注册会计师具备了精神上的独立,形式上可以不独立6、审计的主体是( ) 。

A审计关系人 B审计师 C被审计人 D审计委托人7、审计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他们依次是()。

A.委托人、受托人和被审计单位B.注册会计师(受托人)、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C.注册会计师(受托人)、被审计单位和委托人D.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和委托人8、()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也是审计的精髓。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客观性 D.合法性9、注册会计师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在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这种独立称之为()。

A.经济独立 B.思想独立 C.精神上的独立 D.形式上的独立10、出现以下()情况时,鉴证业务的独立性将会受到“自我评价威胁”。

A、鉴证人员现在是或最近曾经是鉴证客户的董事或经理B、鉴证人员的直系亲属或近缘亲属是鉴证客户的员工C、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D、从鉴证客户处接受礼品或招待11、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

审计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审计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A注册会计师接受甲公司的委托,对甲公司管理层编制的下属子公司乙公司IT系统运行有效性的评价报告进行鉴证。

甲公司拟将该评价报告提交给其他预期使用者。

要求:(1)指出该项鉴证业务属于下表中何种业务类型,直接在表格中相应位置打“√”。

『正确答案』分类序号业务类型请在相应位置打“√”(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直接报告业务(2)历史财务信息鉴证业务其他鉴证业务√(2)请指出该项鉴证业务的责任方,并简要说明甲公司管理层、乙公司管理层和A注册会计师各自的责任。

『正确答案』该项鉴证业务的责任方为甲公司管理层。

甲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是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即对乙公司IT系统运行有效性的评价报告负责。

乙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是对鉴证对象负责,即对本公司IT系统运行有效性负责。

A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由甲公司管理层负责的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即对其出具的有关乙公司IT系统运行有效性的鉴证报告负责。

(3)在评价乙公司IT系统运行有效性时,甲公司使用的是其自行制定的标准。

请简要说明A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哪些方面评价标准的适当性。

『正确答案』A注册会计师应当从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五个方面评价标准是否适当。

(4)在承接业务后,如果发现标准不适当,A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何种类型的鉴证报告?『正确答案』在承接业务后,如果发现标准不适当,可能误导预期使用者,A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其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者否定结论的报告;如果发现标准不适当,造成工作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其受到限制的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无法提出结论的报告。

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1.注册会计师在对昌盛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严重缺陷,与管理层沟通相关问题时,眼神飘忽不定,逻辑混乱。

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能否依赖下列证据:(1)销货发票副本;(2)监盘客户的存货(不涉及检查相关的所有权凭证);(3)外部律师提供的声明书;(4)管理层声明书;(5)会计记录。

审计案例课后习题答案

审计案例课后习题答案

审计案例课后习题答案审计案例是学习审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审计原理和实践操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后习题答案:审计案例习题答案问题一:审计证据的重要性是什么?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取并用以形成审计意见的信息。

它的重要性在于:1. 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只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确保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2. 降低审计风险:通过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可以降低审计人员因信息不足而做出错误判断的风险。

3.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有效的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问题二:如何评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评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需要验证的事项。

2. 收集证据: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和函证等方法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

3. 评估证据的充分性:判断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足够支持审计结论,是否覆盖了所有相关的方面。

4. 评估证据的适当性:考虑证据的来源、性质和可靠性,确保证据是相关和可信的。

问题三:审计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类型有哪些?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包括:1. 固有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环境有关,不因审计程序而改变的风险。

2. 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的缺陷,可能导致错误或不当行为未被及时发现或纠正的风险。

3. 检测风险:审计人员未能发现或误解错误或不当行为的风险。

4. 总体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测风险的综合。

问题四:审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审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 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对样本的检查,可以有效地推断总体情况,减少对所有项目的全面检查。

2. 降低审计成本:抽样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3. 提供合理的审计证据:合理的抽样方法可以确保审计证据的代表性,为审计结论提供支持。

问题五: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1. 2. 收件人:指明报告的接收方,通常是被审计单位或其股东。

审计学16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优质】

审计学16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优质】

《审计学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D2.B3.A4.C5.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C 4.B 6.BCE三、案例分析题1.(1)审计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维护经济秩序的作用。

审计可以降低会计信息风险;有利于加强政府管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防止和发现违法行为。

(2)审计的本质在于独立性和权威性。

(3)上述审计属于民间审计,也是有偿的受托审计。

2.(1)董事长的陈述应根据《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规定并强调指出,这一规定不因单位负责人当时是否在场而改变,更何况该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实际上是由董事长授意指使的。

(2)对于总经理的陈述应指出总经理和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一样都是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以不懂会计专业来推脱。

事实上,该公司的总经理也参与了会计造假。

(3)根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关系分析总会计师的陈述,强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是公司应承担的会计责任,同时指出,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第二章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案例分析1.(1)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市场部经理有赌博恶习,这一发现与此次审计无直接关系,无需向单位主管汇报。

(2)内部审计师接受公司雇员、客户、顾客、供应商或有工作关系的人员的酬金或礼物都是不道德的。

审计师的客观性可能出现因接受酬金或礼物而受损的表象。

这种表象不论在审计师目前的或未来的业务开展中都有可能出现。

业务状况不应该成为接受酬金或礼物的理由。

接受一些一般公众都能得到的或价值极小的宣传品(例如钢笔、年历或样品等)不应该妨碍内部审计师的专业判断。

如果有人提供数目很大的酬金或贵重的礼品时,内部审计师应立即向领导报告(实务公告1120—1)。

2.(1)企业内部审计设置方式隶属于财务主管的领导之下,独立性较差,地位较低。

(2)可选择独立性强、地位较高的设置方式以减轻或消除王兵的思想压力,如: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审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审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C5.D二、多项选择题1.ABCD2. BCD3. ABD4. ABCD5. ABD三、判断题1.×2.√3. √4.×5.√第2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D2.B3.A4.D5.D二、多项选择题1.ACD2. ABCD3. ABC4. ABCD5. ABC三、判断题1. ×2. √3.×4. √5. √四、业务题第3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B5.C二、多项选择题1.ABC2. ABD3. ABCD4. BCD5. BD三、判断题1. . ×2. √3. . ×4. √5. ×四、业务题1.2.第4章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一、单项选择题1. B2.D3.C4. B5. C 二、判断题1. √2. ×3.×4.×5.√ 三、业务题答:乙方案较合理。

甲方案是按1%进行同比例分配的,没有考虑各账户出现误报的机会和预计审计成本。

由于现金、固定资产项目误报的可能性不大,应收账款和存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较大,故分配较高的重要性水平,以节省审计成本。

乙方案正是考虑了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类型及预期的审计成本,所以对于存在误报可能性大和审计成本高的账户,如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分配较多的重要性金额。

由于审计证据的数量与重要性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对分配了较多的重要性金额的账户,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而对重要性限额较低的账户就需要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所以,乙方案较为合理第5章 审计抽样一、单项选择题1.A2.A3.D4.A5.A 二、判断题1. √2.√3. √4. √5.√ 三、业务题1.答:(1)0417、3404、2038、3779、2305 (2)1148、0592、2186、3841、35652.答:(1)n'=(60000100002565.1⨯⨯)2=47n=471000047147=+(2)p=1.65×4728×10000×1000471=67228推断的总体金额为146×10000=1460000元账面价值为1500000则总体误差为1500000-1460000=40000元 可接受的区间为1567224与1432776之间(3)李明得出的审计结果是问题不大,因为总体误差低于可容忍误差。

审计学各章习题及答案(朱锦余主编)

审计学各章习题及答案(朱锦余主编)

审计学各章习题及答案(朱锦余主编)第一章概述一、填空题1._____ 的通过,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立法模式政府审计制度的诞生。

2.世界第一个注册会计师是___ ,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是____ 。

3.民间审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

4.民间审计起源于___ ____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____________发达的资本市场。

5.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是________,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是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的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实施,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供了法律保障,保证了审计监督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7.受托人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来使用和管理受托资源。

8.在审计职能中,___ _______是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1.()首次将上计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以法律作为保证,从而将审计监督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A.战国B.秦朝C.汉代D.唐代2.()是最早迈进政府审计现代化的国家。

A.法国B.中国C.美国D.英国3.世界上最大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

A.爱丁堡会计师协会B.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澳洲会计师公会D.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4.审计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他们依次是()。

A.审计人,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B.委托人,审计的主体和审计的客体C.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和委托人D.受托人,被审计单位和委托人5.下列各项关于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审计是强制审计,民间审计是受托审计B.相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C.政府审计是无偿审计,民间审计是有偿审计D.在审计独立性上,政府审计体现为单项独立,民间审计体现为双向独立6.审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

审计课后习题答案说课讲解

审计课后习题答案说课讲解

第一章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英国政府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的账目。

1845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规定股份公司的账目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

选项A说法错误。

2.【答案】C【解析】1936年发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已从保护债权人为目的的资产负债表审计,转向以保护投资者为目的的利润表审计。

选项C说法错误。

3.【答案】B【解析】尽管财务报表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注册会计师完成,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时也会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4.【答案】D【解析】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注册会计师开始采用审计抽样技术,只是抽查数量仍然很大,而且在抽查样本的选择上仍然以判断抽样为主,所以选项D错误。

5.【答案】B【解析】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D【解析】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选项C描述错误。

2.【答案】ABD【解析】选项C属于经营审计的范畴,选项ABD属于合规性审计。

3.【答案】ABCD【解析】选项ABCD均正确。

4.【答案】ABD【解析】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选项C错误。

5.【答案】AD【解析】选项AD正确。

选项B,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能提高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能力,与其能力无关;选项C,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接触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但是这与其资源利用是否有效无关。

选项BC不正确。

第二章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被审计单位在经营失败时,是有可能连累到注册会计师,但注册会计师并非一定受其牵连,选项C说法过于绝对。

审计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审计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审计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审计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审计是一门重要的职业,它的目标是评估和验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的概念和技术,教材通常会提供一些课后习题。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审计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审计知识。

习题一:什么是审计?答案: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估活动,旨在评估和验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与财务报告准则相符,并提供审计意见。

习题二:列举审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专业行为准则、审计证据、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和测试、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这些原则是确保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习题三:什么是内部控制?答案: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设立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防止欺诈和错误。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

习题四:列举几种常见的审计程序。

答案:常见的审计程序包括收集和分析证据、确认账户余额、检查交易记录、评估内部控制、进行抽样检查、进行计算和比较、进行确认和核实等。

这些程序可以帮助审计师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习题五:什么是审计意见?答案: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评价和结论。

审计意见通常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

无保留意见表示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准确无误;保留意见表示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某些方面有保留意见;否定意见表示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严重违反财务报告准则。

习题六:什么是审计程序风险?答案:审计程序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师选择了不合适的程序或没有适当地执行程序,导致审计结论不正确的风险。

审计程序风险可能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

习题七:列举几种常见的审计证据。

答案:常见的审计证据包括会计记录、银行对账单、合同和协议、发票和收据、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文件、员工证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政府审计理论架构思考题:1,概述政府审计起因各学说的主要观点从审计发展的纵向观察,审计监督与国家治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或者说审计与国家治理、政府经济规模保持着诸多关联。关于审计起源,理论界有以下说法:国家职能说:认为审计产生于国家治理的政治和经济需要维护王权说:认为审计萌生于维护统治者权力的需要民主政治说:认为审计是一项国家政治制度,旨在维护社会公众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实现民主政治权力制衡说:认为审计是对权力一一主要是对政府的经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财政监督说:认为审计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协调与平衡宏观控制说:认为审计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及有效工具查账说:认为审计是检查政府簿记、平衡收支的手段两权分立说:认为审计是对财产所有对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权分离后产生的经济责任

的监督利益冲突说:认为审计是调节社会经济利益、消除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减震器筹资说:认为审计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控制财政支出并使之符合社会利益的需要资金市场说:认为审计是保证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资金运动和正常流向的需要客观限制说:认为审计弥补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既有局限,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助手和参谋可信性说:认为审计提升了社会经济信息的可信性,避免了经济运行的死角和信息非透明或不对称性管理者说:认为审计在成本效益对比有利的前提下,实际上扮演了政府管理者的角色或部分角色组织控制说:认为审计是一种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组织分权,防范经济风险受托责任说:认为审计是满足于财产的所有者将财产管理使用权委托财产管理人后,由于无法直接控制受托责任人的行为,而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占主导的理论论述是:导致政府审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受托经济责任,并经此构建政

(的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以下两项基本理论是上述观点所不悖的,得到理论界的广泛肯定或赞同:第一,政府审计是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国家政权半生并且成为国家机器的要部件,其功能主要是从经济方面保护或维系国家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持|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安全。揭二,政府审计随着笔迹豆场经济的成长而得以长足发展,市场为政府审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近、现代审计,与市场经济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2,论述我国古代政府审计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A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审计的萌芽和产生阶段。西周出现“宰夫”,是我国有史记载最早的国家审计(但国家审计应该自国家出现之时就有了〉B南宋设立“诸君诸司审计司”,也称审计员,这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3,试从古今中外政府审计发展的史实,分析政府审计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与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基本同步,史实未整理4,举例说明法律建设对政府审计发展过程的影响基本思想为:法律建设对政府审计起到促进作用例子如下: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国家预决算制度,为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奠定了基础。北京政府初期设立了审计处,后改为审计院。1914年我国近代第一步《审计法》,确立了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审计法,与上一部有较大进步。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审计法》,扩大了审L十职责范围,强化了对国库、银行和建设事业专款的审计。1947年民国《宪法》,确定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劫、纠举及审计权革命根据地审计:1932年,中央政府财政部设审计处。1937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设立了国家审计委员会。1939年颁布《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在边区政府下设审计处,赋予八项职权,确立了审计的法律地位。1946年颁布《陕甘宁边区审计暂行规程》。1948年颁布《陕甘宁晋绥边区暂行审计条例》新中国: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审计署成立。1983年《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展开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的和规范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保障了起步阶段的审计工作的开展。1988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中国审计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碑,标志着审计工作走上法制运行的轨道,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框架基本形成。1997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6年修订《审计法》,我国政府审计进入了继往开来、创新前进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外审计:英国1215年颁布《大宪章》,成为英国产生现代国家审计的法律基础。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规定财政权属于国会,提出由国会审查国家预算和决算,财政大臣必须先将上年度的财政决算、下年度财政预算和征税项目交国会审议,接受监督。1785年依据《更好检查和审计国王公共账目的法案》,成立五人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各部门的公共账目。1834年修订有关审计法律,设置了实行终身制的审计院长,形成了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院长对财政收支的双重监督。1861年决算审查委员会在下议院诞生。1866年通过。国库和审计部法案,规定政府的一切开支都必须经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代表国会的审计院长的审计。1867年国库和审计部成立。1912年通过《国库和审L十部修正法案》。1983年通过《国家审计法》设立国家审计署以取代国库和审计部,并就国家审计署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进行绩效审计作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法国1789年审计法院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取消。1791年国民会议通过法令建立国家审计署以代替审计法院。1807年拿破仑重新建立审计法院,重新建立审计法院。1822年,审计法院接受议会委托,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1869年,审计法院摆脱皇帝的控制,彻底成为一个独立的介于立法和行政之间的最高审计司法机构。1958年,法国新宪

法规定,审计法院协助议会检查国家财政法令的执行情况。美国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之初,就依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在财政部设立了6名审计宫。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在国会设置美国审计总署。1945年《政府公司管制法案》,规定审计总署应对与国防有关的国营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1974年《国会预算与留存控制法案》,审计总署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拨款使用情况的效果。2001年美国审计总署更名为美国政府责署,突出了对政府责任审计,反映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日本1880年设立会计检查院。1889年制定会计检察院法,规定会计检查员直属天皇,独立于内阁。会计检查员主要对国家财政决算进行审计。1947年新宪法,新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是一个不属于国会、内阁或司法机关的机构。德国1871年建立德国审计法庭,对皇家会’计账目进行审查。1950年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成立联邦审计院。1985年修改的《联邦审计院法》彻底改变了西德国家审计的地位,从司法型转为独立型。前苏联1917年《关于成立国家检察委员会》、《关于人民委员会国家监察人民委员会的权力》,决定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兼国家审计职责。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审计监督制度。1965年,根据《苏联人民监督法》成立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是全国最高审计机关,在苏联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的双重领导下,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实行全面监督5,试举例说明我国政府审计的目标、职能和作用我国政府审计目标有三:真实性: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的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存在,已经发生,有无差错虚假舞弊行为:经济信息客观,真实,全面〉合法性: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合法性惊醒审计监督(政府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客观公正〉效益性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包括两个部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职能有三:经济监督:通过走访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管理行为在规定的范围内和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不偏离之(政府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评价: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审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决策行为、计划、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其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是否健全,财政财务收支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有关业务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较好的业绩等,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做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经济鉴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范围、程度进行证实,或就某个命题进行证明(经济责任审计即具有经济评价职能,有时也具有经济鉴证职能〉

第二章政府审计组织理论思考题:1,简述现阶段世界上政府审计体制的几种主要类型、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国家政府审计体制有四种基本范式立法型审计体制: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立法部门〈一般是议会或国会〉;地位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强:美国,英国,加拿大司法型审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国家立法和行政系统以外,隶属于国家司法部门,拥有一定的司法权;地位及权威性较高;法国,意大利独立型审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体系之外,以民间或半民半官方的身份从事的审计监督和审计规制活动:规制的力量源泉来自社会民众,这样才能保证其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独立地位:日本,韩国,德国行政型审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机构,既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同时又是政府的监督部门:执行力较强;中国,泰国2,简述我国政府审计组织体系架构我国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划分为两级:最高审计机关〈中央或国家级〉,地方审计机关(省,市,区或县〉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受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具有双重法律地位。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部门,接受国务院的领导,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组织和领导全国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审计署根据自身职责范围和法定管辖事项,以独立的行政主体的身份从事审计工作,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监督、评价和报告。地方审计厅、局实行双重领导制,即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行政管理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实行“上审下”和“统计审”并存实行“两个报告"制度,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作审计结果报告,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兔,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同意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3,列出各国审计署网站名称略4,试述我国关于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主要论点现行审计领导体制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初始模式”,充分考虑了该体制的奠基作用和驱动效果,考虑了审计的创建和早期发展的儿百万昵需要,保证了审计工作按时进入预定轨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主要缺陷有:1,审计的独立性难以全面保证,审计执法职能软化(审计独立性决定了审计机关经费、人员、工作、判断、组织独立〉,审计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2,按行政管辖确定审计对象,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审计盲区。3,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得不到保证(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经费又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两者关系明显理不顺〕关于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主要观点:改良说:主张对现行’审计行政领导体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在国务院内升半格垂直说:省级人事和业务由中央审计机关统一管理独立模式说:独立于政府、人大与司法,但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从实际发挥的作用来看,还是较多地转向为立法部门服务立法模式说:隶属于立法机关过度说(一府三院说):设立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平行的审计院,实行“一府三院”制。待条件成熟后向立法型转变双轨制说: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分别建立履行不同审计职责的审计组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计组织主要从事预算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组织主要承担除预算审计以外的政府经济监管所需要的各项审计监督任务中央审计委员会说:直接设立由党中央领导的中央审计委员会资源重组改良说:审计署改名审计部,仍隶属于国务院,但审计长级别为国务委员,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