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1 / 9 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D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利用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机会,与国民党签订《中美友好航海条约》,材料中“美国,占总量 44. 10%”说明美国此时在华投资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英国投资比例难以说明国际地位上升,故A项错误;日本此时属于战败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
2、中国近代企业资本表
上表呈现的变化表明
A. “实业救国”努力实践 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2 / 9 B. 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 列强内争侵华减弱
D. 中外企业逐步协调
【答案】A
【解析】甲午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国人掀起“实业救国”的思潮,表格显示商办企业和甲午战争之前相比,有较大发展,是“实业救国”实践的产物,A正确;清末新政是1905年,和表格信息不符合,B错误;此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错误;D说法不符合史实。
3、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解析 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这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并没有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4、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
答案 D
解析 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3 / 9 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5、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 )
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
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
答案 D
解析 婚礼仅是“生活习惯”的一种体现而已,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是否为自由婚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仅是上海集体婚礼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集体婚礼体现了一定的政府鼓励行为,故D项正确。
6、下图反映了1895年前后我国民族企业资本额的变化情况,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4 / 9 B.百日维新推动了民间投资热情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抵制日货”爱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百日维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变法并未实行,影响力有限,故B项错误;列强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错误;最早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是在1908年,中国水师在澳门附近扣留走私武器的日本船只,引起中日外交纠纷,随即由粤商自治会发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故D项错误。
7、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表格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A最全面。B说法不全面。C说法不符合表格。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5 / 9 8、1930年,国民党中央通过《关于建设之方针案》,强调今后“铁道、水利、造船、制铁、炼钢等事业,依照总理(孙中山)节制资本之义,宜由国家经营之”。并计划在两年内由政府筹资建设大规模的钢铁厂、造船厂。这一计划
A. 是对传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反思
B. 目的是建立持久抗战的经济基础
C. 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影响
D. 意图是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D
9、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答案 C
解析 “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不是全部在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74家民族资本工厂”可知材料重点统计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故B项错误;“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6 / 9 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见商人投资并不是主体,故D项错误。
10、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答案 C
解析 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团结抗日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该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在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契机而非遏制其发展,故D项错误。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
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报刊杂志是传播西学的工具,但不代表只传播西学,故A项错误;材料未强调科学著作的构成,故B项错误;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2、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2020届华蓥市高考人教历史训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四川)
7 / 9 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不及时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B.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
D.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目中“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得出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材料二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