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恩格斯所作的《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经典文献,叙述论证标明了在认识论上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论,和在方法论上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的结尾,恩格斯写下了这样的立论——“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这一对于世界的宏观的认识,是建立在恩格斯当时所掌握的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分析之上的,他所依据的实事是什么样的呢?

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已经“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从十五世纪下半页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需求。

自然科学最初一个时期中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手边现有的材料。这时占首要地位的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即关于地球上物体的和天体的力学,相应的,作为工具的数学就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光学也得以进步。这一时期末,“这些科学部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而其他部门——液体

和气体的力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甚至离这种初步的完成还很远”。

这个时代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在人们的意识上导致这样一种观念——“自然界绝对不变”。“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和在时间上发展着的人类历史相反,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扩张。”

在这里自然会使人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现代自然科学既然是在继承古代希腊、阿拉伯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什么从自然观上却没有承接古希腊哲学的观念——认为世界是有开端、有发展、逐步地生成的呢?

我想可以以这样一些原因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初始阶段,科学研究是围绕在为提高生产力服务的目的上的,生产力要发展就要求人们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而科学规律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又被快速的应用到生产活动中得以检验,正确的结果和积极的效果越来越多地累积,使科学的力量和威信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断加深,继而增添了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生产分工形成不同的领域,自然科学的研究也相应的围绕其所服务的领域各自进行,生产活动各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某些部门快速完整,而另一些不会立即产生功利效果的部门,就还漫步在搜集和整理

大量材料的胚胎阶段。

这样分门别类的研究,在功利目的地驱使下越来越偏执,使自然科学研究者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域,而不愿抬眼去看看不能马上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其它领域。这就限制了自然科学学科的全面发展,以及边缘学科的产生,这些已有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学科,也就没有互相联系起来的自然通道。

同时,一千多年的宗教神学在意识观念上的控制,使得自然科学研究者们把随着研究发现而产生的更多的疑问的答案归结到神迹,寻求信仰上的心理平衡。当人的理智遇到那么多无法解答的问题而失去支点的时候,需要一种解释收揽无尽的、纠缠不清的不确定性,把它纳入已有经验的轨道,给自己“合理”的说明,使动摇自我存在认证基础的潜在焦虑得以缓解。

这些因素不同于古希腊时期。

在这样的条件下,那时的人们依据能够掌握的材料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做出“自然界绝对不变”的逻辑推理,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的。

但同样的,也不是所有人的思考都是按照同一种逻辑。哲学家康德用他的逻辑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做出了预见。

此后的地质学对于地层、地质年代的发现和研究,呈现出地球和生活在它上面的动植物的缓慢变化的一部分历史;物理学上证明了一切物理力、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互

相转化,而不发生任何力的损耗的实事,同时以此“补充证明了笛卡尔的原理: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化学上证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填起了大部分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鸿沟;生物学上,对物种的全球范围的考察,对细胞的研究,使得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得以完成,确定了原生质和细胞是独立生存着的最低级的有机形式。

在这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综合这些新的已被证明的事实和已经确立的观念,恩格斯对我们存在于其中的物质世界作了这样的描述:一个单独的气团发展出来各个天体,最初在这些恒星、行星和卫星上,热这种物质运动形式占优势。热转化为电和磁,天体逐渐冷却。这样,到某一点上,化学力开始起作用,化学元素互相分别开,获得各自的特性,得以互相化合起来。温度继续下降,物质形态由气态中凝出液态继而凝出固态。这样的天体有了固态的表面,表面上有了积水的时候,还在炙热着的中心天体发送的热比它本身的热对它更有影响,大气层的气象活动开始了,它的表面的地质活动开始了。

温度的下降终于使蛋白质的生成成为可能,配合以其它适当的化学条件,代表生命的原生质形成了。漫长的条件准

备期,原生质形成出细胞,原生生物有了生成基础。条件的适合使得从原生质分化出的植物和动物越来越繁多复杂。在动物中,最终发展出了人类,人类有了自我意识。

中心天体也在冷却,因为大得多也冷却得慢得多,但它终于要冷下去,其它已死寂的天体循着越来越狭小的轨道终于要落到中心天体上。这样,这个世界终于留下了冷却的残骸。

对于世界的残骸的前途,恩格斯给了这样的推论。“至于我们的太阳系的将来的残骸是否总是重新变为新的太阳系的原料,我们和赛奇神父一样,一点儿也不知道。但是,在这里我们或者是必须求助于造物主,或者是不得不做出下面这个结论……”这个太阳系会为“偶然性所固有的必然性再生产出来”的结论最终的着眼点就在于《自然辩证法导言》结尾的立论。

这一立论留下了一个缺口,最后恩格斯把还无法肯定地解答的问题留给了这样一种推理——“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在理论自然科学中,我们往往不得不计算不完全知道的数量,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首尾一惯性去帮助还不充分的知识。”

今天距离恩格斯做出这个立论,时间过去了近二百年,现代自然科学经历了巨大的飞跃,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仍然还没有能够具备充分的知识来帮助思想的首尾一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