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城建设总体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广州教育城建设总体规划及教育城(一期)城市设计竞赛7个方案简介

方案一,曲水绿核:

为了设置人性化组团尺度规模、处理好校企关系、校际关系、校城关系、校园与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六大规划策略:

一、合理划分用地,把组团尺度控制在半径2km以内,有效缩短组团内平均步行距离,提高组团内部交往的便利性及服务设施的共享效率。

二、将校园、研发、生产、居住等功能板块通过多样复合化策略组织到一起,形成“一核、一心、一带、三轴、五组群”的整体空间结构。

三、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有机集聚,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 方案采用分级共享、有序结合的品字型细胞组团群。形成三种校企合作模式,以适应企业自身类型和学校专业类型的复杂性,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上取得突破,实现“校企双赢”。

四、规划充分考虑各学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及关联程度,通过向心圈层模式,促进校际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提升教育城的综合实力。

五、规划形成五纵三横以及“U”形生活性主干道的道路系统,与周边高快速路系统对接,有效联系教育城与中新知识城,新塘工业区和增城市中心,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辐射作用。

六、组团依山傍水,通过山水之间的景观视线通廊形成山水联动。同时结合原有水系,打造收放有致的十字形中心生态带,营造现代式的岭南水乡特色滨水空间。对基地内的古建采取原地保护、有效利用的方式,使其融入公共绿地,作为岭南文化展示的窗口。

方案二,分享之河理想之城:

本规划以资源分享和激发理想为出发点,实现教区和城市发展的双重发展目标,整体发展框架考量城市弹性生长,融入东部山水城市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内涵,体现花城,绿城,水城的城市风貌.规划透过西福河蓝带和中央山体绿带,以”分享带”的创新理念,打造一个校区和城市共享共荣的活力新城区。规划主要特点为:

一、生态绿城—生态恢复,精明发展

设计结合自然环境,主要的发展轴源自于场地的自然力。尊重保护主要山体及河流,形成蓝绿交织的空间结构。

二、产业教育城—学以致用,知识创新

组团式功能格局考量各学校之间的学科关系和特色,引导产学界的交流,增加区域综合竞争力, 一期的13所学校分成三个组团,每个组团依托一所高等职业学院,以带动周边学校与城市发展。

三、田园生活城—岭南地景,增城文化

三大景观轴带勾画出整体风貌,以山体绿带, 西福河蓝带,体现岭南的田园生活内涵.

四、低碳智慧城—智能交通,绿色市政

通过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及管理和监控系统,实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

五、交流共享城—人本教育, 交流成长

促进校级间的交流互动,学校及城市的资源共享。组团之间规划大型的休闲公园、体育及公共配套设施, 开创“互动共享模式”。

方案三,智慧之树一木成林:

为达到教育城发展弹性及动态的目标,以“智慧之树、一木成林”为主题。规划体现四大特色:

一、山水共生,营建组团

空间格局:一核,一环,三廊,四组团,规划构筑环状

景观水环,使校园内外处处有水景。校园建筑整体布局依山就势,营造错落有致的山水生态校园。

二、服务共享,搭建中心

本次规划注重对教育城共享设施的研究,提出两级共享中心,关注校园内部的交往空间设置,围绕教学区设置“学术交流走廊”,围绕生活区设施“生活休闲走廊”,和联系两者设置“生活休闲走廊”。

三、城校共营,构建圈层

圈层式用地布局,充分体现校园对环境的均等性享用,展现先“校”后“城”的格局。交通上,建立相互独立的车行和慢行系统,通过两个系统的有效分离,创造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

四、文化共融,塑造特色。

本次校园建筑以岭南风格为基础,体现古典岭南、现代岭南和创意岭南三种建筑类型,并通过具有文化底蕴的环境设计,达成文化共融。

方案四,妙笔生花:

规划以妙笔生花为理念,构建显山露水的城市格局。以城为家,客家新风——树立一处文化坐标。

一、“岭南学智园,山水教育城”的总体构想

规划秉承“山水筑城”的理念,打造由广汕公路至文峰塔的智慧轴线,形成“一轴四心、两脉六园”的规划结构。三横两纵的主干道体系,开放式联系周边城市组团。采用TOD 开发理念,形成广汕公路城市发展带,自南向北形成城市—校园—自然的总体格局。

二、分级合理、共享开放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我们以校城融合的理念,落实体育、文化、会议、商业商务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确保科学合理的服务半径,方便师生与市民共同使用体育休闲中心、滨水商业区、一期会议中心等设施,形成滨河活力带和山林文化休闲区。规划强调设施的校际共享,结合组团内的开敞空间,设置组团综合服务中心,将各学校的生活、体育和休闲设施有机相连。

三、绿色便捷、多样安全的交通网络

以安全生态、城校共融为原则,建立环形回路有轨电车系统与舒适便捷的自行车出行网络;搭建分级合理、共享开放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利用“两横一纵”的高快速路体系和“三纵三横”的干道骨架,与周边城市功能组团间实现顺畅对接。

四、岭南田园的绿地景观

规划提取基地原有的景观特质要素,构建以自然山体、河流、湿地、田野为特色的景观体系。沿西福河打造缤纷多彩的滨水空间,结合体育、文化、商业和娱乐康体等设施,

打造生态湿地岸线、滨水休闲岸线、公园台地岸线等多种滨水空间,构筑“山水绕城间、花开香满园”的园区环境。

五、低碳智慧的生态技术

充分利用低丘缓坡用地,对场地进行整体的修山理水,采用生态雨洪管理技术,设置不同等级的雨水滞洪廊道和调蓄湖,形成滨河活力带和山林文化休闲区,方便师生与市民共同使用。

方案五,田园耕读处岭南新荔乡:

规划秉承可持续智慧城市原则,发展资源线索引导下的职业教育,构建行为模式引导下的空间形态。规划特点如下:一、总体规划

利用现状地形特征,在山脚、缓坡及河流两岸地区规划七大教育组团;一期组团强调以田园城镇模式集约发展,实现组团之间集聚共享。南部校园逐渐都市化,与轨道站点周边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设施紧密融合,;

二期组团地形平缓,生态特征较弱,强化轨道交通带动优势,形成城教融合的社区校园。

二、总体城市设计

(一)岭南智慧

岭南传统村落独具生态智慧与人文智慧,传统梳式布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