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调查问卷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组成员:熊亚鹏徐龙鹏曾亚奇

韩文斌桑周老松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学习,感情,就业,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状况正走向不良的方面发展,表现出孤独、苦闷、迷茫和焦虑等现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这种现象颇受家长,老师及教育各界人士所高度关注和重视,毕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人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调查对象:10级大学生

方法: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发放一共100份,回收到93份。

下面,我们将会对调查中出现的主要三个问题做详细的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我们问道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时,有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该引起重视,认真对待.在“大学校园里是否有必要可设心理咨询中心”的问题中有5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而40%的认为无所谓,然而,在“学生多久去心理咨询中

心一次”的问题中,有77%的学生选择的是从来不去,由此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还是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所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认真了解一下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当我们问到,仍有百分之十三的学生会选择憋在心里不说。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一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

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面对在大学生中发现的诸多心理问题,高校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拓宽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长期以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的讲授来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力求帮助学生积极适应环境,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自助能力,塑造完善人格。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等。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系统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应建立较理想的工作网络体系:一级网络系统——咨询

中心。中心由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组成,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同时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咨询、治疗,负责协调、指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级网络系统——学院。各学院传达并执行学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组织教师、学生班干部接受心理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本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能做出相应处理。三级网络系统——班。辅导员、班主任伴随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要通过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培养、强化,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洞察大学生的心理,并能合理地予以引导。

3、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将宣传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高校应充分利用广播、学报、校刊、网站等传媒,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各种心理调节的方法,以唤起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

4、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准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有助于他们心理素质的磨练与成熟。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认识国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使他们体验到人生价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提高,帮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