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技巧.共33页文档
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模板

连续报道特点:
时效性:在事态发展最新过程中的报道,要求时间跨度小,应是对新
近发生、正在发生或进展中的事态的最新报道,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 依据。
连续性:各次报道间要有机联系,内容上承上启下。每条新闻的报道
在时间上都是连续的。
完整性:从事态的产生一直追踪报道到事态的结束,总体结构上具有
完整性。
连续报道的题材主要应是事件性新闻。
发展历程: 在我国电视新闻界,真正开始重视连续报道是在80年 代电视新闻改革之中。 1984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中,首次设立了 连续报道评奖项目。(起点高,发展快) 1987年大兴安岭活火灾的报道,把连续报道推向了一 个新的高度。报道的成功显示了电视新闻连续报道已走向 成熟。
四、消息类电视新闻类型
电视新闻短消息
按时间长度划分
电视新闻长消息
1、电视新闻短消息(时长1’30)——“五个一”
(1)一个事件——从题材来看,它一般是一人一事的事件性新闻 (2)一个时效——即在时间上的最新报道,第一时间的报道 (3)一个现场——凡是事件都具有现场感,它通常是发生在一个 现场,不需要作延伸
一、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界说: 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追踪事 件,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 1、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 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 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时间、事态衔接,事态呈线性分 布。 2、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属于“现在进行时”。时 间跨度小,是追踪或跟踪报道,每篇报道连接起来,记录 了事态发展的全过程。从事态发生到追踪、跟踪一直到结 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的事态主体的全部。
个镇领导》 (4)从事物的对比中找角度 对比,即对事物的分析比较,是记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 的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思维的培养。如《从后排到前排 15米走了15年》
人物访谈节目策划案例

人物访谈节目策划案例人物访谈节目策划案例篇一:人物访谈节目策划书第一部分:前言(现实环境分析)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在与家人,同事的交往中。
他们为事业拼搏,拼得焦头烂额,身心倍感疲惫,很多时候,他们感觉前途渺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去走,这时候一档合适的访谈节目,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为那些为前途而迷茫的人指引方向。
也为那些在职场沉浮的人减减压,分享一下成功宝典。
第二部分:栏目定位(一)栏目概述一、栏目名称:《倾听》二、节目类型:访谈类三、节目主旨:剖析嘉宾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嘉宾四、节目定位:人物访谈类五、节目风格:轻松,自然,随意,减压六、节目时长:40分钟七、嘉宾选择:文体明星、感动中国人物,网络红人八、人物介绍:简单介绍嘉宾生平及主要成就九、现场布置:舞台正中见摆放一张圆形小桌,圆桌左侧放置一圆形单人小沙发,右侧放一长排沙发,嘉宾与主持人面对面,舞台与观众席形成两个同心圆,舞台后面是大屏幕,演播厅布置以暖色调为主,辅以简单的绿植十、节目流程(举例介绍)1. 播放片头:以节目logo为主,辅以简单的音乐,突出节目特点2. 开场白: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倾听》,我是主持人李静,我们这一期邀请的嘉宾是马苏,大家欢迎3. 嘉宾马苏登场,与主持人对话,对话内容可以涉及上大学时的经历、与孔令辉的相识(浅谈)、成名之初的彷徨与对现在生活感悟,谈谈拍戏过程中遇到过的各种趣事和令她印象比较深刻的导演。
主持人根据与嘉宾的谈话,适当增加其它话题。
对话过程中穿插各种剪辑的视频(她的影视作品如《北京青年》《大男当婚》以及他的好友李晨、杜淳、姚笛对她的印象等)4. 嘉宾表演节目【如《北风那个吹》】,跟观众互动,现场观众提问,主持人总结5. 片尾:今天跟马苏聊了很多她的故事,相信大家对马苏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我们相信马苏可以做的越来越好,也会有更多的人喜欢,非常感谢马苏今天参加我们的节目,谢谢。
访谈节目的策划方案

访谈节目的策划方案大家都知道,现在一些网络访谈节目热火朝天,那么你知道访谈节目的策划方案该怎么写吗?访谈节目的策划方案篇【1】一、活动名称名称:校广播站访谈节目(314会客厅)二、活动背景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广播站,西安工程大学校临潼校区广播站成立于20XX年,是直属于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的校级学生组织。
广播站是校园最具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也是最优秀的校级学生组织之一。
校广播站主要以校园文化为主线,贯穿整个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充分反映当前校园动态,突出实效性和真实性。
现由于广播站节目的不断完善及多样化,也同时为了使节目更加贴近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的在同学们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通过站内会议决定增设“访谈节目”以更好的完善广播站的栏目。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访谈节目”旨在更好的架起一座同学们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邀请校内知名人士与会坐谈,谈论内容涉及大学生活、当代大学生心理取向、就业指导……让同学们从中受益。
四、资源需要1、已有资源:普通电台播音设备、主持人(两名)、嘉宾、设备部控制人员(两名)、服务人员(若干)、通讯员一名。
2、需要资源:可移动话筒、两张会议桌。
五、活动开展Ⅰ、准备阶段1、嘉宾要求:校内知名人士(包括教职人员及学生)2、主持人要求:(1)相貌端正,有气质,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吐字清晰(2)能够引导嘉宾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反应迅速、能迎合嘉宾各种问答3、播出形式:直播,属于新闻类访谈节目,无现场观众,要求更好的穿插一些与现实相关联的社会时政资料,更好的为节目服务,使节目更有说服力。
4、播出内容:以嘉宾及具体情况而定,内容轻松逻辑严谨,传递同学们的心声,彰显校园生活。
5、校内宣传:展板、海报、校园广播其他节目宣传6、物质预备:人员及资源准备(详见四)7、明确时间:明确节目播出时间8、公文预备:办公部起草“邀请函”和“访谈协议”9、资料预备:编辑部查找与节目相关的一些社会时政资料,并提前整理好,节目中可穿插音乐。
谈话类节目

无忧PPT整理发布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谈话节目只占所有电视节 目中的小部分,大多数电视节目都是以与广播炯 然不同的样式出现,如电视剧、舞蹈、文艺汇演 、纪录片等。 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电视谈话节目以绝对优势 吸引住公众目光。就世界范围而言,在西方国家 ,电视谈话节目己成为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之一 ,占整个西方电视节目总量的60%-70%。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 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可分为: 新闻信息类、综艺类、日常生活类、 喜剧类、名人轶事类,以及以特殊观 众为对象类。
无忧PPT整理发布
按不同标准和视角,谈话节目的分类方式
:
按功能分类:娱乐性电视谈话节目、严肃性电视 谈话节目; 按拍摄地分类:分为演播室谈话节目与外景谈话 节目; 按播出方式分类:分为现场直播型谈话节目和录 制播出型谈话节目; 按现场观众分类:分为无现场观众类谈话节目和 带现场观众类谈话节目; 按受众定位分类:分为女性电视谈话节目、男性 电视谈话节目、青少年电视谈话节目、老年电视 谈话节目;
无忧PPT整理发布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以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 。 继96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实话实说》后,我国迅 速掀起电视谈话节目的热潮,如中央电视台的《 新闻会客室》、《艺术人生》、《对话》、《面 对面》、《相约夕阳红》、《五环夜话》、《十 二演播室》,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天 天向上》、《越策越开心》,江西电视台的《明 星面对面》等。
讨论型是严肃的,节奏一般是明快的,不会太过 沉闷,理性诉求贯穿于谈话之中。 讨论型谈话节目的主要内容选题有:话题讨论, 新闻述评.时政分析.财经探讨.等等。 例如:《对话》(央视)、《新闻会客厅》(央 视)等。讨论型的谈话节目观众面比较细窄,由 于选题的限制和政策原因,往往偏重于经济和外 交话题。一般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来自知识界, 办公室族群、关心政治经济现象的人比较热衷。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 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 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 的主要功能及目的是宣传、传播信息。 电视新闻是一种立体信息场的 传播,它拥有多种视听表现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信息参 与到传播过程中,多种元素综合作用,造就了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荧 屏世界。 总体说来,这些元素可分为两部分:图像和声音。 图像元素包 括画面、字幕、地图、漫画、动画、图表等。 声音元素包括解说、同期声、 实况音响等。
电视新闻的外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包 括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和评论类新闻节目。 而狭义来讲 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 联播》、《晚间新闻》、《新闻 30 分》等。 在报道形式方面,消息类电视新 闻的报道形式主要有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像新闻、字幕新闻、现场 报道和访谈新闻,不管是什么报道形式,其共性是新闻要追求时效性、 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规律,其取材方向是信息、情感和个性三个 方面。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制播流程为:A 报选题 B 审议选题 C 拍摄新 闻 D 制作新闻 E 审看新闻 F 播出新闻。 它所涉及的新闻制作部门的 日常工作包括: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和播出。 以下将从电视节目制作 播出的三个阶段分别解说这些内容。
电视新闻拍摄不同于电影、短片等艺术作品,它有着自己的特性。 首先,坚守真实性原则。 在电视新闻摄录过程中,摄像记者应忠实 地记录新闻现场发生的一切, 不能借口摄像艺术创作或其它原因导 演、摆布被摄人物或场景。 电视新闻的拍摄对象是客观真实的,新闻时 间发展也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摄像人员的敏捷、迅速地抓住有新 闻价值的画面及声音。 为了能在现场迅速拍到最能显现事物特征,体 现事物本质的声画素材,记者和摄像师通过现场调查采访和思考决定 选择哪些镜头,大型会议或重大事件摄像师根据议程提前思考决定采 录的主要内容。 其次,电视新闻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 原因是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需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同时也 能使新闻节奏明快。 当然,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的恰 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最后, 电视新闻拍摄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和 听觉细节,以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无声胜有声”的效 果,使该条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新。 例如八四年国庆大阅兵中的 “小平您好”的镜头。 二后期制作 1)单条新闻的编辑:它包括电视文稿的编辑、视觉元素的运用和 声音的合成。 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 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 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 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 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 电视新闻稿要通俗化,口语 化,注重画面,新闻导语要简洁明快。 二是画面的编辑,通过镜头的剪 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 剪辑像写文章,每个镜头是一个词 汇,剪辑更像作曲,每个镜头是一个音符。 有时画面还要进行技术处 理,使用地图图表等。 现在,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 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 多地关注“蒙太奇”。 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 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特 技与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 中的新闻,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强化感观效果等。 对有同期声的 片子加同期声字幕,人名字幕,需要加字板、图版进行解释性说明的, 也应在相应位置按规范要求叠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期包装手段的 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制作效果也越来越美观、大方、实用。 三是声音 的合成,有的新闻合成好解说和同期声,能大大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现 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和声音的合成主要使用 EDIUS 6 软件,此软件 中有多个声频轨道,使用同期声时把解说的声频轨道静音即可。 2)多条新闻的组合:在电视新闻编播方面,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经常采用“峰谷”的编排法。 “峰谷”的编排法是要用当天 最重要的、最 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 经常采用“第一新闻蜂 群” 的编排法以引起观众兴趣,“第一新闻蜂群”是在头条新闻之后应 安排新闻价值较小但在内容上与头条新闻相关的新闻进行补充与延 伸,以适应观众兴趣和注意力逐渐衰落的心理流程。 “新闻峰群峰谷” 之间的编排经常采用同类组合、对比组合、相关组合、形式差异组合的 编排原则。 三播出 播出分为录播和现场直播,均在新闻演播室中进行。 目前我国新 闻节目还是以录播为主, 绝大部分节目要等录制编辑好后才能播出。 制作好的电视新闻节目再通过图文制作播出系统编辑好电视节目播 出表,电视新闻按播出表编辑的时间播出。 一些实力(下转第 908 页)
访谈节目实验报告

黄冈师范学院提高型实验报告实验课题:电视访谈节目制作实验类型:□√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实验课程: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 201004班学号: ************实验人:黄问实验时间: 2013.03.12——03.26 新闻传播学院实验课题访谈节目制作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次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达到对前面所学的拍摄、编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巩固。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从电视节目的构思,到策划统筹、前期的采访拍摄,后期剪辑合成的全套工作,以求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要求。
3.培养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
4.通过小组协作及分工,每个人在节目创作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责,锻炼个人的专项能力(如策划、导演(导播)、拍摄、编辑、灯光、音响、制作、主持或解说等),同时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设备:摄录一体机、三脚架、电池、内存卡,录音棚,虚拟演播室三.实验内容:㈠电视节目的策划很多大学生来到大学,不是玩游戏就是谈恋爱,仿佛荒废了大学的思念光阴。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在大学怎么度过呢?我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访谈,请来两名在大学里有着自己的思想的学生来进行访谈,看看他们是怎么度过大学时光的。
这次谈话请到的我们身边的同学,平时再熟悉不过的人的身上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才是真正的访谈。
电视栏目定位是指一个电视栏目在策划阶段,对该栏目的功能、受众、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所做的规定性。
定位的本质是针对受众的心理特征,实现差异化的传播,准确、独特、清晰的定位意味着栏目自身与其他栏目之间有了明显的区隔效应,能够在电视观众心目中占领与众不同的地位,使他们对栏目形成特定的收视期待,从而不断提高栏目的收视效果,增强栏目的竞争力[1]。
个性是节目的生命,对校园电话谈话节目而言,也不例外。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每周日晚间播出的《对话》曾被北京青年报称为“最有品位的电视节目”,有人认为:它成功于分众时代,成功于节目定位在白领与社会精英这个所谓的“强势人群”。
记者访谈的提问类型与技巧

记者访谈的提问类型与技巧在央视国际网站上《面对面》主页中,截至2007年5月,可找到节目文本277期、采访手记15篇。
为了解栏目制作人员的意图对节目中议程设置的影响,本文任意选取了央视《面对面》中有采访手记相配合的三期节目文本作分析。
这三期节目文本及相关的采访手记是:《走进杨振宁内心世界:与翁帆的忘年恋浪漫美丽》(下文简称《杨振宁》)、张士峰的《八卦一次又如何》;《易中天:麻辣教授》(下文简称《易中天》)、刘畅的《顺之则昌,逆之则衰》;《朱力亚:感染艾滋病》(下文简称《朱力亚》)、李卫华的《朱力亚手记》。
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杨振宁》的子话题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使用最多的提问类型,是“陈述式”(即陈述事实)和“创造式”(记者根据已知信息作出的推测)。
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由于记者处于信息黑箱之外,而采访对象又不是特别合作,所以需用特殊手段来刺破信息黑箱。
“陈述式”问题,是记者陈述先前从其他渠道了解的信息,使采访对象不得不对此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反馈,从而达到由采访对象亲口证实或证伪该信息的目的。
“创造式”问题,是记者采访时把这个从已知信息作出的推测提出来,看采访对象对该推测如何反应,“一旦被访者对你的创造性的推断做了认可,谈话就会获得新的动力”。
(肯•梅茨勒著、李丽颖译:《创造性的采访》第4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在“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杨振宁》中,记者最想了解的子话题是忘年恋。
用高龄回国的子话题开了个头后,记者很快违反采访前“绝对不会去炒作杨先生黄昏恋”的约定,用一个“创造式+诱导式”的提问,“你好像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论过她,你介意说一说她吗”,转入对忘年恋的隐私窥探。
采访手记《八卦一次又如何》,摆明了这次采访的目的就是要披露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之间的忘年恋。
采访手记中说:“见到翁帆的时候,我相信摄制组的每个人都睁大眼睛仔细看了一阵子,至少我是这样……当王志让杨振宁给他们的爱情一个期限的时候,杨振宁开始坚持拒绝,说他们的谈话扯得越来越远了。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素,从整个采、编、播的制作流程来看,大致包括:选题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与播出策划。
一、选题策划成熟的电视栏目都有比较成熟的选题标准,选题被采纳与否即是一个选题把关的过程也是一个选题策划的过程。
通行的电视新闻选题标准主要包括:新鲜性、时效性、典型性、独家性、可操作性。
1、新鲜性其强调电视新闻选题策划要重点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
“新”是新闻的核心价值之一。
它所强调的是新信息,新观念。
发现和捕捉新闻的能力,不仅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杭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栏目于2000年首开先河,向社会招募拥有DV的百姓记者,直接参加电视新闻拍摄、采写、编辑的整个过程,大大地拓宽了传统新闻的取材,在寻求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道路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使电视新闻平民化含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伸。
在《新闻自己拍》中,普通的电视观众成为了栏目的主角。
他们纷纷将镜头对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大到城市建设、违章建筑,小到家庭故事,都被搬上了电视屏幕,使《新闻夜班车》节目呈现出多样化。
创建文明城市和西博会是2002年杭州人的两件大事,《新闻夜班车》在“自己拍俱乐部”成员间举行了两次大奖赛,主题是“寻找城市遗憾”和“我眼中的西博会”。
通过两次大奖赛,“新闻自己拍”的风格真正形成,个性化日趋成熟。
在众多的新闻样式中,“新闻自己拍”这种独特的形式已经被老百姓所接受,同时也被其它电视台采用。
《南京零距离》招募了50多人的拥有特定型号家庭摄像机的通讯员队伍,成立专门俱乐部,制定规程,这些百姓记者有的拍摄到很多现场独家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栏目生产推行制片人制已成为三地电视台新闻栏目管理的基本模式。
把栏目确定为单独的制作单位,制片人在栏目内享有相应的权利,制片人只对新闻主任或总监负责。
南京、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并不是按内容来设立新闻部、评论部、经济部,部下面再设科组,而是按功能以栏目为主建立大编辑部体制,以编辑为中心,设编辑部、采访部、技术部以及若干栏目组,中心设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