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要义 的快速阅读 ,进 而到以吸收细 节信息为 目的的细读 ,学 生的假设

步一步得到验证。从不 同的角度
理解文章 ,学生对于健康 身体需要
均衡饮食 、均衡饮食的概念等内容 图式 得到扩展 。通过第 三次 阅读 ,
(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表 2 格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填写
W h t d o n w a o tt e t p c a o y u k o b u h o i ? W h t o y u ot n e t a o f a ? d e S:. s . .
Mik p o u t l r

图 式理 论 指 导 下 的 初 中英 语 阅读 教 学
文/ 广州市萝岗区东区中学 朱胜华
所谓 “ 式 ” 图 ,是 指 每 个 人 过
通 过 这 两个 活 动促 使 学 生 思 考 、讨论 、开 口说 、动手写 ,在小 组互动 中 ,基础薄弱学生 的语言 图
地 阅 读课 文 了 。
旬和尾句 ,然后对材料内容作 进一
步预测 。
教师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说明文的写 作结构 ,帮助学生构建说 明文的结 构 图式 ,即 :开 头 ( 列举 1 —2个
教学进行到这一步 ,学生 的已
有 图 式 与 阅
N m s fod: a e fos o S m tiga ot od : o ehn bu o s f
下 面 以 牛 津 英 语 ( 海 版 ) 9 表 2 ieF o o p 上 A :Fv o dGru s ( )U i 3 “ aac dde”为 Gr i 上 nt A bl e it n an
章 ,辨认 文 章 体
裁 ,了解 文 章 结

图式理论实施于初中英语教学

图式理论实施于初中英语教学

图式理论实施于初中英语教学作者:石温萍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20年第01期【摘要】图式理论从出现以来,就得到了语言教师和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这一理论已经被用在教学当中,主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广泛。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通常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就针对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图式理论;英语阅读【作者简介】石温萍,甘肃省临夏县振华中学。

一、图式理论的概念和含义“图式”这个词最早是由康德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认识的结构和形式,可以通过图式创造过程实施的规则;后来,巴特莱特对图式进一步研究,发展了图式这一理论,也揭示了图式与知识的获得和应用具有紧密联系;而皮亚杰则将图式进一步发展,提出图式就是认识的结构;最终,鲁姆哈特提出了現代图式理论。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就有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图式理论,更有许多研究显示,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并且首先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开始被应用,之后才在听力、口语、词汇、写作、翻译等方面应用。

二、图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将图式运用在阅读教学中。

要想将图式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工作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阅读前,第二步是阅读中,第三步是阅读后。

阅读前,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图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对本次要学习的课文的图式知识进行预测,并且使新的图式知识向已有图式知识靠拢,产生相关性和一致性;阅读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对课文进行挖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新图式知识与自己原有的图式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新图式知识;阅读后,教师则需要带领学生巩固新的图式知识,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将所学的图式运用到实际情况当中,并尽量扩充新图式知识。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采用传统方法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已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改革。

图式理论这样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出为教师提供了改革的机遇,我们必须将这样的新鲜元素融入课堂中。

本文将对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具体介绍。

标签:图式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引言:图示理论下,将阅读活动分为三种图示: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通过激活图示来学习能够达到高效率记忆的目的,从而帮助阅读学习效益提升。

借助这一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有望达到新的目标。

但对于还不熟悉图示理论的教师来说,还需充分学习和实践。

1.课前填充图式相信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前,教师都会按照惯例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浏览一遍课文,查阅部分生词便匆匆结束,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图示理论进行深层次预习,完成部分探究任务,掌握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他们而言大有用处。

学生如果能够对文本材料涉及的相关话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与同学合作查阅相关的知识背景,交流互享成果,成就感得到满足,主动性得到发挥,理解阅读材料的难度就会降低。

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头脑中是否存在与文本材料相契合的图式知识,或者这些图式知识能否被激活,对于学生高效理解文章至关重要。

2.发挥图式的预测和推理功能读前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激活学生与文本话题相关的内容图式,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文本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之间搭建一架桥梁,促使学生能够对文本材料做出预测和推理。

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准备与文本材料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歌曲,介绍文化背景,进行话题导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话题联系的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副标题以及对课文中图片展开观察,对文章进行预测并推理文章的整个发展脉络[1]。

3.利用图式高效学习英语阅读教学的难度之一就在于文章中的知识量较多,学生既需要理解全文的意思,还需要分析语句,掌握语法、词汇,学习负担很重。

(完整word版)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一)

(完整word版)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一)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一)摘要:本文试图用图式理论来解释阅读过程,并分析学生不能阅读材料的原因,探讨图式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及提出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设想,即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创建新的图式知识,使图式知识相互作用,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图式;图式理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一、图式理论概述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图式是指高级的、复杂的、日积月累的结构,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Cook,1989)。

ThomasDevine(1987)将图式定义为: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一切知识都是以知识为单位(Schemata)的形式构筑而成的,这种知识的单元即图式。

Widdowson(1977)认为,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Rumelhart(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

图式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将会对把握文章内涵、内容和整体脉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中的作用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阅读.例如:我们提到“上山下乡”,三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明白,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不明白。

因为前者有这方面的图式,后者则无.再如一篇描写人们搓麻将的文章,没有搓麻将的外国人读起来就会如坠五里云雾,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说只是简单的重复,而离开课本,学生却成了“哑巴”。

图示理论的应用使各个单元有效整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通过表演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的活起来。

【关键词】图示理论;说;剧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其中八年级的四级目标明确指出,“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

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

能读懂短篇故事。

”如何让学生的所学到的英语活起来,能应用到生活中,有课堂走向课外,我尝试用图示理论来将两者有效结合,最终达到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和谐高效起来。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仍存在以下特点:①教师在传统考试的应试教学模式下倾向对语法、词汇、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而忽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致很多学生学的仍然是“哑巴英语”。

②现阶段很多外语教师在中学课堂采用的口语教学还是很古老,如“口头问答”是外语教学中最传统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问答可以根据语言知识与结构的要求进行,如颜色、交通工具等练习可以通过一问一答进行操练,达到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图式理论的概念图示理论首先由皮亚杰提出。

他认为,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三、图式理论让英语活起来,高效利用课堂1.新知输入,构建语言图示在我教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的时候,首先我是按照大纲要求给学生输入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并进行相关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单词、语法、习惯用语等语言知识,构建起语言图示。

然后让学生做有关该单元主题的口头练习,练习包括设定环境让学生对话练习,学生连贯地叙述所听过或读过的材料。

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他们要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

2.教授相关背景知识,构建内容图示在系统的学习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后,我们还需要给学生输入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当代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i+1”的输入假设:只有在接受足够的“输入”,学生才有教好的“输出”。

如何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强调背景知识或先前的知识对于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以原有的图式信息建构适合学习者再次学习运用的过程和方法,能更好强化认知,激活思维。

该理论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融合性,语言信息知识之间融会贯通,为更好的学习使用奠定基础;(2)生成性,对原有信息转化促进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完善;(3)辨别性,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更好识别运用,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该理论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便于他们在温故知新的学习中更好地学习运用语言知识。

一、从学生已有图式信息中拓宽文化背景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丰富思维感知。

围绕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需求,注重从现有的学习内容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感知,更能够使得他们在拓宽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从他们感兴趣、能识记的知识体系出发,用筛选的形式对他们原有的语言知识信息进行整合优化。

在深化感知的过程中,一方面,选取与学习内容相关或者相似的背景素材,帮助他们在全面学习中发现更多内涵信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知识的积累,鼓励他们在了解民情风俗、地理风貌过程中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

从已有图式信息中挖掘值得学习的内容,能使得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注重对现有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帮助他们强化认知感悟。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下同)8A Unit 5 Bird 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学中,依据学生对扎龙了解不够深刻的特点,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The wonderful place about Zhalong的有关自然风貌,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印象。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徐建和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1期摘要:图式理论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随着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也越来越多地被外语教学工作者关注并成功地应用于教学。

本文就图式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培养外语学习者在阅读理解,听力训练,词汇记忆等语言技能上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教学;阅读理解;词汇记忆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27-01图式(schema)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体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

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在其著作《纯粹理想的批判》中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概念的时候,只有把他们同这个人脑海里的固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概念。

1.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教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实践证明,教学中教师利用好图式理论,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信息,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都无意义。

它只是指导读者和听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及知识结构恢复构成意思。

根据该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文字信息、输入,然后读者在自己头脑储存的信息中寻找能够说明所输入信息的图式。

当这些图式被找到以后,读者就产生了理解,否则就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图式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图式,其中含有不同的结构层次。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建立起语言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图式理论来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含义。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教授阅读文章时的策略,如语言结构分析、语义分析等。

通过练习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语言结构和语义分析练习。

对于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使用图式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信息。

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识别和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记忆单词和语句。


过使用图式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并在阅读理解能力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运用“图式理论”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使“激活图式―建立图式―应用图式”的应用教学成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
策略,实际上也是一种外语学习的认知模式。

研究旨在分析学生学业背景带来的学习困难,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良性转换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图示理论;教学方法和策略;认知模式;激活图示;建立图示;应用图示
引言:
本文的选题是基于我校、我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实际而定的: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费时低效,学生厌学弃学等问题。

究其原因,教师层面看,有的教师缺少较高的理论层次和学术水平,无法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了解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学方法陈旧。

本文的选题也因为:英语课堂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逐渐多元化发展。

本研究具有较新的研究空间和较高的理论层次,值得探讨。

一、图式理论的研究综述
英语中,图式schema一词源自希腊语,来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

他从唯心主义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的认知活动,强调人是通过理念来认知世界的。

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最早将图式(schema)作为概念提出。

他从哲学层面分析,认为图式是连接大脑中纯概念与感知对象的纽带。

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在他的著作《记忆》中,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最早提出并应用了图式理论。

他认为图式是“人脑对过去的经验和反映的积极组织;对获得材料的重建和改造要受学习者先前经验的影响。

图式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中国外语界首位关注图式理论的学者是白云,之后很多学者开始详细介绍图式理论,在哲学等其它领域同样有学者关注研究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的阅读教学,听力教学,词汇教学,写作教学和翻译教学这几方面。

研究认为:语言习得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依靠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的选择,提取,加工,修正信息,创造性地重构意义的过程。

学习者大脑中存储的图式知识量,直接决定着学习效果。

二、图式理论的概念界定
图式: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是大脑中所存储的相互关联的知识,观点和
概念;是以等级层次存储于记忆中相互作用的知识单元。

它是一种知识的认知模式。

本文中“图式”特指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表征。

就外语教学而言,图式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指的是学生掌握的有关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

内容图式是指学生对所学材料的话题知识、文化知识、策略知识、任务知识等形成的知识存储认知结构。

形式图式学习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

语言学习就是建立在这三种图式的基础上的。

这些图示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

简单如字符,复杂如知识网络图,抽象如意识形态,具体如经历。

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

图式理论:图式理论是认知发展论的核心概念。

它研究的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对新的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吸收新信息形成新图式的认知心理过程。

图式理论适用于多种研究领域,如哲学,心理学等。

本文特指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具体说,它是指:图式,作为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知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已有的图式会影响和支配学生对新的语言信息的理解和掌握。

换言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平是建立在已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之上的。

图式理论要研究的是:如何把学生头脑中的这三种图式激活,联系,运用起来,
帮助学生建构新图式,获得新知识。

三、图式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图示理论对新知识结构具有预期,推理,过滤,筛选,调整,改造,派生,迁移的作用。

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以下作用:
1.克服学生在认知学习的障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对新知识结构具有预期,推理,过滤,筛选,调整,改造,派生,迁移的作用。

3.缩小不同学生图式背景的差异,有效转化学困生。

四、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研究
(一)教师方面――做好需求准备,设计教学活动,帮助激活已有图式。

1.准备充分的背景知识,建立课堂教学语言资料库。

2.做好学情分析,推断学生已有的图式结构。

3.提供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对话,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图式。

(二)学生方面――借助已激活的图式,自主建构新图式,实现语言习得。

1.语言图式的建构――运用头脑风暴法,比较法,联想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多种方法建构。

2.内容图式的建构――借助主题句,关键词,英汉思维
习惯对比,特殊文化代表符号,列图表,写纲要,填充语义图等方式建构。

3.形式图式的建构――区分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即英语是直线式思维,汉语采用迂回式思维。

从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等不同语篇体裁的结构特点上建构。

(三)课堂活动方面――迁移应用图式,巩固目标语言。

教师和学生的“激活图式――建立图式”的认知过程贯穿于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最后要达到“迁移应用图式,巩固目标语言”的目的。

听说读写的活动,对图式的侧重和应用方法各有不同:
听―侧重情境式图式的激活,说―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读―交互式阅读模式的应用,写―侧重直线式写作思维图式的指导。

五、结语
本文将图式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实践层面整合建构,将图式理论在阅读,听力,写作,翻译等方面的研究理论融合提炼,应用于课堂教学,从教学方法,策略,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创生一种较有实践性的教育理论,可以为更多学校汲取,借鉴和应用。

通过研究,建立外语课堂教学的通用认知模式,并且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解决英语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
进学生的语言认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