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谟县应对灾害的做法与经验有以下特征:一、建立了适应本级和本地灾害发生特点的综合防灾体制机制由于地质灾害频发,贵州省望谟县完善了《县城防洪应急预案》,组织山洪应急演练,建立了贵州省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三地的小流域区域联防工作机制和应对洪灾的群众联防机制,逐步形成了适应本级和本地灾害发生特点的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二、气象灾害Biblioteka Baidu测预警特征“气象要素-灾害预警-预警处置”的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对望谟县山洪灾害防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工作方式确定了乡镇准备转移、立即转移的本地降雨量预警指标。然后,结合预警模型指标确定预警等级,当监测站雨情达到响应临界值时,产生预警,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灾害过程中,贵州省气象台比实况提前近5个小时发布首个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提前20分钟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在灾害发生1小时前,提醒望谟县气象局可能发生山洪。望谟县气象局与实况相比,提前35分钟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前20分钟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提前10分钟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作出叫应处置和区域联防,为群众避灾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三、气象信息传播特征突发自然灾害的信息传播主要体现了两个特点。其一,快速、有效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方式。“三个叫应”工作方式主要是指在强降水出现前后,气象预警信息服务要在第一时间“叫应”省及市(州、县)党政领导、“叫应”乡镇党政领导、“叫应”乡村气象信息员。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三级气象部门分别采取
二、灾情
此次特大山洪灾害给望谟县造成了严重损失。据民政部门统计,截止6月9日7时,望谟县受灾人口13.9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54万人,因灾死亡21人、失踪3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万公顷,倒塌房屋2403间;部分道路、桥梁等损毁。
三、灾害成因分析
造成此次望谟暴雨山洪灾害主要原因一是上游降雨强度大,二是望谟地形、地貌特殊(图3)。望谟县中部以北为山地,南部为江河谷地带,地形落差极大,雨水山洪泥石流极易汇集。受灾最重的打易(包括新屯、县城)、打尖、乐旺分别在3个不同的小流域内,均位于北部山区,受灾处地处山坡下部,接近沟底,易受山洪影响。此外,河道行洪不畅,山洪泥石流来势凶猛并发生在深夜,也给人员转移和避险带来一定难度。
2011年6月6日,贵州省望谟县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最终成功转移疏散4.5万人,与灾害本身的破坏性相比,灾害损失被降到最低,是山区气象防灾减灾的一个成功案例。灾害概况及成因灾害是指由于某种不可控制或未能预料的破坏性因素作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突发或积累性破坏或恶化的现象,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6・6”山洪泥石流灾害是典型的小流域突发性特大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过程,呈现突发性、能量集中、冲击力强、破坏性大的特点。一、地形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望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落差大。一旦小流域上游地区出现强降水,下游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引发山洪等灾害。望谟县境内河流交错,境内河流多为山区河流,河床深切,险滩急流较多,洪水陡涨陡落的特征明显。望谟特殊的地形、地貌是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二、短时强降水是灾害直接诱因2011年6月5日夜间到6日凌晨,受低空急流和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望谟县3小时内有8个乡镇出现了暴雨,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物源条件也是泥石流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望谟县境内的土壤多为红壤,地表岩性多为页岩和泥质岩,山高坡陡、河床深切,一旦发生山洪,泥沙就会被洪水裹挟,进而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四、人河争地是导致灾害的成因之一望谟县以山地为主,可利用土地少。近十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和区域人口增长,人们不断的在河滩地开垦种地,侵占河道、修建房屋,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另外,降雨主要集中在望谟县北部山区,县城区雨量小,造成望谟河下游群众麻痹大意,也是造成灾害的原因之一。气象防灾减灾特征减灾工程、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科技支撑、人才培养等是减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强降雨中心区域的逐小时降雨量来看,望谟北部降雨集中、强度大,特别是打易镇连续6个小时的小时降水量均达到暴雨标准(小时降水量16毫米),其中6月5日23时至24时雨量达105.9mm,是小时暴雨标准的6倍多(图2)。此次过程的降雨总量、降雨强度均超过了望谟县受灾严重的2006年(6月12日晚至13日凌晨,望谟县4小时降雨量196.7毫米)和2008年。
摘要:2011年6月5日夜晚至6日凌晨,贵州南部的望谟、贞丰、兴仁、罗甸等县出现了短时强降水天气,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短时降水强度大、累计雨量多,加之特殊的地形地貌等原因,导致望谟县发生特大山洪灾害。
一、雨情
6月5日夜晚至6日凌晨,贵州望谟县中部以北地区出现短时强降雨,部分乡镇出现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其中打易镇(315.0mm)、新屯乡(127.6mm)、岜饶乡(113.2mm)、坎边乡(87.4mm)、郊纳乡(80.9mm)的12小时(5日20时至6日08时)降水量均超过80毫米(图1)。
●姚秀萍王丽娟吕明辉山区暴雨灾害应对策略山区作为巨大承灾体之一,地质条件比较恶劣,孕灾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化,暴雨致灾形势严峻,本文通过对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6•6”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功应对的案例分析,为山区应对突发性暴雨灾害提供有益参考。23总第186期2012.8.上《中国减灾》电话方式“叫应”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乡村信息员。其二,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传播信息的作用。四、智力决策的特征气象服务的专家和业务人员,是突发性暴雨预报预警制作发布的一线人员,为整个山洪泥石流防御的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突发性暴雨灾害的预报、防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也能够弥补强天气造成监测基础设施损坏、数据传输中断、客观资料缺失等易导致决策失误的问题。当望谟县打易、郊纳等乡镇的自动雨量站被冲毁、数据传输中断时,县气象局立即派专人到沿望谟河上游和望谟桥头实地观测水情,为快速准确发布暴雨预警提供了第一手实况资料。气象信息员在基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现状为了解气象信息员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中的现状,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于2011年6月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16名气象信息员进行调查。受访气象信息员覆盖26个省(市、区),调查内容包含气象信息员在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情收集与需求反馈、防灾减灾知识普及、防灾减灾意识培养5类测评指标。一、传播预警信息气象信息员对农村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作用巨大。调查显示,82.4%的气象信息员认为手机是接收气象预警信息最为有效的方式;76.3%的信息员采用电话、村委会高音喇叭播报预警信息。信息员接收的气象信息内容以预报预警信息为主。气象信息员在灾情收集、气象服务需求反馈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仅四成信息员进行过灾情收集,14%的信息员以电话方式进行过服务需求反馈。二、组织群众避灾转移气象信息员在组织群众避灾中的作用明显。85%的气象信息员对暴雨、洪涝、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关注度较高,而且64.4%的信息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群众避灾的责任心。目前,41%的信息员每年都会组织群众避险三次左右。三、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在气象科普宣传中发挥积极作用。59%的气象信息员每年开展面向村民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气象信息员在基层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组织群众避灾转移、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方面工作效果显著,但在灾情和需求反馈方面作用较小;同时,信息员队伍流动性大、灾害应对和防御技术知识缺乏、单一的预警信息内容无法满足信息员的使用需求等问题突出。山区突发性暴雨防灾减灾的建议贵州省望谟县“6・6”山洪泥石流气象服务的成功案例表明,在应对山区突发性暴雨灾害方面,建立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传播、评估体系不可缺少。以下就山区突发性暴雨防灾减灾提出几点建议:一、进一步提高突发性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预防为先,预防为重。防灾减灾是否成功与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的准确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气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突发性暴雨预报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暴雨落区、落时和强度的预报水平。同时,各地气象部门要根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联动速度,科学掌握预报预警发布的节奏和时机,使预报预警信息在政府组织防灾避险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二、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效果评估突发性暴雨致灾往往会产生灾害链效应,此类灾害防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决策过程,需要引入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一方面,要加强突发性暴雨成灾机理研究、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承载体脆弱性评估,真正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另一方面,在成灾机理的研究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方法研究、风险规避方法研究、应急管理预案研制、因地制宜的应对机制的探索,以及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评估、应急管理方法效果评估,注重工程手段和非工程手段结合,从而最终达到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目的,以满足综合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管理的需求。三、进一步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是科学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的有效手段。实际上,气象信息员在农村防灾减灾中作用的发挥与信息员的身份密切相关。有固定收入或国家事业行政人员兼任的气象信息员作用显著;非国家事业行政人员担任的气象信息员,存在无待遇、人员流动性大、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因此,气象部门必须探索气象信息员与其他部委信息员职能共担的方式,逐步调整气象信息员人员组成结构,增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加强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和灾害防御指导,以利于快速、有序、正确地应对突发气象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