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人的思考和追求--先哲智慧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争造就了永恒的生成 -- 人的幸福在于为正义而斗争。 “最优秀的人宁愿取一件东西而不要其他的一切,这就是:宁取永恒的光荣而不要
变灭的事物。可是多数人却在那里象牲畜一样狼吞虎咽。”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乐,那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时是幸福的了。”
他强调“逻各斯”不仅是宇宙的普遍法则,而且也是人人应当遵守的共 同的行为法则和命运的“守护神”。他认为,人们只有认识“逻各斯”,并按 照“逻各斯”的普遍法则生活,才有道德。在他看来道德是与求得快乐和幸福 相联系的,幸福在于智慧、认识并遵从逻各斯。
克洛苏斯感到惊讶地问梭伦为什么说他是最幸福的?梭伦回答说,特拉斯城 实, 正逢同家盛世,有几个好名声的儿子,一生没有遭到困乏,并且热爱祖国,为 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表现了光荣和勇敢。克洛苏斯对棱伦的回答很不满意,又问 在特拉斯之后还有没有人比他更幸福。梭伦回答说:还有,就是阿尔哥斯的克利奥 比斯和比多。他说这两个人兄弟友爱,孝敬父母,超过了其他一切人。他们为了母 亲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安静而无痛苦,因此他们是最幸福的。
“仅只安排一个中等的财富”。一个人要获得幸福,他认为,一方面要节制 欲望,拒绝一切无益的享乐,因为节制可以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更加强烈;另一方 面要努力做到心灵的安适和宁静,不为任何恐惧、迷信或其他情感所困扰,平静地、 安泰地生活着,这才是生活的目的所在。 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的宁静淡泊,才得到愉快。
克洛苏斯这段反省的自白,可以看作对棱伦幸福观的一个必要的注解和评 价。据说居鲁士因此释放了克洛苏斯,并且使他后来受到世人的尊敬,直到老死。 从这里,流传下来一句趣话,说梭伦一句话救了一个国王,教育了另一个国王。
二、赫拉克利特论幸福 赫拉克利特因为酷爱哲学,所以将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让给了兄弟,他
写了一本书《论自然》,这本书很晦涩,他把这本书藏在神庙里,这本书现在 已经失传了,我们只能从遗留下来的残篇了解他的哲学观点。 这个人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特别,他在年青的时候说自己什么都不懂,长大后 宣称自己什么都懂,他不向任何人学习,他说“向自己学习”,从自己那里可以学 到所有的东西。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启示: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答案告诉我们:
1、必须工作,有工作,才会使人快乐; 2、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 3、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记报酬的爱; 4、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他在60岁死去的,死于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种疾病使他身体内充满了水,熄 灭了他生命之火。
这个奇特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十分厌恶他的同胞,他高贵的眼睛始终仰望 苍穹,他离开了城邦,到山间流浪,过着吃草根啃树皮的艰苦生活,死后给野狗吞 食了。
古希腊哲学辩证法思想的 集大成者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关于逻各斯和对立面统一的思想
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需的东西,反之,人则要求超过这个。 凡期望灵魂的善的人,是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追求肉体快乐的人则 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三)幸福在于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
一个竞技演员还在进行比赛,就宣告他是胜利者给他戴上荣冠一样,是一种不可靠 的、不足凭信的判断。
归纳出梭伦的幸福观: (一)人的幸福是受神意制约的,是神赐的。神对人的幸福的要求是必须注意一生
直到最后结束,不能只顾一时的幸福。幸福生活不是暂时的而是善始善终的。 一时的幸福,只能说是幸运,而不能说是幸福。 (二)人的一生会发生许多意料不到的事。 财富可能易手,豪富可能招祸。因 此,纵然是富豪,除非他幸福地把全部财富一直享受到临终,都不能说他比仅 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是幸福的。 (三)只有财富并不能决定幸福,还必须要有德行。德行与财富比较,德 行更重要。 财富并不等于德行,有富而可鄙的人,也有穷而有德的人。财富可以易其手,德行 则永垂不朽。没有德行的富豪,并不比有德的穷人更幸福。只有诚实、公正、友谊、 孝敬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 (四)中庸之道是神赐的智慧。按照中庸之道对待人生才是智慧的人。对待财富 既要防止极富,也要防止极贫,只有中等财富才能得到幸福。虽然中等财富不能象 富豪那样满足Hale Waihona Puke Baidu望,经不住大灾难,但它能比富豪较少地遇到灾祸,并且还会享受 到身体康健、生活安定、心情愉快等好处。
在普鲁塔克的《梭伦传》和希罗多德的《历史》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说有一次,梭伦去撤狄会见吕底亚的国王克洛苏斯。克洛苏斯想叫梭伦颂扬他是世 上最幸福的人。他以为世人都会把金钱财宝石看作最可贵的东西,都会把拥有金银 财宝,享受荣华宝贵的人否作是最幸福的人。于是,他便用珍珠、宝石、采衣、金 饰之类的东西把自己装饰起来,打扮成一个俨然最尊严、最宝贵的形象,与梭沦相 见。但是梭伦见到他以后丝毫没有羡慕和惊讶。克洛苏斯又命令自己的臣仆带领棱 伦参观他的宝库,并问梭伦:“到目前为止,在您所遇到的所有的人中间,怎样的 人是最幸福的?”他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人间最幸福的人,满以为梭 伦会颂扬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梭伦回答说:最幸福的人是雅典的特拉斯。
棱伦前后讲了六七条关于幸福的条件,就是只字不提克洛苏斯希望他说的 那个条件,于是克洛苏斯发怒了。他说:“你全然不把我放在幸福的人之列吗?” 棱伦既不愿意阿谀奉承他,也不想再激怒他,就对克洛苏斯说:“吕底亚的王啊, 既然神把一切其他幸福在中庸之道里赐给了我们希腊人,所以我们的中庸之道就给 了我们一种智慧。象这样一种智慧,因为看到人生的变化无常,所以不许我们为了 目前的好境而妄自骄矜,或称羡他人的在以后还要发生变化的幸福。因为每一个人 的将来,都是变化不定的。当神赐予一个人一生顺境的时候,我们就称那个人是幸 福的人。可是当一个人还活着,还在冒生活的危险,就宣称他是幸福的人,这就象
据说,梭伦离开克洛苏斯以后,这个被触怒的国王仍然没有变得聪明。最后, 这个傲慢无比、自诩是世上最幸福的国王,在战场上被波斯国王居鲁士俘虏,被判 处火刑。当他被绑赴刑场放到木堆上时,他悲哀地叫了三声“梭伦”。居鲁士问他 梭伦是什么人。他说:“这个人是希腊的圣人之一,我曾经约请过他,但并不是为 了向他学到我所缺乏的东西,而是为了使他看看,并且在离开我时,证明我当时所 享的幸福。我现在觉得,我失掉这种幸福的害处,比我当时享有它的好处还多。因 为当时我享有它的时候,从它所得到的好处只是一种虚名而已。可是,当我失掉它, 却产生了真实的可怕的痛苦和无可补救的灾难。而那个人,从他当时所见而推测到 这样一种未来,却叫我应当把一生看到最后,不要让不可靠的想象使我敢于骄矜傲 慢。”
大学生人文与人生教育系列公选课 先哲智慧人生 4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5
第四讲 幸福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的思考和追求 一、从梭伦谈起 财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幸福, 没有一个人在死前可以被称为幸福的 。 --梭伦 一个活着的人不管他有多么巨大的财富,都不能肯定他是幸福的。因为人生变化 无常,财富也经常易手,因此,对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是幸福的判断,在他生前根据 其财富是不可能作出的,只有在他死后才可以断定。
三、德谟克利特论幸福 德谟克利特(Democritos,约前460-前370)是希腊第一位百科全 书式的学者。他出身家境富裕,是阿布德拉的一个富商,受到良好的教育,游 学埃及、波斯和印度等。他博闻强记、旷达诙谐,被人们称为“欢笑的哲学家”。
据说,他的学说涉及到哲学、逻辑、修辞、科学、伦理、教育、艺术等当时人 类知识的每一个部门。他自称:“在我的同辈人中,我漫游了大地的绝大部分, 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我看见了最多的地方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 人的讲演。”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代表了古希腊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
“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伊壁鸠鲁 (二)无忧之乐 平安是福,知足常乐
“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三)苦中求乐 篮球女孩
被车祸夺去整个下半身的8岁云南陆良县女童钱红艳,四年来只能将剩 下的身躯装在半个篮球里“行走”。被车祸夺去整个下半身的8岁云南陆良县 女童钱红艳,四年来只能将剩下的身躯装在半个篮球里“行走”。
因为那些贪图财富并且被别人看作很有福气而又无时无刻不想着钱财的 人,就会被迫不断地投身于某种新的企图,并陷于贪得无厌,终至做出某种为法律 所禁止的无可挽救的事情来。因此不应该追求这一切,而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有的, 并且把自己的生活和那些更不幸的人去比一比。想想他们的痛苦,你就会因自己有 比他们较好的命运而庆幸了。如果接受了这一原则,你就能生活得更愉快,并且驱 除了生活中不少的恶:嫉妒、仇恨和怨毒。
四、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kpikouros.前341—前270前)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最 大的幸福——快乐。 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 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 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一)快乐主义的基本思想
我们并不选取所有的快乐,当某些快乐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时,我 们每每放过这许多快乐;如果我们一时忍受痛苦而可以有更大的快乐随之而 来,我们就认为有许多种痛苦比快乐还好。
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 的,我们才竭力以求避免痛苦和恐惧。我们一旦达到了这种境地,灵魂的骚动 就消散了。
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的宁静淡泊,才能得到愉快。赤贫和豪富 惯于变换位置,并且引起灵魂中的大骚扰。而从这一极端到另一极端动摇不定 的灵魂,是既不稳定又不愉快的。因此,应该定心于那可能的东西,满足于我 们力所能及的事物,不要太注意那些作为人所嫉妒和羡慕的对象的人,思想上 也不要老是惦念着他们。毋宁应该把眼光导向那些生活贫困的人,并且想想他 们的痛苦,这样你所能支配的这点财富就会显得很大很可羡慕了,并且不会再 因为永远想要更多而给自己的灵魂带来伤害了。
原子和虚空 太阳和月亮 大宇宙和小宇宙
(一)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目的
对人,最好的是能够在一种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中生活,并且尽可能减少受 痛苦。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 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二)精神上的幸福高于物质上的幸福 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孟子: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五)学会快乐 快乐调查(二):什么样的人最快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 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双臂缺失少女感动深圳 (四)处处有乐
天伦之乐 相濡之乐 求知之乐 相爱之乐 友情之乐
兴趣之乐 助人之乐 劳动之乐 游乐之乐 歌舞之乐 成功之乐 胜利之乐 奉献之乐 陶行知——教育学家,一生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宁静之乐
没有德行的财富是不可能幸福的 梭伦关于幸福的这些思想,超出了当时只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的 人,而把对幸福的理解又提高了一层。在梭伦看来,财富对于幸福是重要的条 件,没有一定的财富,就不能保证幸福。但是他更注重德行,认为没有德行的 财富、不义之财,是不可能幸福的。他说:“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 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相交换。” 梭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对“幸福”范畴作了理论的探讨,开创 了幸福论伦理学的先河,正如黑格尔所说,它“反映了当时的反思观点”,树立了 一个“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