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培养基的优化
植物乳杆菌如何培养及应用

植物乳杆菌如何培养及应用植物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有益菌种,在食品工业、畜牧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培养方法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植物乳杆菌的培养及应用。
一、植物乳杆菌的培养植物乳杆菌是一种需氧、兼性厌氧的杆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较宽松。
下面将分别从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培养基选择植物乳杆菌的培养基可以选择一般的细菌培养基,如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等。
常用的培养基有Lactobacilli MRS、De Man Rogosa Sharpe (MRS) 等。
2. 培养条件植物乳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30-40摄氏度之间,最适生长pH大约为6-7.5。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辅助生长因子,如葡萄糖、酵母浸膏等。
3. 培养方法a. 液体培养法:将所选的培养基配制好后,加入适量的植物乳杆菌菌种,培养于摇床或培养箱中。
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菌株的需要进行调整。
b. 固体培养法:将所选的培养基配制好后,装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点接植物乳杆菌菌种,然后在恰当的温度下孵育。
孵育结束后,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二、植物乳杆菌的应用植物乳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涉及食品工业、畜牧业和医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领域。
1. 食品工业植物乳杆菌主要应用于酸奶、发酵牛奶、发酵肉制品等食品工业中。
其能够发酵乳糖产生乳酸,降低食品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鲜效果。
此外,植物乳杆菌还可以产生具有特殊风味和香气的化合物,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
2. 畜牧业植物乳杆菌在畜牧业中有着重要作用。
它可通过发酵制备酸菌预混饲料,能够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植物乳杆菌还可以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改善动物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长性能。
3. 医药领域植物乳杆菌在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肠道中定殖和繁殖。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5培养基的优化

J 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9 6 4 6( 2 0 1 3 )0 7 b 一 0 0 0 1 — 0 3
德 氏乳杆 菌保加 利亚亚种 L B 5培 养基 的优化
李 佳, 殷文政 ,孙洁宇
( 内蒙古农业大学 食 品科 学与工程学 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1 8 ) 摘 要 :对具有黏度高 和后酸化度低 的特性 的一株 德氏乳杆菌菌保加利亚亚种 (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b u l g a r i c u s )L B 5的最佳培 养基进行研究 ,根据保加利亚乳杆 菌的营养需求 ,以 MR S为基础培养基 ,先确定最佳 的碳 源 、氮源 、缓 冲盐等 ,再 通过 响应面对主要 因子进行筛选和优化 ,最 终确定 L B 5的培养基 为 :葡萄糖 1 6 . 5 0 g / L,大豆蛋 白胨 2 4 . 0 0 g / L ,酪蛋
植物乳杆菌素产生条件及分离方法的优化

现代食品科技Modern Food S 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 Vol.30, No.10植物乳杆菌素产生条件及分离方法的优化姜黎明,罗义勇,王良才,李晓然,柳陈坚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目前植物乳杆菌常规发酵产生的植物乳杆菌素产量一般较低,优化植物乳杆菌素的产生条件和分离纯化方法是提高其产 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 3 株 Lb. plantarum 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发酵时间、温度、培养液初始 pH 值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 Plantaricin 产量的影响。
基于优化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再探究五种不同 Plantaricin 的分离纯化方法,使两者达到最佳组合。
研究发现: (1)发 酵时间在 28~35 h 内,温度 30~37 ℃,培养液初始 pH 在 6.5~7.0,10 g/L 葡萄糖和 10 g/L 蔗糖为碳源,10 g/L 蛋白胨、5 g/L 牛肉膏 和 5 g/L 酵母粉为氮源,2 g/L 磷酸氢二钾、0.2 g/L 硫酸镁、0.05 g/L 硫酸锰、 2 g/L 柠檬酸铵和 5 g/L 乙酸钠为无机盐,1 mL/L 吐温-80 为乳化剂,优化后 Plantaricin 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 1.5 倍以上; (2)最佳分离方法为超滤法。
发酵液通过超滤法分离后,回收率达到 了 71%。
本研究为获得尽量多的 Plantaricin 以及 Plantaricin 工业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素;产生条件;分离方法;优化 文章篇号: 1673-9078(2014)10-218-2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10.037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Separation Methods for PlantaricinJIANG Li-ming, LUO Yi-yong, WANG Liang-cai, LI Xiao-ran, LIU Chen-ji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yield of plantaricin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hrough conventional fermentation is relatively low. Therefore, optimization of plantaricin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methods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its yield. In this study, three strains of L. plantarum were chosen as fermentation agents and 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ime, temperature, initial pH of the culture, and medium composi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plantaricin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uch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ive different methods fo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lantaricin were explored and the best combination was identified as follows: fermentation time of 28~35 h; temperature at 30 ℃~37 ℃; initial pH of the culture medium at 6.5~7.0; 10 g/L glucose and 10 g/L sucrose as carbon sources; 10 g/L peptone, 5 g/L beef cream, and 5 g/L yeast powder as nitrogen sources; 2 g/L potassium hydrogen phosphate, 0.2 g/L magnesium sulfate, 0.05 g/L manganese sulfate, 2 g/L ammonium citrate, and 5 g/L sodium acetate as inorganic salts; and 1 ml/L tween-80 as emulsifier. Under these optimized culture conditions plantaricin yield increased by at least 1.5 times. The optimal separation method identified as ultrafiltration, where the recovery rate reached 71% after fermentation broth was extracted by ultrafiltration.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thu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evidence for increasing plantaricin yield 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plantaricin; production conditions; separation methods; optimization细菌素(Bacteriocin)是由某些细菌通过基因编 码、 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抗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
植物乳杆菌LPL-1产细菌素发酵培养基优化

tests and Plackett~ Burman tes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eepest grade test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the optim al medium com position was followed as glucose 2.08% , yeast extract 0.5 1% , tr y ptone 1.02% , beef extract 1% , Tween 一 80 1.02 mL/L, K2 HPO4 3 g/L , NaAc 0.5% , MgSO4 0.2 g/L, MnSO4 0.3 g/L,tri—amm onium citrate 2 g/L ,and ddH 2 O 1 L. Under the optim al conditions,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reached up to 752.1 1 AU/mL which was increased by 1.62 tim es.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potential use of bacteriocin as a food preservative in the food industry. Key w ord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L 一 1; plantaricin LPL 一 1; fermentation m edium ; response
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Op i z t no f r e t t n c n i o sf r a t r c nb t mia i o f e m n a i o d t n o b ce i i yLa t b cl sp a tn nL B1 o i o co o i u ln a u B. l
xI n , NQi qa , H NG J ghn , H NGLeig H ni EYigQr a i Z A n seg Z A i n , AOYal g n n i b n
a mm o u i ae2gL, a n su ulaeO2 m , i tsi nim ct t / m g e im s ft .8g r dpo sum y r g np s hae2g , a g n s ulaeO.5g L,we n・ 04 m儿 . a h d o e ho p t m m n a e es ft 2 / t e 8 Und rte e h a v o di o s p o ucinofh s cei cnc udr a h 1 2 0A U/ , bo ec n t n , r d to ti tro i o l e c 0 4 i ba mlwhihwa n ra e yt e d o c sic e s db ef sc mpae a f o ii l r u t n. hr ol rdt t t rgna od ci oh o p o
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b1的产量与菌体生长相关生物合成方式表现为初级代谢机制这与绝大多数细菌素研30002500皇2000当1500s1000楼500雌0最时问il围1植物乳杆菌lbb1的生长与发酵上清液细菌素效价曲线f畸u怕1cellgrowthlactobacillusplantarumlbb1bacteriocinproductionsupematant22培养温度对植物乳杆菌lbb1产量的影响15土525303742温度图2不同培养温度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f白u他2effectdifferenttemperature013bacteriocins分别将接种植物乳杆菌lbb1的mrs培养基置于室温15525303742培养测定菌体生长与发酵上清液细菌素效价结果图2表明在37培养时植物乳杆菌lbbi产量达到最大值2560aimi且菌体生长较好故确定最适培养温度为3723培养基初始ph值对植物乳杆菌lbb1产量的影响将mrs培养基的初始ph值分别调为4050607080以1接种量接种培养测定菌体生长与发酵上清液细菌素效价
植物乳杆菌LPL-1产细菌素发酵培养基优化

植物乳杆菌LPL-1产细菌素发酵培养基优化王瑶;李琪;李平兰【摘要】乳酸细菌素是细胞在转录翻译过程中通过核糖体机制合成,并分泌到菌体体外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细菌素具有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及易被人体降解的特点,因此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的产量,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效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 试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为葡萄糖质量分数、胰蛋白胨质量分数与吐温-80体积比,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质量分数2.08%、酵母粉质量分数0.51%、胰蛋白胨质量分数1.02%、牛肉膏质量分数1%、吐温-80体积比1.02 mL/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3 g/L、乙酸钠质量分数0.5%、硫酸镁质量浓度0.2 g/L、硫酸锰质量浓度0.3 g/L、柠檬酸氢二铵质量浓度2 g/L、蒸馏水体积1L.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752.11 AU/mL)比优化前(286.67 AU/mL)提高了1.62倍.因此,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为菌种与细菌素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8(049)009【总页数】7页(P311-317)【关键词】植物乳杆菌LPL-1;植物乳杆菌素;发酵培养基;响应面【作者】王瑶;李琪;李平兰【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0 引言乳酸细菌素是乳酸菌在转录翻译过程中通过核糖体机制合成,并分泌到菌体体外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细菌素具有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及易被人体降解的特点,因此不仅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1-2],而且具有取代抗生素的潜力[3]。
植物乳杆菌生长条件的优化

植物 乳杆 菌生长条件 的优化
关秀艳 , 胡梦坤 , 阳 曹
( . 阳产 品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院 , 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2 ;. 1 沈 沈 1 03 2东陵 区动 物 防 疫 监 督 所 , 阳 10 0 ) 沈 10 0
摘要 : 为优化植物乳杆菌在静置条件下 的生长条件 , 以植 物乳杆菌 为试材 , 采用摇瓶发酵试 验方法 , 探讨 发酵温度 、 培养基初始 p H
值、 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 植物乳杆 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 起始 p H值 7  ̄ ., . 7 培养 温度 3  ̄ 0℃, 种量 5 0 3 74 接 %
(/ , V V)发酵 时间 2 ; 此条 件下 培养 , 4h 在 活菌数可达 94 x 0 c / 。培养条件优化后 , . 1 f mL 7 u 得到 的活菌数是基础培养基 的 1 . 8倍。 关键 词 : 乳酸菌 ; 培养基优化 ; 生长条件 ; S培养基 ; MR 培养 温度 ; 接种量
7 2。 .
7 、., . 8 然后按 2 V V 的接种量取 0 L 5 0 %( / ) . m 菌液接 6 种 培养 . 液量 为 3 L 3 0mL三 角 瓶 . 3 装 0m / 0 于 7℃振 荡培养 2 ,摇床转速为 10r / i,平板菌落计 4h 4 vm n e
数 。每个 处 理做 3个 重 复 , 平 均值 。 取
3 )接 种 量 对 植 物 乳 杆 菌 生 长 的影 响 :按 1 、 %
2M S ) R 液体培养基 ( 0 0m )蛋 白胨 l , 1 0 E : 0g磷 酸氢 二钾 2g 乙酸 钠 5g柠 檬 酸二 铵 2g葡 萄糖 2 , , , 0 g 七 水 硫 酸镁 05 , 肉膏 1 , 水 硫 酸 锰 01 , .8g牛 0g 一 . 9
响应曲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蔬菜汁培养基的研究

植物 乳杆菌 是生产 发酵蔬 菜 汁的重要 微生物 菌
1 3 培养 方 法 .
群, 它有 改善人 体肠 道 环境 和增 强机 体 免疫 力 等 功 能 _ 4 , 酸发 酵食 品 日益 受 到 消费 者 的青 睐 。乳 】 乳 IJ
酸发 酵蔬菜 汁是 一种采 用生物 发酵 和冷杀 菌技术 生
以2 ( %
行活 菌计数 。
) 种量接入 盛有 10m 蔬菜 汁培 接 5 l
养基 的 20m 三 角瓶 中 ,7c静 置培养 2 5 l 3 【 = 4h后 , 进
14 活 茵计数方 法 .
产的新型饮料 , 兼具乳酸发酵和蔬菜汁的优点 , 使原 料 风味 与发酵风 味浑然 一体 , 营养 丰富 , 且 被认 为是
1 2 3 4 5 6 6 8 9 m ¨ £ j
一 27一 1
步 回归分 析得 到植 物乳杆 菌 细胞 密度 的 回归方 程 :
y细胞密度 = 9.5 28 — 0.0 8 0 x1 —0.1 x — 0.1 x + 42 61 3
2 世纪 最具 潜 力 的饮 料 。乳 酸 菌 最 常 用 的培 养 基 l 是 MR S培养基 , 由于 MR S培养 基 的成本 很 高 , 且 而 其 菌液不 是食 品级 的原 料 , 能直接 接入 果蔬 汁中 , 不 因此使用 以蔬菜 汁为 主的食 品级培 养基进 行菌种 的 扩培 , 既可 节约 生 产成 本 又 可直 接 用 于生 产 。本 研 究用 响应 曲面法 优化 植 物 乳杆 菌 蔬 菜 汁培 养基 , 为 发 酵蔬菜 汁生产 奠定基 础 。
收稿 日期:0 8— 4一O 20 0 l 基金项 目: 国家“ 6 ” 8 3 计划 ( 编号 :0 6 A1Z 4 ) 江苏 省农 业科学 20A 033 ; 院科研基金 ( 编号 :10 4 ) 6 16 7 。 作者简介 : 周剑忠 ( 95 ) 男 , 16一 , 江苏宜兴 人 , 博士 , 副研究 员, 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乳杆菌培养基的优化
李 达
发酵剂是影响发酵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它的制备需要有良好
的增菌培养基, 使植物乳杆菌得以大量增殖, 从而使其在经过喷雾干
燥、冷冻、冻干等处理后有足够的活菌数存活。因此优化植物乳杆菌
增菌培养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植物乳杆菌是泡菜、发酵谷物、发酵肉制品等重要发酵剂的组成
菌之一。植物乳杆菌K25分离于西藏灵菇中, 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发现,
用MRS培养基培养该菌时, 菌落总数仅能达到6.7×107cfu·mL- 1 左
右。菌液中活菌数的增加, 可以通过培养基的优化设计来实现, 因此
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优化, 提高菌液中活菌数的含量。本文旨在通过对
植物乳杆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 从而获得活菌数较高的菌液, 为研制
高活力的冷冻干燥发酵剂及其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种
L. plantarum K25, 分离于西藏灵菇。
1.2 材料与设备
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为生化试剂; K2HPO4、
KH2PO4、Na2HPO4、NaH2PO4和各种糖类均为分析纯。
722 型分光光度计、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分析天
平、DNG- 9240 型恒温鼓风干燥箱。
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活化和计数培养采用MRS 培养基, 蛋白胨10 g、牛肉膏10 g、
酵母膏5 g、KH2PO4 2 g、柠檬酸三钠2 g、乙酸钠2 g、葡萄糖20 g、
Tween 80 1 mL、MgSO4·7H2O 0.58 g、MnSO4·4H2O 0.25 g, 用蒸
馏水定容至1 L, 调pH 6.2~6.4, 121 ℃灭菌15min。
以MRS 培养基为基础, 按照试验设计添加不同生长因子, 接种
量0.5%接入150 mL 液体培养基中, 37 ℃静置培养24 h
1.4 方法
1.4.1 不同碳源、氮源、磷源的选择
在MRS 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 分别添加2%(w/v) 乳糖、蔗糖、
葡萄糖、果糖作为不同碳源; 选择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酵母膏、
牛肉膏, 分别加入2.5%( w/v) 作为的不同氮源; 分别加入0.2%( w/v)
K2HPO4、KH2PO4、Na2HPO4、NaH2PO4 作为不同磷源, 其他组分均
相同。在培养基中接入活化后植物乳杆菌, 在37 ℃的条件下培养24
h, 稀释10倍后, 在600 nm 条件下测定菌液OD 值, 以MRS培养基
为对照, 比较其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情况。
1.4.2 培养基的优化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碳源、氮源、磷源的用量, 因素水平如表
1 所示。其中A 因素为蔗糖,B 因素为酵母膏, C 因素为KH2PO4, 测
定菌液OD值。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Level
因素Factor
A B C
1 1 2.0 0.1
2 2 2.5 0.2
3 3 3.0 0.3
1.4.3 OD 值测定
用722 型分光光度计, 将菌液稀释10 倍后,以相同条件下的未
接菌的培养基做参比, 在600 nm下测定菌液吸光度。
1.4.4 菌落计数
以MRS 固体培养基为计数培养基, 采取适当的稀释倍数, 涂布
于平板上, 37 ℃培养36~48 h后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对植物乳杆菌的生长的影响
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碳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种类 对照 乳糖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吸光度(OD) 0.21 0.18 0.24 0.22 0.20
由表2 可以看出, 植物乳杆菌在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OD 值为0.24 明显高于对照, 这可能由于植物乳杆菌K25 分离于西
藏灵菇中, 而灵菇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蔗糖, 其中蔗糖能更好的被
植物乳杆菌利用, 并促进其生长。而在乳糖和果糖为碳源时OD 值分
别是0.18和0.20, 低于其它碳源, 不适于植物乳杆菌的生长, 因此确
定蔗糖是最佳碳源。
2.2 氮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氮源采用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酵母膏, 牛肉膏, 以MRS 培
养基为对照, 对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影响见表3。MRS 培养基中氮源为
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 由表3可以看出, 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在以
酵母膏为单一氮源时, OD 值略高于对照, 明显高于植物乳杆菌在其
它氮源中的生长可能是由于植物乳杆菌K25分离于西藏灵菇中, 所
利用的氮源与酵母膏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同源或是氨基酸组成相似;
植物乳杆菌在以胰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为氮源时生长效果较差, OD
值仅为0.328 和0.338; 牛肉膏是MRS 培养基中的氮源, 单独添加时
不利于植物乳杆菌的生长, 不能很好的促进菌种生长, 菌液的OD 值
最低。
表3不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种类 对照 胰蛋白胨 大豆蛋白胨 酵母膏 牛肉膏
吸光度(OD) 0.39 0.328 0.338 0.47 0.316
2.3 磷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磷源采用K2HPO4、KH2PO4、Na2HPO4、NaH2PO4,由表4 可以看
出, 在K2HPO4 为磷源时植物乳杆菌的OD 值是最小值0.256, 可能
是因为K2HPO4 的添加改变了培养基的pH, 不利于植物乳杆菌的生
长;而以KH2PO4、Na2HPO4、NaH2PO4 为磷源时OD 值相差不多, 都
在0.3 左右; 原基本培养基中磷源即为KH2PO4, 作为生长因子能够
很好的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长, OD 值为0.38, 因此确定采用原培养
基中的KH2PO4。
表4不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种类 对照
磷酸氢二钾 K2HPO4 磷酸二氢钾 KH2PO4 磷酸氢二钠 Na2HPO4 磷酸二氢钠
NaH2PO4
吸光度(OD) 0.39 0.256 0.31 0.28 0.38
2.4 植物乳杆菌培养基的优化
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 设计正交试验, 因素A、B、C 分别为蔗
糖、酵母膏、KH2PO4, 以吸光值(OD600nm)为评价指标, 测定结果
和相应的极差分析见表5.
由表5 可以看出, 各因素对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影响次序依次是:
蔗糖>KH2PO4> 酵母膏。蔗糖的添加量是影响指标值的最主要因素,
酵母膏添加量对指标值影响最小。
表5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试验号
Trial number
因素Factor
OD600nm
A B C
1 1.0 2.0 0.1 0.347
2 1.0 2.5 0.2 0.586
3 1.0 3.0 0.3 0.135
4 2.0 2.0 0.2 0.744
5 2.0 2.5 0.3 0.755
6 2.0 3.0 0.1 0.836
7 3.0 2.0 0.1 0.743
8 3.0 2.5 0.3 0.687
9 3.0 3.0 0.2 0.735
K1 0.356 0.608 0.623
K2 0.778 0.676 0.688
K3 0.719 0.596 0.544
R 0.422 0.107 0.144
当蔗糖添加量为1%时, 不利于植物乳杆菌的生长, 随着蔗糖添加
量的增加, 指标值明显增大, 但是添加量为3%时, 指标值下降, 说明
过多的碳源并不利于植物乳杆菌的生长, 蔗糖添加量为2%时最好。
KH2PO4 和酵母膏添加量过多或过少, 对植物乳杆菌的生长都不利,
最佳水平为A2B2C2 的组合。
3 结论
a. 适合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培养基中, 最佳碳源、氮源、磷源分别
是蔗糖、酵母膏、KH2PO4。
b.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后植物乳杆菌培养基中各因素用量为酵母
膏2.5%、蔗糖2%、KH2PO4 0.2%。
c. 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的活菌数达3.0×108cfu·mL- 1, 为植物
乳杆菌发酵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