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分析

新教材总体特点

新教材的特点表现在以探究为主,兼容多种学习方法;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内容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认知手段更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横纵向联系更加紧密。

二、新教材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变化

1、首先在次序上做了调整

(1)将原八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九年级学习

原教材电学在八年级,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不习惯这样的安排。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九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九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力和弹力具体力的内容。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所以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较为适用。

(4)实验中教师们反映,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中的难点,新教科书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2、其次,新教材照比以前有所删减

以下列举了一些删减部分的内容

( 1)原教科书在声学部分有一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现调整在“科学世界”中。

( 2)根据修订后的课标,原教科书中“颜料的混合”内容删去了

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看不见的光”一节,为了学生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删去了此节,将部分内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节中。

(3)根据修改后的课标,删去原教科书第九章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中给出的公式c=fλ。

(4)原教科书有“功的原理”内容,新教科书中删去了此部分内容。

3、新教材的内容有所调整并适当的进行了改写

(1)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例如,改写了“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这样做既能体现自主探究,又能使学生有所依据、思路顺畅;改写了原教科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删去了原教科书“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 2)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修订后的教科书根据新的结构将此节中的有关宇宙及其探索的内容放在第五章“望远镜”一节内的“探索宇宙”和第七章“重力”一节后的“科学世界“飞出地球”两处。

( 3)将粒子部分的“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内容放在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一节,将原子的结构内容放在第二十二章“核能”一节。

(4)原教科书将安全用电的内容分散在“电路和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及“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几节中,新教科书将原教科书几节中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重新整合,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5)新教科书将原“磁现象”与“磁场”两节内容重新

精减、整合为一节“磁现象磁场”。原教科书作为电生磁知识的应用安排了“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扬声器”两节内容,新教科书将这些内容重新精减整合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节。这样做便于减轻学生负担。

(6)理顺牛顿第一定律的思路。原教科书为了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分别做小车从同一斜面滑下,通过表面为毛巾、棉布、木板的平面时滑动的实验。虽然实验过后教师也能引导学生得出阻力越小,滑动越远,没有阻力小车可能会不再停下的结论,但是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阻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上去。此次修订将此实验改写成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阻力不同,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上去。这样既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也符合《标准》的要求且避免了两处实验的雷同。

(7)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搭好台阶。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样便于给学生

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

(8)加强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学。“功”向来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概念。原教科书在说明力学中的“功”与生活中的“功劳”“成效”既有联系,又不相同后,直接给出“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不免有生硬之嫌。修订后教科书在给出功之前,通过分析叉车举起重物的实例,说明托举力移动一段距离,使货物被举高,机械工作的成效就显现出来了。随后给出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9)突出“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动能的得出是通过运动的钢球能推动另一物体移动一段距离的实例,说明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的得出也是通过分析打桩机打桩的实例,说明重锤落下对桩做功,得出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同样,弹性势能的得出也是通过实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够对物体做功,得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这样就便于学生从整个思路上理顺功和能间的关系。

4、修改难做的习题

删去了一些不易操作的实践类问题,删去了一些较难的习题,替换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且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习题。例如原教科书中的习题“查阅汽车、拖拉机的技术手

册,或向司机、维修人员询问,了解各种汽车、拖拉机的耗油量、最大功率,结合当地燃油的价格及其它因素,对各种运输工具的经济性作出评价。”该题要求太高,不适合作为新课后的学生作业题,现在新教材中删去了。

又如原教科书在讲摩擦力之后,安排了“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的练习题,该题的缺点是开放度太大,学生完成此类问题的课业负担较重,但优点是能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现修订后把此题改成“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仍然保留了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功能,但要求更贴近初中学生的水平、且能大大减轻学生课外练习的负担。

5、最后新教材照比以前的教材增加了一些内容

新课标增加的“光的反射定律”“液体内部压强”“焦耳定律”等内容,原教科书这些内容都有,仍然保留,未做大的变动。

根据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的内容。

总之,好的教材能够尽可能多的吸引学生的眼球,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指引学生进入物理世界有方向有目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