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沧浪亭导游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浪亭(苏州)S版本

【石梁桥】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最初这里是五代时广陵王钱元缭的外戚孙承佑所居住的花园。在北宋庆历四年,在朝为官的诗人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被革职后,来到苏州,购买下了这座园子。

据史料记载,苏舜钦是花了四万青钱(约合黄金十两)购下这座园子的,购买下这座园子之后,苏舜钦就在这园子的临水处建了一个小亭子,取《孟子·离娄》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歌谣,将亭子命名为“沧浪亭”,目的是想表现一种超脱名利之外,归情自然的清高意趣。在这之后,这座园子又几经兴废、几度易主。南宋绍兴年间,沧浪亭被抗金名将韩世忠所购得,改名为“韩园”。在元、明两代这里成为僧人所居的妙隐庵、大云庵。而今天你将要看到的园中的绝大部分建筑,均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站在入口正门前的石梁桥上,往东看去,这里的水面是渐渐变宽的,临水边古树参天,亭、轩可见,在这里,你虽然尚未入园,但相信你已经能够感受到沧浪亭的第一个特色,那就是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过。同时,你也可以领略到沧浪亭的另一个有别于苏州其它古典园林的特色,这就是打破高墙围绕的封闭式格局,以靠近水边的建筑群将园内外的山水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开放性的布局特色。可以这样说,眼前这片水面,它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同时,它也让园主人苏舜钦等一批在官场失意的古代文人心醉于“沧浪之水”的意境,淡泊名利,宁静而致远!

【碑记厅】

检票处这里是沧浪亭的入口正门,同时也是沧浪亭的门厅。在东、西两侧墙上分别嵌有旧时园主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清代巡抚宋荦、梁章钜和张树声的《重修沧浪亭记》以及清代僧人济航的《沧浪亭图》等石刻,所以我们也把这里称为碑记厅。透过这些石刻的文字,后人便可以了解沧浪亭的旧貌和概况。因此,这些石刻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前面的假山就是沧浪亭的中心,它是宋代的遗物,土多石少。假山上古树苍翠,藤萝蔓挂,就好像真山野林一般。所谓“水令人远,石令人幽”,你登上假山,置身其中,相信你一定会产生—种古朴幽静的感觉,这也体现了北宋时期士大夫造园重在立意,不在雕琢的特点。同时你也可以注意自己的脚下,地面上有一幅石子铺成的图案,这幅图案是由五只蝙蝠围绕着寿字组成,这里取蝙蝠的谐音,图案可命名为“五福捧寿”。

【面水轩】

面水轩的得名取自于唐朝杜甫的诗句“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而来的。面水轩的四面都设有落地长窗,视野开阔,这里也是品茶赏景的好地方。你可以往轩的东侧看去,在前方的假山上建有一座亭子,那就是著名的沧浪亭了。

复廊的北侧就是园外的葑溪,南面靠近园内的假山,高低上下,曲折自然。复廊的南半廊可以赏山景,北半廊可以看水色。相信你一定注意到了,在复廊的墙壁上还开有许多图案各异的精美漏窗,这些漏窗含蓄精巧,即隐又漏。

如果你从园外透过这些漏窗往内看,你将感受到的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清悠与闲适,这可以叫做“景中有景”;而当你从园内透过漏窗往外看时,你也可

以在市井的嘈杂中感受到水面的宁静,这就是“景外有景”。当然,漏窗还仅仅是造成了游人视觉上的通透,而复廊则是完全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了一起。漏窗所在的廊墙起着分隔园内外景色的作用,廊墙上方的廊檐负责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接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当然,这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不仅拓展了园林的视觉空间,也更加丰富了赏景的内容,这样的造景手法也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绝佳范例。

【观鱼处】

“观鱼处”,又俗称“钓鱼台”,它的原名叫“濠上观”。“濠上观”的本意是取自于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问答的典故,所谓濠梁,濠指的是濠水,也就是有一条小河,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境内,梁指的是桥。话说有这么一天,庄子与惠子结伴在濠水的桥梁上观赏水中的鱼儿。看到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儿,庄子感叹到:“多么快乐的鱼儿啊!”这时一旁的惠子就反问庄子:“你不是鱼儿,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而庄子的回答是:“你又不是我,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段对话是我国古代两位辩论家庄子与惠子的一次精彩的舌战,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濠梁之辨”。

观鱼处内有苏舜钦写的《沧浪亭记》,你可以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重温这部经典的作品。在这里观鱼赏景,你既能感受人生的自由与逍遥;也能体味人生的安逸与快乐!水池中的鱼儿,时常成为古代文人抒怀遣兴的对象。鱼的悠然自在,让那些文人们在动中忘我,鱼的缄默无语,又能让他们在静中观我,你也可从这番景致中感受园主想要归隐江湖,不为世俗功利所束缚的清高境界。

【闲吟亭】

这座靠着走廊而建的亭子叫“闲吟亭”,亭中有乾隆皇帝的御笔刻石,记述的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江南沿海遭受飓风暴雨的悲惨情景。从刻石的内容来看,亭子的名字“闲吟”似乎与刻石的内容不相协调,但这里的楹联“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却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楹联可以解读为,夏日亭外碧水盈盈,水面荷叶捧出了朵朵红色的莲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夺目;待到晚上明月高挂,微风徐徐吹来阵阵凉意。在亭子的对面建在假山上的亭子就是沧浪亭了。

【闻妙香室】

闻妙香室是三面通透的,形状为曲尺形的建筑,以前是园主读书的地方。“妙香”本意是指佛寺里那种超凡脱俗的檀香味,这里是指“书香”,就是说,人通过读书能怡情养性,就好像闻到妙香一般神清气爽。在这附近种植很多棵梅花,每到梅花含苞初放的季节,这里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因此,这里也是园内赏梅的佳处。

【沧浪亭】

登上中央假山,你会觉得这里古木苍翠,在假山上的这座结构古雅的方形石亭,这就是真正的沧浪亭。据园主苏舜钦《沧浪亭记》中记载:“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隅又竹,无穷极。”从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沧浪亭最初是建在水边的。康熙年间,当时的江苏巡抚宋荦因为仰慕苏舜钦,特

地来这里想寻访苏氏的沧浪亭遗迹,但没有找到。于是,他怀着景仰先贤的动机,在这假山上重建了这座沧浪亭。

沧浪亭飞檐凌空,檐下为斗拱设计,结构古朴典雅。在靠北的石柱上有一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对联,对联由俞樾先生所写的。这副对联是集句联,它是取了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的上句和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的下句组合而成的。上联写沧浪亭的自然景色,下联赞颂沧浪亭的借景之美,由此也表达了诗人纵情山水,寄情自然的超然情趣。

沧浪亭的建造位置也是很绝妙的,苏舜钦有首诗这样说到:“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沧浪亭的中心是假山,周围有一条条小路环绕着,再外面有走廊环绕,走廊连接着假山四周的所有建筑。假山的中心是亭,亭中心摆放着一张圆桌,桌的圆心正好是整个山亭的中心。四周建筑都是以亭子为中心,又因为亭子是唯一不与走廊连接的建筑,这样更能突出了山亭的中心地位。

【清香馆】

清香馆,位于沧浪亭的西侧,靠近沧浪亭内最大的建筑明道堂,在清香馆的北院当中,种植桂花和腊梅。每逢金秋送爽之际,丹桂吐芯,清香四溢。馆内正中墙上有幅对联“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这幅对联说的就是桂花。现在馆内陈列着一套榕树根做的广式家具,家具的造型天然奇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明道堂】

明道堂是园内的主厅,原名叫寒光堂。整幢建筑面阔三间,屋内宽敞明亮,庄严肃穆,明、清两代这里是文人讲学的地方。清朝同治年间这座建筑经过重新修整之后,园主人取苏舜钦所写《沧浪亭记》中“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的意思而改名为“明道堂”的。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身体一旦舒适,心神就能够安宁;所见所闻不触及不好的事情,就能悟得真理。

【瑶华境界】

瑶华境界,原先是园林主人之一的韩世忠所建的“梅亭”,在这里把白梅比喻为瑶华,也就是传统的色白似玉的仙花。清代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一个戏台,据说,林则徐也曾在此观赏过昆剧。

【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位于瑶华境界的西侧,是个小院落,在院落里有个石洞就叫做印心石屋。“印心石屋”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御笔。“印心”是佛语,即“心心相印”的意思。建在石屋上面的楼,叫做看山楼,这是由清朝道光年间江苏巡抚陶澍所建。在以前,苏州城内房子低矮,从这里就可以直接远眺苏州城外的灵岩山、天平山等。沧浪亭在园林设计上不仅采用了借水景,而且还借山景,这在苏州古典园林设计中是为数不多的。

【翠玲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