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_曹志鹏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将数据包络分析(DEA)应用于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分别对我国31个省市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部分省市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DEA有效,配置效率较高,部分省市配置效率为非DEA有效,配置效率不是很理想;并分析原因及提出建议。
标签:数据包络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1引言研究与开发机构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
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效率分析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科技资源配置决策机制的重要环节。
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
2数据包络分析(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j=1,……,n),所有决策单元的投入有m种(i=1,……,m),并且所有决策单元的产出有s种(r=1,……,s),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i种投入量,Yr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种产出量。
λj(j=1,……,n)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待估计投入产出指标权重值,θ为决策单元的效率值。
以投入导向的DEA为例,针对规模效益不变条件下的C2R 技术效率模型为:假设模型的最优解为λ0,s-0,s+0,θ0,则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若θ0=1,且s-0=0,s+0=0,则第j0个决策单元为DEA有效。
在这n 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决策单元的活动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2)若θ0=1,但s-0≠0或s+0≠0,则第j0个决策单元仅为弱DEA有效。
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决策单元的活动不是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可以通过减少投入以保持产出不变,或者通过保持投入不变而提高产出。
(3)若θ0<1,则第j0个决策单元为非DEA有效。
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决策单元的活动不是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可以通过将投入降至原投入的θ比例而保持原产出不变。
创新链视角下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44XIANGCUN KEJI 2020年12月(下)创新链视角下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王征业(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科研项目上投入的经费一直在稳定增加,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则要正视我国农业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本文以创新链为切入点,对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关键词]创新链;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36-44-2改革开放为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经费的大力投入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调节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科研机构的部分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如不能有效地将科技创新理论应用于实践,各级农业科研机构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此,本文以创新链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各层级、各行业和各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解决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1农业科技资源与资源配置概述1.1创新链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需将科技创新理论迅速转化为实际成果并投入应用[1]。
创新链是以创新理论为核心要素,将和创新理论有关的创新主体连接成一条功能链的结构模式。
完整的创新链包含创新理论的整合、研发创造、商品化、社会效用化4个环节。
通过创新链发挥效用,创新科技理论可以迅速转化成实际成果并作为经纪商品投入市场,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1.2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科技资源指的是为发展农业科技而作为必要投入的经费、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的总称[2]。
农业科技资源具有双向性,既可以为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创新条件,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所产出的成果为接下来要开展的科研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驱动区域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策略研究

其 次 ,企 业应 当根据 市场 和技术 需求 ,选择相 关领 域研
改革 创 新 资 源 形 成机 制 和 使用 机 制 建 立 网络 平 台建 设 究 中具有 研发 优势 、技术 积 累 以及 具备稳 定 人才 队伍和 良好
投 资与 研究 开发 项 目经 费相 分 离的 管理体 制 ,彻底 改革创 新 前 期基础 的高校与 科研 院所 作为 区域创 新系 统伙 伴 ,保 障 区 资 源形 成机 制 。引入 多元投 资机 制 ,对新 建平 台本着 谁投 资 域 创新 系统 的高效 运行 。高校 与科 研 院所则 应 当选择领 域 相 谁 拥有 ,谁 收益 的原 则 ,收取租 用 费 。建 立 区域创 新资 源 网 关、在研发优势上具有互补性的、遵守诚信的企业,基于市 络 运作 基金 ,保 证 网络正 常运 作 ,并对入 网仪 器设 备共 享效 场 机遇 ,共 同联合 开 发技术 与产 品 ;或者通 过技 术许 可 、转 益 显著 的单 位和个 人给 予补 贴和 奖励 。 二 、利用 市场机 制进 行优 化配 置 让或 技术入 股等 形式选 择合 适 的企业对 其科 技成 果进 行转 化 与推广 ,获 得相应 利益 。
2 7 4 0 0 0)
作成果进行测评 。 应 用精 细化 管理 ,能够合理安排办公室工作 ,
提高办公室 的工作效率 ,有助于企业整 体竞 争力的提 高。
⑧ 管理观察 ・2 O l S年 1 o月中旬出版
公共 管理
为 了有 效 发挥 市场 机 制 的配置 作用 ,应 建 立和 完 善区 域创 新 和协 调成 长 ,不仅 要对 基 地 的龙头 骨干 企业 扶 强扶优 ,而 且 系 统 资源配 置 机制 内部有 关管 理制 度 ,包 括制 定和 完 善规 章 要对 中 小企业 实施 足够 的支持 ,努 力为 不 同企业 之 间的交 流 制 度和 实行 规 范管 理 、建 立 区域创 新 系统 诚信 、激 励 和资 源 与合作 创造 条件 。此 外 ,还 要重视 发挥 企业 家 的创新精 神 。 共 享机 制 , 以提 高 区域 创新 系统 创新 资源 的利 用 效率 。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与效率

应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科技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推动信息共享
应加强科技金融领域的监管协调,避免政策冲突和资源浪费,确保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
加强监管协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与效率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概述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提高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策略建议
01
CHAPTER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概述
定义
科技金融资源是指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资源,包括资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
分类
科技金融资源可分为公共科技金融资源和市场科技金融资源。公共科技金融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科技活动;市场科技金融资源则主要来源于金融市场和社会投资,用于支持应用研究和商业化科技活动。
劣势
政府通过设立科技计划、科研基金等方式,直接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实施方式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机构和企业依据市场规则进行科技金融活动。
资源配置角色
能够灵活反映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优势
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短期行为、创新风险等问题。
劣势
实施方式:通过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对接。
在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选择上,应充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科技发展阶段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寻求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以最大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果。同时,对于不同配置机制的劣势,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科技金融的健康发展。
03
CHAPTER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科技事业单位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评估与优化

科技事业单位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评估与优化科技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技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科技事业单位的科研能力和绩效。
因此,对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进行评估与优化是科技事业单位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评估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探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具体措施。
1. 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是指科技事业单位将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用于支持科研活动和创新项目的分配过程。
目前,科技资源配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1 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科技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等因素,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地区的科技事业单位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满足科研需求。
1.2 创新项目选择不合理:科技事业单位在项目选择过程中,存在偏好大而全、数量多的项目,而普通性、基础性研究项目相对被忽视,导致科研效益不高。
1.3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科技事业单位在科研管理制度、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2. 评估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为了评估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和方法:2.1 R&D经费占比:反映科研单位在科研活动中投入的资金比例,该指标较高说明单位的科研活动得到了较大的支持。
2.2 科研人员数量比例:反映科研单位拥有的科研人员数量,该指标较高说明单位拥有较强的科研团队。
2.3 知识产权申请和转化效果:反映科技事业单位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方面的成效,该指标较高说明单位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2.4 效益评估模型: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科技事业单位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资金投入等进行评估,得出单位的科研效益评估结果。
3.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具体措施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基于组合评价的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基于组合评价的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引言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和提高社会总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区域差异较大,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为了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本文将基于组合评价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深入研究。
方法和数据1.数据来源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公开的统计年鉴和相关政府报告,包括各地区的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科技人员数量等数据。
2.组合评价模型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组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估。
组合评价模型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权重和得分,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3.指标选择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多个指标来评估我国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包括研发投入强度、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4.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我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然后利用组合评价模型构建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模型。
研究结果通过对我国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我们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区域差异显著我国各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2.研发投入不均衡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研发投入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研发投入较低。
3.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虽然我国各地区都有一定的科技成果产出,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对较低。
这意味着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讨论与展望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科技资源的引导和调控,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各地区应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各地区应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董明涛【摘要】文章采用DEA法,对2009-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且各地区配置效率差距很大;科技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因素是当前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要素.【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年(卷),期】2014(028)002【总页数】6页(P53-58)【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配置效率;影响因素【作者】董明涛【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贸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3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单纯依靠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已不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而在这些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优化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效率的描述性统计,如旷宗仁等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分析[1]。
②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如杨传喜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农业科技资源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2]。
③采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如张静等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1990-2008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3]。
提高创新效率重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高创新效率重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作者: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年第04期
高吉喜 搞科研创新,科研的目标应该明确。 首先基础研究力度要加大;其次需要针对行业重大技术的突破;再次针对一些部门管理需要的技术支撑。面对不同的需要,科研技术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针对每一类科技需求,应该有相应的创新主体。对于基础研究,最有条件的就是大专院校、中国科学院;然后针对行业技术突破,就应该以企业为主。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到:加大企业创新的主体。但是对于一些行业管理支撑的技术,应该由行业院所来决策。
真正要在科研创新获得突破,还应该由三个“稳定”做起:一是稳定科研方向,二是稳定人才队伍,三是稳定经费支持。稳定方向是保证科研的持续性,不能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那样肯定无法做好。
科技成果转化,一种是成果确实实用有市场,能够产生效益的,肯定能够转化;另一种是提出了研究成果,取得效益还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创新的平台,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之能够转化利用。
钟志华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摆在全局核心位置的话题,我们在工作规划方面要大大加强,否则就会形成缺陷。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调研方面,应该下更多的功夫。
大家都讲创新驱动,但创新驱动的内涵是什么?这个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从国家层面到具体部门、到每个科研人员,都讲创新驱动,它应该是一个大的战略,贯穿在很多方面。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在谈到科技创新时,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如科技立项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不紧密,投入分散,且低水平重复、效益低;科技人才和成果评价导向出偏,且自娱自乐;院所和高校没有有效地建立为企业服务的机制和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对经济的贡献不够大,等等。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些问题正在得到缓解和不同程度的解决。但是,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仅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远远不够。因为,即使科技体制改革完全到位,并让现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投入都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也满足不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更何况,没有“经济”对科技创新更加积极的作为,“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际上,创新驱动发展面临一个更大、更难的问题,那就是“经济”与“科技”脱节,具体表现在政府工作计划、政府预算、政府部门职能定位与分工、企业与院所和高校的合作、“经济人”与“科技人”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