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只以1949年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时间中小学课改基本划分为九次: 1、1949—1952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起步阶段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 和《数学精简纲要》、《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951年3月,第一次中等教育会议,制定了《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9、2012—
修订新课标,重编数学新教材
2011年12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首次提出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讲清概念, 揭示规律;加强学习和练习,因材施教;恰当联系实际。 •人教社根据大纲编写了《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十册) 和《珠算(试用本)》(一册)。
5、1966—1976 开展文化大革命,课程惨遭破坏。
各类各级学校几乎全部停课闹革命,学校教育中的几乎所有目标 被否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重消弱,智力和能力,教育 质量大大下降。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国外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
一 20世纪基础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
1、20世纪初杜威倡导的“活动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
2、20世纪50年代的“新数学运动”
3、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问题解决”
改革的动力来自教育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新数学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般认为发生 地是美国。 “新数运动”的出发点是彻底革新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教 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中学数学教学从教学内容上 提高程度,从教学水平上提高质量,从教学时间上提高效 率的目的,追求上述目标成了当时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趋势。 几次重大会议: •1959年9月,美国 “伍兹霍尔”会议 •1959年11月,法国 “莱雅蒙”会议 •1962年8月,瑞典 “斯德哥尔摩”会议 •1963年 美国“坎布里奇”会议
3、关于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独立思考、自主、 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4、关于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国内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
“新数运动”的启示: 一场大的变革,必须具备一些先决条件 •要经过小范围实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要培训教师甚至培训家长。 •教学改革只能渐变,不能突变。 •一定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BACK
二、东西方数学教育的比较
东西数学教育比较表 西方 平衡点 东方
多种选择 统一要求 考试温和 考试严厉 学生建构 教师中心 强调理解 熟能生巧 基础松散(美国--西欧--俄 --日-- 港台 --大陆)扎实基础 非形式化 形式演绎 适当演练 反复演练 个性发展 进度一致 轻松学习 负担过重
2、1952—1957 在全面学习前苏联基础上,创建社会主义 中学数学教育体制阶段
•1952年8月 出台了《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同年12月,教育部 颁布《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小学珠算教学大纲(草案)》 在全国范围实现四个统一:统一学制,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教材。
1954年,1956年又对大纲作了两次修订。 课堂教学基本采用凯洛夫教育学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三、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趋势 1、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增强实践环节是各国课程标准的一个共同特点,增加具 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内容,从学生的现实中发展数学
•强调数学交流是各国课程标准发展的新趋势 •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 上的能力结构,重在可持续性发展 •着重数学应用和思想方法(实验、猜测、探索、模型化、 合情推理、系统分析等) •增强数学的感受和体验 •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将之作为一项人人需要掌握的技术手段
•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关于数学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尽早体会数学的全貌
•注重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重视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 理解数学 •加强几何直观,特别是三维空间的认识,降低传统欧氏 几何的地位,用现代数学思想处理几何问题
•较早引入计算器,计算机,发挥现代技术手段在探索数 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综述 1、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基本确立 2、中小学数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Baidu Nhomakorabea 3、探索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模式和成功的教学实验 4、数学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显著 5、数学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稳步实施
新时期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高站位、深思考、宽视野、重品质”
3、1958—1961 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
“新数学运动”对中国数学教育的波及,盲目追求“高,精,尖” 全国各地结合大跃进精神,开展了“解放思想,大破大立” 的教育 改革运动。
4、1961—1966 初步构建我国的中小学数学课程
•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反思58年后 的教育改革,同年10月,颁布《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重订《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外因: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生活方式 的不断变革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而 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内因: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
GOTO
新数学运动简介
新数学运动亦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运动,简称“新数运动” 是数学教育近代化运动的延续。数学教育的近代化运动亦称 “克莱因-贝利”运动,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的数学家克莱因和 英国的数学教育家贝利倡导的。 这场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严重脱离 并落后生产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需要,运动的目的是变革中学 数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克莱因主张用近代数学观点改造传统 中学数学内容,而贝利更强调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数学的近代化运动并未取得很好 的效果,但它促使了数学的现代化运动——“新数学运动”
6、1977—1985 拨乱反正,课程教材、教育重建
1978年2月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7、1986—2001构建适应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数学课程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
8、2001—2011 颁布实施新课标,编写实验新教材
2001年3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