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局域网标准

合集下载

IEEE80标准

IEEE80标准

晨鸟教育
IEEE802标准
IEEE802.1: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试
IEEE802.2:逻辑链路扩展协议,定义LLC功能和服务
IEEE802.3: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控制方法,以及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
IEEE802.4:令牌总线网的访问控制方法,以及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
IEEE802.5:令牌网的访问控制方法,以及MAC 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
IEEE802.6:城域网
IEEE802.7:宽带技术
IEEE802.8:光纤技术
IEEE802.9: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IEEE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
IEEE802.12:优先级高速局域网(100Mbps)
IEEE802.14:电缆电视(Cable-TV)
IEEE802.15: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work (蓝牙)
IEEE802.16:宽带无线接入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iMAX)
IEEE802.17: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
IEEE802.18:无线管制Radio Regulatory TAG
IEEE802.19:共存Coexistence TAG
IEEE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MBW A)
IEEE802.21:媒质无关切换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Earlybird。

wifi信号国家标准

wifi信号国家标准

wifi信号国家标准Wi-Fi信号国家标准。

Wi-Fi技术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它使用无线电波来提供高速互联网和局域网连接。

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Wi-Fi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规范Wi-Fi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标准,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以确保Wi-Fi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中国,Wi-Fi信号的国家标准由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制定和管理。

国家标准对Wi-Fi信号的频率范围、传输速率、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Wi-Fi设备在中国境内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提供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

首先,国家标准对Wi-Fi信号的频率范围进行了规定。

Wi-Fi信号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4GHz和5GHz之间,国家标准规定了各频段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划分,以避免不同设备之间的干扰,确保Wi-Fi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国家标准对Wi-Fi信号的传输速率进行了规定。

Wi-Fi技术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国家标准规定了不同环境下的最低传输速率要求,以确保Wi-Fi网络在不同场景下能够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国家标准还对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进行了规定。

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标准规定了不同环境下的最佳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要求,以确保Wi-Fi网络能够覆盖到需要的区域,并提供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Wi-Fi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规定。

Wi-Fi网络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无线设备、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国家标准规定了Wi-Fi设备应具备的抗干扰能力要求,以确保Wi-Fi网络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提供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

总的来说,Wi-Fi信号的国家标准对Wi-Fi设备的频率范围、传输速率、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Wi-Fi网络在中国境内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提供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

无线路由器协议标准是什么

无线路由器协议标准是什么

无线路由器协议标准是什么无线路由器工作原理不少还不了解,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无线路由器协议标准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无线路由器协议标准知识目前无线路由器产品支持的主流协议标准为IEEE 802.11g,并且向下兼容802.11b。

这里首先就要认识这个标准所包含的意义。

协议打头的“IEEE”是一个国际的无线标准组织,它负责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制定。

而在无线路由器领域,除了以上两种协议外,其实还有一个IEEE802.11a标准,只是由于其兼容性不太好而未被普及。

而IEEE802.11b与802.11g标准是可以兼容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支持的传输速率不同,前者只能支持到11M,而后者可以支持54M。

而新推出不久的802.11g+标准可以支持108M的无线传输速率,传输速度可以基本与有线网络持平。

综上所述,如果构建一个数据传输频繁且有一定传输速率要求的无线网络,那么支持IEEE802.11g标准的无线路由器是首选;而如果是初涉无线网络,则可以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支持IEEE802.11b的产品。

很多人都使用WIFI上网,但是对无线路由器却不了解,无线路由器最难理解的是无线局域网网络协议。

无线局域网网络协议对无线路由器的传输速率和信号覆盖范围起关键作用,虽然无线路由器已经越来普及,但是绝大多数用户在选购无线路由器时却不明白无线路由器所支持的无线局域网网络协议是什么意思,下面以JCG JHR-N835R无线路由器所支持的IEEE 802.11b、IEEE 802.11g、IEEE 802.11n、IEEE 802.3、IEEE 802.3u主流协议标准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后,对选购及使用无线路由器会有所帮助。

IEEE 802.11bIEEE 802.11b于1999年制定的标准,最高传输速率为11Mbps,比初级批准的IEEE 802.11标准快5倍,扩大了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同时可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之间进行切换,工作于开放的2.4GHz频段,不需要申请就可使用,既可作为对有线网络的补充,也可独立组网,从而使网络用户摆脱网线的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应用;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覆盖距离在室外为300米,在办公环境中最长为100米。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章 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章 局域网
Aloha:夏威夷人的问候语,欢迎,再见
2022/3/23
25
以太网名字的由来
1973年,Bob Metcalfe将该系统命名为“以太网 ――Ethernet”。“ 以太网――Ethernet”中的“ether” 源于物理学名词,“以太”最初被认为是电磁波的传 输介质,宇宙中充满了“以太”,因此电磁波将被传 输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DIX 以 太 网 标 准 有 两 个 版 本 : 1980 年 9 月 发 布 的 1.0版本和1982年11月发布的2.0版本。
2022/3/23
27
以太网的标准
1985 年 , IEEE 在 DIX 以 太 网 标 准 的 基 础 上 制 定 了 IEEE
802.3标准,术语“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
802.7宽带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宽带网络技术的 建议;
802.8光纤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光纤网络技术的 建议;
802.9综合话音/数据的局域网(IVDLAN)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802.10局域网安全技术标准;
802.11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第 4 章 局域网(LAN)
4.1 LAN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4.2 局域网的IEEE 802标准 4.3 局域网的网络体系结构 4.4 CSMA/CD协议和IEEE 802.3标准 4.5 令牌总线和IEEE 802.4标准 4.6 令牌环和IEEE 802.5标准 4.7 高速局域网技术与无线局域网技术 4.8 综合布线技术
802.12 100Mbps高速以太网按需优先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00V20G22-/3A/23ny LAN。
14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三级考试科目之一,关于局域网基础知识点大家都复习得怎么样呢?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局域网基础本单元概览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二、以太网三、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四、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五、无线局域网六、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三要素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特点的三要数: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其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局域网采用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

局域网在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其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

网络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

A.总线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方式。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好。

特点: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所有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介质,因此会有冲突出现,导致传输失败,必须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B.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型网络拓扑是结点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的数据沿着同一个方向逐站传输。

环型结构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环通路,为了确定哪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环型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和接收的控制逻辑。

C.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点-点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

优点是:结构简单。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doc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doc

1.1无线局域网规格标准无线局域网指的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网络,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随着802.11a/b/g/n成为工业标准,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移动IP接入的需求迅速增长。

无线局域网WLAN作为有线以太网的延伸,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

凭借无线接入技术本身具有的应用灵活、安装速度快、建设周期短等优势,以及地理应用环境的无限制特性,WLAN必将作为一种高速无线数据接入手段与有线网络一起,构成灵活、高效、完善的宽带网络。

802.11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 两个新标准,前者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标准,而后者也被很多厂商看好。

802.11a802.11a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

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s)的要求。

如果需要的话,数据率可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s。

80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点对点传输。

它不能与802.11b进行互操作,除非使用了对两种标准都采用的设备。

由于2.4GHz频带已经被到处使用,采用5GHz的频带让802.11a具有更少冲突的优点。

802.11b就在802.11a发布的同一年,IEEE又发布了另外一个无线标准--802.11b。

802.11b(即Wi-Fi)由IEEE 在1998-1999年制订完成,到2002年底,已在超过3000万的无线基站中应用。

高速以太网——精选推荐

高速以太网——精选推荐

高速以太网定义: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一、高速以太网的特点高速以太网系统分两类:由共享型集线器组成的共享型高速以太网系统和有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构成的交换性高速以太网系统。

100Base-FX因使用光缆作为媒体充分发挥了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优势。

100Base-T的网卡有很强的自适应性,他能够自动识别能够自动识别10Mb/s和100Mb/s。

10Mb/s和100Mb/s的自适应系统是指端口之间10Mb/s和100Mb/s传输率的自动匹配功能。

自适应处理过程具有以下两种情况:(1)原有10Base-T网卡具备自动协商功能,即具有10Mb/s和100Mb/s自动适应功能,则双方通过FLP信号进行协商和处理,最后协商结果在网卡和100Base-TX集线器的相应端口上均形成100Base-TX的工作模式。

(2)原有10Base-T网卡不具备自动协商功能的,当网卡与具备10Mb/s和100Mb/s自动协商功能的集线器端口连接后,集线器端口向网卡端口发出FLP信号,而网卡端口不能发出快速链路脉冲(FLP)信号,但由于在以往的10Base-T系统中,非屏蔽型双绞线(UTP)媒体的链路正常工作时,始终存在正常链路脉冲(NLP)以检测链路的完整性。

所以在新系统的自动协调过程中,集线器的10Mb/s和100Mb/s自适应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是NLP信号;由于NLP信号在自动协调协议中也有说明,FLP向下兼容NLP,这样集线器的端口就自动形成了10Base-T工作模式与网卡相匹配。

二、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从OSI层次模型看,与10Mb/s以太网相同,仍有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和物理媒体。

从IEEE802模型看,它具有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三、高速以太网的类型(1)、共享型快速以太网系统:使用共享型集线器。

(2)、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使用快速以太网交换器。

四、高速以太网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较远距离的传输五、高速以太网使用的介质光纤:作为网络的物理介质,提供基本带宽。

无线局域网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无线局域网标准是指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频率范围、传输速率等参数,以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能够互相兼容,实现互联互通。

目前,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由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和WiFi联盟制定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发展历程、主要标准和未来发展趋势。

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发展历程。

无线局域网技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初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是由IEEE制定的802.11标准。

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EEE陆续发布了多个版本的802.11标准,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等,每个版本都在传输速率、频率范围、传输距离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优化。

2000年代初,WiFi联盟成立,开始推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推出了“WiFi认证”计划,旨在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WiFi联盟还推出了一系列的WiFi认证标志,以帮助用户识别通过了WiFi认证的设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线局域网标准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

2013年,IEEE发布了802.11ac标准,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提升到了Gbps级别,为无线宽带接入提供了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速度。

主要无线局域网标准。

目前,主流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1系列和WiFi联盟的WiFi标准。

其中,IEEE 802.11系列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基础,包括了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802.11ax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在速率、频段、传输距离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优化。

而WiFi联盟的WiFi标准则是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额外的优化和扩展,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摘要:IEEE802.11ac是IEEE委员会正在制定的最新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目标是在保证覆盖范围不降低的前提下,在6GHz以下频段达到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文主要阐述了IEEE802.11ac标准的技术内容,重点分析MU MIMO技术和信道绑定技术,并分析了IEEE802.11ac标准对未来无线局域网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VHT;WLAN;802.11ac;多用户MIMO;信道绑定中图分类号:TN915.04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key Technology about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tandard of IEEE802.11acBingting Wang1, Qibin Lin 1, Yangyi Zhang1, Yonghua Shi1, Lijuan Xu2 (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0, Anhui;2. Anhui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 Signal Process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fei230039, Anhui)Abstract:IEEE802.11ac is one of upcoming standards which are development by IEEE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The objective is to achieve maximum throughput of at least 1Gbps operation below 6GHz.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of the IEEE802.11ac, mainly 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of MU MIMO and channel bonding, a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LAN is analyzed.Key words: VHT; WLAN; IEEE802.11ac; MU MIMO; Channel Bonding1 引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自其诞生以来,凭借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IEEE802.11是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标准,自1997年第一部802.11标准的制定,之后IEEE陆续发布了很多改进版本,例如1999年颁布的IEEE802.11a[1]标准和IEEE802.11b[2]标准,前者定义了一个在5GHz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ps的物理层,后者定义了2.4GHz频段上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

2003年颁布的802.11g[3]标准,在2.4GHz频段数据传输速率和802.11a一样可达54Mbps。

而2009年颁布的标准IEEE802.11n[4],采用MIMO-OFDM、40MHz带宽和帧聚合等技术来提高数据速率,理论速度可达600Mbps,这也标志着无线局域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推进无线LAN标准化的IEEE802委员会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制定的传输速度比现行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n更高速的新一代标准IEEE802.11ac[5]。

目标是把实际数据传输速率提高至数Gbps,标准计划名为“超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简称VHT)”。

在2008年7月13日~18日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会议上,VHT被确定升级为正式工作组(Task Group 简称TG)。

目前,IEEE802.11ac标准已进入草案阶段,最终正式规范则有望在2013年完成。

-----------------------------收稿日期:2014-07-16;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No.KJ2014A188);滁州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2kj007B);滁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Nos. 2013jyy006, 2012jyy012)。

作者简介: 王炳庭(1984-), 男, 安徽省滁州市人, 助教,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传感器网络(wangbingting2010@)2 IEEE802.11ac关键技术作为802.11n的演进版本,802.11ac关键技术主要是沿用802.11n更宽信道和更多空间流数目的思想[6-7],802.11ac的核心技术是基于5G频段,将原本工作的20MHz和40MHz 扩展到80MHz和160MHz并结合MIMO技术,来提供1Gbps以上的吞吐量,同时通过协议设计提供向后兼容的能力。

此外,802.11ac增强调制方式从64QAM上升到256QAM,空间流的数目也增加到8阶来更好地支持DL MU-MIMO。

图表一给出的是IEEE802.11ac标准和目前主流802.11标准技术参数的一个比较,可以看出802.11ac在速率上有飞跃的上升,而各物理层核心参数进一步增强同时又保证向后兼容。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E802.11g IEEE802.11n IEEE802.11ac 发布时间1999年7月1999年7月2003年6月2009年9月待定工作频段5GHz 2.4GHz 2.4GHz 2.4/5GHz 5GHz最大数据速率54Mbps 11Mbps 54Mbps 600Mbps 7Gbps频宽20MHz 20MHz 20MHz 20/40MHz 20/40/80/160MHz 编码类型OFDM DSSS OFDM,DSSS MIMO-OFDM MIMO-OFDM调制方式BPSK,QPSK,16QAM,64QAMCCKBPSK,QPSK,16QAM,64QAM,DBPSK,DQPSK,CCKBPSK,QPSK,16QAM,64QAM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空间流数 1 1 1 1,2,3,4 1,2,3,4,5,6,7,8编码卷积码/ 卷积码卷积码,LDPC 卷积码,LDPC 兼容性802.11a 802.11b 802.11b/g 802.11a/b/g/n 802.11a/g/n目前,IEEE802.11ac已进入草案2.0版本,2012年3月11日~16日在夏威夷召开的IEEE802.11ac会议正在征集对草案2.0的修改建议稿,并征集建议稿的修改提案。

最终的标准预计在2013年底颁布。

本文主要是分析和研究IEEE802.11ac关键技术,接下来的部分将详细讲述信道绑定和MU MIMO技术并简要介绍IEEE802.11ac PHY和MAC层的一些新特征。

2.1 信道绑定增加吞吐量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无线信号传输的带宽,传统的无线传输标准802.11a,b,g都采用20MHz的传输带宽,802.11n推出信道绑定的技术,将带宽扩展到40MHz 信道传输。

信道绑定技术即同时利用两个或者多个信道扩展成单一宽信道传输,是通过物理层与MAC层的协同工作。

为实现信道绑定,802.11n定义了主信道和辅助信道的概念,主信道是指无线服务的广播信道,用以发送广播帧标识无线服务的存在,辅助信道是与主信道进行绑定的信道。

绑定后的40MHz信道由两个相邻的20MHz信道组成。

若采用原先单独的20MHz信道,信道最低及最高频段保留一部分带宽避免信道间干扰。

而当使用40MHz 绑定信道时,这些保留带宽可以用来传输信息。

通过利用保留带宽,802.11n的信道应用效率更高,通常可比20MHz带宽的两倍要稍高[4]。

IEEE802.11ac通过信道绑定(如图1,2所示)将信道带宽扩展到80MHz及160MHz以此来达到1Gbps速率传输的要求。

在最新版的IEEE802.11ac草案2.0中20/40/80MHz信道为表1 802.11系列协议技术参数比较必选项,而160MHz 传输为可选,80MHz 的信道由相邻的40MHz 信道组成,而160MHz 信道传输又可分为连续的160MHz 信道传输—由两个相邻的80MHz 信道组成(如图1所示)和非连续的160MHz 信道传输—由任何两个非连续的80MHz 信道组成[5,8]。

517057355710549053305835MHz160MHz80MHz 40MHz 20MHz662844002824201612080457534940363265615170MHz5735MHz5710MHz 5490MHz5330MHz 5835MHz80MHz 40MHz 20MHz 160MHz160MHz 160MHz2.2 MU MIMO 技术MIMO 技术实质上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

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容量,而空间分集则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信道误码率。

802.11ac 沿用802.11n 的MIMO 技术,但又区别于802.11n 中的技术,主要是在802.11ac 中将采用MU MIMO 技术。

一个简单的多用户MIMO 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STA2对于802.11n 中的MIMO STA 。

而多用户MIMO 是STA 同时传输多个流给若干个其他的STA 。

比如,4天线AP(Access point ,接入点)传输两个流给STA1和两个流给STA2,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网络容量。

多用户MIMO 上行链路通常被称作多址接入信道,下行链路则为广播信道。

在上行链路中,所有用户工作在相同的频段上,向同一个AP 发送信号,AP 可以根据不同的多址接入方式采用阵列处理,利用多用户检测等技术分离出各个用户的数据。

下行链路中,AP 同时向通信中的移动台发送数据,一个移动台对应一个用户。

在802.11ac 中,主要采用的是DL MU MIMO ,如示意图3所示,一个AP 可以同时传输一个数据流给STA1,两个数据流给STA2以及2个数据流给STA3。

DL MU MIMO 主要是聚合了多个STA 同时进行传输,这样就减少了比如有的STA 就1根天线而数据速率又低而又会长期占用资源的不利因素,但同时MU MIMO 也增加了开销和复杂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