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控制电路原理剖析

基本控制电路原理剖析
基本控制电路原理剖析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设计)题目:基本控制电路及常用工业控制分析

班级:20132341

姓名:李伏洪

学号:20132341020

指导教师:裴子春

时间:2016 年 5 月日

摘要

本文主要讲,基本电路的概念。基本的物理量及在电路中用到的等效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了,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常用的铣床的电路分析和工作原理。

讲述了电磁和电磁感应原理。

关键词:基本电路、物理量、等效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工业分析。

目录

目录

摘要 (2)

一:基本控制电路 (5)

1:电路的基本概念 (5)

1.1:电路的功能 (5)

1.2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5)

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5)

1:电流 (5)

2:电压 (6)

3;功率与能量 (6)

4;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6)

4.1 电阻 (6)

4.2欧姆定律 (6)

三:基尔霍夫定律 (7)

3.1基尔霍夫定律分类 (7)

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定义 (7)

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定义 (7)

4等效电源定理 (7)

4.1戴维宁定理 (7)

5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 (7)

5.1串联电路 (7)

5.2电源的并联 (8)

5.3混联电路 (8)

6电磁和电磁感应; (9)

6.1磁的基本知识 (9)

6.2电流的磁效应 (9)

6.3电磁感应 (9)

7.1 主电路分析 (10)

8参考文献 (11)

一:基本控制电路

1:电路的基本概念

1.1:电路的功能

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二类是用来转换处理各种信号。

第一类是指电力的产生到消耗的过程,把电能从发电厂通过电网把电能送到用户(发输变配用)。

第二类是设计各种不同的电路,来完成如:整流,放大,滤波,变换,取样,记忆等各种预期的功能。

1.2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2.1实际电路是由若干电器元件按应用的需要组合起来构成电流通路的整体。电路是由电源,负载,和转换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负载:是统指用电设备的总称。

转换环节:起着传输,控制,分配电能的作用。

1.2.2:电路模型是将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变压器,运算放大器和电源设备当成理想元件,这些理想元件成为实际元件的模型。

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电流

电流的形成: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有规则定向运动就形成电流。

电流具备的条件;一是要有电位差,二是电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电流强度;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电流强度用(I)来表示,I是指单位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用字母-A表示,常用单位有:千安(KA),安(A),毫安(mA),微安(uA)1KA=1000A 1A=1000mA 1mA=1000uA

直流电流(恒定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C表示直流电。

2:电压

2.1.1 电压的形成:物体带电后具有一定的电位,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该两点的电压。

2.1.2电压的方向:一定是高电位指向低电位;且电位随参考点的变化而改变。 2.1.3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字母-U 表示,常用单位有千伏(kV ),伏(V ), 毫伏(mV), 微伏(uV )换算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uv

3;功率与能量

3.1.1 功率(power )是量度电路中能量的转换速率的一个物理量。电路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定义为瞬时功率,即 P=dW/dt 直流电路的瞬时功率为 P=UI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在生活和工程中还常用千瓦时(kW .h )作电能的单位,1Kw .h)俗称为1度(电) 1kW .h=1000W*3600s=3.6MJ

电功率单位名称为 “瓦”或 “千瓦”,用符号 “W”或 “KW”表示;也可称 “马力. 1马力=736W 1KW = 1.36马力

4;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4.1 电阻

4.1.1电阻的定义: 自由电子在物体中移动受到其它电子的阻碍,对于这种

导电所表现的能力就叫电阻.

4.1.2电阻的单位是 “欧姆”,用字母 “R”表示. 4.1.3电阻的计算方式为: s

l R ρ

= 其中l 为导体长度,s 为截面积,ρ为材料电阻率 铜ρ=0.017铝ρ=0.028

4.2欧姆定律

4.2.1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压、电流、电阻三者关系的基本定律.

4.2.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所加的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称为部分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I

U

R =

U = IR 全电路欧姆定律: 在闭合电路中(包括电源),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称全电路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0

r R E

I += 其中R 为外电阻,r 0为内电阻,E 为电动势

三:基尔霍夫定律

3.1基尔霍夫定律分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 ‘s Current Law KCL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 ’s V oltage Law KVL ) 3.1.1相关术语:(1)支路(branch ):电路中每一个二端元件称为一条支路。(2)节点(node ):两条或两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节点。(3)回路(loop):电路中由支路组成的任一闭通路称为回路。(4)网孔(mesh ):平面电路中,回路内部不含其他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 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定义;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或者说,任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等于该节点的电流。电流定律的实质上是电荷守恒原理的体现。KCL 即适用于线性电路,也适用非线性电路。

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定义: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4等效电源定理

4.1戴维宁定理: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 ,对其外部而言,都可以等效成一个戴维宁电源。该电源的电压值等于网络N 二端子间的开路电压U 0c,其串联的电阻Ro(称输出电阻或等效内阻)等于网络N 内部独立源为零时二端子间的等效电阻。

5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

5.1串联电路

电阻串联将电阻首尾依次相连,但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连接方法. 电路串联的特点为电流与总电流相等,即I = I 1 = I 2 = I 3… 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电压之和,即 U = U 1 + U 2 + U 3… 总电阻等于负载电阻之和,即 R = R 1 + R 2 + R 3…

各电阻上电压降之比等于其电阻比,即

2121R R U U =, 3

1

31R R U U =

, … 5.1.1电源串联: 将前一个电源的负极和后一个电源的正极依次连接起来.

特点: 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压与电源.计算公式为 E = E 1 + E 2 + E 3 +…+ E n r 0 = r 01 + r 02 + r 03 +…+ r 0n

n

n

r r r r E E E E I 0030201321......++++++++=

5.1.2电阻的并联: 将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并列连接起来的接法,称为电阻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 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 1 = U 2 = U 3 = … = U n ; 电路的总电流等于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总和,即I = I 1 + I 2 + I 3 + … + I n ; 电路总电阻R 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

n

R R R R R 1

...1111321+

+++=.并联负载愈多,总电阻愈小,供应电流愈大,负荷愈重. 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各自电阻成反比,即

2

1

21R R I I =

5.2电源的并联:把所有电源的正极连接起来作为电源的正极,把所有电源的负极连接起来作

为电源的负极,然后接到电路中,称为电源并联.

并联电源的条件:一是电源的电势相等;二是每个电源的内电阻相同.

并联电源的特点:能获得较大的电流,即外电路的电流等于流过各电源的电流之和.

5.3混联电路

定义: 电路中即有元件的串联又有元件的并联称为混联电路

混联电路的计算: 先求出各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值,再计算电路的点电阻值;由电路总电阻值和电路的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路的总电流;根据元件串联的分压关系和元件并联的分流关系,逐步推算出各部分的电流和电压. 电流的热效应、短路 电流的热效应

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碰撞,电能不断的转变为热能.这种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生热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电与热的转化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t R

U W RT I Q 2

2

=== 其中Q 为导体产生的热量,W 为消耗的电能. 短路

定义: 电源通向负载的两根导线,不以过负载而相互直接接通.该现象称之为短路.

短路分析: 电阻(R) 变小,电流(I)加大,用公式表示为 0

r R E

I +=

短路的危害: 温度升高,烧毁设备,发生火灾;产生很大的动力,烧毁电源,电网破裂. 保护措施: 安装自动开关;安装熔断器.

6电磁和电磁感应;

6.1磁的基本知识

任一磁铁均有两个磁极,即N 极(北极)和S 极(南极).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

磁场: 受到磁性影响的区域,显示出穿越区域的电荷或置于该区域中的磁极会受到机械力的作用;也可称磁铁能吸铁的空间,称为磁场.

磁材料: 硬磁材料—永久磁铁;软磁材料—电机和电磁铁的铁芯.

6.2电流的磁效应

定义: 载流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产生磁场(电能生磁)称电流的磁效应.

磁效应的作用: 能够容易的控制磁场的产生和消失,电动机和测量磁电式仪表的工作原理就是磁效应的作用.

通电导线(或线圈)周围磁场(磁力线)的方向判别,可用右手定则来判断:

通电直导线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线圈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将右手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沿着电流方向围绕线圈,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用电动机左手定则确定: 伸出左手使掌心迎着磁力线,即磁力线透直穿过掌心,伸直的四指与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与四指成直角的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导线受力的方向.

6.3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当导体与磁线之间有相对切割运动时,这个导体就有电动势产生.

磁场的磁通变化时,回路中就有电势产生,以上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由感应电动势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自感: 由于线圈(或回路)本身电流的变化而引起线圈(回路)内产生电磁感应的现象,叫自感现象.由自感现象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互感: 在同一导体内设有两组线圈,电流通过一组线圈时,线圈内产生

磁通并穿越线圈,而另一组则能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

7常用工业分析

概述:X62W万能铣床是一种运动形式较复杂的一种精加工机床。其机械独立运动方

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主轴运动、进给运动、冷却运动。

主轴是在空载时直接启动,为完成顺铣与逆铣功能,要求有正反转两种运行方式。为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停车采用反接制动。进给分为纵向、横向、和垂直三个运行方向。主要通过机械操作手柄来实现运动方向的改变,满足加工需要。同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对机械装置的保护,须有快速移动和限位控制。冷却泵只要求正转运行。通过带动冷却泵,供给铣削用的冷却液。为了保证主轴和进给变速时变速箱内齿轮易于啮合,减少齿轮端面的冲击,要求有变速冲动(即电动机稍微转动一下)。

7.1 主电路分析

主轴运动(M1)

1.主轴启动(KM3)

由倒顺开关SA5实现顺铣和逆铣。合上电源开关QS,主轴电机启动运行,其工作电流路径为:电源→FU1→KM3→SA5→FR1→M1,电动机M1运行(正转或反转)

2.反接制动(KM2)

合上电源开关QS,主轴电机M1反接制动,其工作电流路径为:电源→FU1→KM2→R→SA5→FR1→M1。

进给运动(M2)

1.正传运行(KM4)

合上电源开关QS,进给电机M2正转运行,其工作电流路径为:电源→FU1→FU2→KM4→FR2→M2。

2.反转运行(KM5)

合上电源开关QS,进给电机M2反转运行,其工作电流路径为:电源→FU1→FU2→KM5→FR2→M2。

3.快速进给(KM6)

为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台可进行快进或快退。

8参考文献

[1] 燕庆明石晨曦电路基础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P1-14 P58-62

[2] 罗波电工电路基础知识,载体文献,百度文库2012

触摸延时开关设计

触摸延时开关设计 2014年5月21日

一、设计介绍 楼道触摸延时开关是一种简单、安全、新型的电子节能开关。可广范应用于多层住宅和办公楼室外的走廊、门厅、楼梯间、电梯间、过道等公共场所,也可以在家庭安装。本次设计利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以直流稳压电源电路、NE555单稳态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为核心设计触摸延时开关。需要开灯时,手指触摸开关感应区,电灯自动点亮,延时约一分钟,电灯自动熄灭。设计表明这种开关制作简单,安全节能。 二、设计原理 设计电路如下:

三、单元电路设计及相关参数计算 1、照明灯电路: 照明电路采用100V交流输出,将功率为100W的灯泡之串联。 2、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如下: 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稳定的电源,多数电路的直流电源是由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来的。常用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系统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如上图所示整流电路。 本设计采用12V电压为电路供电,为得到12V直流电源,将220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输入变压器(变比为11:1),经过整流桥整流得到直流电,通过电阻R1限流及稳压二极管将输出电压维持在12V,为其他电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变压器副边输出电压脉冲系数大故应将直流电通过电容滤波。理想情况下交流分量可通过电容C3全部滤除,使输出电压仅为直流电压,一般取RC>(3- 5)T/2 其中T为电源交流电压的周期。要得到稳定的直流电滤波后通过电阻R4限流再经稳压二极管1N963,使输出电压稳定为12V。稳压二极管参数如下表所示

参数计算: 取变压器变比为11:1进行计算 变压器副边电压 U2=220/11=22V 交流电通入整流电路,经过全波整流的电压平均值 020.919.8U U V == 因稳压二极管最大工作电流为40mA,计算电阻4R : 04/40I U R mA =< 得4R >495Ω,取4R =550Ω 3、延时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发布: 2011-9-8 | 作者: —— | 来源:huangguohai| 查看: 564次| 用户关注: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 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 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 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混频器原理分析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三极管混频器工作原理分析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一、主要内容 分析三极管混频器工作原理。 二、基本要求 1:混频器工作原理,组成框图,工作波形,变频前后频谱图。 2:晶体管混频器的电路组态及优缺点。 3:自激式变频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含有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原理说明,设计原理图,要求字迹工整,叙述清楚,图纸齐备。 5:设计时间为一周。 三、主要参考资料 1、李银华电子线路设计指导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5.6 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0 3、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完成期限:2010.6.24-2010.6.27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0年6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混频器工作原理------------------------------------------4 第一节混频器概述------------------------------------------------4 第二节晶体三极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框图---------5 第三节三极管混频器的工作波形及变频前后频谱图------8 第二章晶体管混频器的电路组态及优缺点------10 第一节三极管混频器的电路组态及优缺点------- 第二节三极管混频器的技术指标------ 第三章自激式变频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12 第一节自激式变频器工作原理分析---------------------12 第二节自激式变频器与他激式变频器的比较------------------------13 第四章心得体会---------------------------------------14 第五章参考文献---------------------------------------15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原理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气原理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 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

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0,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 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 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楼道触摸延时开关电路设计

触摸延时开关设计 1、设计目的 (1)掌握电路工作原理。 (2)熟悉继电器的选择和使用。 (3)熟悉Protel 软件的使用。 2、设计任务 (1)设计一楼道触摸延时开关,其功能是当人用手触摸开关时,照明灯点亮,并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 (2)开关的延时时间约 1 分钟左右。 3、设计要求 (1)合理的设计硬件电路,说明工作原理及设计过程,画出相关的电路原理图(运用PROTEL 电路设计软件); (2)选择常用的电器元件(说明电器元件选择的过程和依据); (3)进行PCB(印制电路板)设计(用PROTEI N电路设计软件); (4)按照规范要求,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打印或手写),并完成相应答辩。 4、参考资料 (1)毕满清主编.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胡奕涛主编.电子技术实践教程.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3)苏文平,等编著. 电子技术实践与制作教程.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楼道触摸延时开关电路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1 设计任务 (1) 1.2 设计要求 (1) 二、设计作用、目的 (1)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1) 3.1 桥式整流电路原理 (1) 3.2 555 定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3.3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4) 3.4 稳压管的作用 (5) 3.5 三极管的作用 (6) 3.6 整体系统概述 (6) 3.7 PCB 制作过程概述 (10) 四、心得体会及建议 (10) 五、附录 (12) 六、参考文献 (14)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与答案解析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 (A/B 卷 闭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 1(s)+G 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 阻尼比=ξ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 6、根轨迹起始于 极点 ,终止于 零点或无穷远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铣床电路控制原理图

铣床控制电路:

一、铣床的结构原理: 1、铣床的工作台及夹具

2、铣床的外形 3、铣床结构: ①、主轴;②、悬梁;③、刀杆支架;④、工件工作台;⑤、(工件工作台)左右进给操作手柄; ⑥、(工件工作台)前后进给操作手柄;⑦、(工件工作台)上下操作手柄;⑧、进给变速手柄及变速盘; ⑨、升降工作台;⑩、主轴变速盘及变速手柄;⑾、主轴电动机及进给电动机等等。

4、铣床的运动形式: ①、主轴运动:主轴带动铣刀作旋转运动,由M1拖动(为减小负载波动对加工质量影响,主轴上装有飞轮); ②、进给运动:指工作台带动工件作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直线运动(由三根进给丝杆实现),及圆形工作台的旋转运动,由M2拖动; ③、辅助运动:指工作台带动工件作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快速运动,由M2与电磁离合器YC3(YC3又叫快速电磁离合器)联合拖动。 5、铣床对各运动形式的要求: ①、主轴旋转平稳,以保证加工质量(采用飞轮); ②、铣削加工时,工件同一时刻只能作某一个方向的进给运动; ③、用圆形工作台加工时,不能移动,只能旋转; ④、主轴变速、进给变速用机械变速实现,为保证变速易于齿合,应有变速冲动控制; ⑤、据工艺要求,先主轴旋转后再进给运动; ⑥、为操作方便,应有两地控制。(机械离合器) 6、机床进给运动示意图:圆形工作台旋转传动链 横向移动传动链 (电磁离合器) YC2(正常进给) 垂直移动传动链 M2——— YC3(快速进给)纵向移动传动链 7、铣床的加工功能: ①、加工平面; ②、加工斜面; ③、加工沟槽; ④、(装上分度盘)可以铣切齿轮和螺旋面; ⑤、(装上园工作台)可以铣切凸轮和弧形槽。 二、铣床电路控制原理: 1、电路图(见上)

触摸延时开关设计

楼道触摸延时开关设计报告 一、设计要求 1.设计一楼道触摸延时开关,其功能是当人用手触摸开关时,照明灯点亮,并延续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 2.开关的延时时间约1分钟左右。 二、设计目的 1.熟悉晶闸管的开关作用 (1).晶闸管的开关作用 晶闸管是一种开关组件,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路,以及电子设备中。典型的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组件,通过一个电流很小的脉冲触发,当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它的电阻变得很小相当于一跟导线。 (3).晶闸管的工作条件 ●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无论门极承受何种电压,晶闸 管都处于关断状态。 ●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 况下晶闸管才导通。

●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无论门 极电压如何,晶闸管保持导通,即晶闸管导通后,门极失去 作用。 ●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当主回路电压或电流减小到接近于 零时,晶闸管关断。 (2) .晶闸管的管脚鉴别 ●单、双晶闸管的判别: 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晶闸管)也可能是T2、T1或T2、G极(对双向晶闸管)。若其中有一次测量指示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单向晶闸管。且红笔所接为K极,黑笔接的为G极,剩下即为A极。若正、反向测批示均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双向晶闸管。再将旋钮拨至R×1或R×10挡复测,其中必有一次阻值稍大,则稍大的一次红笔接的为G极,黑笔所接为T1极,余下是T2极。 图2-2 晶闸管管脚 2.掌握桥式整流电路原理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由四只二极管组成,其构成原则就是保证在变压器副边电压u2正、负半周内正确引导流向负载的电流,使其方向不变。设变压器副边两段分别为a和b,则a为“+”、b

中频炉控制电路原理

控制电路原理 整个控制电路除逆变末级触发电路板外,做成一块印刷电路板结构,从功能上分为 整流触发部分、调节器部分、逆变部分、启动演算部分。详细电路见《控制电路原理图》。 1. 1 整流触发工作原理 这部分电路包括三相同步、数字触发、末级驱动等电路。触发部分采用的是数字 触发,具有可靠性高、精度高、调试容易等特点。数字触发器的特征是用计(时钟脉冲)数的办法来实现移相,该数字触发器的时钟脉冲振荡器是一种电压控制振荡器,输出脉 冲频率受移相控制电压Uk 的控制,Uk 降低,则振荡频率升高,而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固 定的(256),计数器脉冲频率高,意味着计一定脉冲数所需时间短,也即延时时间短, α角小,反之α角大。计数器开始计数时刻同样受同步信号控制,在α=0 时开始计数。 现假设在某Uk 值时,根据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与频率间的关系确定输出振荡频率为 25KHZ,则在计数到256 个脉冲所需的时间为(1/25000)×256=10.2(ms)相当于约180 °电角度,该触发器的计数清零脉冲在同步电压〔线电压〕的30°处,这相当于三相 全控桥式整流电路β=30°位置, 从清零脉冲起,延时10.2ms 产生的输出触发脉冲, 也 即接近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某一相晶闸管α=150°位置,如果需要得到准确的α=150° 触发脉冲, 可以略微调节一下电位器W4。显然有三套相同的触发电路,而压控振荡器和Uk 控制电压为公用,这样在一个周期中产生6 个相位差60°的触发脉冲。 数字触发器的优点是工作稳定,特别是用HTL 和CMOS 数字集成电路,可以有很强 的抗干扰能力。 IC16A 及其周围电路构成电压----频率转换器,其输出信号的周期随调节器的输出 电压Uk 而线性变化。W4 微调电位器是最低输出频率调节(相当于模拟电路锯齿波幅值调节)。 三相同步信号直接由晶闸管的门极引线K4、K6、K2 从主回路的三相进线上取得, 由R23、C1、R63、C40、R102、C63 进行滤波、移相,经6 只光电耦合器进行电位隔离,获得6 个相位互差60°、占空比略小于50%的矩形同步信号。 IC3、IC8、IC12(4536 计数器)构成三路数字延时器。三相同步信号对计数器进行 复位后,对电压---频率转换器的输出脉冲每计数256 个脉冲便输出一个延时脉冲,因计 数脉冲的频率是受Uk 控制的, 换句话说Uk 控制了延时脉冲。 计数器输出的脉冲经隔离、微分后变成窄脉冲,送到后级的NE556,它既有同步分 频器功能,亦有定输出脉冲宽度的功能。输出的窄脉冲经电阻合成为双窄脉冲,再经晶 体管放大,驱动脉冲变压器输出。具体时序图见附图。 1.2 调节器工作原理 调节器部分共有四个调节器:中频电压调节器、电流调节器、阻抗调节器、逆变角 调节器。 其中电压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组成常规的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在启动和运行 的整个阶段,电流调节器始终参与工作,而电压环仅工作于运行阶段。另一阻抗调节器 从输入上看,它与电流调节器LT2 的输入完全是并联关系,区别仅在于阻抗调节器的负 反馈系数较电流调节器略大,再者就是电流调节器的输出控制的是整流桥的输出直流电压,而阻抗调节器的输出控制的是中频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比例关系,即逆变功率因数角。调节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直流电压没有达到最大值的 时候,由于阻抗调节器的反馈系数略大,阻抗调节器的给定小于反馈,阻抗调节器便工 作于限幅状态,对应的为最小逆变θ角,此时可以认为阻抗调节器不起作用,系统完全 西是一个标准的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另一种情况是直流电压巳经达到最大值,电流调节器开始限幅不再起作用,电压调节器的输出增加,而反馈电流却不变化,对阻抗调节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期末复习资料 陈皓编 10级通信工程 2012年12月 1.

单调谐放大电路中,以LC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若谐振频率f0=10.7MH Z,C Σ = 50pF,BW0.7=150kH Z,求回路的电感L和Q e。如将通频带展宽为300kH Z,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1)求L和Q e (H)= 4.43μH (2)电阻并联前回路的总电导为 47.1(μS)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导为 94.2(μS) 因 故并接的电阻为 2.图示为波段内调谐用的并联振荡回路,可变电容C的变化范围为12~260 pF,Ct为微调电容,要求此回路的调谐范围为535~1605 kHz,求回路电感L 和C t的值,并要求C的最大和最小值与波段的最低和最高频率对应。 12 min , 22(1210) 3 3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回路总电容为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160510 t t C C C LC L C ππ ∑ - =+ ? ?== ? ?+ ? ?

题2图 3.在三级相同的单调谐放大器中,中心频率为465kH Z ,每个回路的Q e =40,试 问总的通频带等于多少?如果要使总的通频带为10kH Z ,则允许最大的Q e 为多少? 解:(1 )总的通频带为 121212121232 260109 121082601091210260108 10198 1 253510260190.3175-12 6 1605 535 ()()10103149423435 t t t t C C C C pF L mH π-----?+==?+=?-??-= ?==??+?=≈

双键触摸开关与单键触摸延迟开关电路制作

双键触摸开关与单键触摸延迟开关电路制作 图1和图2是采用555时基电路制作的双键触摸开关与单键触摸延迟开关。图1中M1是“开”触摸片,当人手触碰时,人体感应的杂波信号加到时基电路的低电平触发端IC的②脚,电路置位,③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K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被控电器通电工作。M2为“关”触摸片,一旦触碰,人体感应的杂波信号加到555的阈值端IC⑥,电路复位,③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失电跳闸,被控电器停止工作。 图2是延迟开关电路,555集成块接成单稳态触发器,平时处于复位状态,继电器K 不动作。当M受到触摸时,电路被触发进人暂态,③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K吸合,被控电器工作。暂态时间t=1.1R2 X C4,暂态时间结束,电路翻转成稳态,继电器K释放,被控电器停止工作。 图3是一个电源电路采取特殊设计的用555时基电路制作而成的触摸开关,它对外仅两根引出线,因此可直接取代普通开关而不必更改电源布线。EL是不大于25W的白炽灯或交流接触器。虚线左部为普通照明线路,右部为触摸开关电路。IC处于复位状态时,③脚

输出低电平,晶闸管VS的门极通过电阻R3被钳位在低电平,故VS关断,EL不亮,此时5 55的工作电源由220V交流电经灯EL、二极管VD1~VD4整流、电阻R2限流、VD5稳压与IC1滤波获得约6V直流工作电压供电。当555时基电路②脚受触发处于置位时,IC③脚输出高电平,VS开通,EL点亮发光。VS开通后,555工作电源直接由灯EL、二极管VD1~VD4、晶闸管VS与稳压管VD5构成回路,C1两端仍能获得6V直流工作电压,只是此时电阻R2不起作用。 电路的右部时基电路部分与图1相同,如将图2左部电源按图3改动,也可以方便地制成一个对外只有两根引出线的触摸延迟开关。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电路的负载能力是由VD1~VD4、VS及VD5共同决定的,其中薄弱环节是VD5,本电路VD5采用1W、6V的稳压管,其最大通态电流为0.16A,为确保电 路可靠工作,EL宜用不大于25W的白炽灯。 图4是用双D触发器制作的触摸开关。CD4013是双D触发器,分别接成一个单稳态电路和一个双稳态电路。单稳态电路的作用是对触摸信号进行脉冲展宽整形,保证每次触摸动作都可靠。双稳态电路用来驱动晶闸管VS。当人手摸一下M,人体泄漏的交流电在电阻R2上的压降,其正半周信号进入③脚CP1端,使单稳态电路翻转进入暂态.其输出端Q1即①脚跳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R3向C1充电,使④电位上升,当上升到复位电平时,单稳态电路复位,①脚恢复低电平。所以每触摸一次M,①脚就输出一个固定宽度的正脉冲。此正脉冲将直接加到11脚CP2端,使双稳态电路翻转一次,其输出端Q2即13脚电平就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原理图.

三相异步电机启动常见方法 1、定时自动循环控制电路 说明:(技师一) 1、题图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容量为1.5KW,要求电路能定时自动循环正反转控 制;正转维持时间为20秒钟,反转维持时间为40秒钟。 2、按原理图在配电板上配线,要求线路明快、工艺合理、接点牢靠。 3、简述电路工作原理。 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不得小于15秒,时间调整应从长向短调。 定时自动循环控制电路电路工作原理:合上电源开关QF,按保持按钮SB2,中间继电器KA吸合,KA的自保触点与按钮SB2、KT1、KT2断电延时闭合的动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接通了起动控制电路。按起动按钮SB3,时间继电器KT1得电,其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闭合,接触器KM1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正转维持时间为20秒计时开始)。同时KM1动合触点接通了时间继电器KT2,其串联在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的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2闭合,由于KM1的互锁触点此时已断开,接触器KM2线圈不能通电。当正转维持时间结束后,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断开,KM1释放,电动机正转停止。KM1的动断触点闭合,接触器KM2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反转.同时KM1动合触点断开了时间继电器KT2线圈回路(反转维持时间为40秒计时开始)。这时KM2动合触点又接通了KT1线圈,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闭合,为下次电动机正转作准备。因此时串联在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中的KM2互锁触点断开,接触器KM1线圈暂时不得电。与按钮SB2

串联的KT1、KT2断电延时闭合的动断触点是保证在电动机自动循环结束后,才能再次起动控制电路。热继电器FR常闭触点,是在电动机过负载或缺相过热时将控制电路自动断开,保护了电动机。 2、顺序控制电路(范例) 顺序控制电路(范例)工作原理:图A:KM2线圈电路由KM1线圈电路起动、停止控制环节之后接出。按下起动按钮SB2,KM1线圈得电吸合并自锁,此时才能控制KM2线圈电路。停止按钮SB3只能控制M2电动机的停转,停止按钮SB1为全停按钮。本电路只有满足M1电动机先起动的条件,才能起动M2电动机。 图B:控制电路由KM1线圈电路和KM2线圈电路单独构成。KM1的动合触点作为一控制条件,串接在KM2线圈电路中,只有KM1线圈得电吸合,其辅组助动合触点闭合,此时才能控制KM2线圈电路。停止按钮SB3只能控制M2电动机的停转,停止按钮SB1为全停按钮。本电路只有满足M1电动机先起动的条件,才能起动M2电动机。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陈皓编 10级通信工程 2012年12月

1.单调谐放大电路中,以LC 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若谐振频率f 0 =10.7MH Z , C Σ= 50pF ,BW 0.7=150kH Z ,求回路的电感L 和Q e 。如将通频带展宽为300kH 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1)求L 和Q e (H )= 4.43μH (2)电阻并联前回路的总电导为 47.1(μS)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导为 94.2(μS) 因 故并接的电阻为 2.图示为波段内调谐用的并联振荡回路,可变电容 C 的变化范围为 12~260 pF ,Ct 为微调电容,要求此回路的调谐范围为 535~1605 kHz ,求回路电感L 和C t 的值,并要求C 的最大和最小值与波段的最低和最高频率对应。 题2图 12min 12max ,22(1210) 22(26010)3 3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回路总电容为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16051053510t t t C C C LC L C LC L C ππππ∑ --=+? ?== ??+?? ??== ??+?

3.在三级相同的单调谐放大器中,中心频率为465kH Z ,每个回路的Q e =40,试 问总的通频带等于多少?如果要使总的通频带为10kH Z ,则允许最大的Q e 为多少? 解:(1)总的通频带为 4650.51 5.928()40 e z e Q kH =≈?= (2)每个回路允许最大的Q e 为 4650.5123.710 e e Q =≈?= 4.图示为一电容抽头的并联振荡回路。谐振频率f 0 =1MHz ,C 1 =400 pf ,C 2= 100 pF 121212121232 260109 121082601091210260108 10198 1 253510260190.3175-12 6 1605 535 ()()10103149423435 t t t t C C C C pF L mH π-----?+==?+=?-??-= ?==??+?=≈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看电气控制电路图一般方法是先看主电路,再看辅助电路,并用辅助电路的回路去研究主电路的控制程序。电气控制原理图一般是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其中的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流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 、“顺 除了合理地选择拖动、控制方案外,在控制线路中还设置了一系列电气保护和必要的电气联锁。在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过程中,电气联锁与电气保护环节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能遗漏。 总体检查:经过“化整为零”,逐步分析了每一局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还必须用“集零为整”的方法检查整个控制线路,看是否有遗漏。

特别要从整体角度去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正确理解原理图中每一个电气元器件的作用。 1、看主电路的步骤 第一步:看清主电路中用电设备。用电设备指消耗电能的用电器具或电气设备,看图首先要看清楚有几个用电器,它们的类别、用途、接线方式及一些不同要求等。 2 则可先排除照明、显示等与控制关系不密切的电路,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分析。 第一步:看电源。首先看清电源的种类。是交流还是直流。其次。要看清辅助电路的电源是从什么地方接来的,及其电压等级。电源一般是从主电路的两条相线上接来,其电压为380V.也有从主电路的一条相线和一零线上接来,电压为单相220V;此外,也可以从专用隔离电源变压器接来,电压有140、127、36、6.3V等。辅助电

路为直流时,直流电源可从整流器、发电机组或放大器上接来,其电压一般为24、12、6、4.5、3V等。辅助电路中的一切电器元件的线圈额定电压必须与辅助电路电源电压一致。否则,电压低时电路元件不动作;电压高时,则会把电器元件线圈烧坏。 第二步:了解控制电路中所采用的各种继电器、接触器的用途。如采用了一些特殊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互相控制的关系有时表现在一条回路中,有时表现在几条回路中。 第五步:研究其他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如整流设备、照明灯等。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电路图的查线看图法的要点为: (1)分析主电路。从主电路人手,根据每台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去分析各

空调控制电路原理图

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电路原理分析 单元电路原理简析 美的变频空调主要包括“数智星”、“数智星S”、“数智星R”挂机系列:“数智星R”、“数智星M”、“数智星F”柜机系列等。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属“数智星”变频系列。其主要机型包括:KFR-26/33GW/CBPY、KFR-26/33GW/I1BPY等。它们的电路原理基本相似。结合图1~图6电路原理图,对整机单元电路作简要分析。 1.室内机主电源电路 电路见上图,由电源捅头L、N两端输入AC220V交流电压,经保险管FS1、压敏电阻ZNR1、电容 C1和C2、T2过流保护和高频滤波后。一路经接线柱L、N两端送到室外机主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其中N 端与通讯电路的S端组成室内、室外机的通讯传输线路;另一路经A、B两端送到电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三路送到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2.室内机辅助电源电路 电路见中图,由电源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的两路低压交流电,一路经捕件CN5(3)、(4)脚送到整流桥堆IC6(1)、(2)脚,经IC6、C8和C35整流、滤波后,输m+13V电压,给换气风机(M2)供电;另一路经插件CN5(1)、(2)脚送到整流桥堆IC7(1)、(2)脚,经整流桥堆IC7、三端稳压块IC4(7812)和IC5(7805)、C9~C11和C32~C34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稳定的+12V和+5V 电压,分别给继电器控制、室内风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蜂鸣器、主控芯片、复位、过零检测、驱动、温度传感器、通讯、存储器、按键和显示等电路供电。 3.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上图、下图。在主控芯片IC3(UPD780021)内部程序的控制下,由(1)脚输出室内风机控制信号,并由三极管04和双向可控硅光耦IC11(3526)进行控制,可实现室内风机(FAN)的运转、停转及无级调速等功能。当IC3(1)脚输出高电平时,Q4导通,IC11内部发光管导通。其发光强度控制内部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程度。从而进一步控制室内风机(FAN)的工作状态和运转速度。同时室内风机(FAN)的转速还受反馈电路控制,当风机转速信号通过R23、C20反馈到IC3(53)脚后,其内部风机转速检测电路则按照风机运转状况来确定风机转速。从而准确控制风机(FAN)的转速。 4.换气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下图,为了让用户室内保持新鲜的空气,该空调设计了换气功能。由IC3(2)脚输出换气风机控制信号,当输出高电平时,经R10送到Q1的b极,Q1导通,驱动换气风机(M2)运转。从而实现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 5.过零检测电路 电路见中图、下图,该电路一是检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二是为双向可控硅提供同步触发信号。南电源变压器T1次级输出低压交流电,经D7和D8整流,输出频率约为100Hz脉动电压,经R43~R45 分压后的正弦交流信号,送到三极管Q3的b极,当b极电压大于0.7V时,Q3导通,C31通过Q3进行放电,主控芯片IC3(UPD780021)(51)脚便得到一个低电平;当b极电压小于0.7V时,Q3截止,+5V 电压通过R7对C31进行充电,于是IC3(51)脚便得到周期为10ms的(高电平)过零触发信号。 6.室内机晶振电路 电路见下图,由主控芯片IC3(48)、(49)脚内部电路与晶体XT1组成晶振电路,产生4.19MHz 主振荡频率信号。

PWM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基于DSP的三相SPWM变频电源的设计 变频电源作为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指标。现代变频电源以低功耗、高效率、电路简洁等显著优点而备受青睐。变频电源的整个电路由交流-直流-交流-滤波等部分构成,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均为纯正的正弦波,且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本文实现了基于TMS320F28335的变频电源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有效利用TMS320F28335丰富的片上硬件资源,实现了SPWM的不规则采样,并采用PID算法使系统产生高品质的正弦波,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好、 系统扩展能力强等优点。 系统总体介绍 根据结构不同,变频电源可分为直接变频电源与间接变频电源两大类。本文所研究的变频电源采用间接变频结构即交-直-交变换过程。首先通过单相全桥整流电路完成交-直变换,然后在DSP控制下把直流电源转换成三相SPWM波形供给后级滤波电路,形成标准的正弦波。变频系统控制器采用TI公司推出的业界首款浮点数字信号控制器T MS320F28 335,它具有150MHz高速处理能力,具备32位浮点处理单元,单指令周期32位累加运算,可满足应用对于更快代码开发与集成高级控制器的浮点处理器性能的要求。与上一代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相比,最新的F2833x浮点控制器不仅可将性能平均提升50%,还具有精度更高、简化软件开发、兼容定点C28x TM控制器软件的特点。系统总体框图如 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图 (1)整流滤波模块:对电网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为变换器提供波纹较小的直流电压。 (2)三相桥式逆变器模块:把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其中功率级采用智能型IPM功率模块,具有电路简单、可 靠性高等特点。 (3)LC滤波模块:滤除干扰和无用信号,使输出信号为标准正弦波。 (4)控制电路模块:检测输出电压、电流信号后,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产生S PWM控制信号,去控制IPM开关管的通断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同时通过SPI接口完成对输入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的程控调理。捕获单元完 成对输出信号的测频。 (5)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根据要求,需要实时检测线电压及相电流的变化,所以需要三路电压检测和三路电流检测电路。所有的检测信号都经过电压跟随器隔离后由TMS320F28335的A/D通道输入。

楼道触摸延时开关的设计资料

防灾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楼道触摸延时开关的设计 学生姓名XXX学号115031142 系别 防灾仪器系错 误!未指定书签。错 误!未指定书签。错 误!未指定书签。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150311 开题时间2015年01月01日答辩时间2015 年 6 月日

指导教师XXX职称教授 楼道触摸延时开关的设计 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人类发展到今天的科技水平,大部分依靠的是能源的消耗。因此能源消耗即将枯竭的诸多问题便困扰着我们。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们可能无法接触到,但是我们在公共场也能够做到更好的节约身边资源,那么我们就先从常见的节约用电开始做起吧。目前而言依靠随手关灯的习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选择用一款新型开关控制电路,如此一来就一定会达到节约用电并且能方便众人的目的。在以前我们所用的开关都是直接用手来控制它的通断的,现在看来,全部用手控制的开关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它应该被淘汰。紧接着,各种各样的更实用的新型开关就被开发出来并运用到各行各业的领域之中,大量的新型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在开关领域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而新型产品楼道触摸延时开关,只要人来的时候触摸一下开关按钮,灯泡随即被点亮,红外感应探头探测人是否存在,当人离开检测区后灯泡延时熄灭,人还在感应区灯泡继续被点亮。像这种开关不但能达到人们所需要的要求,还能达到更好的节能目的,从而广泛应用于楼道、公测等一些公共场所之中。 关键词:方便节约安全美观触摸延时红外检测

The design of the corridor,touch delay switch Author Instructor Abstract:Most human development to toda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depends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fore, many problems will soon dry up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plague us. Though we may be unable to gain access to in many ways, but we also can do better in the public field around to save resources, then we will start with common save electricity first. For the moment, the habit of relying on the door is not enough, we need to choose to use a new switch control circuit, thus will achieve the goal of all can save electricity and convenient. Switches are used in previous us directly by hand to control the on and off of it, for now, it seems that all hand control switch is can't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should be eliminated. Then, all kinds of more practical new type switch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all walks of life field, a large number of new electronic products into our lives, held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switch. And new product corridor touch delay switch, as long as a person to touch the switch button, the light bulb immediately lit up, infrared sensing probe to detect the existence of man and bulb delay put out when they leave the testing area, people are still in the active area be light bulbs to continue. Like this kind of switch not only can reach the requirements of people, also can achieve better energy saving,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orridor, some public places, such as public beta. Keywords: convenient save safe and beautiful Touch delay Infrared detection

反馈控制电路

反馈控制电路 一、自动增益控制(AGC) 1、AGC电路的作用与组成 (1) 作用 当输入信号变化时,保证输出信号幅度基本恒定。包括: ①能够产生一个随输入信号大小而变化的控制电压,即AGC电压(±UAGC); ②利用AGC电压去控制某些级的增益,实现AGC。 (2) 组成——具有AGC电路的接收机框图 2、AGC电压的产生 (1) 平均值式AGC电路 中频信号电压经检波后,除得到所需音频信号之外,还得到一个平

均直流分量。音频信号由RL2两端取出。平均直流分量(反映了输入信号的幅度)从C3两端取出,经低通后,作为AGC电压,加到中放管上去控制中放的增益。

(2) 延迟式AGC电路 V1、R7和C4组成AGC检波电路,运放A为直流放大器,UREF为延迟电平。当输入信号较小时,AGC不起作用。当输入信号较大时,AGC将起作用。可见,该AGC电路具有延迟功能

3、实现AGC的方法 (1) 改变发射极电流IE 正向AGC 反向AGC (2) 改变放大器负载 由于放大器的增益与负载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改变负载就可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 (3) 改变放大器的负反馈深度 通过控制负反馈的深度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6.2 自动频率控制(AFC) 1、AFC的工作原理 2、组成 3、工作原理 4、AFC的应用:调幅接收机中的AFC系统 具有AFC电路的调频发射机一、AFC——电路组成

作用:自动控制振荡器频率稳定 组成:鉴相器、低通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 标准频率fr;输出频率fo;误差电压uD(t) ;直流控制电压 uC(t)。 二、AFC——工作原理 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o与标准频率fr在鉴频器中进行比较,当fo=fr时,鉴频器无输出,压控振荡器不受影响;当fo≠fr时,鉴频器即有误差电压输出,其大小正比于(fo-fr),经低通滤波器滤除交流成分后,输出的直流控制电压uc(t),加到压控振荡器上,迫使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o与fr接近,而后在新的振荡频率基础上,再经历上述同样的过程,使误差频率进一步减小,如此循环下去,最后fo和fr的误差减小到某一最小值△f时,自动微调过程停止,环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