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计洪水、设计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 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2. 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3. 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系统,设年降水量为Pc、年蒸发量为Ec、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为R、陆地蓄水量年末与年初之差为ΔS,试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列出R的计算方程。

第二章河川径流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3.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____)a、径流b、水循环c、蒸发d、降水4.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____)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c、大循环d、水文循环5.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6. 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7. 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8. 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9. 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10.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变化的曲线有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二者一致吗?11.为什么气旋区的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并为云雨天气。

12. 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____)a. 指向高压一侧;b. 指向低压一侧;c. 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d. 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旋转。

13.露点是表示空气状态的一种指标(____)a. 压力;b. 温度;c. 湿度;d. 密度。

14.从大气环流看,在北半球近地面层存在哪4个纬向的气压带?15.从空气的动力抬升作用看,降水可分为哪4种类型?16. 累积雨量过程线与降雨强度过程线有何联系?17. 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____)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肯定18. 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____)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肯定19.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20.蒸发对水文循环有何影响?21.土层的包气带是指[____]a.土壤的表层b.地面到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c.地面以下的整个土层d.地下潜水面以下的土层22.下渗率总是[____]a.等于下渗能力b.大于下渗能力c.小于下渗能力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23.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____]a.地下径流b.地面径流c.地面和地下径流d.蒸、散发水量24.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25.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26.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1.水文测站观测的项目有(____)A. 风B.水位C.流量D.湿度E.泥沙F.降水G.蒸发H.辐射I.水质2.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测站可分为(____)A.水位站B.雨量站C.基本站D.专用站E.流量站3.对于测验河段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原则是(____)A.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单一关系B.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距离城市近的地方C.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更能提高测量精度D.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任何河段都行4.基线的长度一般(____)A.愈长愈好B.愈短愈好C.长短对测量没有影响D.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5.水文站布设的断面一般有(____)A.基本水尺断面B.流速仪测流断面C.浮标测流断面D.比降断面6.全国水位统一采用的基准面是(________)A.大沽基面B.吴淞基面C.珠江基面D.黄海基面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________)A.1mB. 0.1mC. 0.01mD. 0.001m8.当一日内水位变化不大时,计算日平均水位应采用(________)A.加权平均B.几何平均法C.算术平均法D.面积包围法9.当一日内水位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用(________)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B.12时的水位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D.日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10.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_A_)时至(_D_) 时,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_B_)到(_C)。

水文常识文档

水文常识文档

水文常识(一)流域和水系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河道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组成。

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河流的流域面积可以计算到河流的任一河段,如水文站控制断面,水库坝址或任一支流的汇合口处。

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二)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1)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上游。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

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发育。

(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三)河流的断面河流的断面分为纵断面及横断面。

(1)纵断面。

沿河流中线(也有取沿程各横断面上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测出中线上(或河床最低点)地形变化转折点的高程,以河长为横座标,高程为纵座标,即可绘出河流的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2)横断面。

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在该处河流的横断面。

它的下界为河底,上界为水面线,两侧为河槽边坡,有时还包括两岸的堤防。

横断面也称为过水断面,它是计算流量的重要参素。

(四)水尺与水位水尺是直接观读江河、湖泊、水库、灌渠水位的标尺。

水尺的历史悠久,直至现代仍在广泛使用。

河流或者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离某一基面零点以上的高程称为水位。

水位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记至小数2位,即0.01m。

以水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可绘出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水位过程线。

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报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黄红虎日期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1绪论 (1)1.1题目 (1)1.2设计任务 (1)1.3时间安排 (1)1.4流域概况 (1)2水文水利计算过程 (3)2.1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 (3)2.1.1 P = 90%的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3)2.1.2 P = 90%的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4)2.2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4)2.2.1洪量统计时段 (5)2.2.2展延马村站峰量资料 (5)2.2.3马村站峰量系列频率计算 (6)2.2.4 设计洪峰和洪量的移用 (7)2.2.5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 (8)2.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0)2.3.1 统计时段和代表站的确定 (11)2.3.2 代表站设计点暴雨量的推求 (11)2.3.3 点面关系的建立 (12)2.3.4设计暴雨时程分配及设计净雨过程 (13)2.3.5 设计洪水过程 (13)2.3.6 流量与暴雨推求的设计成果对照分析 (14)3心得体会 (16)4参考文献 (17)附图: (18)附表: (33)1绪论1.1题目亭下以上流域水文分析计算1.2设计任务为克服剡江下游的洪涝灾害,以及配合其它工程解决剡江两岸的灌溉用水需要,拟在剡江上游亭下站兴建水库。

为此需对亭下站上游流域进行水文分析计算,以提供亭下水库规划设计所需的水文数据。

现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P = 90%,下游地区防洪标准P = 5%;大坝防洪:设计标准P = 1%;校核标准P = 0.1%。

根据上述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推求P = 90%的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2、用流量资料推求P = 1%、P = 0.1%的设计洪水;3、用暴雨资料推求P = 1%、P = 0.1%的设计洪水。

1.3时间安排表1.3-1时间安排表1.4流域概况亭下水库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奉化县奉化江干流剡江上游,坝址在亭下镇处,控制面积176平方公里。

江阴潮位分析及预报方案

江阴潮位分析及预报方案

江阴潮位分析及预报方案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盛龙寿2005年12月目录前言 (1)1概况 (1)1.1位置及沿革 (1)1.2潮位特性 (1)2潮位分析 (3)2.1最高潮位分析 (3)2.2潮位涨落的成因分析 (4)2.2.1天文因素(潮汐) (4)2.2.2上游来水(洪水) (8)2.2.3天气因素(风向风力) (9)3预报方案 (10)3.1一般潮位(逐时过程)预报 (10)3.1.1模型及预报方法 (10)3.1.2预报实例 (11)3.1.3误差现时校正 (15)3.1.4预报精度平定 (15)3.2特殊潮位预报(高、低潮预报) (19)3.2.1状态方程Y i,j =K i,j x+B i,j的确定 (20)3.2.2状态修正值T i,j的计算 (20)3.2.3台风、高潮增水方程ZS j=b0j+b1j*F j +b2j*Q j的确定 (21)3.2.4预报实例 (22)3.2.5误差现时校正 (26)3.2.6预报精度平定 (27)4预报方案小结 (30)5资料和建议 (31)前言每当汛期,各级政府及沿江厂矿企业、居民都非常关注长江下游潮位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台风季节,风暴潮引起的高潮位引人关注。

做好长江下游潮位预报工作,为政府科学决策防洪抢险意义十分重大。

为此,我局在长江下游江阴潮位站几十年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天文、台风等相关资料,编制长江江阴站潮位分析预报方案。

1概况1.1位置及沿革长江江阴潮位站位于江阴市东郊滨江开发区,长江干流南岸的肖山脚下。

东经120度18分,北纬31度57分。

该站于1915年2月由上海浚浦局设立,至1937年10月31日停测,1948年1月1日恢复,至1949年4月14日停测,1949年6月5日由上海港务管理局恢复为水位站,1956年1月1日改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工程局领导,1962年1月1日移交江苏省水文总站领导。

长江江阴潮位站是长江入海口潮流界上的重要水情站,他每天向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发报高、低潮位和雨情。

珠江河口治理规划方案下伶仃洋泥沙运动及冲淤演变规律分析

珠江河口治理规划方案下伶仃洋泥沙运动及冲淤演变规律分析

珠江河口治理规划方案下伶仃洋泥沙运动及冲淤演变规律分析何用;胡晓张【摘要】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珠江河口规划治导线方案下伶仃洋的水沙运动和冲淤变化情况,并对伶仃洋水域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0(031)006【总页数】5页(P21-24,76)【关键词】伶仃洋;泥沙;冲淤演变;数学模型【作者】何用;胡晓张【作者单位】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5;TV1430 前言伶仃洋是珠江河口重要的潮流与泄洪通道,珠江三角洲农田排水的承泄区,又是珠江流域江海联运的主要航道。

20世纪 90年代,珠江水利委员会遵循“因势利导、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整治促开发”的治理方针,针对伶仃洋水域西滩浅槽淤积严重、不利于泄洪,西滩外延扩张、影响伶仃洋西槽的稳定、制约航运事业的发展等问题,按照维持和稳定伶仃洋水域喇叭型形态和有利于行洪纳潮的治理原则,兼顾航运、灌溉、排水、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拟定了伶仃洋大、小喇叭型治导线方案。

在研究水域海床演变发展趋势和水沙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资料分析、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遥感信息技术等多种研究手段,对伶仃洋河口湾大、小喇叭型方案进行了比选论证,并选定了大喇叭型治导线方案,以东、西两侧的弧形联线分别作为伶仃洋东、西治导线。

东治导线北起交椅湾的沙角,南至大铲湾棚头咀;西治导线从凫洲水道出口南岸至龙穴岛,以弧线连接孖沙尾部,弯向西南至淇澳岛东侧,中间留蕉门延伸段、横门与洪奇门汇合延伸段出口。

本文主要研究珠江河口伶仃洋治导线方案对伶仃洋水沙运动及滩槽演变的影响,为珠江河口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1 伶仃洋水下地形特征图1 伶仃洋滩槽布局伶仃洋水下地形呈现三滩两槽的地貌(图 1),其复杂的水下地形及动力过程使伶仃洋的各槽道具有不同的特征。

除涝水文方法

除涝水文方法

除涝水文计算方法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目录1除涝水文计算的目的 (1)2除涝水文计算主要任务 (1)3基本要求 (1)4工作内容和方法 (2)4.1排涝模数或流量 (2)4.2 承泄区水位 (3)5除涝水文计算方法简介 (5)5.1 我国除涝水文计算方法现状 (5)5.2 不同除涝水文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17)5.3 除涝水文计算方法 (33)附表 (42)附表1 XX 省跨省排涝河道、跨省排涝片设计暴雨成果表 (42)附表2 XX 省跨省排涝河道、跨省排涝片除涝水文计算成果 (43)1 除涝水文计算的目的除涝水文计算的目的是通过除涝水文计算分析,提出排涝河道或排涝区一定标准下的排涝模数(或流量),为分析现状排涝能力或确定规划排涝工程规模提供依据。

除涝水文计算是治涝规划的基础工作,是确定现状排涝能力的标尺,也是确定治涝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除涝水文成果大小,对除涝规划布局、工程规模、投资和效果影响很大。

因此,合理确定除涝水文计算成果十分重要,应重视除涝水文计算工作。

2 除涝水文计算主要任务(1)分析计算除涝工程的排涝模数或流量;(2)分析计算涝水承泄区设计排涝水位、潮位。

3 基本要求(1)应结合排涝区域地形、作物类型、河湖排蓄条件、排涝方式等情况合理选用计算方法。

采用暴雨洪水计算图集、手册中方法或参数进行除涝水文分析计算时,应采用各省最新颁布或认可的相应图集、手册。

跨省排涝河道或跨省滨湖等涝区计算方法应相互协调一。

(2)涝区内地形差异明显时,应根据地形情况分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或计算参数计算排涝模数或流量。

(3)平均排除法的设计暴雨历时和平均排除天数应根据治涝标准有关要求确定。

(4)应对除涝水文计算参数及排涝模数进行合理性分析同一排涝河道上下游排涝模数应协调;同一排涝区不同排涝片排涝模数应协调;与邻近排涝区排涝模数相协调。

4 工作内容和方法4.1排涝模数或流量4.1.1设计暴雨分析或复核(1)有实测暴雨资料条件的排涝区,应充分利用实测暴雨资料,分析或复核设计暴雨。

采集标段标准表数据结构

采集标段标准表数据结构

采集标段标准表数据结构1.1 测站基本属性表1.1.1 一般规定测站基本属性表用于存储测站的基本信息。

表标识:ST_STBPRP_B。

1.1.2 测站基本属性表表结构见表1。

表1 测站基本属性表表结构表结构各字段描述如下:测站编码:是由全国统一编制的,用于标识涉及报送降水、蒸发、河道、水库、闸坝、泵站、潮汐、沙情、冰情、墒情、地下水、水文预报等信息的各类测站的站码。

测站编码具有唯一性,由数字和大写字母组成的8位字符串,按《全国水文测站编码》执行。

测站名称:测站编码所代表测站的中文名称。

河流名称:测站所属河流的中文名称。

水系名称:测站所属水系的中文名称。

流域名称:测站所属流域的中文名称。

经度:测站代表点所在地理位置的东经度,单位为度,保留6位小数。

纬度:测站代表点所在地理位置的北纬度,单位为度,保留6位小数。

站址:测站代表点所在地县级以下详细地址。

行政区划码:测站代表点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编码按GB /T 2260执行。

基面名称:测站观测水位时所采用的基面高程系的名称。

除特别注明以外,本数据表中存储的关于某一测站的所有高程、水位数值均是相对于该测站基面的。

基面高程:测站观测水位时所采用基面高程系的基准面与该水文站所在流域的基准高程系基准面的高差。

基面修正值:测站基于基面高程的水位值,遇水位断面沉降等因素影响需要设置基面修正值来修正水位为基面高程。

站类:标识测站类型的两位字母代码。

测站类型代码由两位大写英文字母组成,第一位固定不变,表示大的测站类型,第二位根据情况可以扩展,表示大的测站类型的细分,如果没有细分的情况下,重复第一位。

大的测站类型目前分为8种。

测站类型及其代码按表5规定取值。

表2 测站类型代码表报汛等级:描述测站报汛的级别,取值及其含义见表3。

表3 报汛等级取值及其含义表建站年月:测站完成建站的时间。

编码格式为: YYYYMM。

——YYYY 为四位数字,表示年份;——MM为二位数字,表示月份,若数值不足两位,前面加0补齐。

MIKE软件在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_刘俊勇

MIKE软件在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_刘俊勇

M IKE 软件在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刘俊勇,张云,崔树彬(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摘要:在介绍M I KE 软件组成及功能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M I K E B A SI N 、M I KE11和M I KE21在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中的部分应用实例,主要包括在水资源配置、河道及河口水动力、水环境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应用进行展望,可为M I KE 软件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M I K E 软件;数值模拟;水资源配置;水动力;水环境;珠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V21;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35(2010)01-0056-04收稿日期:2009-06-04;修回日期:2009-12-17基金项目:水利部/9480计划项目资助(200740)作者简介:刘俊勇,女,内蒙古五原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工作。

0 引言珠江流域洪、涝、旱、潮、咸灾害日趋严重,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整体恶化;三角洲地区具有/三江汇流、河网互动、八口分注、洪潮叠加0的特点,水文情势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十分复杂。

因此,常规的技术手段难以满足珠江水资源管理与决策的实际工作需求,迫切需要先进、科技水平含量高而且成熟的软件系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直接为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科学的信息和手段,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M I KE 软件是世界著名的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系统,能为河流水动力及环境模拟、水资源配置等提供功能强大的支持,用于解决有关水领域的工程与环境问题,为国家、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机构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

M I KE 软件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国外的应用,如北海地区的风暴潮预警、丹麦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资源再生技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湿地模拟以及奥卡万戈三角洲管理方案等;在国内的应用,如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洪水模拟、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景观水体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系统、北京环境二期综合管理、松花江水质应急管理系统和洪水管理系统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1.1 暴雨特性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由于流域广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气候及降雨、暴雨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 1)暴雨时程分布 流域暴雨主要由地面冷锋或静止锋、高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形成,强度大、次数多、历时长。暴雨多出现在4月~10月(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58.0%),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也多出现在此期间。一次流域性的暴雨过程一般历时7天左右,而雨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雨量占7天雨量的80%~85%、暴雨中心地区可达90%。 2)暴雨空间分布 暴雨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雨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降水高值区多分布在较大山脉的迎风坡。一年中日雨量在50mm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 3)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的地区分布一般是沿海大、内陆小,东部大、西部小。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雨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大流域的前列。绝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暴雨极值都在200mm以上,暴雨高值区最大24小时雨量可达600mm以上,最大3天降雨量可超过1000mm。如柳江“96.7”大暴雨,其中心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779mm(再老站),最大3天降雨量达1336mm。 2.1.2 洪水特性 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水和地区性洪水。流域性洪水主要由大面积、连续的暴雨形成,洪水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大,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水和1994年洪水等。地区性洪水由局部性暴雨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短,笼罩面积较小,相应洪水具有峰高、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大,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如1988年8月的柳江洪水、1982年5月的北江洪水等。 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4月~10月,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的差异,可将洪水期分为前汛期(4月~7月)和后汛期(7月底~10月)。前汛期暴雨多为锋面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暴雨多由热带气旋造成,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由于暴雨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流域水系发达,上中游地区多山丘,洪水汇流速度快,易于同时汇集到干流,加之缺少湖泊调蓄,中下游及三角洲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局部地区易形成山洪、泥石流。 1)西江洪水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水系支流众多,源远流长,水量充沛,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月~8月。根据干流武宣、梧州站实测洪水发生时间及量级变化情况,一般可将7月底~8月初作为前、后汛期洪水的分界点,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前汛期,其发生机率分别占武宣、梧州站年最大洪水发生机率的82.0%、77.5%,尤以6、7月洪水最盛,分别占到72.1%、69.0%;后汛期洪水一般发生在8月~10月(个别年份11月也有洪水发生),尤以8月发生洪水最多,分别占武宣站和梧州站后汛期洪水的75.4%、71.9%。由于流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干、支流洪水的发生时间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步推迟的趋势。较大洪水往往由几场连续暴雨形成,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洪水过程以多峰型为主,下游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的多峰型洪水过程约占80%以上。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一般历时30天~40天,年最大场洪水的洪量平均值一般占年径流量的27%,最高可达48%。 西江洪水主要来源于中上游的黔江以上,梧州站年最大30天洪量的平均组成情况为:干流武宣站占64.2%,郁江贵港站占21.5%,桂江马江站占6.9%,武宣至梧州区间占7.4%。形成西江较大洪水的干、支流洪水遭遇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红水河洪水与柳江洪水遭遇;二是黔江洪水与郁江洪水,浔江洪水与桂江洪水遭遇;三是黔江一般洪水与郁江、桂江和武宣~梧州区间较大洪水遭遇。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 m3/s(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 m3/s(1915年7月)。近年来,西江水系的郁江、浔江及西江干流沿岸的部分河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减轻了一般洪水对沿江两岸的威胁,同时也改变了河道原来的洪水汇流特性,使得河道对洪水的槽蓄能力减弱,洪水归槽作用明显。 2)北江洪水 北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北江的较大洪水主要发生在5月~7月,峰高量较小,历时相对较短,暴涨暴落,水位变幅较大,具有山区性河流的特点。洪水过程以单峰和双峰为多,多峰型过程较少出现。一次连续降雨(3天~5天)所形成的洪水过程一般历时约7天~20天。北江洪水主要来自横石以上地区,下游防洪控制断面石角站年最大洪水的15天洪量中,横石站来量占84%。由于流域面积不大,一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几乎可以笼罩整个流域,加之流域坡降较陡,横石以上的干、支流洪水常常遭遇。横石以下支流的发洪时间一般稍早于干流,较少与干流洪水遭遇。石角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 m3/s(1994年6月),实测洪水中,经归槽计算后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9000 m3/s(1982年5月)。调查历史洪水的最大归槽洪峰流量为22000 m3/s(1915年7月)。北江洪水与西江洪水在思贤滘遭遇,经重新组合与分配后,进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区。 3)东江洪水 东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三大水系,东莞石龙以上的流域面积为2.70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6.0%。东江洪水一般出现在5月~10月,以6月~8月最为集中,洪水涨落较快,一次洪水过程历时约10天~20天,多为单峰型。东江洪水主要来自河源以上,由于面积较小,干、支流洪水发生遭遇的机会较多。1959年支流新丰江上建成了新丰江水库,1973年和1985年又先后在干流及西枝江建成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三库共控制流域面积1.17万km2,占下游防洪控制断面博罗站以上流域面积的46.4%。三库建成后,东江流域的洪水基本得到了控制。经三库联合调洪,可将博罗站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由14400 m3/s降低为11670 m3/s~12070 m3/s,接近20年一遇洪峰流量11200 m3/s。博罗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2800 m3/s(1959年6月),实测洪水中,经还原后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4300m3/s(1966年6月)。 2.1.3 1915年流域性洪水 1915年7月,东、西、北三江同时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红水河迁江站洪峰流量21200 m3/s,柳江柳州站洪峰流量22000 m3/s,两江洪水遭遇后,黔江武宣站洪峰流量41000m3/s;支流郁江南宁站洪峰流量13500 m3/s,洪峰出现时间滞后于梧州站两天;支流桂江昭平站洪峰流量14700 m3/s,桂平至梧州区间的支流蒙江、北流河洪水也很大,干、支流洪水再次遭遇。7月10日,西江干流梧州站出现最高水位27.07m(珠江基面,以下高程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珠江基面),洪峰流量54500 m3/s,为178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洪水。北江横石站洪峰流量21000 m3/s,为176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东江洪水较小,在博罗单氏宗祠处调查到1915年最高洪水位为13.25m,改正到水文站断面的相应水位为13.19m。 东江博罗站7月9日出现最高洪水位,稍先进入三角洲,西、北江洪水接踵而至,西江梧州、北江横石均在7月10日出现最大洪峰。三江洪水基本上同时于三角洲遭遇,适逢农历六月初一(7月12日)大潮,使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到前所未有的水灾。 2.2 设计洪水 本次规划将珠江流域各主要水文与潮位站的洪水与潮位资料系列延长至1997年(部分站点至1998年),对设计洪水与潮位进行了复核。鉴于1994年6月西江中下游发生约50年一遇的洪水后,沿江两岸工情和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本次防洪规划分析计算了西江大湟江口、梧州、高要、马口和北江石角、三水等站在洪水归槽条件下的设计洪水。 目前,在全力防守的情况下,西江干流沿岸及西北江三角洲堤防,大多具备防御1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少数重点堤防可防御50年一遇的洪水。因此,发生10年一遇的洪水时,浔江、西江及西北江三角洲基本上不会发生洪水漫堤的现象,河道洪水处于全归槽状态;当洪水大于10年一遇时,部分堤防将发生漫顶或溃决,河道两岸的滞洪作用逐渐加大,洪水呈部分归槽状态,且洪水越大,越接近天然状况;当浔江出现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西江出现大于100年一遇的洪水时,按堤防设计标准,沿江两岸将基本恢复天然条件下的蓄滞洪能力。 本次防洪规划根据西、北江干流历年的堤防工程变化情况及规划选定的堤防标准,采用马斯京根法,对西江干流的大湟江口站和梧州站、北江石角站、西北江三角洲的马口站、三水站及思贤滘断面受堤防溃决影响的实测洪水过程线进行了全归槽计算,并通过建立各站天然(实测)洪水与全归槽洪水的峰、量相关关系,由天然条件下的设计洪水推求出各站全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根据沿江堤防规划标准和近年实际发生的水情,浔江大湟江口站部分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由该站天然条件下的50年一遇设计洪水与全归槽情况下的10年一遇设计洪水内插求出;西江梧州站和高要站、西北江三角洲马口站、三水站和思贤滘断面部分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分别由各站天然条件下的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与全归槽情况下的10年一遇设计洪水内插求出;北江石角站部分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在北江干流飞来峡至河口河段规划中进行过详细的分析计算,本次规划的复核结果表明,原有成果仍可继续使用。 本次规划采用的主要水文测站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1及附表4。

表2-1 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流域 水系 河 名 测 站 集水面积 (km2) 资料统计年限

各级频率(%)设计洪峰流量(m3/s) 备注

0.5 1 2 3.33 5 10

珠 江 流 域

西 江 水 系

南盘江 沾益 608 512 448 386 341 305 245 天然 西桥 3366 1953年~1997年 1350 1190 1030 909 817 660 天然 柴石滩 4656 2850 2440 2040 1750 1530 1160 天然

红水河 天峨 105535 1936年~1998年 25100 23200 21200 19700 18500 16300 天然 迁江 128938 1936年~1998年 27600 25700 23700 22200 21000 18800 天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