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及其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穗腐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玉米穗腐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各玉米生产国均有报道,其发病率一般在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到50%,产量损失高达40%。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有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等20余种病原真菌。其中禾谷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为该病害的优势病原,而镰孢菌穗腐病是甘肃玉米产区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可使带菌的种子发芽和幼苗成活率均降低,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一、玉米枝孢穗腐病

果穗上散步具黑色至墨绿色污斑或条斑的病粒。附着在穗轴上的籽粒近脐部首先变色,然后上部出现污斑,但很少到达顶端。贮藏时发展为穗腐。

病原:Cladosporium herbarum(Pers.)Link称多主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常形成子座。分生孢子梗顶端或中部常有局部膨大,长250μm;分生孢子表面密生细刺,单胞或双胞,大小(5~23)μm×(3~8)μm,多数为(8~15)μm×(4~6)μm。常见,广布。多生在草本或木本植物上或土壤及空气中。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从生长破裂处侵入籽粒冠部,繁殖为害。

二、玉米曲霉穗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主要通过造成果穗腐烂而直接引起减产,被产毒真菌侵染的籽粒不能做粮食或饲料,失去经济价值。此外,由于种子带菌还会引起大量死苗,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而且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生产中,部分品种感病严重,特别是高赖氨酸玉米和糯质、甜质及结构疏松的粉质型玉米更易感病。而且穗期虫害严重发生的条件下,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症状: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病原:曲霉菌(Aspergillus spp.)

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等害虫为害、农艺活动、果穗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三、玉米青霉穗腐病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机械损伤、害虫或鸟等为害的果穗上,在籽粒上或籽粒间产生青绿色或绿褐色霉状物,多发生在穗的尖端。病菌侵入种胚的,种子发芽时,引致幼苗凋萎。

病原: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et Thorn,菌落平坦,戎状,暗绿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光滑。

病原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为害,也可通过病健果穗接触传染。青霉病菌发育适温18-28℃,相对湿度95%-98%时利于发病。

四、玉米丝核菌穗腐病

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色或暗褐色至黑色小菌核。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在种子、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

五、玉米色二孢穗腐病

发病早的果穗苞叶呈苍白色,在吐丝后1周内发病,果穗变为灰褐色,整个果穗萎缩或腐烂。果穗呈直立状态,果穗和内苞叶或内苞叶之间紧密黏附,菌丝在其间生长繁殖,后期苞叶、花苞上及子粒边缘有产生黑色粉状物。植株生长后果穗发病,外表症状不明显。侵染始于果穗基部,从果穗梗处向上扩展。剥开果或脱粒时,可发现子粒之间长有一层白色的霉菌,其顶部已变色。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色二孢,在带病种子或秸秆上越冬,随风传播。玉米吐雄时叶鞘较松散,落人叶鞘里的病原菌直接或经伤口侵入,也可从茎秆墓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

六、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

果穗全部或部分生出浅红色霉状物,使子粒发霉,多发生在收获后的果穗上,遇有秋雨连绵的年份也可发生在田间。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粉红聚端孢,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传播到果穗上,从伤口侵入。发病后病部产生的病原菌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发育适温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易发病。

七、玉米小斑病T 小种穗腐病

病部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引起穗腐,严重的早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还可侵染叶片、叶鞘及苞叶,病斑较大。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T小种,在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病源菌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和再侵染。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25℃。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扩展迅速。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的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尽量避免造成伤口,注意防止鸟害。玉米生长后期正值雨季,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穗粒腐病的扩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药剂灌心拔除病株、可疑株。玉米吐丝授粉期至玉米乳熟期继续拔除病株,彻底扫残;并将病株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在玉米生长后期实行人工剥苞叶晒子粒措施,能有效控制田间病情的扩展,注意不要扭断果穗穗柄,以免影响子粒灌浆。适度密植,不用病株喂牛,防止粪肥带菌;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等;同时秋季深翻土地,减少病菌来源;实行轮作,与小麦、谷子、大豆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不带菌肥料,减少土壤病菌。

2、药剂防治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向穗部喷药,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玉米青霉穗腐病、玉米枝孢穗腐病:70%甲基托布津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对青霉病防效显著。

玉米曲霉穗腐病: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穗虫。控制害虫(主要是玉米螟、粘虫、象甲虫、桃蛀螟、金龟子、蝽类和棉铃虫)对穗部的危害。吐丝期,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喷果穗,以预防病菌侵入果穗。

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防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