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特点
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不装设启动循环泵的技术特点及分析

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不装设启动循环泵的技术特点及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分类,然后从工程实例出发,分析了不装设启动循环泵的技术特点及与装设启动循环泵的技术的经济比较,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标签:直流锅炉;启动循环泵;技术特点;经济性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受限于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电厂在生产运行期间,必须创新发电技术,例如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发电技术。
其中,启动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生产质量,成为电厂管理工作的关键,以下针对是否装设启动循环泵进行深入探讨。
1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分类1.1 外置式分离器启动系统外置式系统指的是启动分离器在机组启动、停运期间投入运行,在直流负荷运行时则排除在系统之外,主要适用于定压运行的条件。
由于该系统操作复杂,气温难以控制,难以满足快速启动或停止的要求,因此目前基本已经淘汰。
1.2 内置式分离器启动系统内置式系统设在蒸发区段和过热区段之间,启动分离器在机组启动、运行、停运时,均会投入运行。
锅炉正常运行时,启动分离器仅具有连接通道的作用;锅炉在低负荷状态运行时,启动分离器则湿态运行,具有汽水分离的作用。
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避免气温波动的优势,因此应用广泛。
根据系统工作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扩容式、循环泵式、启动疏水热交换器等类型。
2 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概述以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有限公司为例,#1、#2锅炉采用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G2906.3/29.4/605/623-II3的高效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紧身封闭、全钢构架悬吊结构II型锅炉。
公司内的锅炉启动系统,不装设启动循环泵,炉前沿宽度方向布置2个汽水分离器、1个储水箱;每个分离器上方沿切向布置6根进口管、2根出口管;锅炉湿态运行时,水冷壁出口的汽水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蒸汽进入顶棚过热器;分离出的水进入下部储水箱,水质合格排至汽机凝汽器。
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

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压力。
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压力是:22.115MPA 347.15℃;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水和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临界点,炉内工质压力低于这个压力就叫亚临界锅炉,大于这个压力就是超临界锅炉,炉内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被称为超超临界。
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1.2%,一年就可节约6000吨优质煤。
未来火电建设将主要是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它们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大型超临界锅炉的特点超临界火电技术由于参数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超临界锅炉只能采用直流锅炉,在超临界锅炉内随着压力的提高,水的饱和温度也随之提高,汽化潜热减少,水和汽的密度差也随之减少。
当压力提高到临界压力(22.12Mpa)时,汽化潜热为0,汽和水的密度差也等于零,水在该压力下加热到临界温度(374.15℃)时即全部汽化成蒸汽。
超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时情况相同,当水被加热到相应压力下的相变点(临界温度)时即全部汽化。
因此超临界压力下水变成蒸汽不再存在汽水两相区,由此可知,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由水变成过热蒸汽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加热和过热,而工质状态由水逐渐变成过热蒸汽。
因此超临界直流锅炉没有汽包,启停速度快,与一般亚临界汽包炉相比,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到满负荷运行,变负荷速度可提高1倍左右,变压运行的超临界直流锅炉在亚临界压力范围内超临界压力范围内工作时,都存在工质的热膨胀现象,并且在亚临界压力范围内可能出现膜态沸腾;在超临界压力范围内可能出现类膜态沸腾。
超临界直流锅炉要求的汽水品质高,要求凝结水进行100%除盐处理。
由于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的流动阻力全部依靠给水泵克服,所需的压头高,即提高了制造成本又增加了运行耗电量且直流锅炉普遍存在着流动不稳定性、热偏差和脉动水动力问题。
直流锅炉

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的种类及特点目前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可以分五种类型,其差别主要在于锅炉的蒸发系统。
(1) UP型(包括多次上升下降型)UP型锅炉便于在制造厂做成组件,简化现场安装工作,简化支吊结构。
缺点是由于有中间集箱和不受热的下降连接管,金属耗量大,也不太适应滑压运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采用该种型式的蒸发系统的有B&W、福斯特惠勒、Babcock &日立。
(2) 复合循环型水冷壁流速可按循环泵切换时的负荷选取,减少流动阻力;启动流量低,减少投资和启动热损失;最低负荷极限可降低到15%左右,由于工质流量小、温度变化小、相应地减少了温度应力,有利于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质量流速可以保证,避免采用过小的水冷壁管;可以在锅炉出力很低时启动,因此不需要保护再热器的旁路系统。
这种锅炉的关键是需要配置具有潜水电机的、长期在高温、高压下运行的大流量复合循环泵。
采用该种型式的锅炉有ABB-CE。
(3) 苏尔寿型该种型式的直流炉将蒸发受热面的一部分移入烟道内,成为了对流受热面。
使得蒸干点处于热负荷较低的烟道内。
采用该种型式的锅炉有三菱重工。
(4) 本生螺旋管水冷壁型这种结构一般是下部采用螺旋式上升,上部为垂直管。
其优点是,不用中间联箱,与UP型相比没有不受热的下降管道,因而节省金属,便于滑压运行。
由于相邻管带外侧两根管子的壁温差较小,适宜于整焊膜式结构。
不足之处是安装组合率低,现场组合工作量大,制造整焊膜式壁时,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采用该种型式的锅炉有Babcock &日立、石川岛播磨、三菱重工、Babcock等。
(5) 本生垂直管水冷壁型由于本生螺旋管水冷壁制造、安装成本高,近几年来,国外许多制造厂采用了垂直管水冷壁,并尽量保留螺旋管水冷壁的优点。
为了防止采用垂直管水冷壁因管内质量流速降低,产生沸腾使传热恶化,而采用了内螺纹管。
与本生螺旋管水冷壁相比较,蒸发器阻力降低,给水泵电耗减小,因此机组运行经济性更高。
什么是汽包锅炉、直流锅炉、超临界锅炉和废热锅炉

什么是汽包锅炉、直流锅炉、超临界锅炉和
废热锅炉?
(1)汽包锅炉锅炉给水经省煤器提高水温后进入汽包,然后由下降管经下联箱进入上升管(即水冷壁或炉管),在上升管中,吸收炉膛里的热量成为汽水混合物又回到汽包中,汽水混合物在汽包中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的饱和蒸汽导入过热器内被加热为过热蒸汽送去做功。
这一类型炉称汽包锅炉。
(2)直流锅炉是从管束的一端供水,并经长束管子内加热、蒸发、过热,然后在管的另一端产生过热蒸汽的锅炉。
(3)超临界锅炉工作压力超过22.45MPa的锅炉。
在临界压力下,汽水的密度差等于零,因此,无法像汽包锅炉那样利用汽水的密度差建立压头,进行自然循环流动,只有用直流锅炉型式,依靠外部动力(如水泵)进行强制循环流动,所以超临界锅炉实际上都是直流锅炉。
(4)废热锅炉是利用各种工艺过程所产生的废热作为热源来生产蒸汽或热水的锅炉。
超临界直流锅炉主汽压力调整

超临界直流锅炉主汽压力调整摘要:超临界直流锅炉具有发电效率高、高负荷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未来大型锅炉发展的方向,汽温、汽压是直流锅炉的主要参数,因此研究其特性特别重要。
超临界直流锅炉是指主蒸汽压力超过22.12MPa的锅炉,通常额定汽压为24.2MPa。
超临界直流锅炉汽压控制主要通过增减锅炉燃烧率和给水量来调整,从而使锅炉蒸发量的变化与机组负荷变动相适应。
本文针对我厂350MW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中正常加减负荷、机组湿态运行、机组负荷波动过程中汽压调整和汽压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对事故处理情况下汽压调节进行个人讲述。
引言:随着电网调峰能力的加剧,各电厂为了避免响应速率受到考核和争取电网两个细则补偿,不断优化提高AGC响应速率,我厂在AGC方式下负荷大幅波动情况下,汽温、壁温极易超温,且AGC退出频繁。
我厂在AGC方式下减负荷过快时经常会出现主汽压力较负荷对应滑压函数值高1.5-2MPa以上,导致机组深度减负荷后锅炉管壁严重超温、再热汽温跌破510℃,或汽轮机调门开度小于38%,严重者小于33%中调门摆动参与负荷调节,AGC方式下快减负荷对汽压调节造成很大的困难。
因此,本论文在控制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机组主汽压力,确保稳定经济。
1设备概况大唐延安热电厂一期工程装设2X35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我厂锅炉由哈尔滨锅炉厂制造,型号为:HG-1125/25.4-YM1型,锅炉形式为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前后墙对冲燃烧、固态排渣、全钢全悬吊结构,紧身封闭布置、直流式煤粉锅炉。
2超临界锅炉汽压调整的意义汽轮发电机组因为在实际运行中处于变工况,此时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参数、流量、排汽装置真空的变化,将会引起各级的压力、温度效率发生变化,不仅影响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还将影响汽轮机的安全性。
所以在日常运行中、应该认真监督汽轮机初终参数汽压汽温变化。
2.1蒸汽压力过高的危害:1.主蒸汽压力升高时,要维持负荷不变,需要减小调速汽阀的总开度,会引起调节级动叶过负荷,甚至可能被损坏;严重者会导致汽轮机中调门关闭参与负荷调节;2.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
超临界600MW机组直流锅炉动态特性研究

增加 5 、 过热 器减温喷 水量 阶跃 变化 、 热器喷 水 量阶 跃 变化等 各种 扰 动发 生后 锅 炉 再
动 态 响 应 的稳 定 性 、 应 幅 度 以及 扰 动 对 锅 炉 的 影 响 进 行 了分 析 。 响
[ 关
键
词] 超 临界 ; 流锅 炉 ; 态特性 ; 学模型 直 动 数
p s a i p s t u p d p r me e mo e o e s e— fow a e a s ge f sn e — p s ha e he tng pi e , he l m e a a t r d l f pr s ur l r t p s a or i gl ha e h a i g p p t e l m p d p r me e de wo—ph s a i g pi e ton t e e o h r c mod lo e tn i e, h u e a a t rmo l t of a ehe tn pe s c i s, h x t e mi e f fue a i e, hemod lo pr y d s p r a e a he mo lo t a t bi t . Th o gh n l s sd t e fs a e u e he t r, nd t de fs e m ur nee c . r u ume ia rc l
集 总参 数模 型 、 单相 受热管压 力 一 流量 通 道 集 总参 数 模 型 、 两相 受 热 管段 集 总参 数 模
型 、 气侧放 热模 型 、 水减 温器模 型 等 , 烟 喷 以及 汽轮 机 模 型 。通过 数 字仿 真对 该 锅 炉 的
动 态特 性进行 了研 究 , 对如 给水 温度 阶跃增加 5 、 水流量 阶跃增 加 5 燃料 量 阶跃 给 %、
超临界锅炉与亚临界锅炉的比较

超临界锅炉与亚临界锅炉的比较一、600MW超临界/亚临界机组热耗比较以16.7Mpa,538/538℃亚临界参数为基准1.压力为24.1Mpa,538/538℃热耗值下降约2.0%2.压力为24.1Mpa,538/566℃热耗值下降约2.3%3.压力为24.1Mpa,566/566℃热耗值下降约2.9%4.压力为24.1Mpa,538/538/538℃热耗值下降约4.0%5.压力为31.0Mpa,538/538℃热耗值下降约3.0%6.压力为31.0Mpa,538/538/538℃热耗值下降约4.8%7.压力为31.0Mpa,538/566/566℃热耗值下降约5.8%二、超临界锅炉设计特点超临界燃煤直流锅炉,可适用于各种变压工况运行,具有较高的锅炉效率和可靠性。
其技术特点如下:1.良好的变压、备用和再启动性能锅炉下部炉膛水冷壁及灰斗采用螺旋管圈,在各种负荷下均有足够的冷却能力,并能有效地补偿沿炉膛周界上的热偏差,水动力特性稳定;四只启动分离器,壁厚均匀,温度变化时热应力小,适合于滑压运行,提高了机组的效率,延长了汽机的寿命。
2.燃烧稳定、温度场均匀的新型切圆燃烧系统新型切圆燃烧燃烧方式能保证沿炉膛水平方向均匀的热负荷分配。
这种燃烧方式燃烧器布置在四面墙上,火焰喷射方向与墙垂直,燃烧器出口射流两侧具有较大的空间,补气条件好,有利于高温烟气回流,炉膛充满度高,热流分配均匀,减少水冷壁附近烟气流扰动的影响,着火稳定,燃烧器效率高,炉膛出口烟温均匀。
同时气流刚性好不易受到水冷壁的影响造成贴墙,从而有利于防止水冷壁结焦的产生。
此种燃烧方式除保持切圆燃烧方式的所有优点之外,与传统的角式布置的燃烧器相比,具有火焰行程短,火焰两侧补气条件好等优点。
3.高可靠性的运行性能哈锅拥有丰富的变压运行直流锅炉设计、制造经验,已经有五十多台哈锅制造生产的超临界锅炉在运行,同时在燃烧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对已投运的机组积累了大量的调试和研究数据。
60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概述

直流锅炉
概述
60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概述
锅炉:高效超超临界变压直流 运行、单炉膛、一次再热、平 衡通风、露天岛式布置、固态 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 对冲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 方式)、Π型锅炉,采用三分仓 回转式空预器,取消增压风机, 引风机与增压风机合并。
60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概述
你学会了吗?
直流锅炉依靠给水 泵的压头将锅炉给 水一次通过预热、 蒸发、过热各受热 面而变成过热蒸汽。
600MW直流锅炉启动ຫໍສະໝຸດ 统锅炉启动系统为内置式和外 置式启动系统,采用简单疏 水扩容式启动系统,包括启 动分离器、立式一体化疏水 扩容器、疏水扩容器排汽管、 启动疏水泵、水位控制阀 (361阀)、流量测量喷嘴、 截止阀、管道及附件等组成。 在正常运行中分离器不与系 统隔离,作为系统流程的一 个部件。
600MW直流锅炉汽水流程
自给水管路出来的水由炉侧一端进入位于尾部竖井后 烟道下部的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水平布置的省煤 器蛇形管后,由省煤器出口集箱端部引出到集中下降 管进入位于锅炉下部左、右两侧的集中下降管分配头, 再通过下水连接管进入螺旋水冷壁入口集箱,经螺旋 水冷壁管、螺旋水冷壁出口集箱、混合集箱,一部分 进入垂直水冷壁入口集箱经垂直水冷壁管、垂直水冷 壁出口集箱后进入水冷壁出口混合集箱,另一部分进 入水平烟道再汇聚到水冷壁出口混合集箱,然后经引 入管引入汽水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循环运行时从分 离器分离出来的水从下部排进储水罐,水通过启动系 统管道接至疏水扩容器,然后通过疏水泵进入凝汽器 和循环水回水,或直接排到排水槽。分离器出来的汽 进入过热器系统内。进入直流运行时全部工质均通过 汽水分离器进入顶棚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特点 王 志 (华能玉环电厂,浙江省玉环县,317604)
摘 要:环境和能源是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节约环保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愿望和强烈呼声。行业为适应节约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需要大力开展煤清洁燃烧和新发电技术的研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火力发电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华能集团敢为人先,率先在我国发展百万千瓦机组,提高了机组热效率,降低了发电煤耗,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本文重点介绍了玉环电厂百万千瓦机组直流的运行特点。
关键词:、、节约环保 1 概况 1.1玉环电厂型号为HG-2953/27.46-YM1,由哈尔滨厂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三菱重工株式会社(Mitsui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技术设计制造,采用П型布置、单炉膛、低NOx PM燃烧器和MACT燃烧技术,反向双切圆燃烧。采用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设计燃用神府东胜煤和晋北煤。
1.2炉膛断面尺寸为32084mm(宽)×15670mm(深),炉膛全高为65500mm,采用内螺纹管垂直上升膜式水冷壁,并在水冷壁集箱的出口管接头安装节流圈。
1.3采用MHI的PM型燃烧器和MACT燃烧系统,风粉混合物通过入口分离器分成浓淡两股分别通过浓相和淡相二只喷嘴进入炉膛,PM主燃烧器上方增设四层AA(附加风)喷嘴。PM型八角反向双切圆布置的摆动燃烧器,在热态运行中一、二次风均可上下摆动,最大倾角为±30°。
1.4过热器采用四级布置,即低温过热器(一级)、分隔屏过热器(二级)、屏式过热器(三级)和对流过热器(四级);再热器为二级,即低温再热器(一级)和高温再热器(二级)。其中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分别布置于尾部烟道的前、后竖井中,均为逆流布置。在上炉膛、折焰角和水平烟道内分别布置了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由于烟温较高均采用顺流布置,所有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部件均采用顺列布置,以便于检修和密封,防止结渣和积灰。
1.5过热器各段进出口集箱间的连接采取按1/2炉宽混合并在汇集总管上设置三级喷水减温器,每级喷水又分成左右两路。再热蒸汽温度可采用烟气分配挡板和摆动燃烧器两种方式,入口集箱前设置有事故减温喷水,总设计流量为3.5% BMCR工况再热蒸汽流量。
1.6省煤器管束采用无缝光管顺列布置,管束与四周墙壁间装设防止烟气偏流的阻流板,管束上还设有可靠的防磨装置。省煤器为自疏水式,进口联箱上装有疏水、充水和酸洗的接管座,并带有相应的阀门。省煤器入口联箱(包括该联箱)至过热器出口的工质总压降不大于3.6 MPa。
1.7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式系统,配备6台带动态分离器的HP1163/Dyn型磨煤机,BMCR工况下5台运行,1台备用。每台磨煤机出口有4根粉管,每根粉管分成两根分管连接至同层相邻的燃烧器,每台磨供1层共8只燃烧器。 1.8配有两台半模式、双密封、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立式布置,烟气与空气以逆流方式换热。预热器型号为34-VI(T)-1800-SMR,转子直径为Φ16400,传热元件总高度为1800mm。空气预热器采用径向、轴向和环向密封系统。为防止空气预热器低温腐蚀,设有热风再循环系统。
1.9设内置式启动系统,由启动循环泵、汽水分离器、贮水箱、疏水扩容器、疏水泵、水位控制阀、截止阀、管道及附件等组成。汽水分离器为圆形筒体结构,设计上除考虑汽水的有效分离,还考虑启动时汽水膨胀现象。
1.10除渣采用刮板捞渣机机械除渣装置,过渡渣井采用悬挂布置。过渡渣井下部插入捞渣机,水槽内的水封板采用不锈钢材料。
1.11性能计算数据表 表1:性能计算表(设计煤种:神府东胜煤)
负 荷 项 目 单位 BMCR BRL 75% BMCR 50% BMCR 35% BMCR 高加 切
除
1. 蒸汽及水流量 过热器出口 t/h 2953 2807 2214 1476 1033 2371 再热器出口 t/h 2446 2316 1873 1282 912 2357 省煤器进口 t/h 2953 2807 2214 1476 1033 2371 过热器一级喷水 t/h 89 84 66 44 21 119 过热器二级喷水 t/h 30 28 22 17 38 47 过热器三级喷水 t/h 89 84 66 44 38 95 再热器喷水 t/h 0 0 0 0 0 0 2. 蒸汽和水温度 过热器出口 ℃ 605.0 605.0 605.0 605.0 605.0 605.0 过热汽温度偏差 ℃ ±5.0 ±5.0 ±5.0 ±5.0 ±5.0 ±5.0 再热器进口 ℃ 359.0 354.0 333.0 342.0 351.0 357.0 再热器出口 ℃ 603.0 603.0 603.0 603.0 576.0 603.0 再热汽温度偏差 ℃ ±5.0 ±5.0 ±5.0 ±5.0 ±5.0 ±5.0 省煤器进口 ℃ 298.0 295.0 279.0 254.0 234.0 185.0 省煤器出口 ℃ 322.0 319.0 306.0 288.0 277.0 241.0 过热器减温水 ℃ 322.0 319.0 306.0 288.0 277.0 241.0 再热器减温水 ℃ 179.0 177.0 168.0 155.0 143.0 179.0 启动分离器 ℃ 428.0 429.0 426.0 384.0 365.0 423.0 3. 空气温度(按环境温度为20℃) 空气预热器进口一次风 ℃ 29.0 29.0 29.0 31.0 32.0 30.0 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风 ℃ 23.0 23.0 23.0 30.0 33.0 31.0 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 ℃ 309.0 305.0 286.0 274.0 263.0 247.0 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风 ℃ 324.0 319.0 303.0 287.0 272.0 266.0 4. 烟气温度 炉膛出口 ℃ 1000.0 980.0 930.0 850.0 780.0 970.0
省煤器进口(再热器侧/过热器侧) ℃ 408.0 /465.0 406.0 /459.0 393.0 /447.0 391.0 /402.0 377.0 /387.0 405.0
/454.0 省煤器出口(再热器侧/过热器侧) ℃ 359.0 /369.0 354.0 /358.0 341.0 /337.0 326.0 /302.0 301.0 /287.0 304.0
/293.0 空气预热器进口 ℃ 364.0 359.0 342.0 320.0 297.0 302.0 空气预热器出口(未修正) ℃ 129.4 127.0 115.0 108.0 104.0 108.0 空气预热器出口(修正) ℃ 125.0 122.0 111.0 103.0 99.0 104.0 5. 燃料消耗量(实际) t/h 367 345 288 203 145 341 6. 输入热量 GJ/h 8350 7850 6560 4610 3300 7760 7. 热损失 干烟气热损失 % 4.56 4.44 4.33 4.32 4.44 3.48 氢燃烧生成水热损失 % 0.09 0.09 0.08 0.07 0.06 0.06 燃料中水分引起的热损失 % 0.21 0.20 0.18 0.15 0.14 0.14 空气中水份热损失 % 0.10 0.09 0.09 0.09 0.09 0.07 未燃尽碳热损失 % 0.61 0.61 0.61 0.61 0.61 0.61 辐射及对流散热热损失 % 0.17 0.18 0.21 0.30 0.42 0.18 未计入热损失 % 0.30 0.30 0.30 0.30 0.30 0.30 总热损失 % 6.04 5.91 5.80 5.84 6.06 4.84 8. 热效率 计算热效率(按ASME PTC4.1和低位发热量计算) 计算热效率 % 93.96 94.09 94.2 94.16 93.94 95.16 9.炉膛热负荷 截面热负荷 MW/m2 4.59 4.32 3.61 2.54 1.81 4.27 容积热负荷 kW/m3 82 77 65 46 33 77 10. 风率 一次风率 % 21.7 22.7 21.9 22.7 27.2 22.9 二次风率 % 78.3 77.3 78.1 77.3 77.3 77.1 11. 过剩空气系数 炉膛出口 - 1.15 1.15 1.23 1.37 1.50 1.15 省煤器出口 - 1.15 1.15 1.23 1.37 1.50 1.15
1.12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分别为神府东胜煤和晋北煤,煤质分析数据如下: 表2:燃煤煤质分析
名 称 及 符 号 单位 设计煤种 (神府东胜煤) 校核煤种 (晋北煤) 常用煤种 (印尼煤) 工 业 分 析 收到基全水分 Mt % 14.00 9.61 17.00 空气干燥基水分 Mad % 8.49 / 5.48 收到基灰分 Aar % 11.00 19.77 5.61 收到基挥发分 Var % 27.33 22.82 36.38
收到基固定炭 FCar % 47.67 47.80 41.01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kJ/kg 22760 22440 22400 哈氏可磨系数 HGI 56.00 54.81 / 元 素 分 析 收到基碳 Car % 60.33 58.56 59.19 收到基氢 Har % 3.62 3.36 4.44 收到基氧 Oar % 9.95 7.28 11.6 收到基氮 Nar % 0.69 0.79 1.33
收到基全硫 St,ar % 0.41 0.63 0.83 灰 熔 融 性 变形温度 DT ℃ 1130.0 1110.0 / 软化温度 ST ℃ 1160.0 1190.0 /
流动温度 FT ℃ 1210.0 1270.0 /
灰 分 分 析
二氧化硅 SiO2 % 36.71 50.41 / 三氧化二铝 Al2O3 % 13.99 15.73 / 三氧化二铁 Fe2O3 % 13.85 23.46 / 氧化钙 CaO % 22.92 3.93 / 氧化镁 MgO % 1.28 1.27 / 三氧化硫 SO3 % 9.30 2.05 / 氧化钠 Na2O % 1.23 1.23 / 氧化钾 K2O % 0.72 1.10 /
2 直流运行特点 2.1双切圆燃烧 采用三菱开发的PM(Pollution Minimum)型燃烧器,共分六层,配以六台HP型中速磨煤机,每台磨煤机出口四根一次粉管,每根一次粉管在炉前又一分为二,各带两个角。炉膛截面为矩形结构,采用无分隔墙的八角双切圆燃烧方式,全摆动式燃烧器。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布置,两个切圆余速相互抵消,保证了燃烧室良好的空气动力场,两侧对称点间的烟温偏差小于50℃。炉膛出口和水平烟道沿炉宽烟速偏差不大于20%。沿炉宽各管间热偏差系数小于1.2。由于水冷壁按炉膛热负荷分布装设不同节流孔圈控制流量,使每根水冷壁管吸热情况基本相同,出口工质温度偏差很小。燃烧器数量增加,单只燃烧器热功率低,有效地防止了炉膛结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