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树枝状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PVP保护下纳米银颗粒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及表征

PVP保护下纳米银颗粒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及表征王春霞;李英琳;徐磊【摘要】Nano-silver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polyvinyl pyrolidone as the dispersing agent and ammonium as the reducing agent. The resulting specime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UV-Vis adsorption spectrum.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a mixture of cube and hexagonal prisms of nano-silver particles was obtained when the mass ratio of PVP to AgNO3 was 2.2:1 and the aging time was 24 hours.%以PVP为表面活性剂,甲酸铵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颗粒。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当PVP与AgNO3的质量比为2.2:1,陈化时间24 h,得到立方块和六棱柱的银混合颗粒。
【期刊名称】《贵金属》【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30-34)【关键词】纳米化学;纳米银;化学还原法;PVP;陈化时间【作者】王春霞;李英琳;徐磊【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3+2纳米银作为贵金属纳米材料的一种,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导电性优异,催化性良好等优点[1],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表面增强拉曼散射[2]、导电[3]、催化[4]、传感[5]以及广谱抗菌活性[6]等。
电纺丝合成树枝状Ag-TiO2复合材料及光催化降解有机物

燥 箱 中干燥 1 2h后 , 4 0c煅 烧 3h 于 5 C .自然 降至室 温 , 到 TO 得 i 纳米纤 维 . 将 TO 纳 米 纤 维 浸 入 0 0 1m lLA N 溶 液 中 ,并 将 样 品 在 高 压 汞灯 (0 ) 分 别 照 射 i, .0 o/ g O 10W 下 1 i, , 6h后 , 5rn 6h 3 a 用高 纯水 以及 乙醇洗 涤 3次 , 干燥 后在 4 0℃ 马弗 炉 中煅 烧 3h后 备用 . 5
(.5g V 04 P溶于 3m P L乙醇 ) 继续搅拌 1 .将混合溶液加入注射器 中( 1 , , h 图 ) 控制工作电压为 l 0
k 调 节接 收器 与纺丝 针头 距离 为 1 m, 液 的流 出速度 为 0 5mL h V, 0e 溶 . / .将 所得 纤 维在 10℃ 真空 干 2
1 3 材料 结构 形貌 表征 .
通过 JM一 0 F场发 射扫 描 电镜 ( E E 进行 产物形 貌 表征 ; D 一dac S 7 1 4 F S M) 在 8avneX射 线 衍射 仪 上 ( 德
国 Bu e 公 司) 行结 构表 征 ( uK rkr 进 C a射线 , 0 14 8n , 描角度 2 。 8 。 步长 0 0 。 A: . 5 1 m) 扫 0~ 0 , .2 .
(2 ) TO 纳米 纤维 相 比 , 方 法合成 的复合 材料 在光催 化 降解 亚 甲基蓝 的过 程 中表现 出更 优 异 的 P5 及 i: 该
催 化 性能 .
1 实 验 部 分
1 1 试剂 与仪 器 .
聚 乙烯 吡咯烷 酮 ( V , 子量 100 0 购 于 Af公 司 ; PP 分 300 ) l a 钛酸 四异 丙酯 、 醋酸 、乙醇 和硝酸 银购 冰 于北 京化 学试 剂公 司 ; i P5 ( 量分 数 为 2 % 金 红石 和 8 %锐 钛 矿 ) 于 D gsa 司.实验 用 TO ( 2 ) 质 0 0 购 eus 公 水 均 为 Mi— lQ高纯 水.高压 电纺 丝设 备购 自天津 市东 文高压 电源厂 . l
银负载纳米氧化亚铜沸石复合物的制备和抗菌性能

银负载纳米氧化亚铜沸石复合物的制备和抗菌性能夏卓英;梁桥发;郑明艺;曾国【摘要】以葡萄糖为还原剂,聚乙二醇PEG400为模板,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沸石-纳米氧化亚铜复合体,采用络合浸渍法制备不同载银量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考察银的负载量对物质结构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SEM等方法对复合抗菌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掺银量的沸石/Cu2O样品除了有立方晶系Cu2O的衍射峰外,还出现了少量面心立方结构Ag的衍射峰;随着银掺杂量的提高,Cu2O粒径逐渐降低,而银纳米颗粒粒径有所增加;采用滤纸片法和倍数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抑菌环直径和抑菌剂的最小抑菌浓度,研究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银量为1%、3%和3%+2%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抗菌剂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其中载银量为3%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复合物的抗菌效果较强;载银量为3%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复合物对E.coli的抑菌效果较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2μg/mL,而对S.aureus和B.subtili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4和18μg/mL.%Silver doped cuprous oxide/zeolite comp osite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silver loaded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complexation impregnation method with glucose as the reductant and nano cuprous oxide/zeolite as car-rier,which were fabricated by a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glucose as the reductant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400 as the template.Effects of doping content of silver on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SEM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raction peaks of cubic Cu2O appeared on X-ray diffraction ofzeolite/rnCu2O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ilver doped amount,besides a few amount of the diffraction peaks of Ag with face centered cubic structure.The grain size of Cu2O decreased gradually,but the silver nano particle siz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oading amount of Ag.The diameter of bacteriostatic annulus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were determinated with filter paper method and multiple dilution method,by which th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cuprous oxide zeolite composite of different Ag doping amount were research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ilver loaded cuprous oxide/zeolite has certain antibacterial property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 and Bacillus subtilis, in which the amount of silver loaded as 1%,3%,3%+2%,and when the amount of silver loaded is 3%,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is strongest.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lver loaded cuprous oxide/zeolite with 3% of silver doping amount on Escherichia coli is more obvious,MI C of which is 7.2μg/mL,yet MIC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are 24 and18μg/mL,respectively.【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7(048)012【总页数】6页(P12156-12161)【关键词】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抗菌性能;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者】夏卓英;梁桥发;郑明艺;曾国【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漳州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漳州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漳州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3;O614.122目前文献报道的载银氧化物有纳米SiO2、多孔SiO2、ZnO,Al2O3、TiO2和ZrO2等。
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纳米CT成像造影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单元 ( 如多 功能 基单 体 ) 逐 步重 复反应 得到 的具 有树 状 高度 支化 结 构 的大分 子 . 它具 有 非
常规 整 、 精 致 的结构 , 分子 的体 积 、 形状 及功 能基 团都 可 以精 确控 制 , 因而是 单分 散 性 的. 典 型的高代 数树 状大 分子 为球 状 , 其分 子 尺 寸 突破 了传 统 有机 小 分 子 的界 限 , 由 于球 形 结构 具有 丰 富的空腔 , 为搭 载一 些活性 分子 提供 了可能 . 因此 , 在 生 物 医学领 域 为 了充 分 利用 树状 大分 子这一 独特 的结构 特点 , 使用 的一 般是高 代数 ( n≥ 4 ) 的树 状大 分子. 分子影 像学 是 2 O世纪 末 由分子生 物学 和 医学 影像 技术 、 化学、 物理 学 、 放 射 医学 、 核 医学 以及计 算机 科学 相结合 而逐 渐发 展成 的一 门新兴学 科. 1 9 9 9年 , We i s s l e d e r ¨ 6 ] 最早 提 出分 子影像 学 ( mo l e c u l a r i ma g i n g , MI ) 的概 念 , 即应 用 影像 学 的方 法对 活 体 状 态下 的生 物过 程在 细胞 和分子 水平进 行定 性 和定量研 究 , 主要 是 以体 内特定 分子 作 为成 像对 比度 源, 以体 内特异性 细胞 或分 子作 为 成像 及 治 疗 的作 用 位 点 , 利 用 现有 的一 些 医学 影 像 技 术在 不干扰 机体 生理 条件 下对 机体 内部生 理或 病理 过程 在 分子 水平 上 进行 无 损伤 的、 实 时 的成像. 分子 影像 学是分 子生 物 学技 术 和现 代 医学 影 像 学 相结 合 的产 物 , 由精 密 的成 像 技术 检测 机体 的生 理和病 理 变 化过 程 , 再 通 过 一 系列 的 图像 后 处 理 技 术 , 达 到显 示 活 体组 织在分 子 和细胞 水平 上 的生物学 过程 的 目的. C T成像 是利用 不 同的组织 或器 官 由于 自身不 同 的密度 与 厚度 , 对 X _ 射 线 产 生不 同
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汤春妮【摘要】Silver phosphate (Ag3PO4) photocatalyst receives great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d the achieved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of silver phosphate photocatalyst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sis fields.This paper provided a significant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ilver orthophosphate photocatalyst.%可见光催化剂磷酸银因具有极高的光催化活性而受到密切关注.本文从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领域应用的角度,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在此相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及进展,以其对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磷酸银;光催化剂;制备;应用【作者】汤春妮【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32;O482.3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借助光催化剂直接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催化反应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节能环保、反应活性高等优点,因此,受到材料、化学、环境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光催化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理想的光催化材料应该具有光响应范围宽、载流子分离效率高、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回收利用便捷等特点。
银杏叶提取液绿色制备纳米银颗粒

r a y p o wd e r d i f f r a c t i o n,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y a n d UV — v i s s p e c -
t u a m.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o b t a i n e d s i l v e r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we r e s ma l l wi t h u n i f o r m d i s t ib r u t i o n . T h e a -
米银 粒 径 最小 。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液 ; 纳米银 ; 还原法 ; 纳米材料
中图分 类 号 : T B 3 8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4 5 6 5 ( 2 0 1 7 ) 0 2—0 0 3 9— 0 6
Gr e e n S y n t h e s i s o f S i l v e r Na n o p a r t i c l e s Us i n g Gi n k g o Bi l o b a E x t r a c t
环境扫描电镜 、 透射电镜和紫外 一 可见光谱仪对所制样品进行 了表征 。结果表明 : 所制备 的纳米银粒 径较小 , 分布均匀 ; 反应时间、 硝酸银溶度用量、 提取液用量及反应温度等 因素对纳米银 的粒径和形貌 有着较大的影响 ; 当硝酸银溶液用量为 0 . 7 m L 、 提取液用量为 8 m L 、 反应温度为 5 0℃时 , 所得到的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银纳米结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银纳米粒子 5 银纳米颗粒 4 银 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3 抗菌性能 3 银溶胶 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2 生长机制 2 高稳定 1 高产量 1 飞秒z-scan技术 1 非线性吸收 1 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 1 银纳米线 1 银纳米片 1 银纳米材料 1 银纳米圆盘颗粒 1 银离子释放 1 银氨溶液 1 银有序纳米结构阵列 1 银/铂(ag/pt) 1 银/钯(ag/pd) 1 铬过渡层 1 铕配合物 1 载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多孔支架 1 超声辅助合成 1 表面等离激元 1 表面等离子体 1 表面活性剂 1 表面修饰 1 表征 1 荧光增强 1 荧光 1 自组装 1 膀胱肿瘤细胞 1 肉汤稀释法 1 联苯胺检测 1 络合分散 1 纳米颗粒 1 纳米线束 1 纳米线 1 纳米粒子 1 纳米立方体 1 纳米球刻蚀 1 纳米晶 1 纳米复合材料 1 纳米tio2 1 类银镜反应 1 种子生长 1 种子-光照法 1 离散偶极子近似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弛豫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传感 导电高分子 室温离子液体 多孔氧化铝 多元醇法 吸收光谱 各向异性 包裹 制备 分子动力学 准正方形银纳米颗粒 光学性质 光学性能 催化性质 介孔二氧化硅 亚甲基蓝 五重挛晶结构 二氧化硅 三角形银纳米盘 lspr dd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树枝状结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双模板技术 北京石花洞 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六面体倍半硅氧烷 光学性质 光响应 偶联 偶氮苯 三明治结构 pamam树枝状分子 pamam树型高分子 h+响应 am真菌 al2o3/y3al5o12 ag/si-npa
科研热词 树枝状化合物 负磁导率 树枝状结构 微带天线 银树枝 钛合金 量子点 遗传载体 连通树枝结构 进展 过渡金属配合物 转染 超支化聚乙烯 起始特性 角膜基质细胞 表面活性剂 表面波 药物疗法 荧光 自组织超结构 能量转移 肾纤维囊 聚乙烯亚胺 联三吡啶配体 缺陷 结构 细胞培养 组装 纯钛 竞合 立方结构的 稳定性 硅橡枝 电子转移 淋巴瘤 液晶 氧化 模拟 树状聚酰胺-胺 树枝状聚合物 树枝状大分子 树形分子 构象 机理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序号 合成 7 1 树枝状结构 4 2 环糊精 3 3 银树枝状结构 2 4 超材料 2 5 负磁导率材料 2 6 纳米粒子 2 7 生物相容性 2 8 水热法 2 9 树枝状聚合物 2 10 树枝状大分子 2 11 树枝状 2 12 晶体结构 2 13 微带天线 2 14 席夫碱 2 15 左手材料 2 16 高度支化聚合物 1 17 骨性关节炎 1 18 香兰醛 1 19 阿霉素 1 20 阻抗匹配 1 21 阵列 1 22 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结构 1 23 银 1 24 酞菁锌 1 25 配合物 1 26 透明质酸钠 1 27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1 28 趋化因子 1 29 超薄膜 1 30 超支化聚合物 1 3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结晶紫 1 树枝状银晶体 3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1 33 药物载体 1 34 药控释放 1 35 自组装 1 36 脱保护 1 37 肽类树枝状大分子 1 38 肼检测 1 39 聚酰胺 1 40 聚合物负载催化剂 1 41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树枝状聚赖氨酸1 42 羟基磷灰石(hap) 1 43 缠结 1 44 络合剂 1 45 结构 1 46 结晶 1 47 细胞骨架蛋白 1 48 组装合成 1 49 纳米金 1 50 纳米线 1 51 纳米复合物 1 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来 说 , 等离子体 共振 ( P 峰 的 位置 和 数量 , S R) 以及 表面增 强拉 曼散 射 ( E S 的有 效 光谱 范 围完 全 依 赖 SR ) 于颗粒形 状 I 。 目前 对 于纳 米 银 形 貌 的控 制 方 面 , 9 “
文献报 道能够 合成 的有 : 形 纳 米 粉 、 米 立 方 体 、 球 纳 纳 米线、 纳米 管 、 枝状 等 ¨ 。在 这 些 材料 中 , 形状 树 ] 分 的银树枝 纳米 晶 因为 在 催 化 、 学传 感 器 以及 生 物传 化 感 器等方 面 的卓 越性 能吸 引 了研 究者 更 多 的关 注 。到 目前为止 , 银树枝 结构 的制 备主要 采用 了电化 学沉 积 、 辐射 还原 以及超 声 辅 助模 板 法 等u ] 但 是 用 这些 方 , 法制 备的银 树枝 结 构 尺 寸较 大 , 限制 了其进 一 步 的应
学性 能。
关键 词 : 树枝 状纳米 粒子 ; 列 ; 阵 自组装
中 图 分 类 号 : T 3 B4 文献标 识码 : A
有 限公 司) 扫描 电镜 (E 一7 0 ) 分光光 度 计 ( — ; J OL 6 0 F ; HI
TA CH IU 00) 41 。
文章 编号 :0 19 3 (0 0 1 —1 70 1 0 -7 1 2 1 )22 5 -4
酸 ) V(0 双 氧水 ) 4: ) 聚丙 烯酸 钠 ; 檬 酸钠 ; : 3 一 1; 柠 聚 乙烯 吡咯 烷酮 ( VP ; 乙二醇 ( E , 剂 皆为分 P )聚 P G) 试
析纯。 8— 02型 医 用 低 速 离 心 机 ( 苏 省 金 坛 市 正 基 仪 器 江
了这 种 样 品 的 微 观 结 构 , 用 透 射 率 测 试 研 究 了 其 光 并
依 照 文献 E 7 方 法 , 0 6 0 13 将 . mL 1 mmo/ B lL Na H 在搅 拌 下 快 速 注 入 0 mL 1 mmo/ NO .5 0 lL Ag 。和 2 mL 1 2 mmo/ 0 .5 lL柠 檬酸钠 的混合溶 液 , 入 后缓 慢 加
无 水 乙醇 ; 硝酸 银 ; 坏血 酸 ; 氧 化 钠 ;- 基丙 抗 氢 3巯 基三 甲氧基 硅烷 ( T MP MS ; i n a溶 液 ( 浓 硫 ) Pr h a V(
溶胶 滴加在 经过 预 处理 的玻 璃 基 底上 , 通过 自组 装 制
备 了银 纳 米 树 枝 结 构 阵 列 。通 过 扫 描 电镜 ( EM ) 察 S 观
目前 十 分 引人 注 目的 纳 米 材 料 研 究 领 域 , 备 合 成 中 制 的形貌调控及 其 功能化 是这 些纳 米材料 能够得 到 应 用
2 实 验
2 1 主 要 试 剂 与 仪 器 .
的 关键 问题 。采 用直接 水相 还原 法在 聚 丙烯 酸钠保 护
下 制 备 了银 树 枝 形 纳 米 结 构 , 将 这 种 银 树 枝 纳 米 晶 并
赵
炜 等: 银树 枝 状 纳 米 结 构 阵列 的制 备 与 性 能 研 究
银 树 枝 状 纳 米 结构 阵列 的制 备 与 性 能 研 究
赵 炜 , 晓 鹏 赵
( 西北 工业大 学 应用 物理 系 , 西 西安 7 0 7 ) 陕 1 0 2
摘 要 : 形 貌 及 尺 寸 规 整 可 控 的 纳 米 晶 体 的 合 成 是
的新 制备 的抗坏 血 酸在 9 mi 0 n内缓 慢加 入聚 丙烯 酸钠 溶液 中 , 持反应 体 系 温度 3 ℃ 。随后 将 溶 液静 置 保 ~5 3 , 胶颜 色从 淡 红色转 变 为蓝灰 色 。反应 完成 后 , h溶 以 3 0 r mi 0 0/ n速度 离 心 1 mi 0 n得 到 银 树 枝 形 纳 米 结 构 ,
用。
用 乙醇 和去 离子 水 洗 几 次 以除 去残 余 的聚 丙 烯 酸钠 , 得 到 的银 树 枝 状 纳 米 粒 子 分 散 在 0 7 . mL 水 中备 用 。
这种 粒 子可 以在 室 温 下稳 定 存 在 , 且 保 持 它 们 的形 并 状 。得 到 的 纳 米 结 构 通 过 S M 进 行 证 实 ( E L E JO 一
2 2 银 晶 种 的 制 备 .
1 引 言
由于纳 米金属 材 料 在 微 电 子 、 电子学 、 化 、 光 催 信 息存 储 、 药 、 源 、 性 器 件 等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用 医 能 磁 途 ]近几 十年来 吸 引 了越 来越 多研 究 者 的注 意 。纳 , 米 金属结 构 的 内在特 性 可 以通过 控 制 它 们 的尺 寸 、 外
控 合成是 纳米科 性能及 其应 用 的 基 础 , 而近 来 纳 米粒 子 的形 貌 因 控制成 为人 们 制备 研 究 的 重点 。例 如 : 金 和 银 纳 米 对
1 步 制 备 的银 纳 米 颗 粒 作 为 晶 种 加 入 其 中 , mI上 将 2 mL 0 2 mmo/ 0 . 5 lL的硝 酸银 溶 液 和 1 . 1 lL mL 0 0 mo/
搅 拌 3 n 然 后放 置 陈化 2 , 到粒 径 1 n 的银颗 mi, h得 0m
粒 溶胶 。
2 3 银 树枝 状纳 米 结构 的制备 . 取 5 . ( 量分 数 ) mL 0 2 质 聚丙烯 酸 钠溶 液 , 0 将 .
形、 组成 、 晶形 和 结 构来 调控 f ] 7 。纳 米 粒 子 的形 貌 调
6 0 F)。 70
2 4 银 树 枝 状 纳 米 结 构 阵 列 的 制 备 .
玻 璃 片 清 洁后 在 丙 酮 、 离 子 水 、 i n a溶 液 中 去 Pr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