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国民族乐器与器乐独奏(吹奏、擦弦、弹拨)
中国的民族乐器

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中国民族乐器有:古筝、琵琶、二胡、编钟、箫、笛子、瑟、琴、埙、笙等。
1、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
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
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2、琵琶: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3、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
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二胡音色近乎跟人声一样,具有歌唱性、诉说感。
4、编钟: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5、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
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
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
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6、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
乐器四大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典型乐器:笙、葫芦丝、笛、埙、箫等。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气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笙、巴乌等。 笛 传统的笛子为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一个吹孔和一个笛膜孔。 笛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是筒音〔最低音〕为a1〔实际音〕的曲笛和筒音为d2〔实际音〕的梆笛。笛子均采用低八度记谱,梆笛比曲笛高四度。曲笛常用的指法是筒音为徵,其次为商和为宫,梆笛常用的指法是筒音为宫,其次为徵。 笛子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发音嘹亮,表现力丰富,是一种应用普遍、深受欢送的乐器。
箫 箫又叫洞箫,直吹,六个音孔,没有膜孔。传说源于西汉西羌,所以又叫羌笛,当时只有四个音孔。最常见的箫筒音为d1,按实际音记谱,筒音作为徵音,称G调箫。 箫的音量很小,强弱幅度也不大,音色恬静、甘美、柔和、深沉,穿透力强,常用中音区,低音区微弱而有特色。 笙 笙,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流传至今,为多管乐器,由簧片振动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传统的笙为十三簧和十四簧,近代有所改良,普遍使用十七簧和二十一簧以上的笙,式样极多,音位排列、音域、演奏手法各有不同。 笙的音色甜美、柔润,比二胡亮堂,比笛子柔美,还能方便地吹奏和音。因此除了用作独奏乐器外,还经常在乐队中充当各种音色交融的作用。
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消费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拟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开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今人改良研制的九孔陶埙,以古制六孔埙为根底,然后扩展其肩部和内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个:前六后二,加上吹孔、共为九孔。为便于运指演奏,尽量减少复杂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于笛子的音孔顺序排列。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 葫芦丝 葫芦丝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阔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欢。
《音乐鉴赏》北邮PPT课件第七章中国民族乐器

第一节 吹奏类乐器
2.笛子
笛子古称横吹、横笛,原流行于西北 少数民族地区,汉代传入长安,后传遍全 国各地,为民间常用的乐器之一。笛为竹制 小管,上有1个吹孔,1个笛膜孔和6个按孔。 其音色清脆响亮,音域较高,常被作为旋 律主奏乐器,表现力很丰富。明清以来, 用于多种戏曲音乐伴奏,渐渐分出梆笛与 曲笛两种。梆笛以主要伴奏梆子腔而得名, 音域稍高,音色明亮,常用舌上的技巧, 富有节奏、装饰音型的变化,善于表达活 泼轻快、刚健豪爽的情绪,具有北方音乐 的特点;曲笛以主要伴奏昆腔(俗称昆曲) 而得名,音域稍低,音色淳厚丰满,讲究 用气的技巧,富有力度和音色变化,善于 表现内在含蓄、柔润婉约的气质,具有南 方的特色。
第一节 吹奏类乐器
笛子的演奏技巧主要有:花舌(又称“打嘟 噜”、“滚舌”,颤动舌尖而发出的震音)、滑音 (有指滑、气滑两种,指滑音幅度大)、垛音(用急 速、大幅度的指滑音造成的强音)、历音(大幅度 的顺音级而上或下的装饰音)、叠音(本音上方二 度或三度的短而轻的倚音)、打音(本音吹出后的 上方二三度短而轻的装饰音)、颤音、吟音(或称 “揉音”)、吐音(慢速的吐音是使旋律或长音断 开,快速吐音有单吐、双吐、三吐)等。
三弦是在秦代就已产 生的一种古老的乐器,其 音箱为椭圆形,张三弦, 无品位,但共鸣效果较好。 两面蒙以蟒皮,以琴杆为 指板,音色浑厚而响亮。 三弦既可作为独奏乐器, 又常在戏曲、曲艺音乐伴 奏中作主要伴奏乐器。
第二节 弹拨类乐器
琵琶是在汉代由西域传 入中原的,其音域宽广,音 色反应灵敏,演奏技法丰富 而难度较大。唐朝时的琵琶 为曲项,是木质梨形音箱, 四相,用拨子弹奏,分四弦、 五弦两种。现琵琶改为直项 四弦,右手指弹,增加了品 位(六相十八品或二十三品), 能弹足十二个半音,扩大了 音域。琴弦以原来的丝质改 为钢丝弦或尼龙弦,使音质 更为明亮,扩大了音量。琵 琶曲分为文曲与武曲两种。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

吹管乐--笛子 1.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 戏种
2.曲笛 :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 于中国 南方
3.中音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4.低音笛
吹管乐--唢呐
高音、中音、低音
加 键 唢 呐
吹管乐-- 笙
传统笙(独奏) 加键笙(高音)
抱笙(中音、低音)
1.吹管乐器
2.拉弦乐器
3.弹拨乐器
4.打击乐器
欣赏
课后欣赏中国民族管弦乐曲 《瑶族舞曲》《翻身的日子》 按分类写出乐曲里面所用乐器
吹管乐
管
埙
子
拉弦乐
板胡:琴筒为半个椰壳 二胡:琴筒蒙着蟒皮 中胡:即中音二胡,外形与二胡相同 高胡:也叫粤胡,外形与二胡相同 革胡:即改革大二胡 低胡:即低音二胡
弹拨乐
三弦
扬琴
古筝
弹拨乐
古琴
弹拨乐
阮
琵琶
柳琴
打击乐
云 锣
镲
锣
花
排
盆
鼓
鼓
打击乐
棒 子
木 板响 鱼
课堂小结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
即低音二胡拉弦乐三弦扬琴弹拨乐古筝古琴弹拨乐琵琶阮柳琴弹拨乐锣云锣镲花盆鼓排鼓打击乐棒子木鱼响板打击乐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1
高一年级 人音版选修《演奏》第一单元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 唐县第二中学 王星呐、笙、管子、箫等 2.拉弦乐器:板胡、二胡、中胡、高胡、革胡、低胡 3.弹拨乐器:琵琶、柳琴、阮、三弦、古筝、古琴、扬 琴等 4.打击乐器:花盆鼓、排鼓、锣、钹、镲、编钟、云锣、 木鱼、响板、棒子等
中国传统器乐2.吹管乐器(一)

二、边棱音吹奏乐器:竹笛
1、竹笛历史发展简述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篴,它是现代箫 的祖先。秦汉以来,“篴与笛音并意同”, 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篪的共同名称。这种 称呼方法延续了很长时期。至少延续到了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传入西方横吹为止。
目前,竹笛起源有三种主要观点: 一是本土乐器说,认为篪为竹笛的祖制,但篪 的源起却言之不明;
龠
(开吹口)
竖吹法
斜吹端口,龠 管中通。无塞、 无吹孔。 (开吹孔加塞)
横吹法
直吹法
(加哨片)
筚篥、唢呐、管子
(1)汉以前的横吹笛制——篪
曾侯乙篪(约前433年)
曾侯乙墓篪,以前,人们仅据文献中互有出 入的记载,难以详其形制。该墓出土的篪,一件 长29.3厘米,一件长30.2厘米;两者均以一节竹管 制成,两端管口封闭,管身开有吹孔一、出音孔 一、指孔五;通体以黑漆为地,以朱、黄色绕管 线描绘纹。三角雷纹和变形菱纹。用其复制品, 可吹奏出超出五声的音阶结构。
二是外来乐器说,认为竹笛由张骞出使西域所 传入,但无法解释曾侯乙墓出土的时在汉代之 前的横吹竹笛遗制;
三是龠类乐器说,参见《人民音乐》中国龠类 乐器述略[J].人民音乐,2001,(10):46-47. 现归纳并 作发展如下图示:
斜吹法
籁、南龠(即楚),篍、筹、奈伊、那依、 斯布斯额、新疆鹰骨笛(民间至今仍有遗 存) 篴、古笛、长笛、唐尺八、宋太常笛、洞箫、 南音尺八、日本普化宗尺八 (不开吹口)排箫、人籁 篪 侧开吹孔或加义嘴: 义嘴篪 吹孔与音孔齐: 篪(曾侯乙墓,马王堆汉墓 均见此制)横吹、横笛
注:唇(嗓)振型吹奏乐器,双唇犹如双簧振动,因此在归类时, 它属于簧振动吹奏气鸣乐器。如法螺(董) 、同钦(大号)、冈林(骨号或铜号) 等,皆为用于寺院宗教活动的重要乐器。唇振动气鸣乐器类管体上有嘴孔 或装有吹嘴。自由型、混合型较少见。其原理分别同西方风琴手风琴及管 风琴。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PPT课件

中国民族乐器赏析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 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原意表达一位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 改编后的乐曲主题有所转变,成了描绘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 舟唱晚的山水乐曲。
• 音乐共分10段。 1、江楼钟鼓 2、月上东山 3、风回曲水 4、花影层叠 5、水深云际 6、渔歌唱晚 7、洄澜拍岸 8、桡鸣远濑 9、欸乃归舟 10、尾声
➢ 《二泉映月》是一位民间艺人的传世之作,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来中国亲自指挥乐 队演奏大型器乐曲《二泉映月》,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说“从乐曲中我感受到了人间最底层的心声”。
➢ 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刚直不阿的性格、坚强自信的意志、 爱国主义的情操、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对对新生活的向往。乐曲的结构前后对称,主体突出;旋律刚劲挺 拔,跌宕起伏,铿锵有力,气魄宏大,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是一首充 满激情的赞歌。
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1.X.X
目录
中中 国国 民民 族族 乐乐 器器 赏介 析绍
Part.01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已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 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 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 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 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
中国民族乐器赏析
二胡独奏曲: 《二泉映月》 华彦钧曲
华彦钧(1893—1950),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自幼在音乐上受到其父华清和(道士)的严 格训练,掌握了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少年时代就技艺精湛,能奏善歌,而且自编自奏,才华出 众。由于自幼丧母,孤苦伶仃,中年双目失明无依无靠,饱尝人间辛酸。
第一部分 中国民族器乐(2)

柳琴
• 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 器。“土琵琶”长期 流传在中国山东、安 徽和江苏一带的民间, 用于伴奏地方戏曲。 •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 常简单,由于柳琴的 外形土里土气,非常 民间化,中国老百姓 亲切地称它“土琵 琶”。
• 4.打击乐器:民族乐器中打击乐器的种类 极多,因其形制与质料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的音色。打击乐器中除了鼓、编钟、编磬、 云锣、方响等能演奏一定的音高之外,主 要是节奏性乐器。它包括鼓、锣、钹、钗、 铙和板梆等。
• 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 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 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 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 嘉宾,鼓瑟鼓琴”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等。琴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它经 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
琵琶(pípa)
• 琵琶又称“批把”, 向前弹出称做批,向 后挑进称做把,根据 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 为“批把”。大约在 魏晋时期,正式称为 “琵琶”。唐代是我 国琵琶艺术的鼎盛时 期。
云锣
• 由成套有音高的 锣构成,用于民 乐合奏中。
扬琴
• 也称“洋琴”、“打琴”、 “敲琴”、“钢丝琴”、 “扇面琴”、“蝙蝠琴” 和“蝴蝶琴”。是我国常 见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 清脆、明亮,可以独奏、 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 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 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 位。
木鱼
• 木鱼是中国民族乐队 中必备的打击乐器, 通常成套使用,发音 清脆、响亮、节奏感 强。 • 在曲艺和歌舞伴奏中 作节奏乐器使用。
唢呐
• 俗称“喇叭”。在我国各 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 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 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 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 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 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 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 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 曲、歌舞伴奏。
二年级第六周 中国民族器乐

一找、分一 2.讨论测验:请你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老师在平台 分 , 突 出 重
上发布的讨论,根据你对分类定义的理解,将下面的乐器 点 。 温 故 知
进行分类,并将答案上传平台。
新,趁热打 铁。
【检测评价】
3. 教师总结归类,讲解乐器四大类特点
(二)民族乐器的乐种
民族乐器可分为两大类:独奏、合奏(丝竹乐、吹打乐、 教师讲解,学
2.教师点评,讲解各乐器名称、外观构造以及聆听各乐器 音色特点。
3.请学生思考并上台总结民族乐器的定义
突出教师为 引导,学生为 主体的原则。
(二)民族乐器的起源与发展
1.问: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历史出场顺序,同学们想不
想和老师一起看看民族乐器的起源与发展呢?
出示 PPT,教师讲解起源时期乐器的特点,两者进行比较 了解乐器的发展。
课时编号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08 授课时间
2018.03.30
授课 地点
教室
东方神韵——中国民族器乐(一)
课时 数
1 课时
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乐
器的四个分类,以及熟知不同乐种之间的区别。
能力目标:通过乐曲的欣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学生鉴赏力;通过打击乐器节奏
训练,提高学生节奏掌控力。
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课后作业:
1.请你完成平台上发布的作业——预习欣赏琵琶武曲《十 面埋伏》。
2.请你搜集十首民乐经典曲目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内容与活动
一、 师生问好,学生平台签到。
教学方法与 手段
课题导入: 课前音乐: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琵琶版) 提问: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引出课题《中国民族器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1 1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形制和特点。 2、通过器乐作品的聆听,引导学生对民族器乐产生兴趣,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 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 【教学重点】 1、乐器分类依据 2、独奏乐器的种类 【教学难点】古琴音乐与儒道哲学思想的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 中国民族器乐分类
1、器乐:是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一定意境的音乐作品。 2、分类: (1)根据演奏方法乐器可划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四类。 (2)从演奏形式上可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 我国民间器乐主要以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分类。独奏乐分为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合奏乐分为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
第二节 独奏器乐
一、吹奏乐 以气振来使乐器发音,如笛、管、箫、笙等。 (一)笛 俗称笛子。我国古代把竖吹的箫称为“篴”或“笛”。约在南北朝以后,笛和箫的名称才逐渐分开,称现在的笛为“横吹”或“横笛”。 宋朝以后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很重要,清以后笛在大量的民间音乐行驶中被应用,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多种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笛的形制按传统流布特征,主要有梆笛和曲笛两种。 1、梆笛 主要用于北方诸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梆笛管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代表名家:冯子存,刘管乐等;代表曲目:《喜相逢》、《荫中鸟》、《和平鸽》等。 2、曲笛 以伴奏昆腔等戏曲而得名。主要用于南方诸乐种的伴奏,因盛产于苏州,故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长度为60厘米左右,内径约为1.7厘米),常用丝线扎成一节节环形,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2 2 漆以朱色或黑色,或雕以龙凤,垂以红线条结,这是从元朝开始流传的形制。常见的曲笛有12孔:正面8孔为吹孔1,膜孔1,按音孔7;背面4孔为基音孔2、辅助音孔2。 曲笛音色淳厚、圆润、柔和,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代表名家:陆春龄、赵松庭等;代表曲目:《鹧鸪飞》、《欢乐歌》、《姑苏行》 、《三五七》、《月落乌啼》等。 (二)管
俗称管子,古称筚篥。木制,中国古代直吹管乐器,公元350年前后由龟兹传入。宋代的鼓吹乐以筚篥为主奏乐器,称为“头管”。《旧唐诗·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古时称“悲篥”,擅长表现激昂、悲壮的乐曲。在民间器乐合奏、戏曲音乐及歌舞音乐种都被广泛应用。北方僧道寺院音乐中也是主奏乐器。管子乐曲有:《放驴》、《金鸡报晓》、《江河水》、《凄凉犯》等。 (三)唢呐
民间俗称喇叭、大杆等。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祭及秧歌会等伴奏。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两晋时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于新疆地区。清代唢呐在回部乐中使用,称为苏乐奈。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子上开8孔(前7后1),木管上端装一铜管,铜管上端套一苇制哨子,木管下端装一喇叭形铜质扩音器。大小不一,名称不同,分高音唢呐(小海笛)、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喇叭)三种。 唢呐音量较大,音色粗犷,变化丰富,宜于表现欢快、热烈、豪放、开朗、雄壮的乐曲,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百鸟朝凤》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和鸣之声,表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四)笙 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尚书》、《诗经》等古代文献中也曾提及;甲骨文中已有表示此种乐器的文字。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宋以后,竽在宫廷音乐中的地位逐渐衰微,而笙除在宫廷音乐中继续被应用外,在民间中一直广泛流传。 笙的形制很多,有圆笙(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辽宁等地),方笙(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苏笙(又称丝竹笙,江浙一带)。笙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表现能力独特,既能演奏单旋律,又能演奏和音。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它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 《草原骑兵》又名《草原巡逻兵》,作于1960年。乐曲采用内蒙民歌的音调,具有悠扬婉转的散板引子,展现了草原辽阔的景色。主体采用马蹄节奏,糅合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音调,由弱至强,犹如骑兵由远而近地出现在草原上。然后主题变为雄壮的进行曲,表现了骑兵威武矫健的形象。接着,主题节奏被拉宽,清晰优美,婉转如歌。乐曲在渐慢、渐弱的旋律中结束,犹如骑兵纵马远去。 二、擦弦乐 以琴弓擦弦产生弦振动而发音的乐器。 1、二胡 据史料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唐代的奚琴(嵇琴),无千斤;明代有了千斤,与现在的二胡形制大体相同。一千多年来,胡琴在我国不断地演变、派生、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如:高胡、京胡、四胡、中胡、板胡、椰胡、革胡等。二胡是现代名称,过去统称胡琴。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适合独奏、伴奏、合奏等。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3 3 二胡依据产地分三种:苏州琴、上海琴、北京琴。依据琴筒形状分四种:八角、六角、圆筒、扁筒。 琴筒,有音窗,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琴皮,薄而坚韧,弹性好的蟒皮或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 琴码,又称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制成,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调节琴马会改变二胡的音色。 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 弦轴,又称琴轸(枕),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 千斤,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琴弦的长度,也称为有效弦长。南方的千金都用纯棉细线,出来的音色圆润,浑厚。 琴弓,又称弓子,用弹性好的江苇竹等细竹竿和马尾制作。 琴弦,是二胡的发音体,使用丝线和钢丝弦两种。丝线发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于独奏或重奏。钢丝弦音色明亮,刚健,音量较大,可用于齐奏或合奏,现在民族乐队中普遍采用钢丝弦。 琴托,又称托板,红木二胡都采用与琴身相同的木料制成,琴托内有两块垫板托住琴筒。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华彦钧(1893—1953),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自幼从其父当道士,学习音乐。青年时期已掌握鼓、笛子、二胡、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的演技技法,成为无锡道教界的一名出色的乐师。35岁因病双目失明,在无锡市沿街卖唱、演奏各种乐器为生。经常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演唱当日新闻。 《二泉映月》以景托情,在抒情、恬美的诗样的意境里,流露出阿炳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不平,表达了他对无情心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乐曲是单一形象的变奏曲式,主题变化重复五次。解放后改编的《二泉映月》一般都将原曲缩减为四段。《二泉映月》博得了国际友人的喜爱和赞扬。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姜建华的演奏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刘天华与二胡音乐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借鉴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琵琶轮指按音、古琴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二胡成为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1932年5月底,刘天华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 《病中吟》(刘的处女作),最初命名《胡适》,又名《安适》,都是带有疑问语气的文言标题,即“何处是出路?”刘天华自己说“《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1915年刘遭到失业、丧父、贫困的厄运,他花两角钱在市上购得一把二胡,每天拉奏。此曲正酝酿于此时,初稿完成于1918年,是表现此时他处境恶劣、前途渺茫的内心独白。全曲由三段和一个尾声组成。 《光明行》,刘天华作于1931年4月。行,是我国古代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形式。《光明行》即“光明之歌”,反映了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及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4 4 尾声组成。 《良宵》作于1928年,原名《除夕小唱》,是作者与学生、好友欢聚时即兴创作,表达了欢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全曲短小精悍,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2、板胡 擦奏弦鸣乐器。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瓢。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最初,板胡主要是多种北方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板胡又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省最为盛行,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都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 板胡形制大部分与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 。琴筒又叫瓢,圆筒形,用椰壳制作,也有木质、铜质或竹制的。弓杆比二胡弓子长而粗,弓毛多而坚硬。千斤又称腰马,用牛角或红木制作,与二胡千斤所用材料不同。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便于模仿唱腔的各种润腔装饰,贴近人声,适于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板胡《家乡的喜讯》 3、京胡 最早称二鼓子。18世纪末随着京剧的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名,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的琴杆、琴筒、弦马都是竹制,琴杆置有千斤钩,琴筒为圆筒状。蒙蟒皮或蛇皮。弦轴又叫轸子,多用木质细腻的黄杨木制成。京剧伴奏《苏三离了洪洞县》 4、高胡 亦称粤胡,流行于广东地区,是广东音乐的重要高音乐器,现已在全国各地民族乐队中普遍使用。木制琴筒,张两根金属弦。高胡的音质清亮、透明,声音穿透力强。高胡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缎。高胡可独奏或参加重奏,合奏,加花演奏很具特色,《平湖秋月》。 三、弹拨乐器 1、历史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其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扬琴等等。 2、分类 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别,弹拨乐器大致可分为三类: (1)以古琴为代表,包括筝、瑟等乐器。这类乐器都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作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 (2)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多放在腿上演奏。 (3)扬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在明代由外国传入。 古琴 “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