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含注释).docx

合集下载

传说中的陈抟老祖的传世之作:心相篇

传说中的陈抟老祖的传世之作:心相篇

传说中的陈抟老祖的传世之作:心相篇五代北宋之间,著名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有闲有心的朋友不妨花点时间背下来。

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2.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3.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4.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5.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6.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7.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8.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9.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8.22心相篇五

8.22心相篇五


曹又出一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对:地当琵 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听解缙对答如流,口称“奇才”, 立即开中门迎接。曹见解缙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 带跳,便又挖苦他: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曹尚书穿着红袍, 老态龙钟,便答:落汤螃蟹着红袍。 解缙进入曹府后,曹问: “解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 解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 卖水的情景:早晨水桶映着初升的太阳的光亮;夜里水桶里又映 着月亮的光华。他还想起母亲在家织布时,两手灵巧地忽上忽下、 飞梭走线的情景。于是回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不得不佩服解缙确有奇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相篇》是人生释疑的钥匙 ,行道做人的 学问 ,听话的人有福! 我们今人都注重追求才 能,不惜花重金培育孩子的才能,而忽略心性 平和的培育,可不知这是在伤害子。这都是不 知明白“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 执,不遭大祸必奇穷”的缘故!

最后祝大家:
心平气和

墨竹石榴卷 手卷 水墨纸本 (385万元, 2007年6月西泠春拍) 款识:1、枝枝叶叶自成排,嫩嫩枯枯 向上栽。信手扫来非着意,是晴是雨恁人 猜。 2、五寸珊瑚珠一囊,秋风吹老海 榴黄,宵来酒渴真无奈,唤取金刀劈玉桨。 《墨竹石榴卷》,水墨纸本,绘丛竹、 折枝石榴各一,并各题七言绝句一首。题 诗书法以行草笔意出之,奇崛纵横,洒脱 无羁,两首诗分别多次题写于其他相类题 材作品上。徐渭作诗有感而发,多借题发 挥,揶揄现实,语言平实朴素,读来琅琅 上口,亲切感人,并以理趣启发人。与他 的许多作品一样,《墨竹石榴卷》也未署 年款。

徐渭自评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 四”。他的作品以狂怪奔放为特点,“墨葡萄 图”是他的代表作。他在这副图上题了一首诗 签,写自己人生的体验:“半生磋坨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 野藤中。” 您看画得再好没有人,当废纸扔在杂草里。

读懂《心相篇》,省己观人,识人断事,游刃有余

读懂《心相篇》,省己观人,识人断事,游刃有余

读懂《心相篇》,省己观人,识人断事,游刃有余公元871年大唐咸通十二年盛世气象不再,大唐200多年国运即将走到尽头随后的几十年间,强盛一时的大唐土崩瓦解,分崩离析一时间,群雄并起称王称霸者不计其数最强者,被后世称为五代十国其间,生灵涂炭,民生凋敝,家国破败斯时之人,命如草芥,人生沉浮,命运多舛直至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中原大地才又复归一统如果有人能够跨越这百年的时光,冷眼旁观,将这世道兴衰,人生浮沉,以及这乱世中赤裸裸的人性或真、或善、或美、或丑、或幽暗进行总结推演,著成一书必将成为后世奉为圭皋的历世宝典这样的人还真有,他就是陈抟(希夷)这样的书也还真有,就是陈抟所著《心相篇》这应该是最适合中国人的人生进阶指南读懂这部《心相篇》识人断事,游刃有余省己观人,人生进阶陈抟老祖是谁?陈抟,生于公元871年(大唐咸通十二年),公元988年(北宋端拱初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至期以左手支颐而终,七日容色不变,肢体尚温,且有五色云蔽其谷口,弥月不散。

宋初开国时期,受道家思想影响甚大,就中关系最深的人物,当推华山隐士陈抟(希夷)。

但陈抟虽为后世道家尊为神仙的宗祖,其实他的学术路线是上承秦、汉以前儒、道本不分家的道学,大有异于唐末吕纯阳的丹道学派。

陈抟亦为唐末的不第进士,因少怀大志,生当乱世,亦如隋朝的文中子王通,自有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因年事日长,阅历学问加深,颇感时不我与,即归隐华山高卧,曾作诗以明其志,如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后来听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被拥戴为帝王,遂额手称庆曰:“从此天下定矣。

”他的易经象数的“太极图”、“河洛理数”等学说,数传到后来的邵康节(邵雍),而成就一位象数易学的千古通儒。

同时又因他的“太极图”与河图、洛书、图象等的流传,致使周濂溪(周敦颐)援取道家思想而作《太极图说》。

陈抟老祖的《心相篇》,仅仅1304字,却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

陈抟老祖的《心相篇》,仅仅1304字,却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

陈抟老祖的《心相篇》,仅仅1304字,却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我们在听唐宋时期的小说时,经常会听到一位神奇的人物——陈抟老祖。

这个人物不是虚构的,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还留下了一部千古流传的不朽之作——《心相篇》,这部书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鹫文》几乎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陈抟,是唐末宋初时期的一位道家的祖师。

他在少年时期,就无心于功名,发了出世隐居的心,先是隐居在武当山,后在华山隐居二十多年,传说他活了一百多岁。

陈抟对道家的学问非常精通,对《周易》和相学研究得也很透彻,像北宋思想家周敦颐、易学家邵康节、程颢、程颐等等,都是他的私淑弟子。

因为宋太宗对他的学问非常重视,就赐号叫希夷先生。

陈抟老祖所作的《心相篇》,全篇仅仅1304个字,117句,但可以说说字字珠玑,句句精髓,把相学的精华都讲出来了。

下面我们分享其中的几句,领略一下祖师的智慧:一、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心是相貌的根本,所以通过审查自己的内心,就可以知道将来命运的善恶。

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所以通过人的行为,也可以判断出人的祸福。

这就是说,心虽然不容易觉察到,但现象容易看到,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表、神态、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就可以判断他未来的祸福。

二、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心平气和的人,内心总是和谐的,欢喜的,不会心浮气躁,遇事能够耐心,以仁厚待人,这种人将来必定是子孙荣贵,家庭兴旺。

因为有这样的家长,子孙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肯定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如果一个人很有才华,但都是偏才,我们常说的奇才、鬼才。

并且性格偏执、固执,恃才傲物,非常狂妄,不能听从别人的劝告。

那就如俗话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样,将来即使不遭大祸,也是一生穷困潦倒。

四、转眼无穷,贫寒夭促这说的就是那些无情无义的势利小人。

今天你对他有好处,他就对你卑躬屈膝,客客气气,非常热情;等你一旦失势,对他没有好处了,马上就翻脸不认人。

人心有相 学会看透人心

人心有相 学会看透人心

人心有相学会看透人心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心相篇-宋·陈希夷

心相篇-宋·陈希夷

心相篇宋·陈希夷陈抟希夷二字出自《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审查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2、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说话不公道,或者在钱财上不公平,占人便宜,这样的人将来会生败家子,甚至断子绝孙。

说话不算数,没有诚信的人,当然没有知心朋友可做依靠,晚景凄凉。

3、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对于别人的财物不知爱惜,肆意损耗,而对自己的财物隐蔽得很好,这种人贪心重,会损人利己。

大公无私,仗义疏财之士,将来能成为英雄豪杰。

4、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心气平和、仁厚、有耐心,言语轻柔,这种人将来必然会子孙荣贵。

有些偏才怪才,而且性情偏执狂妄,不听劝告,做什么事情即使错的也一意孤行,这种人难免会遭大祸,即使幸免于祸,也是一生奇穷。

5、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薄情薄义,转眼不认人的人,翻脸如同翻书一样的快,想说一个人什么也不顾忌,口无遮拦,任自己说的痛快,这样人肯定贫穷短寿。

而常常怀旧念恩的人,必然长寿多福。

6、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嫌贫爱富的人,心地刻薄,怎么能够在外出时把家中妻儿托付给他?能够敬老爱幼,关怀弱者,这样的人将来必定会立身扬名,光耀祖宗,福荫子孙。

7、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说话随便,伤人感情,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别伤人,口无遮拦,即使自己的配偶也是一样,不懂得恭敬他们人,或者口是心非,甚或强词夺理,这样的人短命,子孙也可能短命,断子绝孙。

别人再多的恩德都不感念,稍有一点过错就老记着不忘,这种人不会有功名富贵。

8、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2042)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__心向篇(上)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上)配乐古筝曲高山流水全国摄影获奖作品配上古道教学者陈希夷的《心相篇》,图文并茂,慢慢品赏,受益匪浅。

W.J.YANG 2012.09 SHANGHAI陈希夷(?-989),名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安徽亳州人,宋初著名道家隐士。

少年举进士不第,后有出尘之志,其归隐诗曰:“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遂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廿余年,后居华山。

精研《周易》,著有《无极图》、《先天图》。

其学为周敦颐、邵康节所继承发展,对宋代理学颇具影响。

宋太宗极为礼重,赐号“希夷先生”。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歪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则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心相篇》讲解(刘宏毅)--欺蔽阴私

《心相篇》讲解(刘宏毅)--欺蔽阴私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欺蔽阴私”是欺蔽心地,悄悄做坏事;或在暗中干不可告人的丑事。

这种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什么原因呢?因为“欺蔽阴私”有伤阴骘(阴德),所以报在子孙。

大凡爱耍阴谋、喜欢在暗中干不可告人勾当的,子孙都不好,或者干脆断子绝孙。

这都是自己伤了自己的阴德,自断了血脉之根。

我们在第二条中已经提到,“欺蔽阴私”的罪过比明火执仗还要大。

欺蔽心地,伤自己的良能,是恶报一;减损福报,贫夭下贱,是恶报二;污染性德,丧失良知,永陷沉沦,是恶报三。

俗语说:心迷迷一个,性迷迷一窝。

心迷至多伤害你自己,性迷可是要遗传的,所以贻害子孙无穷。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子息”就是子嗣,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意思。

“公平正直,死而为神”自古以来就是祖训。

历史上的“神”,无论是关公、包公还是岳飞,哪一个不是“公平正直,死而为神”的呢?古人有句话“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子孙后代是祖宗的遗德,也是你自己的阴德,德是可以遗传的。

亏了阴德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遗传呢?在生活当中,有不少患不孕症的人。

不孕症是统称,细分有不育和不孕两类。

不孕是不能做胎,用人工授精就可以解决;不育是受精卵不长,强行植入子宫着床也没用,它根本不生长。

这个原因在那里呢?西医是搞不懂的,我们则很清楚,就是这四个字——欺蔽阴私(心地欺瞒)。

大地没有和气叫死地,不能生养万物;人的心地如果也成了死地,同样也不能生养。

你不改变自己的心性,不把深藏的阴恶暴露出来,永远不会有和气,科学再发达,不育也治不好。

道理讲清楚了,信不信由你。

上一次课后就有同学问,说“我自作自受,自己承担好理解,为什么会与子孙扯上关系呢”?我们反复说,心地是你命的一部分,主子女,这是理由之一;第二,如果你造的罪恶太大,这个恶果你一个人偿还不了,就要祸及子孙。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 心相篇 天眼看人无遁形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天眼看人
无遁形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会看透人心的人,不是只会知道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而是
会喜欢他们,并且能够欣赏他们的优点。

心相篇:心相篇是指关于人心的文章。

这类文章通常观察人心的各种状态,并探讨人心的本质和作用。

天眼看人无遁形: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说天眼(即神眼)可以看透人的内心,无论如何看透人心,有一些方法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倾听。

倾听别人的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观察。

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思考。

思考别人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意图和立场。

交流。

与别人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了解别人。

【悦读】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心相篇》,认清人性人心

【悦读】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心相篇》,认清人性人心▪《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祸福己求——读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作者:许平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颇有教人向善,劝人从善,止恶扬善之功,若用以对照修心、防非止恶,择交观人、亲贤远佞,立业做事,立德做人很有参考价值,是修心、积德、造命的有益读物。

读罢不忍释卷,思之耐人寻味。

文章通篇是善恶与因果,虽然他讲的因果报应,用现代科学来说有些唯心的成份,但“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祸福由己”的主旨思想(本人一家之言),还是很值得今人称道的。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对本文的读后之感。

01做人相由心生,善心善相,心不正则相陋;言为心声,行为思成。

思想决定行动,一个人的祸福皆由心起。

做人之要:诚信为先,以信立德;不可恃才傲物,不可争强好胜;不显己之所长,不揭他人之短;言语要谦逊,待人要和气;遇事多思己过,责己要重,责人则轻;要惜情、重义,不可背信弃义;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恩负义,更不可恩将仇报;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做人有分寸,做事有余地,与人方便,与已方便;不可狭隘自私,做利己害人之事;要尊师重教,不可数典忘祖、欺师灭祖;不说尖酸刻薄话,做伤天害理事;读书明理,学成报国;虚怀若谷,做人格局要大,器量要足,不可小肚鸡肠,锱铢必较;要常怀恻隐之心,仗义疏财,救人于危难、水火;要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要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善待亲朋;富而不骄,贫而有骨;要识人知心,能辨善恶;要“舍得”、“放下”,做到得失自如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含注释)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译文】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译文】跟天地万物过不去(怨天尤人),不但引来不测之祸,还会遗害子孙;待人处事留有余地的人,会获得意外的福禄和长寿。

·迷花恋酒,阃(kǔn)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译文】寻花问柳、贪杯恋酒的人,家中的女眷一定不和睦;利己损人的人,一定会有不肖子孙。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译文】趁火打劫、贱买人家财产,子孙都是败家子;尊师重道的人家一定出孝子贤孙。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
膺封诰。

【译文】说话尖酸刻薄的愚鲁人,贫穷短命;寡言少语,举止木讷的聪明人,安康富贵。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译文】在艰难困苦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随波逐流的人如果读书、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安乐中忘记安乐、有忧患意识的人,即使才学低一些,未必就不能够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译文】节俭勤劳的人有大富有小康的区别,关键看其人的心量;奢侈豪华的人有奇人也有浪子,关键看其人的才学。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译文】不要把爱占小便宜为“守成”,贪小难免惹祸败家;不要以为爱惜财务是吝啬,惜福者往往是仗义疏财的人。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译文】处事沉稳不着急的,必是大器晚成的人;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必是才高而年轻得志。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译文】有才能而不肯教给他人,自己不但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见到他人有过错,能够在暗中规劝的人,可以托身寄家。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