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与热电阻的区别PT100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与识别方法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与识别方法热电偶和热电阻是工业上常用的两种温度传感器,它们在测量温度方面具有很好的性能。
然而,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就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及识别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对这两种传感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工作原理1.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热电势差产生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当两种不同金属相接形成闭合回路后,如果两个接头处于不同的温度下,就会在回路中产生一个热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通过测量这个热电动势的大小,就可以确定两个接头处的温度差,从而测量出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但是对环境条件和测量电路的影响比较敏感。
2. 热电阻的工作原理热电阻是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一般情况下,热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通过测量热电阻的电阻值来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阻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线性好,但是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对温度变化较快的物体进行测量。
二、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1. 原理区别热电偶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而热电阻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两者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
2. 测量范围区别热电偶的测量范围更广,可以用于测量-200℃至1800℃范围内的温度;而热电阻的测量范围相对较窄,一般在-200℃至600℃之间。
3. 线性特性区别热电偶的温度-电压变化是非线性的,而热电阻的温度-电阻变化是线性的。
4. 响应速度区别热电偶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性,响应速度比较快,适合对温度变化较快的物体进行测量;而热电阻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对温度变化较快的物体进行测量。
5. 环境条件影响区别热电偶对环境条件和测量电路的影响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干扰;而热电阻对环境条件和测量电路的影响相对较小。
6. 价格区别由于其工作原理和特性的不同,热电偶的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热电阻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简述热电偶与热电阻的测量原理的异同

简述热电偶与热电阻的测量原理的异同热电偶和热电阻是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它们在测量原理上存在一些异同。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测量范围、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热电偶和热电阻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工作原理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的。
当两种不同金属连接在一起形成闭合回路时,两个连接点会产生一个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与两个连接点的温度差有关。
按照热电效应的特性,热电偶可以分为热电势型和热电流型两种。
热电势型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电势的大小与温度差成正比的特性,通过测量电动势来确定温度。
常用的热电偶有K型、J型、T 型等。
热电流型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电效应产生的电流与温度成正比的特性,通过测量电流来确定温度。
常用的热电偶有R型、S型、B型等。
热电阻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当电流通过热电阻时,热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测量温度。
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电阻(PT100、PT1000)、镍电阻等。
二、测量范围热电偶和热电阻在测量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热电偶的测量范围相对较广,可以覆盖从低温到高温的范围。
不同类型的热电偶有不同的测量范围,一般可以达到-200℃至1800℃。
热电阻的测量范围相对较窄,一般在-200℃至600℃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后,热电阻的线性关系会变差,影响测量精度。
三、精度热电偶和热电阻在测量精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热电偶的精度相对较高,可以达到0.1℃。
但是由于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中涉及到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所以在温度变化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热电阻的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为0.2℃到0.5℃。
但是热电阻的线性关系较好,对外界干扰的影响较小,所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总结:热电偶和热电阻是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它们的测量原理和特点存在一些异同。
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广的测量范围;而热电阻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较小的受干扰程度。
关于PT100和热电偶

关于PT100一.PT100的连接方式:1连接方式有直插式,螺纹连接,法兰连接2原理:热电阻的信号连接方式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一次元件,通常需要把电阻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计算机控制装置或者其它一次仪表上。
工业用热电阻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控制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热电阻的引线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热电阻的引线主要有三种方式○1二线制: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来引出电阻信号的方式叫二线制:这种引线方法很简单,但由于连接导线必然存在引线电阻r,r大小与导线的材质和长度的因素有关,因此这种引线方式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2三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的方式称为三线制,这种方式通常与电桥配套使用,可以较好的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1]。
○3四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二次仪表。
可见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热电阻采用三线制接法。
采用三线制是为了消除连接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
这是因为测量热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
热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其连接导线(从热电阻到中控室)也成为桥臂电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电阻是未知的且随环境温度变化,造成测量误差。
采用三线制,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热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这样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
二.PT100与CU50、CU100的区别:Pt100:用于热电阻、热电偶、系列温度仪表、温度变送器、压力差压变送器、热流道加热器、补偿电缆、控制电缆等。
Cu50:用于热电阻, 热电阻温度计, 热电阻校验仪,热电阻模拟器-铜热电阻模拟器,铜热电阻, 铠装热电阻等。
Cu100:用于各种热电偶、热电阻,各种型号的防腐、防爆、隔爆、耐磨、耐震、铠装、压簧、端面、一体化热电阻/热电偶,快速热电偶,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液位变送器;压力表,数显仪表,智能流量积算仪、智能多路巡检仪;节流孔板,浮球液位计,以及配套的电线电缆、补偿导线、电炉控制柜、低压开关柜等。
热电阻与热电偶

热电阻与热电偶热电阻和热电偶是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它们在工业控制系统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
它们都能够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但原理和特性有所不同。
一、热电阻热电阻是一种利用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镍、铜等。
其中,铂热电阻是最常用的一种。
铂热电阻的优点是抗腐蚀性好、线性度高、稳定性好等。
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热电阻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电阻值来推算温度。
热电阻的测量精度较高,通常可以达到0.1℃。
但它的响应速度较慢,适用于温度变化较缓慢的场合。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热电阻常被用于测量液体、气体等介质的温度。
二、热电偶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差异产生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热电偶材料有铜/常铜、铜/镍等。
工作原理是当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点温度不同时,会产生热电势差,通过测量热电势差来推算温度。
热电偶具有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的特点。
它可以测量极高和极低温度,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快的场合。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热电偶常被用于测量高温炉、燃烧器等的温度。
三、热电阻与热电偶的比较热电阻和热电偶都是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它们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热电阻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温度变化缓慢的场合。
但它的响应速度较慢,不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快的场合。
热电偶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快的场合。
但它的测量精度相对较低,受到环境干扰较大。
在选择热电阻或热电偶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测量范围、测量精度、响应速度、使用环境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总结:热电阻和热电偶是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它们在工业控制系统和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
热电阻利用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差异产生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热电阻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温度变化缓慢的场合;热电偶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快的场合。
pt100、pt1000,和热电偶

pt100、pt1000,和热电偶最近温度测试这块,已使⽤过pt100、pt1000,和热电偶,这⾥进⾏⼤致的总结。
1、pt系列pt100和pt1000的精度相⽐较,1000更加精细,毕竟他的电阻值更加⼤。
两个电阻都是有分度表的,pt100是0度对应100欧姆,pt1000是0度对应1000欧姆,他俩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改变。
PT后的1000即表⽰它在0℃时阻值为1000欧姆,在300℃时它的阻值约为2120.515欧姆。
它的⼯业原理:当PT1000在0摄⽒度的时候它的阻值为1000欧姆,它的的阻值会随着温度上升它的阻值是成匀速增涨的。
根据阻值求温度的⽅法有两种:查表法和计算法。
查表法相对计算法速度快,但精度低,且占⽤⼀定数量的程序空间。
如果对温度精度要求较⾼且程序存储器资源有限,最好是⽤计算法。
⽬前在我的使⽤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计算来求温度,当然,前提是要做好温度-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计算电压,逆推温度。
pt1000的温度-电阻的公式:Rt=R*[1+At+Bt²+C(t-100℃)t³]其中:A = 3.9083*e-3B = -5.775*e-7C = -4.183*e-12我在有个项⽬就是取Rt=R*[1+At],因为单⽚机计算求根号,肯定是⽐较费时间的,⽽且精度不需要这个⾼,在200度的范围内,偏差还是⽐较少的,但是如果要测量⾼温度,那还是有进⾏电路上和公式上进⾏优化。
2、电路pt1000同差采样电桥电路来进⾏测量,⼀端的电压基本恒定,温度变化,那么pt1000的电压输出就会有变化,变化量进⾏op07的放⼤后,送进adc采样即可得到响应的电压值,根据电压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也有⽤到直接进⾏pt100和电阻进⾏串联,计算分压来换算温度值,这种⽅式可以在温度范围⽐较⼩的情况下,可以有好的精度,基本0.5度以内。
3、热电偶热电偶的测试⽅式与上⾯的不太⼀样,但基本上都是⾦属的属性随着温度的变化⽽变化,但是热电偶与铂热电阻有区别,铂热电阻是阻值R 的变化,⽽电热偶是根据热点效应,根据两种不同的⾦属对温度的反应不同,⽽产⽣热电势,当然要有冷端的参考,⼀般去冰点作为计算,很多集成电路已经都简化了电热偶的设计,直接计算电压就可以得到温度。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详解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测量温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热电偶和热电阻是常用的两种测温元件,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下面将对热电偶和热电阻进行详细介绍,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热电阻和热电偶的测量原理。
1、热电偶的测量原理。
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
热电偶由两根不同导线(热电极)组成,它们的一端是互相焊接的,形成热电偶的测量端(也称工作端)。
将它插入待测温度的介质中;而热电偶的另一端(参比端或自由端)则与显示仪表相连。
如果热电偶的测量端与参比端存在温度差,则显示仪表将指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
2、热电阻的测量原理热电阻是利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有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热电阻的受热部分(感温元件)是用细金属丝均匀地绕在绝缘材料作成的骨架上或通过激光溅射工艺在基片形成。
当被测介质有温度梯度时,则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的平均温度。
二、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二次侧测量表性能比较。
1,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
二次表是一个检伏计或为了提高精度时使用电子电位差计等。
2,电阻是基于导体和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而工作的,二次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
三、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基本线制。
1,由热电偶测温原理可知,只有在其冷端温度恒定时,被测温度才与热电势成单值函数关系。
在实际使用中,就用一种热电特性与相应热电偶特性相似的廉价的连接导线(也称为补偿导线),使热电偶冷端引伸到温度相对恒定的地方(最好为0度),如用铜--康铜做补偿导线来引申镍铬---镍硅热电阻。
因此,热电偶到二次表延长线是两根。
2,热电阻与二次表之间是用铜导线连接的,为了减小环境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一般均采用三线制接法,其中有两根导线将热电阻串联于相邻的两个桥臂上,另一根导线是引来电源。
EK热电偶和PT100热电阻的区别介绍

EK热电偶和PT100热电阻的区别介绍EK热电偶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
其优点是:①测量精度高。
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
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2-1-1所示。
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1)热电偶的种类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
热电阻和热电偶的区别

热电阻和热电偶的区别热电偶是一种测温度的传感器,与热电阻一样都是温度传感器,但是他和热电阻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信号的性质,热电阻本身是电阻,温度的变化,使电阻产生正的或者是负的阻值变化;而热耦,是产生感应电压的变化,他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二、两种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范围不一样,热阻一般检测0-150度温度范围,最高测量范围可达600度左右(当然可以检测负温度).热耦可检测0-1000度的温度范围(甚至更高)所以,前者是低温检测,后者是高温检测。
三、从材料上分,热阻是一种金属材料,具有温度敏感变化的金属材料,热耦是双金属材料,既两种不同的金属,由于温度的变化,在两个不同金属丝的两端产生电势差。
四、PLC对应的热电阻和热电偶的输入模块也是不一样的,这句话是没问题,但一般PLC都直接接入4~20ma信号,而热电阻和热电偶一般都带有变送器才接入PLC。
要是接入DCS的话就不必用变送器了!热电阻是RTD信号,热电欧是TC信号!五、PLC也有热电阻模块和热电偶模块,可直接输入电阻和电偶信号。
六、热电偶有J、T、N、K、S等型号,有比电阻贵的,也有比电阻便宜的,但是算上补偿导线,综合造价热电偶就高了。
热电阻是电阻信号,热电偶是电压信号七、热电阻测温原理是根据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来测量的,测量范围为负00~500度,常用的有铂电阻(Pt100、Pt10)、铜电阻Cu50(负50-150度)。
热电偶测温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的,常用的有铂铑——铂(分度号S,测量范围0~1300度)、镍铬——镍硅(分度号K,测量范围0~900度)、镍铬——康铜(分度号E,测量范围0~600度)、铂铑30——铂铑6(分度号B,测量范围0~1600度)。
通讯协议开放系统互联协议中最早的协议之一,它为连接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体系结构的互联网络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种网络通用语言。
TCP/IP协议定义了在互联网络中如何传递、管理信息(文件传送、收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并制定了在出错时必须遵循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与热电阻的区别
一、热电偶
①测量精度高。
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
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
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 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② 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③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④ 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
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
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二、热电阻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
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
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
1.热电阻测温原理及材料
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甸、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2.热电阻的结构
(1)精通型热电阻工业常用热电阻感温元件(电阻体)的结构及特点见表2-1-11。
从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可知,被测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因此,热电阻体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度测量带来影响。
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同般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2)铠装热电阻铠装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与普通型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
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③能弯曲,便于安装④使用寿命长。
(3)端面热电阻端面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其结构如图2-1-8所示。
它与一般轴向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热电阻隔爆型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
隔爆型热电阻可用于Bla~B3c 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
3.热电阻测温系统的组成
热电阻测温系统一般由热电阻、连接导线和显示仪表等组成。
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热电阻和显示仪表的分度号必须一致为了消除连接导线电阻变化的影响,必须采用三线制接法。
采用Pt100 测量温度一般有两种方案:
1.设计一个恒流源通过Pt100 热电阻,通过检测Pt100 上电压的变化来换算出温度;
2.采用惠斯顿电桥,电桥的四个电阻中三个是恒定的,另一个用Pt100 热电阻,当Pt100电阻值变化时,测试端产生一个电势差,由此电势差换算出温度。
如图3 所示,是以华邦的78E51 单片机为处理器,采用恒流源为信号获取电路的测温方案,恒流源通过Pt100 热电阻,温度变化引起Pt100 电阻值的变化,从引起电压的变化,放大后经AD 采用后,送由单片机处理,换算出相应温度。
为了达到高精度、宽量程的测温要求,选用的是AD 转换芯片是12 位串行AD 芯片MAX1270。
图3 采用恒流源的Pt100 测温方案
通过改善Pt100 接线方式对误差进行补偿
铂热电阻的使用,一般有三种接法,分别是二线制接法、三线制接法和四线制接法,如图4所示,不同的接法适应于不同的精度要不求。
1.二线制接法:如图4(a)所示,这种接法不考虑Pt100 电缆的导线电阻,将A/D 采样端与电流源的正极输出端接在一起,这种接法由于没有考虑测温电缆的电阻,因此只能适用于测温距离较近的场合。
2.三线制接法:如图4(b)所示,这种接法增加了用于A/D 采样的补偿线,三线制接法消除了连接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这种接法适用于中等测温距离的场合。
3.四线制接法:如图4(c)所示,这种接法不仅增加了A/D 采样补偿线,还加了一条A/D对地的补偿线,这样可以近一步的减小测量误差,可以用于测温距离较远的场合。
如果只从精度上考虑,采用四线制接法效果最好。
通过对采样信号进行滤波减小随机误差
数字滤波的前提是对同一数据进行多次采样,在单片机系统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中值滤波:一般采样5、7 次,排序后取中间值。
2.算术平均滤波:一般采样8 次,求平均值。
3.去极值平均滤波:去掉最大最小值后求平均值一般采样10、12 次。
4.加权平均滤波:各加权系数之和为1。
5.滑动平均滤波:本次采样值和前n 次采样值求平均。
数据滤波方法选用要视现场环境和被测对象而定,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去极值均值滤波,算术平均滤波不能将明显的脉冲干扰或粗大误差消除,只能将其影响削弱。
因明显干扰或粗大误差使采样值远离其实际值,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其剔除,不参与平均值计算,从而使平均滤波的输出值更接近真实值。
通过插值算法校正Pt100 的非线性度
由Pt100 的特性可知,虽然Pt100 的线性度比较好,但是由于其温度—电阻函数关系并非线性,用单片机运算则占用资源和时间都比较多。
通常采用查表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标度变换的方法计算出温度,不仅运算快、占用单片机内部资源少,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对
Pt100 进行线性化校正,从而达到非常精确的测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