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诗歌中抒情的词句研读明妃的形象,体会作者寄于明妃形象的深沉的情感。

2、通过回顾解读诗歌的思路,总结出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步骤,学会初步鉴赏咏史怀古诗。

重点难点:

1、抓住诗歌中的词句,通过联想和想象研读明妃的形象。

2、研读表达作者情感的字句,体会作者寄予明妃形象的深沉的情感。

3、通过回顾解读诗歌的思路,总结出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步骤,学会初步鉴赏咏史怀古诗。

预习指导:

1、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划分朗读节奏。

2、阅读知识链接,想一想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哪一个最打动你。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活动设计1-1

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在打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

活动2【活动】活动设计1-2

听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朗读,明确诗歌节奏的划分。

【点拨】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活动3【活动】活动设计2-1

再读诗歌,思考:诗歌题目是《咏怀古迹》,这里的古迹是哪里?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能否在诗中找到一个词来概括诗中主人公的情感?

【点拨】古迹是昭君村,所咏的主人公是王昭君。诗中王昭君的情感是怨恨。活动4【活动】活动设计2-2

请同学们细读诗歌,研读作者笔下的王昭君在怨恨什么?

学生研读,逐句细读诗歌。

【点拨】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一去紫台连朔漠,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夜月魂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不识美貌——画图省识春风面。

活动5【讲授】小结

诗中的王昭君远离故土,死后葬身沙漠,只有魂魄在月夜回归故里,她将无限的思乡之情和不被皇帝关注的怨恨融入到了琵琶曲中,传唱了千载。

活动6【活动】活动设计3-1

作者将王昭君的怨恨之情通过同学们描述的几幅画面传达给了读者,在这字句当中作者对王昭君是什么感情?能否从诗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字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点拨】抓住“独”、“省”、“空”进行分析。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悲愤、伤悼、惋惜等深沉的情感。

活动7【活动】活动设计3-2

再次齐读诗歌,将我们体会到的情感融入进去,同时想一想,诗中有没有和这种情感基调看起来不一致的诗句呢?

【点拨】不一致的句子是首句,首句写了气象雄伟高山大川,磅礴大气,与后文所写的昭君弱女子的幽怨形象看似不一致,实则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女子,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从颔联“连”字可以分析出作者对昭君的评价,连朔漠,是高度赞扬了昭君对于汉朝和匈奴和平做出的贡献,她的和亲将汉朝和大漠连结在了一起,在作者心中,她虽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可是她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这样的高山大川是配得上这样伟岸的女子的。

活动8【讲授】小结

也就是说,作者对王昭君的情感不止是伤悼、同情、惋惜,还有赞美和崇敬,尽管她尽管命运坎坷,生凄凉,死也凄凉,但毕竟是对大汉朝的和平、边疆的安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弱女子真可谓一个奇女子,只有这样伟岸的高山大川的才能与她匹配!

活动9【活动】活动设计3-3

题目是《咏怀古迹》“古迹”的内容我们已经分析完了,那么“咏怀”呢?除了感叹王昭君的命运,作者究竟要借王昭君的命运遭际抒发自己的什么感情呢?给大家补充一下写作的背景。

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杜甫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他弃官西行,一路客居,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朋友去世后,他结束了相对安定的生活打算离蜀东去,回到故乡洛阳。此诗正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诗人流寓夔州,漂泊西南,想要回到故乡洛阳,虽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国家动荡不安。

【点拨】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

1、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

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2、诗人的寄托——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活动10【讲授】小结

这首咏怀古迹是作者借昭君之形象抒发了自己与之相近乃至相同的怨恨和思乡之情。这正是咏史怀古诗的一般写法。

活动11【活动】活动设计4

请同学们回顾解读这首诗歌的思路试着总结一下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思路。【点拨】

1.分析诗中所描写的古人、史事。(弄清史实)

2.分析作者寄予古人史事的情感(体悟感情)

3.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寻找与古人古事的契合点,(归纳主旨)

活动12【练习】课堂拓展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木兰庙①杜牧

弯弓征战②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③。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④上祝明妃⑤。

【注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