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回顾旧知、阅读文本,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分析】《免疫调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过程】边画图边讲解。
2.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回答:(1)回忆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2)回忆细胞的生命历程,B淋巴细胞接如果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抗体还能对它们起作用吗?1.结合课本及PPT课件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教材P37图2—17),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自主学习:3.请学生完成细胞免疫的概念图:1.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思考讨论作答:(1)在细胞免疫的最后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被释放的抗原,最终要如何被消灭?(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什么相似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注意: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环节二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身体周围有流感病毒或其他病原体,而我们并不一定得病。
免疫系统对我们的机体具有什么功能?(一)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1.流感病毒来了,我们身体首先起到阻挡作用的是?介绍第一道防线
2.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内,对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中,哪些细胞或物质起了重要作用?介绍第二道防线
3.小结第一、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倘若病毒突破了前两道防线,引出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环节三体液免疫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也体现了体液免疫的特异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下列问题:
1. 体液免疫的概念是什么?
2. 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2.用箭头补充抗原-记忆细胞-浆细胞之间的关系,完善概念图。
在流感盛行时期,有的人患流感,有的人不患流感。
也许与所处环境有关,当然也与个人免疫力有关。
希望大家经常锻炼身体,提高个人免疫力,也要注意预防流感。
2.4免疫调节教案(人教版必修三)

第 4 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 1 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 年。
〖讲述〗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 : 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一味的教师讲解,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问题质疑”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侧重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学案引导,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堂交流讨论,动手画出过程图解来突破重难点;(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活动探究:通过问题质疑、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教案

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b.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c.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d.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e. 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自学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b.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三、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3.让学生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及联系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
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染。
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
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五、板书设计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的过程3、细胞免疫的过程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六、教学反思本课题基础知识多、基本概念多,当然重点难点也较多。
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尝试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免疫的物质基础、人体的三道防线;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整体上做到教与学的互动,体现主导教与主体学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填鸭。
让学生想学、有兴趣学、自觉地学习、学有所用,这是我的教学观念和设想,我努力去实践。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篇)理综生物备课组一、教材分析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器官移植等免疫学相关信息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有较细致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责任心。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阅读、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验生物学科关于某些生理过程发生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习本章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创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并认识到科学发展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五、教法和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提问: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清除入侵人体的细菌和病毒吗?2.播放一段泡泡男孩——大卫•菲利浦•威特的故事视频3.思考:男孩必须生活在塑料泡泡中的原因是什么?(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PPT课件展示:(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观淋巴结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的内容,是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之一,对于生物体稳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分用2个课时完成,本节果为第一课时。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也比较多,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这样可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容易理解。
把本节内容放在必修模块中,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
2、能力方面
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及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四、教学手段:
1、预习、阅读、讲授、讨论、自主探究合作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