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演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智慧与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演讲稿

(本文为赖华荣原创作品,著作权所有,侵权必究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点击上面蓝色的“赖华荣国学堂”可以关注

大型公益讲座——国学智慧与家庭教育

主讲人:赖华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家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让我代表长汀县汀州易学(国学)研究会,感谢教育局、民宗局、新闻中心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长汀一中的领导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场所让我们大家在这里学习交流感谢龙岩市的一些领导不畏路途的辛苦来参加这次讲座

在讲座前,请允许我作个说明:前几天有人问我,“赖老师,《易经》不是讲算命占卜的吗?怎么跟教育有关系呀?”我的回答是“《易经》不仅与教育有关系,它几乎与任何学科都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其实,大部分人只了解到了《易经》作为方术(即卜卦算命)的那一面,作为哲学那一面了解甚少国学《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主要指的就是哲学这一面另外,本次讲座或许跟你们以前听过的讲座有些区别,即本次讲座跨学科多、新词汇多,所以能不能跟

大家商量一下:请把手机关到静音状态,认真听讲,谢谢!如果本次讲座对在座的各位只要有一丁点儿帮助,我也就满意了!

为了让大家能够听得更明白,我先把今天讲座的主要理念说一下:人物一词,是先指人还是先指物呢?我个人的观点是,人物应该是先指物再指人,即人首先应该属于物,再细分则属于动物,继续细分则属于高等动物,最后才叫人从中便可以看出,人也是大自然当中的其中一物,既然人是大自然当中的一员,就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运行规则即自然规律当人类的想法和行为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时候,就进入了天人合一的状态(这里的天指的就是自然规律),或者说道法自然的状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因此,“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句话随时要谨记,当然这里的“亡”并不是指死亡,整句话的意思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办事的人昌盛、发达、幸福、成功、顺畅且可持续发展,而不顺应自然规律办事的人刚好相反虽然说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我,其实我也是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交流的,因此,下面跟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经验,如果有什么错误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

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家长们只顾赚钱,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教育,即便有些家长关注到了自己的孩子,也只是关注其学习成绩,而忽视其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正确,导致大量的孩子成为问题孩子,更甚者走上犯罪道路,如,有的青少年网瘾受害、有的一味追求孩子高

分而失去基本生存生活技能、有的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变态人格,种种现象举不胜举无数的事实说明,问题学生(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我多年的研究还发现:一个好学生,一个走上社会后品德高尚、有成就的人,往往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学校的问题学生,以及走上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如今有千百万家长渴求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不计其数的孩子呼唤家长关爱和身心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导,但是,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正确的呢?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进入思考的阶段

我们知道,人类的行为来源于思想,即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为,或者说人们有了想法才有做法比如说,我明天晚上想请几个好朋友聚聚,喝点小酒,有了这种想法以后,才有可能付出行动;再比如,我在去年就想给大伙弄个家庭教育的公益讲座,于是我今天就正在付出这行为可能有些人会说,我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洗脸刷牙吃饭等)根本不需要先有想法,其实你错了,因为任何行为都是大脑指挥的,若想法没有输进大脑就不可能有行为,倒是有了想法不一定有行为是存在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想不做那种类型)由此得出:

结论一:行为之前一定有思想(或者说想法),但是思想(有想法)之后不一定有行为

结论二:好的行为一定有好的思想在支撑,坏的行为一定是坏的思想在支撑

那么,现在的疑问又出来了,思想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思想?什么又是坏的思想呢?

根据古人的造字法我们知道,“思”即心田,而“想”是“相”与“心”的组合(即相由心生)在稻田里种上什么就能收获什么,这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稻田生产出来的是物质产品;在心田里“种”上知识,收获的是知识产品,即一个人的想法由“思”而来,没有思就没有想,而“思”由心田里储存的知识组合加工而来每一个人对世界的同一个人、同一个物或同一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样,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就是每个人心田里储存的知识不一样或者说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因此产生的判断也就不一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相由心生”对人对事的判断不一样,产生的行为也就不一样

或许有些人又说,评判思想的好坏没有什么依据,就像评判一个人好坏一样(比如,张三说李四好,可王五说李四不好)其实,这样的评判是片面的,要做到全面的评判,就不应该加进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应该是客观的客观应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者说是自然的所以,人们应该始终记住这句话,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凡是符合“道”者就是好的,不符合“道”者就是坏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那么,什么叫做“道”呢?,“道”的意思在《辞海》中可查,辞海上是这样解释“道”的:原始含义指道路,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①路、方向、途径(如道路);②指自然法则、自然规律(如道理、道德);③方法、办法、技术(如医道)另外,“道”的意思也可在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里查阅,国学《易经》的解释是这样的——即一阴一阳谓之道,即阴阳协调者是道,不协调者则不是道看来,寻找道的源头应该把目光转向《易经》——因为古人早就知道,易乃大道之源,即《易经》是大道的源头

下面就让大家简要了解《易经》

《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呢?易经《系辞下》是这样说的: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说明《易经》内的八卦是古人在观察世界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后而总结出的最本质且最简约的宇宙符号系统,换句话来说,《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书,是哲学,关于这点,对《易经》研究得比较透彻的专家也有相同的看法,甚至称《易经》为哲学之父既然是哲学,就可以指导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既然是高度概括和总结,当然就可用来指导或检验我们的方法是否正确

《易经》最本质的内容说的是阴阳、阴阳平衡、五行以及五行平衡,《易经》认为平衡是最好的、最健康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