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节能之路和未来发展目标(精)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职业规划、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career plans, self-evaluation, doctrinal document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texts, please stay tuned!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先来制定一份职业规划吧。
建筑节能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持 发 展
■ 叠 1 i l
, . 界 范 围 内 能 源 日益 紧 张 , 代价 ;经济效益 的增长不能 以牺牲 础 上 的高 增 长 。人 口与经 济 的 增长 世 。 将 导 致 资源 供 需 的 成本 上 升 和 紧 缺 建 筑 能 耗 不 断 增 长 的今 天 , 环境 为 代价 ” 可持 续 发展 建 筑 的 明 - ~ 讨 论 建 筑 节 能 问 题 十 分 重 显 特征 是 能 源 的低 消 耗 ,强 调有 节 风险,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正处 要 。建 筑从 原 始 的穴 居 发 展 到今 天 制 、 效 利用 不 可再 生 资源 。能 源 的 在 工业 发 展 的加 速期 ,在未 来 1 有 0— 的恒 温 恒 湿 的舒 适 居 住环 境 历经 了 永 续 利 用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标 2 0年 我 国 能 源 中 的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 数 代建 筑 师 的创 造 。 然而 高 度 文 明 志 。中国要 走可 持 续发 展 的道 路 , 建 矿产 中铁 、 、 、 等将 难 以满 足 铜 锰 硫 的 现代 化 建筑 在 让 人 们享 受 舒适 生 筑 节能 就 是 刻不容 缓 的 大事 。 活 的 同时 , 物质 文 明 却暴 露 出了 它 的 负 面效 应 ,人 们 赖 以生存 的城 市 成 了钢 筋 混凝 土 的森 林 ,生 态 环境 开始 恶 化 , 球 的能 源告 急 , 源 的 全 能 人 口数 量 的上 升 、经 济 高 速 的 可 尽性 ,决 定 了 现代 建 筑 中舒 适 生 发展 与 资 源需 求 密 切 联 系 ,这 对 资 活 方 式 的不 可 持续 性 , 建筑 对 能 源 源 人均 小 国的 现实 来 说 ,资源 安 全 的奢 耗违 背 了建 筑可 持 续 发展 的原 直接 受 到威 胁 。我 国人 口在 2 0 0 0年 则 。随着 人 口的增多 , 资源 的枯 竭 , 已 达 1 26亿 ,未来 2 3 0— 0年 中总 环 境 污 染 , 以及 科技 的发 展 和生 活 人 口最 高峰 可 达 1 。 6亿 到那 时 人 口 质量 的提高给建筑提出新课题 ,建 资源环境 之间的矛盾将更 加尖锐 , 筑 节能 不 仅是 社 会 经 济发 展 和优 化 消 耗 的 资源 数 量 也 随之 提 高 。我 国 自然环 境 的需 要 , 也 是建 筑 业 可持 人 口众 多 ,人 均 能 源 占有 量 只 有 世 续 发 展 的必 由之 路 。 界 水 平 的 一 半 ,但 能 源 消 耗 量 到 建 筑 既 是 人 类 活 动 的 基 本 场 20 年 已 占世界 消耗 量 的 1% , 03 0 总 所 , 是 大量 消耗 能 源 、 源 的重要 也 资 量 占世 界第 二 位 。改 革开 放 后 随着 环节, 世界 的全部 能 源 消耗 中 , 有一 人 民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 ,对 舒 适 生 活 半 用于 建筑 建 造 。 因此 , 筑领 域 中 建 的追 求 和采 暖范 围 日益扩 大 ,空 调 的资 源与 能 源节 约是 建 立节 约 型社 走 入 百姓 家 , 人均 电量 由 19 年 9 6年 会 应 重点 考 虑 的 问题 。 目前 我 国新 的 1 3 3 w 增 长 到 2 0 年 的 2.K h 00 建 筑 中只 有 1 1% 能 达到 国 家制 0— 5 6 0 w 。 中供 热 面积 由 2 1 亿 平 0K h集 .3 定 的 强制 性 节 能标 准 ,8% 以上 为 0 方 米 上 升到 50 亿 平 方 米 。 17 .6 自 98 高耗能建筑 ,这对社会造成沉重的 年 到 20 0 0年 , 原煤 人 均 消耗 增长 了 能 源 负担 和严 重 的环 境 污 染 ,制 约 3 .% 。 原 油 人 均 消 耗 增 长 了 01 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里约宣 《 98 。 发 电 量 人 均 消 耗 增 长 .% 言 》 是世 界 10多个 国家 为合 理 利 8 2 0 6 。 钢 人 均 消 耗 量 增 长 3. % 用 资 源 , 持生 态环 境 , 同实现 人 保 共 2 9 9 。水 泥 人 均 消 耗 量 增 长 了 1. % 类 可 持续 发展 , 19 在 92年签 署 的最 37 8 。建 国 5 年来 ,我 国 的 0 .% 0多 高级别的政治承诺。我 国也制订 了 G P增 长 了 1 D 0多倍 , 产 资源 消耗 矿 相 应 的 《 国 2 世 纪议 程— — 中 国 中 1 却 增长 了 4 0多倍 , 均 增加 1 元 平 亿 2 世纪 人 口、 1 环境 与 发展 白皮 书 》 。 G P就需要高达 5亿元的投资。中 D 可持 续 发 展是 指 “ 人类 社 会 当前 的 国经 济 的高 增 长 是建 立 在 高 消耗 基 发展 不 能 以牺 牲 子 孙后 代 的利 益 为 经 济 建 设 的 需要 。建 筑 能耗 的急 剧 增加 必 将 影 响 到 国 民经 济 的 可持 续
住建领域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简报

住建领域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简报 一、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通过采用节能材料、优化设计、合理利用能源等手段,绿色建筑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降低建筑物的运营成本,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自2006年开始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随后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工作方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并引导建筑领域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截至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已经在一些重点城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绿色建筑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相关技术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挑战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和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以降低建筑物能耗并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措施。建筑节能不仅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建筑节能技术不够成熟、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节能意识不够普及等问题,制约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
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建筑节能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应用,一些典型的节能建筑案例也在国内外获得了认可。未来,我国建筑节能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等,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五、结语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各级政府、建筑行业和相关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建筑领域能够迈向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六、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实施难点和解决措施
我国建筑节能的方法

浅析我国建筑节能的方法摘要:能源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严峻的挑战。
针对我国当前建筑能耗情况及其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同行有所稗益。
关键词:建筑节能;研究一、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节约能源是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由于我国在短期内能源生产和供应难于大幅度增长, 故节能工作的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能耗大户—建筑能耗在我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其能源消耗的比重将逐步上升。
从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直在倡导发展节能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至今城市建筑中,仅有不足10%的是节能建筑。
也就是说,我国建筑节能系统仍处在试点层面,尚未全面推行,建筑节能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起步阶段,节能工作行动迟缓,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有以下特点:(1)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仅北方地区有采暖且北方建筑采暖能耗高,比例大;(2)城乡住宅能耗使用差异大;(3)住宅及一般公共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尚处在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4)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新建建筑中此类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5)长江流域大面积居住建筑新增采暖需求,必须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案,否则将成为严重的能源负担。
究其主要原因:(1)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2)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3)政府考虑的是gdp在全国所占的位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4)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5)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等。
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节能之路势在必行。
二、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1、提高认识转变职能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提高到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第三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国际建筑节能研讨会综述

系 统 。另 外粒 度筛 分 的 【艺可 以进 行 进 。
步 的 完
善 . 即在 五级 圆 筒筛 的 粒度 溜 槽 F方可 殴一 条 小
的胶 带 机 和 电子 秤 ,进 行 、 自动 化 成 全 自动 的粒
的 设计 上 ,不 仅 要避 免 本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还 : 应 考虑废 弃试 料 的排 出问 题 ,因 为 焦炭检 验 装 置 设 置 的原 闻之 一 就 是要 减 轻 劳动 强度 ,提 高 劳动
F 以飨 读 者 。 .
13城 镇供热 改革技 术指 南 :
1 4 夏热 冬冷 地 区气候 特 征对 1能 建筑 热 【没“ . l 的影 响;
15 建筑 节 能 嗣护 结 构 设 计 与传 热 计 算 、动 态 热 .
】 析: 分 1 6 地源热 泵与太 阳 能热泵 在建 筑 中 的应 用 : . 1 7 建筑 能示 范 】 测 试分析 : . 程
贯 彻 建 殴部 《 民用 建 筑 节 能 管 理 规 定 》( 6 号 7
人 ( 加拿人 3人 ,韩 国 1人 ) 。会议 的交流论文 和 主 题发言 内容相 当丰 富 ,其 主要议题 存 :
1 中 国建筑节 能现状 与发展 殴想 ; 1 2建筑 节 能设计标准 与标准 体 系建 证: .
对 能源 的 需求 日益 增 长,但 是 ,人 类 不 断增 长的
我 国建 筑能耗 占全 国总 能耗 的 2 . %,住宅 78 o 每平方米能耗 为相 同气候条件 1 - 发达 国家 的 3 多。 倍 由于 我 国建 筑 围护 结 构 保温 隔热 性能 差 ,采 暖和 制冷 系统 能 效率 不 高 ,不 仅 能 源 浪 费 ,而 且 使 夏 热 冬冷 地 区 ( 庆 属 于 本 地 区 )的建 筑 室 内 重 熟 环 境不 佳 ,使 北方 城 市大 气 污 染 严 重 事 实 上 我 国现 在 大部 分 建筑 都 不 是 节 能 建筑 ,而 且 多 数 地 区 尚不 重视 建筑 节 能 问题 , 高能 耗 建筑 不断 火 量 修 建 、建筑 用 能 急 剧增 长 ,势 必 会 限 制 国家 经 济 的 发展 。 随着 人 民生活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建筑 耗 能总 餐 及其 所 占比例还 将继 续增 加 。面 对 2 l世 纪城 乡建 筑持 续 高速 发展 的 形 势 , 建筑 节 能 l 必 须跨 越 。 作 式 发展 ,尽 快. 转 当前 严 重落 后 的状 况 . 抒 l 让我 国社 会经 济持续 发展 。 22 关 于可 持续 发展住 宅 . 2 1世纪的主题是将可 持续 发展 战略从提 出开始 走 向实施 的世纪,可持续发展 是 2 1世纪人类共同的 主题 ,所 谓可 持续发展通 俗地 说就 是在满足 我们 当 代 人今天 的需求时.不影响后代人未来的需求。 在上 个 世纪末 ,绿色 建筑 就 往 l方 国家 兴起 , 曲 避而 成 立 了 国际性 组 织 , 制 定 了有 关绿 色 生态 建 筑 的指 标 体 系 .开 展 r不 少 活动 近 来在 我 国的 住宅 建 漫中 也 卜 关注 这 一 分 个领 域 的 问题 ,研 讨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然而同时,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为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提出并推广了绿色建筑。
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分析了中国绿色建筑的特点及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地促进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能耗;节能;现状;问题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high-energy, high-pollut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is put forward and popularize the green building.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hich combines with the actual china.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building.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status;issues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大于能源生产的速度,导致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目前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我国将加快建筑节能发展步伐

我 国建 筑 节 能发 展面 临 诸 多 问题 。首 先 , 国建 筑 能 耗 较 我 大 。据 相 关部 门 统计 , 目前 我 国 的 建筑 能 源 消 耗 占全 国 总能 源 消耗 的 2 % 。 次 , 国建 筑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比较 低 。再 者 , 筑 7 其 我 建
用 能增 长 速 度 较 快 。
“ 二五 ’ 间 , 国范 围 内执 行 6 %的 节 能 标准 。 十 期 全 5 第 二 是 深 化 绿 色 体 系 改 革 。 北 方 采 暖 地 区 既 有 建 筑 进 行 对
节能改造 ,我 国北方 城镇采暖 能耗 占全 国城镇 建筑总 能耗 近
4 %, 且 不 同 方 式 、 同 建筑 的 采 暖 能 耗 相 差 很 大 。 因此 , 0 并 不 无 论 从 相 对 还 是 绝 对 总 量 ,北 方 城 镇 采 暖 节 能 潜 力 均 为 虽 大 , 该
隙, 防止 浓 烟 进 入 。 同 时 要 迅 速 呼 救 , 是 可 以用 手 机 向外 联 一 络 , 告 自 己所 处 位 置 ; 是 可 以 向 窗 外 扔 有 关 物 品 或 用 毛 巾 报 二
挥舞 , 引起 救 援 人 员 注 意 , 出求 救 信 号 ; 是 如 果 烟 气 进 入 , 发 三 要 用 湿 毛 巾捂 住 口鼻 , 迅速 逃 生 。
实 现 其 目标 。
针 对 我 国建 筑 节 能 发 展 的 问题 与 瓶 颈 ,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住 采 取 了一 系 列 关 于 建 筑 节 能 的措 施 。 一 是加 强新 建 建 筑 节 能 第 工 作 , 严 寒 程 度 不 同的 各地 区 , 在 国家 给 予 不 同标 准 的每 平 方 米 补 贴 。 要 求“ 一 五 ” 间 , 建 建筑 严 格 执 行 强 制 性 标 准 , 十 期 新 北 京、 海 、 庆、 上 重 天津 这 四个 直 辖 市 执 行达 到 5 %节 能标 准 。到 0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

162浅议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曹明威 彭冠华 河南省确山县建筑设计室摘 要:房屋建筑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居住场所和生活之地,同时,房屋建筑也是一个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行业。
本文将通过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设计;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1 建筑设计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原则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受关注的话题。
节能建筑就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资源利用率高。
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对环境影响最小。
要想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一方面要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尽量使用本地建材。
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
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
最后,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对生态环境最好。
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其他生存的事物。
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在建筑设计中坚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2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 20 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 40% 的水泥和钢材,同时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而且,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节能之路和未来发展目标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一、中国建筑能耗和资源环境相关数据表明:建筑消耗了:50%的水资源、50%的原材料、造成了: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效应,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弃物、中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30%。
每年建筑电耗已达三峡年发电量的6倍。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年均1.4%的速度加快,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市,但是目前城市人均耗能水平已是农村的3.9倍。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工业消费能源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70%下降到不足60%,但建筑和交通的消费能耗正在迅速攀生。
目前,我国机动车用油占石油消费的40%。
预计至2020年将占到60%。
能源、土地、环保,这三大问题将一直伴随和制约着中国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建设发展的规模、速度、供给结构及民众的个人消费水平。
中国的居住水平到底应控制在哪个平均线上? 我国的资源究竟能承担多大量的建筑扩张?面对耕地的锐减,能耗的剧增,城市居住密度的增加,环境质量的下滑,资源占有的失衡,政府调整对住宅的建设思路,引导开发商正确的面对市场,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和未来我们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据有关单位统计:截止到今年4月底,40个重点城市可销售商品住房总量约100万套,但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的仅23万套。
据北京建委统计,北京市目前未售商品房每套平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
而大消费者购房需求面积是80—120平方米。
因此,我们提倡:适度消费和适居生活。
铺张消费,无节制消费是与中国国情不相容的。
这在发达国家也是属于少数,而且以高税收加以限制,达到资源占有的均衡。
能源消耗也同样如此。
节能—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改革开放使中国建筑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全国接近80%的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住房,这在世界范围也是罕见的。
但我们的住宅建设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表现在: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高、技术集成度低、生产污染严重等。
因而,改变建设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建筑节能之路的回顾(一)历史的沿革。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十分关注国际上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建筑节能的途径,并逐步建章立法,积极推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
从1986年开始至今,这项推进工作不断加强,日渐深入人心。
(二)目前的节能状况•据2003年的数据:全国1%的既有建筑和5%的新建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现有住宅建筑中达到(采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仅有1.8亿平方米,占全部城乡建筑面积的2.3%。
约210亿平方米的既有住宅建筑存在着保温、隔热差,能耗大等问题。
1、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龙头。
最新调查表明,我国新建筑设计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 59%,发展极不平衡:北方供暖地区达80—90%、夏热冬冷地区为20%、夏热冬暖地区仅为10%、2、施工质量是节能的保障。
设计执行了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但施工却不能真正达标,也会影响大大影响节能的效果。
2005年建设部对16个省市3000多个在建工程进行调查发现,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建筑:北方地区的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的比例不足20%、夏热冬暖地区的比例不足10%、建筑节能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3-2005年采暖季对北京部分城区节能建筑的连续测试发现:按节能50%的标准建造的建筑实测只37%、按节能30%标准建造的实测只有7.2%。
上诉情况反映出施工质量、产品质量和监督机制尚存在较大问题。
节能方面的管理必须要加强,不能有丝毫的怠慢。
今后,中国政府部门会从经济、税收、金融、技术等多方面制定出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建造节能建筑,严格限制不节能建筑,切实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推进力度。
同时还要将节能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在节能建筑上,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尽早达到先进国家的节能水平。
三、德国节能的启示德国1977年执行第一个节能规范,当时,75%的建筑没有采取保温节能措施。
六年后,1983年执行第二个节能规范,此时,82%的建筑已采取保温节能措施,并开始向低能耗方向发展。
目前建筑消耗热能占全国总热能的比例下降到45%。
到2000年为止,德国所有建筑物总价值为8.08万亿欧元。
(其中55%是住宅建筑占45%,非住宅建筑占45%)从1991年至2000年德国用于旧房改造的投资增长了35%。
仅2000年就投资了781亿欧元,已超过新建筑投资的增长幅度。
德国十分重视对旧房的改造,通过销售、租赁、国家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集。
经过改造的建筑可降低能耗60—80%。
四、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一)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政府提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二)“十一五”时期目标: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间减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60%。
(三)我国建筑节能制定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10年要达到50%的节能率、第二阶段到2020年要达到65%的节能率、(四)我国现有存量建筑441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近300亿平方米。
中国目前每年将建造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建筑总量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建筑总量之和。
我国的水泥用量占全世界的42%,钢材占36%。
如果继续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每年将消耗4.1亿吨标煤。
如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节约2.6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846亿吨。
五、构建节能省地型住宅(一)怎样抓住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关键技术,把“四节一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建设部住宅中心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成技术联盟,会同有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并形成了《节能省地型住宅“四节一环保”技术体系(框架)》。
六、中国住宅产业化的三大跨越(一)中国的住宅全部达到低耗能的节能标准,其中包括既有住宅。
中国必须跨过这道门槛。
德国为此用了2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则要在尽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跨越。
要在经济政策、技术政策方面花大气力,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的短缺不允许我们在跨越建筑节能门槛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二)中国的商品住宅一定要告别毛坯房,实现全装修。
如果长期出售半成品住宅,降耗节材、污染控制、结构安全和设备安装等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达不到“绿色家居”的标准。
我们要尽早结束毛坯房的时代,定出一个计划,在时间上加以限制,起码在近几年时间内,大中城市首先要完成这个跨越,从而带动全国范围内装修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全装修一定是未来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三)住宅建造必须实现构件化的集成装配。
在某些发达国家住宅的工业化程度较高,70%~80%的构件是在工厂制作,现场装配。
这种生产方式,一是节约人力,提高了功效;二是资源消耗比较低;三是便于把废弃材料重新回收利用。
四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均好稳定;五是利于环境保护,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住宅的建造方式也一定要沿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发展下去。
无论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现住宅建筑的构件化集成装配是我们的目标。
七、住宅性能认定的内涵1、日本于1977年由建设省作为一项重大措施提出的,通过对住宅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一种较为科学、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这个制度对日本的住宅建设质量和性能的提高产生了很大影响,2000年10月开始全面实施新的“住宅性能表示制度”。
这个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有三个:①确保住宅的品质;②保护住宅购买者的利益;③迅速公平的解决住宅纠纷。
住宅性能保证制度并不是义务制度,是采取共同确认的住宅性能表示指标进行评价,还是采取第三者机构评价,取决于住房者和住宅开发者、销售者的任意选择。
2. 这个制度分为9大项、29分项,9大项为:(1)结构安全性(2)防火安全性(3)减轻老化性能(4)日常维护管理(5)保温隔热环境性能(6)空气环境性能(7)采光、照明环境(8)隔音性能(9)高龄者生活对应性能3.中国住宅性能为“五性”: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经济性。
下分23大项,93分项。
性能评定根据“五性”划分等级,即(1A、2A、3A)。
不难看出中国现行的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指标与日本的性能表示制度所规定的指标相比有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分项数额和等级划分上。
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评定实践,我国的评定指标体系也会不断完善,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供无缺陷、高质量、高性能的住宅,必须引进住宅性能保证制度,保护住宅拥有者的利益,同时,促进住宅产品的更新换代。
4. 性能认定的内涵:(1)让消费者了解住宅的实情,相当于消费者手中拿了一把尺子,去衡量开发商造出的产品。
(2)开发商通过认定,相当手中拿了一把镜子,不停的照自己,使产品最终达到应有的标准。
(3)把认定结果交给消费者是性能认定推行的关键,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八、新政策下的思考(一)注重生活的适度和住宅的适居;(二)注重商业的卖点和产业的亮点;(三)注重性能的质量和品质的增强;(四)注重技术的集成和技术的配套;(五)注重关键的环节和细节的把关;(六)注重户型的紧凑和功能的有效。
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但随着全社会节能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建筑节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可以相信,中国建筑节能工作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并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