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价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是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质评价技术。

它是在水质检测技术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用于描述水质检测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

该技术可以将模糊参数或模糊语言用于表达专家的经验,以及水质检测技术的结果。

它可以用来确定水体的综合水质状况,并且可以用来估计水质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还可以用来根据水质检测和综合评价的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水质改善措施。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质整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质整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质整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何锦峰;刘艳艳;舒兰;刘邵权
【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6)002
【摘要】构建了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雅安市青衣江龟都府水质监测断面为例,对比分析了水质的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雅安市青衣江龟都府水质的单因子评价结果为Ⅲ类,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对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相应的隶属度分别为0.771 6,0.178 1,0.050 3,反映尽管断面水质在单因子评价中为Ⅲ类,但大部分监测指标能达到Ⅰ、Ⅱ类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比单因子评价法更能全面地反映水质状况.
【总页数】4页(P190-193)
【作者】何锦峰;刘艳艳;舒兰;刘邵权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400074;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7;X322
【相关文献】
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期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张惠玲
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韩梅;尹静章
3.Z比分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煤质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郝振达;张宏亮;孔祥铭;李薇;黄国和
4.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新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热依汗·艾合买提;徐艳梅
5.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期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张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模糊识别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识别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识别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田景环;邱林;柴福鑫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5(25)7
【摘要】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合理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将最优权法引入模糊评价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通过求解权向量的最优解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可避免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观任意性,增加评价结果的分辨性.实例计算与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各指标的权系数随实测样本的不同而变化和评价结果分辨性差的缺点,提高了模型的通用性和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同时也简化了多次重复确定权系数的工作量.
【总页数】4页(P950-953)
【关键词】模糊识别;权重;最优权法;水质;综合评价
【作者】田景环;邱林;柴福鑫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相关文献】
1.模糊模式识别在乔店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李希灿;朱俊芳;杨学昌;周爱民;杨会清
2.模糊模式识别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胡斌武
3.模糊综合评价在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吴敦敖;袁法松
4.基于混合属性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谢志强;张豪;杨静
5.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北京市官厅水库水质评价为例 [J], 杨大杰;谢建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第3卷 1
第 2期




Vo. 3I. NO 2 1 . Ap .2 2 r 01
21 0 2年 4月
M A N S E E UL E I RI E CI NC B L T N
基于模糊神经 网络 的海水 水质综合评价
刁美娜 ,温小虎 , 一 ,刘有 刚 3 ,王德 ,高猛
3 Qnd oH a hi ri eE gneigPopcigIsi t,S A,Qnd o2 63 ,C ia . ign u n a Maim n iern rset ntue O t n t ig a 6 0 3 hn )
Ab t a t I i su y w t 2 wae u l y d t o s mp i g s e fL d o h n B y h u l y o e t rb s d sr c : n t s td , i 2 trq ai a af m a l i so i a z e a ,t e q ai f awae a e h h t r n t t s
o u z e rln t ok w s as se .T e rs l h w ta 09 % o h smpe eo g t ls 1wae u ly n fzy n ua ew r a se sd h eut so h t4 .1 s fte a lsb ln o ca s trq ai t
中 图分 类 号 :X 2 8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0 — 9 2 2 1 )2 0 2 — 5 0 1 6 3 ( 0 2 0 — 2 8 0
I t g a e a s s m e n e t r qu lt n e r t d s e s nto s a wa e a iy b s d o h u z ur lne wo k a e n t e f z y ne a t r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张倩; 李国强; 诸葛亦斯; 余晓; 谭红武; 杜强【期刊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7页(P226-232)【关键词】水质评价;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 洱海【作者】张倩; 李国强; 诸葛亦斯; 余晓; 谭红武; 杜强【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北京海淀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1 研究背景洱海是我国为数不多水质良好的高原内陆湖泊,既是大理州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又是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1],其水质状况深受大理市、云南省乃至国家的高度关注,洱海水质的好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洱海的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洱海最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洱海水环境治理的关键。

国内外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如:单因子评价法[2]、物元分析法[3]、灰色系统评价法[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5]、传统模糊综合评价[6]等。

单因子评价法虽计算简单,但其评价结果过于保守,不能反映综合水质类别;物元分析法与灰色系统评价法虽理论可行,但不能直观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综合水质的污染程度;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自适应能力较强,可用于非线性的大型复杂系统,但模型参数主观性强且计算的工作量大;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较符合实际,但在隶属度矩阵、权重选用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洱海水质评价结果显示近20年来洱海水质基本未发生变化。

实际上,自1990年代初期洱海水质逐年变差,为了恢复洱海水质,大理市政府相继采取了污染源治理、加强水资源调控、提高洱海自净能力等一系列举措。

但单因子评价法选取最差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未能反映出洱海采取的一系列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效果的判别,不利于洱海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海水淡化项目后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海水淡化项目后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海水淡化项目后评价研究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海水淡化项目的特点,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生产营运以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后评价分析,对于提升未来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管理水平以及投资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模糊层次分析海水淡化后评价1引言海水项目对于改善沿海电力、化工等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我国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对海水淡化项目进行后评价分析是项目周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反馈环节,依照项目所反馈信息及时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以及项目投产运行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衡量和研究该项目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对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等,揭示项目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解决项目周期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的目的。

2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2.1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专家评估或由历史(经验)数据计算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其准则的相对权重,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层次总排序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2.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确定评价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即决断集)。

因素集:u=(u1,u2,…,um),评语集:v=(v1,v2,…,vn)。

(2)建立m个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向量(即权重集)根据评价因素集中的每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都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各评价因素在综合评价中占有的权重。

(3)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语集v的隶属程度。

假设取因素集u中的第i个因素ui进行评价,对评语集v 中的第j个元素vj的隶属度rij,则对第i个因素ui进行单因素评价可得到模糊集ri:ri(ri1,ri2,…,rin)。

(4)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5
N.L.Nemerow 在其《河流污染的科学分析》一书中提 出内梅罗指数法。S.L.Ross 根据 BOD、NH3-N、SS 及DO 四项指标,对英国克鲁德河流域主、支流水质 进行了评价。进入90年代后,水质评价的方法得到了 进一步的扩展,各种数学方法和模型都得到了应用, 如Puckett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美国弗吉尼亚州某些 河流的主要离子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Sokolov等运 用模型模拟了澳大利亚东南部Yarra河流水质参数随时 间的随机变化情况,Caissie 等对加拿大一条小河流 河水主要离子浓度随流量的变动和水文分割进行了研 究,前东欧和苏联的多数学者在评价时既考虑物理和 化学指标,还考虑生物指标,使水质评价更加全面、 科学.
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7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 多方法对我国不同区域河流和湖泊环境质量进 行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例如, 张卫星、阎伍玖、李俊莉等分别对长荡湖、淮 河安徽段、南四湖区进行水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与评价,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薛巧英、黄兴 国等学者对各种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 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当前水环境质量 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吴梅、 张蕾等学者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水环境质 量评价并采用线性内差的方法对之进行改进, 提高了分辨率,取得了较为可靠的评价结果; 白有杜、潘峰、王陆军、徐秋华等学者将模糊 综合评价法具体应用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 究中,并对评价权重、 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了 改进,取得较9
二.水环境评价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10
1.存在问题
目前,水资源利用的评价存在较大的缺陷。其缺陷大致反映在 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客观地反映某一地区水资源丰缺的实际情况。如当前 水资源的评价多从水资源水质污染方面作评价,而忽略了量 的有机结合。水资源质方面的评价,仅反映了水污染方面的 状况,不能从整体上对水资源作评价。水资源的质和量是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水资源量的减少能够进一步加剧水资 源的恶化;而量的增加能够减弱或稀释水资源的污染。因此, 水环境的评价应将水环境的质、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正确 反映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2)水环境评价的方法有待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 学者相继提出了许多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如指数评价法、 模糊数学评价法和灰色理论评价法等,但至今仍无一种统一 的确定的评价模型。从现有的评价方法来看,各具一定的优 点;但大都存在着需要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值及怎样客观 和合理确定权值的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比较 繁琐、丢失一些信息等水质不评价足与模,糊因综合此评价迫法切需要进行11评价方法的

基于模糊综合法和海明距离模糊法的水质评价——以海河天津段为例

基于模糊综合法和海明距离模糊法的水质评价——以海河天津段为例


3 3 8・
天 津城 建大 学学报
表 1 海河水质监测数据
2 0 1 4 年 第2 O 卷 第5
日期/ 月


C h 1 . a / ag・ r m一
1 捍 2 拌
T P / mg・ L 一
l 2 拌
T N/ mg・ L 一
l 2
COD u J mg・ L 一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第 2 0 卷 第5 期 2 0 1 4 年1 2月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C h e n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0 No . 5 De c . 2 0 1 4
综合水 质的合理评 价是水环境 治理 的基础性工
作 . 目前 ,最 常用 的方法 包括单 因子指数 评价 法 、综 合指数评价法【 1 】 、 模糊综合评价法r E - 4 ] 和灰色聚类评价
月水质严重恶化 , 水华大面积暴发 , 所以在 9 月共监 测 5次 ,取平 均值进行评价.根据监测 区域 的特 点 ,分别 在金 钢桥 ( 1 ) 和金 汤桥 ( 2 ) 处 设置 采样 点 , 选 取 叶绿 素 a ( C h 1 . a ) 、总磷 ( T P ) 、总氮 ( T N ) 、高 锰
1 2 l ≠ ≠
S D/ m
2 样
09 - 0 3
0 9 -l 0 0 9 -l 8 0 9 — 2 4 O 9 — 2 9
3 0. 0 4
8 6 - 4 2 2 6 . 7 3 3 5 . 0 5 4 3 . 0 4
致 .受居 民生 活垃圾 、工业 废水 及农业 灌溉 水径 流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 水环境是一种 由多介质组 成的体 系, 其水质评价具有 多因素 、 多层次的模 糊性。根 据模 糊数
学理论, 建立了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做出改进。利用该模型对厦门市同安湾丙洲海域水
质进 行 模 糊 综合 评 价 , 得 了较 好 的 评 价 效果 。 取
【 关键词 】 水质评价 ; 模 糊综合评价模型 ; 同安 湾 【 中图分 类号 】 T 9 12 U9 .1 【 文献标 识码 】 A
W =( , 2 … , 加1 , )
1 4 建 立模 糊 综 合评 价模 型 .
模糊综合评 价 考虑 所有 因 子的 影响 , 模糊 权 向量 将 与单 因素 模 糊 评 价 矩 阵 尽复 合 , 用 加 权 平 均 型 综 合 算 采
子… b=∑ (,)=1 ,n得到 综合 , … , 模糊 评价向 2 量
升高而 因子标 准数值增 大的偏小 型分 布指标 ( C D等 ) 如 O 一
般采用 降半梯形分 布来 描述 。 对 于降半 梯 形 分 布 , 水 质类 别 的 隶 属 度 r 解 析 式 各 。 i
如下 :
第i 项指标对 I 级水 的隶 属度 函数 为 :
1 。 ≤ S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置l穆 一 l l
这些监测值取 自各 监测 断面 20 0 8年 的监 测数据 年均 值 , 通 过这些 数据 , 立 因素集 C=( O, O B D , I P 建 D C DM , O D N, O

对 于一般 的偏小型分布指标 , C D等 , 如 O 其计算 式一般
() 4

二 ]
四川 建筑
算 权重值 J 。
[ 收稿 日期]0 9—1 20 0—1 4
[ 者简介 ] 作 孟东平 , , 女 硕士研究生 ; 林联 泉, , 男 环境研 究所所长 ; 杨顺生 , , 授。 男 教
第3 0卷 4期
2 1 .8 0 00
23 4
0童
定 义为 : c/ , : S

蕊 0 0楗 一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在 海 水 水 质 评 价 中 的应 用
孟东 平 林 联 泉 。杨 顺 生 , ,
( . 南交通 大学 土木学 院 , I 1西 l I  ̄] 成都 603 ;. 门市建 设工 程质 量安全 监督 站 , 建 厦 门 3 10 ) 10 12 厦 福 60 4
<c<s l
S 一 Si l
() 1

C ≥ “
第i 项指标对 级水的隶属度函数为 :

f_ J cs・ < s<< n ; : t < : 一 J ’ ・ c 1 I ≤<+ ‘ 2
i l 一 I J’ J


i≤ f l f≥ ,
O 03 . 1
0 03 . 8 O O2 . 9 OO 8 .2
l .o o o
82 .O 9o .o 1. o 2 0
, : S/ ;c () 5
为进 行 模 糊 运 算 , 单 项 权 重 进 行 归 一 化 : 各
W , /∑,
评价 中所采用的监测指标数。
() 6
式 中: 为第 i 彬 项监 测指标 的归一化 后的权重 值 ; m为 对上述 C集合 中 m项指标 , 分别给予权重 , 组成权重集 :
1 5 加 权 平 均原 则 .

4# 5 6
75 .5
7 8 .5 7 7 .7 7 6 .2
17 .9
17 .8 2 2 .7 3 0 .6
23 .6
18 .l 2 8 .4 24 .4
O37 . 6
03 . 91 035 . 6 0 36 .2
式 中:. , 为无量纲 数 , 表示某 评价 因子 的实际 监测值 相 对于水质标准超标 的倍 数 ;
P S ) ,S 。
c 为评价参数 i 的实际监测值 ; 为评 价因子 c 的各 类 | s ;
水质标准限值 的均值 。
但是对 于偏大 型分布指标 , D 如 O等 , 其计算式定 义为 :
20 .4 2 1 .1
( 位 : g L 单 m/) Pd P o S S
002 . 4 0 04 . 4 1。0 36 l .0 14
= ( . b 一 b - b) ,
BD O
19 .4 22 .9
DN I
040 .7 039 . 7
式中 : b 为监测断 面水质隶属于 B的程度 。 最后 ,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 b =m x b ,: … , ) 确定 , a( ,b, b , 海水水质级别 为 类。

+ l

。 ≤ l 1 i

i n -I ,
1 模 糊综 合评价 模 型的 建立

5 i 一 “n— 】 n I
< c < Si n

() 3

‘≥


式 中 : 为评价 因子 C s 的第 J 水 质标 准值 ; j - 类 c 为评 价
的因子 的实 际监测值 。 同理 , O采 用降半梯 形分布建立 函数 , D 可得 到 D O评价
指标相应等级 的隶属 函数 。
1 3 建 立权 重 集 .
权重是衡量评价 因子集 中某一 因子对 水质 污染程 度影 响相对大小 的量 。根 据污染 物对 水质 的污染 大权重应 大和 污染小权重应小 的原 则 , 确定各 指标 权重 的大小 , 文采用 本 评价因子贡献率的方法确定权重向量 , 通过计算超 标 比来计
i l :
曰, : 即

=W尽 :( , ) 加, … 2 I

… r1 i n

… ,

() 7
监测 断 面 D O
1 2 74 .9 7 41 .

图 1 厦 门 市 同安 湾 丙洲 海 域 监 刹 断 面分 布 表 l 各 水 质 指 标 监 溯 结 果 C DM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